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日記》:親愛的小孩,今天有沒有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一封未署名的遺書,一本塵封的日記,揭開一個家庭不願再碰觸的秘密。

這個家庭裡的成員有律師爸爸鄭自雄(鄭中基 飾)、雍容華貴的媽媽鄭黎嘉欣(韋羅莎 飾)、可愛的大兒子鄭有傑(黃梓樂 飾,入圍第 60 屆金馬獎最佳男配角)、品學兼優的小兒子鄭有俊(何珀廉 飾)。

從我以上的描述,在你心中勾勒出了什麼樣的家庭形象?優渥的物質條件,讓這一家四口住在華麗的屋子裡,生活亦有幫傭打理,不可省略孩子的才藝,鋼琴學習是必須。

raw-image

家中有鋼琴,夫妻感情必定琴瑟和鳴?不,一個不合老子的意便拳打腳踢。

給孩子最好的教育環境,親子關係肯定親密無間?不,但凡讓父母面上無光,先打罵再施以冷暴力,相信這樣就會求上進。

而那個不符合爸媽期望的永遠都是傑仔。

臺灣即將在 12/8 上映

臺灣即將在 12/8 上映

最愛的人傷我最深

10 歲的傑仔在學業成績及才藝方面並不傑出,也因此被父親譏諷早知如此就跟弟弟俊仔換名字才名符其實。

晚一年出生的弟弟在各方面優秀的表現,在父母眼中更加突顯傑仔的差勁,連小一歲的俊仔都有點瞧不起哥哥。

不管是講錯英語,還是成績沒達到全家可以一同出遊的理想標準,對媽媽來說,這孩子就是個拖後腿的,「如果我離婚,一定是因為你。」

在家庭獲得不到支持,學校的老師也從未察覺過這孩子狀態不佳背後可能的因素,直接認定是偷懶,然後再被同學跟著奚落。

raw-image

11 月 18 日剛離世的許文龍先生對於教育曾經這樣說過:

「人的一生當中,你少年的這段時間是很寶貴的,怎麼可以用來考試?背那些無用的東西?若從時間的運用來看,考試考六十分就好了,這表示你基礎都懂了,邊際效益最高。考八十分是非常好,因為你知道不足的部分往哪裡找;可是若考到一百分,那就是過頭了。因為你就要準備到一百二十分,才不會被老師考倒。所以最聰明的人只考六十分,然後你會有很多時間去做快樂的事,睡覺啊、玩耍啊,都好;考八十分的,勉強還有時間做自己的事;最可憐的就是考一百分,你整個人都要賠進去。」

可惜像鄭家這樣成績至上的父母依然是佔大多數,「不能輸在起跑點」的觀念已經被整體的社會價值觀給深深的植入,而像傑仔這樣在家庭、在學校都得不到愛與關懷的孩子,一株長期接收言語、行為暴力灌溉的小樹苗,是需要費多大的勁才能讓自己不長歪?才有辦法去克服最愛的人傷我最深的事實?

raw-image

我未必可以幫到你,但我會陪著你

好在傑仔生命中出現過像陳老師(陳苡臻 飾)這樣以他的感受為優先的人,讓他覺得也許長大後也可以當一個像她一樣的老師。

韶光荏苒,身為中學老師的鄭 Sir(盧鎮業 飾)正面臨內憂外患的處境,妻子林雪兒(陳漢娜 飾)等著他的離婚協議簽名,長年關係疏離的父親病危在即,他手上那封意圖輕生的信,勾起內心深處的恐懼與不安,讓他在與時間賽跑的分分秒秒中,掀開了那本《年少日記》,而回憶也如洪水破閘而出,再也難以忽視。

raw-image

在尋找書信主人的過程中,有一幕是這部沉重的香港電影唯一讓人感到輕鬆的畫面,那是學校社工蝦姐(邵美君 飾)為了鼓勵班長黃家怡(吳冰 飾)用喊叫的方式釋放壓力,於是帶著不習慣的那份不自在親自示範,在這場戲也可以看見多數成年人其實不自覺的選擇忽視或壓抑住情緒。  

雖然終究沒能找出寫信者,但鄭 Sir 在班上主動留下手機號碼,以敞開接納的方式做一個傾聽者:「我未必可以幫到你,但我會陪著你。」

raw-image

修補破碎的心,接住下墜的靈魂

《年少日記》(入圍第 60 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的故事源自卓亦謙導演(獲得第 60 屆金馬獎最佳新導演、入圍最佳原著劇本)在大學時收過好友的遺書,而那位輕生的同學是他和盧鎮業共同的友人。

