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如何塑造人》作者Virginia Satie

更新於 2024/11/18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這本大概是除了賽斯外,看完後做筆記+想一讀再讀的書了!

這本書會看到也是因為前幾本的「關係結束後成為更好的自己」裡面介紹的!

我一直覺得跟小孩之間的相處真是不容易,也看過很多教養書籍,但這本真的是集合了很多本書的精華,用很淺顯易懂的方式(或圖片)讓我們理解


看到最後,也讓我最近在思考的一件事不謀而合


蔡璧名老師在解愛裡有提到,他想吃很多樣菜,你何必要求他每天都吃一樣的呢?

在薩提爾老師這本書也提到

「許多人類的研究個案發現,在某一社會不被允許的情況,在另一個社會卻成為一種制度。比如我們的婚姻制度是一夫一妻制,可是在回教社會卻是一夫多妻制」

「假若有一天,人類都可以達到完全的發展,那麼他們彼此間的未來還需要這種道德儀式嗎?或許人們可以選出適合彼此當下的生活方式,自由且負責地生活在一起,相互獲得滿足。這種滿足的生活方式,大概就是未來家庭的趨勢」


每個人都不一樣

我跟你不一樣,你跟他也不一樣

最後也說到

「在養育子女時,將每個小孩也當作一個人,一個完整的人來對待,他可以自在地看、感覺和呈現他每個階段的成長,而非父母的附屬品,或是非人的小東西」


我愛你,僅僅因為你是你,不為別的❤️

    avatar-img
    5會員
    77內容數
    做做讀書筆記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謠言里里長 的其他內容
    看到這本書是一位在日本朋友的臉書大力推薦!如果也想聽分享,可以聽曾寶儀的人生藏寶圖。 我買了後,看完手邊書,之後在清單中找出這本書。 作者在成為森林僧人之前是一位經濟學家,在企業服務。,但內心一直有個聲音要他不要這樣繼續下去了,成為了僧人後17年,這個聲音又出現了,但這次是要他還俗! 也許
    嗯⋯這本書我是聽啟點文化介紹的 一開始認識啟點,是因為心理敲敲門,後來發現原來他們的創辦人是一位夫妻,兩位也都是心理師,也有一個自己的podcast叫有聲書評,也把他們其他的podcast都一起追蹤,也算是個忠實粉絲了😂 殊不知,在某次聽了有聲書評的時候他們介紹了這本書,也一起公布了他們已經離
    書名取的就很古怪,但裡面有一些論點有的很贊同、有的看不懂。 裡面有20章,每個章節自成一個故事。我自己是覺得每個故事都可以深度探討。 他跟《新世紀飲食》相呼應的是——把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當成是自己,裡面有一段話 「在目前社會,環保之所以推動困難,不是因為宣傳不夠,而是我們不明白自己就是整個宇宙
    必須先告知一下,除非你有心理準備不吃蛋豆魚肉奶,不然不要借這本書回來看😆 一開始會從圖書館把這本20幾年前的書借回來,是因為我看的前一本書《與神對話》 若你有看過,我個人覺得實在是很讚的一本書(總共三冊)。若你沒看過,很推薦你如果能接受對話式的書可以翻翻看,他就是作者用文字在跟神對話(是真是假
    翻開這本書,就如同一個好友坐在你的對面對你說話的感覺。 也忘記為什麼會有這個因緣去圖館借這本,但跟我最近想找的感覺不謀而和,我們老是把注意力放在外面,而忘記重要的是自己的內心!我們常在意別人的感受,更勝過自己! 這本書有漸進式的告訴我們為什麼要做獨處練習的原因以及步驟(也正巧我最近看的另一本書也
    剛翻開,就想看完。 《親愛的小孩,你今天有沒有哭》是一本兒少精神科醫師寫的書,裡面有著很多改編的案例,看著都忍不住鼻酸,也很想哭。 回想那段不知道如何發展的歲月;沒有人能詢問的日子;什麼時候能畢業⋯⋯⋯⋯ 很多時候大人用自以為是的對待方式,卻在不經意間又將小孩推入了深淵⋯⋯ 能夠好好陪伴小孩
    看到這本書是一位在日本朋友的臉書大力推薦!如果也想聽分享,可以聽曾寶儀的人生藏寶圖。 我買了後,看完手邊書,之後在清單中找出這本書。 作者在成為森林僧人之前是一位經濟學家,在企業服務。,但內心一直有個聲音要他不要這樣繼續下去了,成為了僧人後17年,這個聲音又出現了,但這次是要他還俗! 也許
