淺談散文中的「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最近因為林榮三文學獎散文首獎的爭議,關於散文應取材於作者真實人生經歷還是容許代言虛構、能虛構到什麼程度,有很多討論和說法,一一拓展了我的眼界,有些也精采到讓我覺得難再置一詞。因此作為碩士論文以散文為主題、創作文類主要是散文、長期從事散文教學的我,在此只想討論一下散文中的「我」是什麼?  

我自己作為中學國文老師,通常會參考鄭明娳老師的《現代散文構成論》來教學生這個問題,因為這本書以西方敘事學理論詳細地討論,而西方敘述事學理論把作者分得滿細的,有以下各種區分:

1.真實作者(Real writer):實際進行書寫活動的人。

2.擬制作者:進行文學作者討論時,從真實作者的創作行為中區分出來的一虛擬人格。擬制作者包括:

(1)隱藏作者(Implied author):是一個托身在系列文學成品中的「職業性作者」,他透過文學作品的文意向讀者提示作品的素材和意義,另一方面他也是一個書寫者創造性、理想性的表述者,所謂「風格」、「思想」的存在就繫於隱藏作者的存在。

(2)編撰作者(Dramatized author):章回小說中編撰作者以「看官聽說方式」出場。散文作者以編撰作者立場出現的情況最多,這時編撰作者往往與後述編撰敘述者合而為一。

(3)編撰敘述者(Dramatized narrator):正文中出現進行敘述行為的人稱人格,也就是一般所謂的敘述者。

鄭明俐老師並指出:「散文敘述者和小說敘述者最大不同處,便在於隱藏作者在散文篇章中透露的弦外之音較小說中更顯而易見。以第一人稱觀點進行敘述行為的敘述者位格,事實上已和編撰作者以及隱藏作者的位格合而為一,從這個角度來看,小說中隱微的隱藏作者正以編撰作者的身份在散文敘述中出現,其編撰內容是透過隱藏作者之前的真實書寫者所受、所想、所行、所識,經由隱藏作者的思想和風格而貫注到正文之中。

散文的虛構性並不因散文敘述者和真實書寫者密切的關係而完全喪失,敘述者仍然正進行編撰和虛構,所不同者在於文學素材本身,係來自真實書寫者切身的經驗領域之中。如果我們相信所有的散文作品都不過是真實作者自傳的延伸,就會陷落在一個弔詭的陷穽中,從而史學真實性的要求就會躍居一切創造性要素之上。」(頁183)

綜上所述,散文本來就有虛構成分,且往往「隱藏作者」、「編撰作者」和「編撰敘述者」合而為一,也正因為這種合一,再加上中國文學傳統中「知人論世」、「文格與人格」如一的追求,使得人們經常將散文中的「我」與真實作者混淆誤認。

但鄭明娳老師仍強調,散文與小說的不同在於散文的「文學素材本身,係來自真實書寫者切身的經驗領域之中」。所以散文有可以虛構之處,也有不可虛構之處。如琦君散文中的「母親」,其實是她的伯母; 余光中〈聽聽那冷雨〉,則以第三人稱「他」來敘述; 但她/他們都取材質基於書寫者個人的切身經驗領域中,所以都不算是違逆了散文這個文類的基本設定。而今年的林榮三文學獎散文首獎以第一人稱敘述代言他人的經驗,能否算是真實書寫者切身的經驗領域,這就是目前比較有爭議的地方吧!     

散文創作這種既真實又虛構的特性,在競爭書籍大獎如「台北國際書展大獎」中,就顯得不利。散文明明是文學創作,卻被放在「非小說獎」,得和報導文學等其他文類書籍一同爭勝,競爭對手遠超過「小說獎」數倍,其實滿委屈的,但真的也不能放在「小說類」,畢竟必須植基於書寫者的切身經驗領域,與小說有別。因此我都跟學生笑說寫散文在名利場中真是不利,非但在大獎上常只能和非小說類眾多書籍競爭; 申請創作補助方面,國藝會有「長篇小說」專案補助,可是散文沒有,只能申請「常態補助」,得跟眾多的文類書寫者競爭;小說比較容易改編成影視劇本,散文較難(除非像〈父後七日〉、《俗女養成記》這樣有鮮明情節、風格、畫面的散文) 。