青少年自殺死亡率逐年攀升的問題不單單是在香港,根據臺灣這篇《兒童自殺/自殺人數10年翻3倍 孩子為何無聲墜落?》的報導,可以明白為什麼年僅 10 歲的傑仔會感到生無可戀。

「孩子為什麼想要結束自己的生命?通常是他失去了在世界中的位置,他找不到歸屬感。」

《年少日記》裡很常出現的一句令人鼻酸的臺詞便是:「我不是什麼重要的人...」

但這樣的念頭不是只有戲裡的角色會有,很巧合的,現實裡同名同姓的鄭有傑導演在推出《親愛的房客》時,說他曾經有過一個虛構的朋友,在他小時候,曾經向那位朋友說「這世界上沒有我比較好」。

raw-image

如果你跟我一樣,都曾經思考過活著的意義,也困惑於自己存在的價值,對於傑仔的心疼與劇情轉折後的心痛、心碎會更加的潰堤。

德蕾莎修女曾說:
愛的反面不是仇恨,而是冷漠。不被需要、沒人愛、沒人關心、被遺忘,比起沒有食物是更大的飢餓和貧窮。

傑仔那句「我想跟弟弟一樣啊...」,是那麼卑微又那麼急切的渴望父母的認同與愛,明明那麼努力卻還是達不到目標的無力感,一天一點一滴的在敲擊著他的心,最後支離破碎的靈魂只能任其向下墜。

我們都很希望被接納,何不我們成為一個願意接納別人也接納自己的人?練習修補那顆破碎的心,接住下墜的靈魂,不管是他人的還是自己的。

raw-image

同是家暴兒的楊喚

在《年少日記》裡,我們可以感受到傑仔的本質是個可以自得其樂且富創意的孩子,他沒有家暴兒典型的畏縮或陰鬱樣貌,從全家福照片上甚至可以看見他是笑得最開心的那個。

他不僅會對布偶說話,也熱衷看勵志漫畫,常以此勉勵自己「不要放棄,總有一天你會成為你想成為的大人!」直到那位漫畫家結束自己的生命,這個信念開始逐漸崩塌。

raw-image

我想起了最愛的詩人楊喚,當我一直認為他的死因便是火車的意外事故,然而有天看到「自殺」的可能時,那種晴天霹靂、難以接受的複雜情緒,在心房炸了開來,又因為隱約的感到有其可能性而痛徹心扉。

那個可能性在那首令我過目難忘,也是最喜歡的詩裡嗅得到端倪:

〈垂滅的星〉
輕輕地,我想輕輕地
用一把銀色的裁紙刀
割斷那像藍色的河流的靜脈,
讓那憂鬱和哀愁
憤怒地泛濫起來。
對著一顆垂滅的星,
我忘記了爬在臉上的淚。
raw-image

無獨有偶,他也是個家暴兒,他在〈童年小照〉中寫到:

都說童年期是美好的,就是在回憶裡也是有享不盡的甜蜜,但,我呀,我不知道那「過去」都是怎樣過去的;而現在呀,我又不知道我是在哪裏。
從小就是個可憐的小東西。那在北風裡唱著「小白菜啊,遍地黃」的,那挨打受罵,以痛苦做食糧,被眼淚餵大的小東西。
raw-image

我無法想像這些受虐的孩子是怎樣長大成人的?尤其如果天生就是個纖細敏感的性格,幸而寫詩成為他精神的寄託,只是那灰暗的底色時不時流露著揮之不去的傷痛。

〈小時候〉
小時候,
在哭聲裡長大,
讓我的日子永遠蒼白憂鬱。
從落後的鄉村走出來,
又跌落在都市的霓虹的燈彩裡。

那在胸臆中潛藏的一份憂傷,甚至曾經直接就以「白鬱」作為筆名,人生的蒼白與憂鬱,已然成為他生命的基調,但是他和傑仔一樣,都有一顆童真的心,他曾說過:「兒童詩,我還想再寫下去,因為我想從裡面找回一些溫暖。」我彷彿也能想像傑仔成為說故事哥哥或是主持兒童節目,試圖讓更多的孩子擁有快樂的童年回憶。

raw-image

你今天開不開心?

是啊,一個人的情緒狀態難道不比學業成績、事業成就來得重要嗎?

當孩子回到家裡、當家族或朋友聚會,我們能不能去關心對方今天過得開不開心?

