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一個有認真帶小孩的2寶爸,對於家裡兩個小孩總是什麼都能吵這件事覺「超級無敵困擾」,相關的親子書也看過不少,每次帶小孩覺得困擾的時候就翻開相關的親子書籍看看會恢復一點正能量
本書作者除了分享他的心法以外,也帶進很多實際操作的對話讓讀者參考,對比很多親子教育的書只講概念沒講實戰做法,本書算是很貼近真實帶小孩的情境
我常覺得小孩就是小時候的自己,對於自我了解越深的人對小孩的行為越能同理,但很常情緒上來就沒辦法保持平和。
身為大人要先感知自己的情緒,要提醒自己「準確表達訊息,而非傷害對方」,要有意識的當情緒的主人。
在家庭中是最好練習情緒的控制的地方,如果有情緒風暴來襲時,透過練習暫時離開,再尋求表達的時機,最後不忘連結他人,更有機會走向彼此,做出做適合的溝通。
3、心:用心欣賞
這個部分就是華人傳統家庭教育比較匱乏的部分:就是「以欣賞小孩做結尾」,要讓小孩感覺被愛,感覺有力量,「以自己的見解」,重新詮釋「負向行為」。
作者以小孩考試62分這件事,問小孩她自己有沒有覺得哪裡做得很好的,小孩說:「我有把不會的先跳過」,作者就欣賞小孩說:這個以前老師教的做法她自己都很難做到,而小孩做到了,要跳過自己不會的題目,選擇不再執著,是需要勇氣的」
進而鼓勵小孩「面對不會的題目,過程會很辛苦,需要很多耐心與勇氣,你可以嗎?」
後來小孩重新面對自己的困境,重新把不會的題型學習好。
我在這一點還在持續練習,但我家姐姐最近很愛畫一個熊熊插圖,我也鼓勵她畫,跟她說爸爸覺得畫的很好,跟她一起討論插圖怎麼畫,進而慢慢轉變成我們有一個目標,要畫一個以頹廢熊熊做成的LINE貼圖,也算是用心去欣賞小孩的興趣吧
這部分也提到「在負向行為中,找到心價值」,小孩很多我們看似的負向性為,都有可以詮釋的正面價值,很多負面行為底層都藏著小孩的正向價值,是我們大人要去挖掘出來的。
書中有蠻多篇幅不是只講小孩,提到很多大人的心理情況,我們常說,大人要先安頓好自己心中的小孩,才能去照顧小孩,這部分作者有6個口訣:
------
我以昨天開車,姐姐一直在車上大聲的斥責妹妹玩安全帶的事情,姐姐跟妹妹說不要一直玩安全帶很危險,妹妹是被講的就越不要做的那種小孩,姐姐又繼續一直大聲斥責(無限循環),開車的時候小孩在後面大哄大叫,真為駕駛真的會很煩躁。
我慢慢移到路邊跟她們說,如果她們沒處理好我們就在這邊,我跟她們說她們這樣會影響我駕駛,請她們兩個自己處理好我們再開車。(當然我口氣沒有很好)
而這時我就開始認知自己的情緒,開啟以上的步驟,我大概做到步驟3之後,使用認知治療的「好朋友」陪伴法,就是模擬出一個好朋友,在這個時候會怎麼安慰自己的做法來控制情緒。
在小孩成為情緒怪獸時,大人安頓好自己之後,就要開始面對「問題」小孩了,在這邊做作者以「陪跑界協心」(陪跑界諧星)
真誠「陪」伴
讓問題「跑」一會兒
劃定「界」線
目標「協」商
用「心」欣賞
我以兩個小孩每天晚上都在吵誰要先洗澡,誰要先看電視這件事來舉例,我會在旁邊看看她兩個一開始怎麼看這件事(陪),我就會讓她們先自己協調一下(跑),但協調了好一陣子還是天天在爭執,我跟它們說不管怎麼處理,你們在8點半的時候還是要有人去洗澡(界),後來天天都要吵很1-20分鐘也不是辦法,就開始協商兩個人輪流(協)
最後用心欣賞這件事,我還是要持續學習(真心話:拜託你們別再吵了煩死)
作者在這一本書上提到「冰山理論」,小孩很多表面的行為只是冰山的表面,我們沒看到的是冰山的底部所蘊藏的「感受、觀點、期待、渴望與自我」,而身為一個成熟的大人,要用心去挖掘,冰下所藏有的訊息。
最後作者也用自己身邊所遇到的日常、學習與情緒來舉例她實際的做法,後半部很舉出很常遇到的問題,也是她個人的實務做法,如果有遇到類似的問題都可以拿來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