    嗯⋯這本書我是聽啟點文化介紹的 一開始認識啟點,是因為心理敲敲門,後來發現原來他們的創辦人是一位夫妻,兩位也都是心理師,也有一個自己的podcast叫有聲書評,也把他們其他的podcast都一起追蹤,也算是個忠實粉絲了😂 殊不知,在某次聽了有聲書評的時候他們介紹了這本書,也一起公布了他們已經離
    書名取的就很古怪,但裡面有一些論點有的很贊同、有的看不懂。 裡面有20章,每個章節自成一個故事。我自己是覺得每個故事都可以深度探討。 他跟《新世紀飲食》相呼應的是——把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當成是自己,裡面有一段話 「在目前社會,環保之所以推動困難,不是因為宣傳不夠,而是我們不明白自己就是整個宇宙
    必須先告知一下,除非你有心理準備不吃蛋豆魚肉奶,不然不要借這本書回來看😆 一開始會從圖書館把這本20幾年前的書借回來,是因為我看的前一本書《與神對話》 若你有看過,我個人覺得實在是很讚的一本書(總共三冊)。若你沒看過,很推薦你如果能接受對話式的書可以翻翻看,他就是作者用文字在跟神對話(是真是假
    翻開這本書,就如同一個好友坐在你的對面對你說話的感覺。 也忘記為什麼會有這個因緣去圖館借這本,但跟我最近想找的感覺不謀而和,我們老是把注意力放在外面,而忘記重要的是自己的內心!我們常在意別人的感受,更勝過自己! 這本書有漸進式的告訴我們為什麼要做獨處練習的原因以及步驟(也正巧我最近看的另一本書也
    剛翻開,就想看完。 《親愛的小孩,你今天有沒有哭》是一本兒少精神科醫師寫的書,裡面有著很多改編的案例,看著都忍不住鼻酸,也很想哭。 回想那段不知道如何發展的歲月;沒有人能詢問的日子;什麼時候能畢業⋯⋯⋯⋯ 很多時候大人用自以為是的對待方式,卻在不經意間又將小孩推入了深淵⋯⋯ 能夠好好陪伴小孩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覺得很幸運,偶然找到這套有聲書,一口氣聽完全部,覺得很有趣,雖然,抱歉我邊聽邊做其他事情,紀錄了一下提及的繪本,可能會有遺漏,希望還算周全,打算一一借來跟鵝子一起閱讀。
    Thumbnail
    日常生活裡,需要跟孩子解釋的東西,真的太多了, 在這些親子對話中,我們會跟孩子一起長大。 小孩天生是喜歡聽父母說話的, 我們得把握機會好好跟他們說(不是嘮叨), 不要等到父母想說的時候, 孩子已經不想聽, 那親子關係也會漸行漸遠的了。
    Thumbnail
    Arlie Hochschild 在《第二輪班:那些性別革命尚未完成的事》中,訪談了 50 對來自不同社經地位家庭的異性戀配偶,並觀察了 12 組家裡有年幼子女的雙薪家庭。這本書挑戰了許多常識性的觀點,提供深刻的社會洞察,促使人們重新思考性別平等的實現方式。
    小女兒讀小學時,我發現在那個時候,單親家庭已經快三分之一了。所以今天有很多人不願意註冊結婚,我並不認為那有什麼奇怪的!畢竟什麼樣的過程,會產生一定傾向的結果! 我好奇的是,當初為什麼選擇了父親或母親?有人給了一個我比較奇怪的理由,誰有錢就跟誰吧! 我該說父母的教育是成功的嗎?對啊!誰對小孩好,誰
    Thumbnail
    身為一個有認真帶小孩的2寶爸,對於家裡兩個小孩總是什麼都能吵這件事覺「超級無敵困擾」,每次帶小孩覺得困擾的時候就翻開相關的親子書籍看看會恢復一點正能量 本書作者除了分享他的心法以外,也帶進很多實際操作的對話讓讀者參考,對比很多親子教育的書只講概念沒講實戰做法,本書算是很貼近實戰的書籍
    等你當家長你就知道了。 這句話,希望在此能提供些新的觀點與思考 關於為什麼我們這一輩人不再像以前一樣將生兒育女當作義務 關於為什麼為什麼會不斷重複父母的養育模式 因為「養育」不是對應他人(孩童)所產生的行為 而是基於我們個體的人性
    Thumbnail
    這是一本,每個家庭都需要有一本的繪本, 不管你生長的家庭如何,身邊都還是會有不一樣家庭的人存在,或是你的孩子也會有這樣不同家庭背景的朋友... 於是我們大人的態度就很重要了... #突然嚴肅了起來 其實孩子都是依著大人的形狀成長比較多,以自己為例~ 我從小身邊真的都是跟自己的爸