那為什麼那麼還寫散文呢? 我想引用周芬伶老師的話來說:「散文不是只為當前的自己寫的,應該是為一個更好的自己,或是一個更自由的自己而寫的。」

因為「自我」是會變動的,「今日之我」非「昨日之我」,「我」也不一定是自以為的「我」。蘇軾前、後〈赤壁賦〉中的自我,一豁達理性一悲傷感悟,便不一樣;周芬伶的《北印度書簡》,敘述至拉達克聽法王說法後的非凡體悟,以「轉世」的概念敘述自己累世的夢身,亦虛亦實,變化多姿,又深具哲思。紀錄、探索這個變動中的「自我」,是非常有趣的。因此要寫出有體悟、有創造性的好散文,需要既篩除經驗領域給自我帶來的情緒蔽障、又創造淬鍊出抒情和思想的力量,並更深刻誠實地探索自己、活出更理想的「我」,這便是散文作者最艱難的修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楊子霈的沙龍
15會員
26內容數
楊子霈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6
捧讀雄女學姐林剪雲老師的最新散文集《我的恆春 我的半島》,我在恆春的童年回憶又在腦海裡鮮明湧現。     三到九歲時,我因為父親工作的關係,移居恆春鎮,在那裡直到讀完恆春國小三年級才搬到鳳山。三、四十年前的恆春半島,尚未觀光化,人煙稀少,天空和大海都無比湛藍遼闊,沙灘金燦純淨
2025/04/26
捧讀雄女學姐林剪雲老師的最新散文集《我的恆春 我的半島》,我在恆春的童年回憶又在腦海裡鮮明湧現。     三到九歲時,我因為父親工作的關係,移居恆春鎮,在那裡直到讀完恆春國小三年級才搬到鳳山。三、四十年前的恆春半島,尚未觀光化,人煙稀少,天空和大海都無比湛藍遼闊,沙灘金燦純淨
2025/01/07
在帶領學生閱讀〈桃花源記〉之後,對「烏托邦」的討論,我想可以先讓他們閱讀西方反烏托邦小說之後再延伸出問題來討論,藉此剌激他們對社會體制和世界的關心,相信經過這些討論,將能更深化他們對此議題的了解,也將使他們更能體會陶淵明虛構此一美麗桃花源背後的深深感慨。
2025/01/07
在帶領學生閱讀〈桃花源記〉之後,對「烏托邦」的討論,我想可以先讓他們閱讀西方反烏托邦小說之後再延伸出問題來討論,藉此剌激他們對社會體制和世界的關心,相信經過這些討論,將能更深化他們對此議題的了解,也將使他們更能體會陶淵明虛構此一美麗桃花源背後的深深感慨。
2024/11/11
雄女百年校慶轟轟烈烈地過去了,我個人還很想紀錄一下雄女自行出版的《燦爛青春:雄女人的故事》這文集。
Thumbnail
2024/11/11
雄女百年校慶轟轟烈烈地過去了,我個人還很想紀錄一下雄女自行出版的《燦爛青春:雄女人的故事》這文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上課前本來想發一個限動寫:不要問我文學獎的問題,課要上不完了。後來不發是覺得這行為根本立旗子寫「不要打這裡」。現在決定,如果有學生問,我就回答:已經很久沒有這麼多人討論文學和文學的定義,為師很開心呢(句號)。
Thumbnail
上課前本來想發一個限動寫:不要問我文學獎的問題,課要上不完了。後來不發是覺得這行為根本立旗子寫「不要打這裡」。現在決定,如果有學生問,我就回答:已經很久沒有這麼多人討論文學和文學的定義,為師很開心呢(句號)。
Thumbnail
‧ 所謂散文,是以非韻文、非虛構的形式,表現作者的生活、情感與思想,也是具有美感的文字藝術品。 ‧ 詩,運用分行,表達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亦反映社會文化,其藝術表現富於想像,語言具有節奏韻律,宜於吟詠,是最精鍊的文學形式。 ‧ 所謂小說,是虛構的文學體裁,包括人物、故事情節、場景和主題等元素,展現
Thumbnail
‧ 所謂散文,是以非韻文、非虛構的形式,表現作者的生活、情感與思想,也是具有美感的文字藝術品。 ‧ 詩,運用分行,表達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亦反映社會文化,其藝術表現富於想像,語言具有節奏韻律,宜於吟詠,是最精鍊的文學形式。 ‧ 所謂小說,是虛構的文學體裁,包括人物、故事情節、場景和主題等元素,展現
Thumbnail
寫作明明是「舒發情感」,無需文筆精湛,真情實感足夠引起共嗚,我從來盡量避免說教,總會列出例證,就比如唸書時,課文就強迫了要看「郁達夫」的《一個人在途上》,朱自清的《背影》,我們會給它一百分,但如果作者表示那只是一篇虛構的散文,分數馬上變成八十分。如果那是 AI 作品,只值七十分。 寫作的難處就