    Thumbnail
    線上教學、男性廚藝教室體現在數位及平權時代,不去公司上班便會與社會脫節的觀念顯然不成立。另外以性別區分家務責任亦是弔詭,現今雙薪家庭、多元成家等家庭結構不佔少數,已非男獵女織組成的原始社會,遑論「會煮菜可以嫁了」此類利他藐視個人價值和無稽成家必要條件的觀點。
    Thumbnail
    文章講述了作者在閱讀一段故事後的思考和感悟,強調了父母和子女之間的實質關係是比法律上的名義更重要的。作者的經歷也讓她領悟到愛的品質不受對象數量影響,愛的對象越多,品質不會減少,愛的對象只有一個,品質也不應該減損。
    Thumbnail
    原生家庭對婚姻關係的影響深遠,許多人不自覺地被父母婚姻的模式所吸引,並在成年後重複了相似的關係模式。然而,即便如此,每個人仍有選擇的權利,能夠改寫命運,找尋不同結局的劇情。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覺得很幸運,偶然找到這套有聲書,一口氣聽完全部,覺得很有趣,雖然,抱歉我邊聽邊做其他事情,紀錄了一下提及的繪本,可能會有遺漏,希望還算周全,打算一一借來跟鵝子一起閱讀。
    Thumbnail
    日常生活裡,需要跟孩子解釋的東西,真的太多了, 在這些親子對話中,我們會跟孩子一起長大。 小孩天生是喜歡聽父母說話的, 我們得把握機會好好跟他們說(不是嘮叨), 不要等到父母想說的時候, 孩子已經不想聽, 那親子關係也會漸行漸遠的了。
    Thumbnail
    Arlie Hochschild 在《第二輪班:那些性別革命尚未完成的事》中,訪談了 50 對來自不同社經地位家庭的異性戀配偶,並觀察了 12 組家裡有年幼子女的雙薪家庭。這本書挑戰了許多常識性的觀點,提供深刻的社會洞察,促使人們重新思考性別平等的實現方式。
    小女兒讀小學時,我發現在那個時候,單親家庭已經快三分之一了。所以今天有很多人不願意註冊結婚,我並不認為那有什麼奇怪的!畢竟什麼樣的過程,會產生一定傾向的結果! 我好奇的是,當初為什麼選擇了父親或母親?有人給了一個我比較奇怪的理由,誰有錢就跟誰吧! 我該說父母的教育是成功的嗎?對啊!誰對小孩好,誰
    Thumbnail
    身為一個有認真帶小孩的2寶爸,對於家裡兩個小孩總是什麼都能吵這件事覺「超級無敵困擾」,每次帶小孩覺得困擾的時候就翻開相關的親子書籍看看會恢復一點正能量 本書作者除了分享他的心法以外,也帶進很多實際操作的對話讓讀者參考,對比很多親子教育的書只講概念沒講實戰做法,本書算是很貼近實戰的書籍
    等你當家長你就知道了。 這句話,希望在此能提供些新的觀點與思考 關於為什麼我們這一輩人不再像以前一樣將生兒育女當作義務 關於為什麼為什麼會不斷重複父母的養育模式 因為「養育」不是對應他人(孩童)所產生的行為 而是基於我們個體的人性
    Thumbnail
    這是一本,每個家庭都需要有一本的繪本, 不管你生長的家庭如何,身邊都還是會有不一樣家庭的人存在,或是你的孩子也會有這樣不同家庭背景的朋友... 於是我們大人的態度就很重要了... #突然嚴肅了起來 其實孩子都是依著大人的形狀成長比較多,以自己為例~ 我從小身邊真的都是跟自己的爸
    Thumbnail
    線上教學、男性廚藝教室體現在數位及平權時代,不去公司上班便會與社會脫節的觀念顯然不成立。另外以性別區分家務責任亦是弔詭,現今雙薪家庭、多元成家等家庭結構不佔少數,已非男獵女織組成的原始社會,遑論「會煮菜可以嫁了」此類利他藐視個人價值和無稽成家必要條件的觀點。
    Thumbnail
    文章講述了作者在閱讀一段故事後的思考和感悟,強調了父母和子女之間的實質關係是比法律上的名義更重要的。作者的經歷也讓她領悟到愛的品質不受對象數量影響,愛的對象越多,品質不會減少,愛的對象只有一個,品質也不應該減損。
    Thumbnail
    原生家庭對婚姻關係的影響深遠,許多人不自覺地被父母婚姻的模式所吸引,並在成年後重複了相似的關係模式。然而,即便如此,每個人仍有選擇的權利,能夠改寫命運,找尋不同結局的劇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