Thumbnail
寫作明明是「舒發情感」,無需文筆精湛,真情實感足夠引起共嗚,我從來盡量避免說教,總會列出例證,就比如唸書時,課文就強迫了要看「郁達夫」的《一個人在途上》,朱自清的《背影》,我們會給它一百分,但如果作者表示那只是一篇虛構的散文,分數馬上變成八十分。如果那是 AI 作品,只值七十分。 寫作的難處就
Thumbnail
當我們身處在一個被語言和圖像大量喧囂包圍的年代,一個個社群媒體提供了我們既虛擬又暢所欲言平台之際,創作之於我們的關係究竟是什麼?作品給誰看?我們的感性又將透如何跨越傳統文學類型得以傳遞呢?
Thumbnail
當我們身處在一個被語言和圖像大量喧囂包圍的年代,一個個社群媒體提供了我們既虛擬又暢所欲言平台之際,創作之於我們的關係究竟是什麼?作品給誰看?我們的感性又將透如何跨越傳統文學類型得以傳遞呢?
Thumbnail
寫散文跟其他藝術創作一樣,其實是很私密的事情,創作的當下,都必須很深入的挖掘自己的內心,不論喜歡不喜歡,創作的時候這些過去便會一一浮現,要完整一篇文章,是不得不面對這些的,所以曠世巨作的誕生,時常伴隨作者的血跡,傷痕累累。
Thumbnail
寫散文跟其他藝術創作一樣,其實是很私密的事情,創作的當下,都必須很深入的挖掘自己的內心,不論喜歡不喜歡,創作的時候這些過去便會一一浮現,要完整一篇文章,是不得不面對這些的,所以曠世巨作的誕生,時常伴隨作者的血跡,傷痕累累。
Thumbnail
相較於常人來說,懸疑小說作者大多是說故事的高手。他會控製節奏,設置懸念,抖抖包袱,牽著讀者追尋案件的真相不斷閱讀下去。 一、敘事線索——「我」小說與「他」小說 從敘事線索上說,小說(尤其是懸疑小說)大致可以分為「我」小說和「他」小說。 所謂「我」小說,就是第一人稱視角敘事的小說。 ——完——
Thumbnail
相較於常人來說,懸疑小說作者大多是說故事的高手。他會控製節奏,設置懸念,抖抖包袱,牽著讀者追尋案件的真相不斷閱讀下去。 一、敘事線索——「我」小說與「他」小說 從敘事線索上說,小說(尤其是懸疑小說)大致可以分為「我」小說和「他」小說。 所謂「我」小說,就是第一人稱視角敘事的小說。 ——完——
Thumbnail
所謂的隨筆絕不是「將個人想法一一仔細寫下來」。不如說,若不具備取材者的基礎,就無法寫出隨筆;而一名傑出的隨筆寫作者,毫無例外的,必定是優秀的取材者。那麼,隨筆到底是什麼?
Thumbnail
所謂的隨筆絕不是「將個人想法一一仔細寫下來」。不如說,若不具備取材者的基礎,就無法寫出隨筆;而一名傑出的隨筆寫作者,毫無例外的,必定是優秀的取材者。那麼,隨筆到底是什麼?
Thumbnail
散文課 作者:周芬伶 出版社:九歌 出版日期:2013年02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574448708 裝訂:平裝 叢書系列:周芬伶作品集 規格:平裝 / 240頁 / 25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Thumbnail
散文課 作者:周芬伶 出版社:九歌 出版日期:2013年02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574448708 裝訂:平裝 叢書系列:周芬伶作品集 規格:平裝 / 240頁 / 25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Thumbnail
在談「寫作」這事之前,我想先引述一段話: 「評論」是一個必須不斷平衡主觀與客觀條件的過程——正因為沒有所謂真正「客觀」的存在,人們才更需要透過一段較長的文字,在一個範疇/框架或空間中表述自己的主觀經驗,讓這樣的經驗存在一種被實踐、重述、應用或是再操作的可能……
Thumbnail
在談「寫作」這事之前,我想先引述一段話: 「評論」是一個必須不斷平衡主觀與客觀條件的過程——正因為沒有所謂真正「客觀」的存在,人們才更需要透過一段較長的文字,在一個範疇/框架或空間中表述自己的主觀經驗,讓這樣的經驗存在一種被實踐、重述、應用或是再操作的可能……
Thumbnail
近日參加一場以「田野調查與小說創作」為題的講座,陳又津提出了一個值得深究的問題: 我們要對受訪者的說詞相信幾分?
Thumbnail
近日參加一場以「田野調查與小說創作」為題的講座,陳又津提出了一個值得深究的問題: 我們要對受訪者的說詞相信幾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