話題總是圍繞在考第幾名、薪水多少?凡事都以成敗論來定義一個人的價值,那些不擅於考試、很努力卻無法升遷的人,難道就是無用的失敗者?

raw-image

如果我們能從小就著重在心理健康教育,像鄭 Sir 一樣明白「抑鬱不是一種選擇」,把對學生的關懷擺在「你過得好不好?」,而不是「你這次考幾分?」那麼是不是就不會有那麼多人身陷情緒疾病,一個關卡跨不過便帶給一個家庭終生的遺憾,就算把彈琴的錄音帶聽到壞掉也喚不回那個乖巧的小孩,換不回那兩兄弟在秘密基地自由自在,一生最快樂難忘的時光。

raw-image

中斷數次來平撫悲傷的寫完這篇,過程中腦海一直響起蘇芮〈親愛的小孩〉。

親愛的小孩 快快擦乾你的淚珠
我願意陪伴你 走上回家的路

但我不會要你擦乾淚珠,而是將你輕輕擁入懷中,讓你可以好好的哭。

「親愛的小孩」也不是生理年齡的小孩,如果你跟鄭 Sir 同有過成長的創傷,願你也能如他學習面對那份苦痛,找到一個可以和你一起擁抱過去的人,就算沒有這樣的對象,你還是可以把自己化身為父母,將那個受傷的小孩愛回來。

raw-image

就像《年少日記》電影主題曲〈年月漫漫〉想傳遞的:「It's ok to be sad.」

你可以傷心,你可以哭泣,歌曲開頭與結尾那段「Hu Hu Wo Wo」如搖籃曲般溫柔的安撫聲,首次緩緩流瀉進我耳裡時,彷彿有一股暖流注入我的心窩,同那諧音的給予「呼呼」,於是你更加的希望電影開頭那個小男孩,是真的假跳。

raw-image

活著就很有意義

今年是連續第十年參加金馬獎「觀眾票選最佳影片」的評審,這次金馬獎評審團主席跟十年前一樣由李安擔任,當年他看完《爸媽不在家》後,曾問其他評委敢不敢把最佳影片頒給它?今年我也好奇,評審敢不敢把最佳劇情片頒給《年少日記》?

不管是在人生還是影視作品,我們都很忌諱談論輕生的議題,因此我更期盼身為華語電影殿堂的金馬獎,能夠讓更多的人正視心理衛生教育,唯有一個人的身心安適,才能逐步擴散到一個家庭的和諧,一個國家的穩定,一個世界的和平。

在越發動盪焦慮的時代,盼望人人都能明白:光是活著就很有意義

今年票選單的底色很難辨識圈選

今年票選單的底色很難辨識圈選

金馬 60 │ 最佳劇情片
入圍的還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給柳繪雨鼓勵”吧!
  1. 登入會員按❤️(以精神支持我繼續創作)
  2. 以實質鼓勵斗內 Me(唸起來好像 Do Re Mi )
我有五個房間:

給電影人的情書
給音樂人的情歌
給戲劇人的情話
給文字人的情詩
給旅行人的情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思密-avatar-img
2023/11/23
原來楊喚小時候這麼辛苦。
柳繪雨-avatar-img
發文者
2023/11/23
思密 我已經好幾年沒有翻《楊喚全集》了,因為總是會陷入憂傷裡,很心疼他才 23 歲卻飽經風霜的境遇,這次因為《年少日記》想起了他再溫習,情緒仍是波動。當年想進電影圈的其中一個想望便是因為他,想為他拍攝紀錄片或劇情片,讓更多人知道這位詩人的一生,連選角都想好了由黃舒駿來飾演,可惜這個夢想已遙不可及…
Emma Tsai-avatar-img
2023/11/21
一邊看一邊流眼淚...我也再想,有人可以接住我這下墜的靈魂嗎?
柳繪雨-avatar-img
發文者
2023/11/22
Emma Tsai 是這篇文惹哭了妳嗎⋯?寫楊喚的部份我很猶豫,但我還是想讓更多人體會家暴兒在成長後所要背負的一生傷痛。我愛楊喚,大抵也是因為屬於多愁善感的孩子,討論區之所以有《好好》主題,也是像鄭 Sir 所說的「我未必可以幫到你,但我會陪著你」,希望用文字能夠陪伴那些受情緒所苦的靈魂。祝福 Emma 能明白,我們本身都具有自我療癒的能量,因為我內心也會渴盼有人能接住我,但求而不得時,反而又會帶來深深的失落⋯電影 12/7 上映,希望不會因為暴雷而影響大家的觀影。
avatar-img
影 音 文學 夢
13.2K會員
205內容數
影劇、音樂、創作、旅行、自我療癒、心靈成長、語錄金句,如果這些讓你感到怦然心動,那就別和我萍水相逢。
影 音 文學 夢的其他內容
2024/11/18
我們能有幸看到《一部未完成的電影》,首先就代表了疫情下倖存者的身份,我們共同走過將近五年了。 新冠肺炎疫情壟罩全世界的人類,我們身在其中所經歷的是一個時代的重大事件,它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影響了思維模式,甚至造成了無數家庭的生離死別。 我想,人類善忘,所以需要《一部未完成的電影》來銘記。
Thumbnail
2024/11/18
我們能有幸看到《一部未完成的電影》,首先就代表了疫情下倖存者的身份,我們共同走過將近五年了。 新冠肺炎疫情壟罩全世界的人類,我們身在其中所經歷的是一個時代的重大事件,它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影響了思維模式,甚至造成了無數家庭的生離死別。 我想,人類善忘,所以需要《一部未完成的電影》來銘記。
Thumbnail
2024/11/12
繼 2019 年的《返校》在金馬獎獲得最多提名(12 項),五年後,徐漢強的《鬼才之道》再次成為當屆入圍最多獎項的電影(11 項)。 如果說《返校》是用一座校園包裹白色恐怖議題,那麼《鬼才之道》便是藉鬼界演藝圈來闡述成敗論。
Thumbnail
2024/11/12
繼 2019 年的《返校》在金馬獎獲得最多提名(12 項),五年後,徐漢強的《鬼才之道》再次成為當屆入圍最多獎項的電影(11 項)。 如果說《返校》是用一座校園包裹白色恐怖議題,那麼《鬼才之道》便是藉鬼界演藝圈來闡述成敗論。
Thumbnail
2024/11/11
2019 年以《叔.叔》一片帶觀眾窺見男同志長者困境的香港導演楊曜愷,相隔五年推出以女同志長者為背景的《從今以後》,從中也讓人思考了婚姻制度。
Thumbnail
2024/11/11
2019 年以《叔.叔》一片帶觀眾窺見男同志長者困境的香港導演楊曜愷,相隔五年推出以女同志長者為背景的《從今以後》,從中也讓人思考了婚姻制度。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智媛深感哥哥的不愛惜,希望允在能夠觀察妹妹的需要,擁有大家的成長並期待愛情的發展,也希望兆在兄妹之間能夠好好的說話並互相傾聽。
Thumbnail
智媛深感哥哥的不愛惜,希望允在能夠觀察妹妹的需要,擁有大家的成長並期待愛情的發展,也希望兆在兄妹之間能夠好好的說話並互相傾聽。
Thumbnail
他總覺得自己在對牛彈琴,「傷害我愛的人、傷害我的理想,妳和爸真的開心嗎?傷害妳的兒子,妳到底得到了什麼?」
Thumbnail
他總覺得自己在對牛彈琴,「傷害我愛的人、傷害我的理想,妳和爸真的開心嗎?傷害妳的兒子,妳到底得到了什麼?」
Thumbnail
大學生鄭智安(金慧峻 飾演)七歲時, 第一次見面離家七年的叔叔鄭進灣(李棟旭 飾演)。 久病的奶奶被全家人團聚的喜悅,瘦削的臉頰笑成一朵花來。 不久奶奶住院接受治療,突然過世。 幾天後,智安的父母親在殯儀館準備葬禮時,不明原因雙雙遇害。 智安從殺手李聖祖手中脫逃被汽車撞倒,緊急送醫。 當
Thumbnail
大學生鄭智安(金慧峻 飾演)七歲時, 第一次見面離家七年的叔叔鄭進灣(李棟旭 飾演)。 久病的奶奶被全家人團聚的喜悅,瘦削的臉頰笑成一朵花來。 不久奶奶住院接受治療,突然過世。 幾天後,智安的父母親在殯儀館準備葬禮時,不明原因雙雙遇害。 智安從殺手李聖祖手中脫逃被汽車撞倒,緊急送醫。 當
Thumbnail
趙君烈雖然尿失禁,趙家夫婦把親情的寵愛轉移到幼子君炎,也就是趙君烈唯一的手足弟弟君炎身上,然而他很努力的讀書,渴望著父母的愛會回到他身邊° 不知不覺,趙君烈國小五年級,開始為學業努力,然而準備讀讀國小六年級,趙君烈又再度尿床,趙母心頭冒火著° “你真是個笨小孩,我
Thumbnail
趙君烈雖然尿失禁,趙家夫婦把親情的寵愛轉移到幼子君炎,也就是趙君烈唯一的手足弟弟君炎身上,然而他很努力的讀書,渴望著父母的愛會回到他身邊° 不知不覺,趙君烈國小五年級,開始為學業努力,然而準備讀讀國小六年級,趙君烈又再度尿床,趙母心頭冒火著° “你真是個笨小孩,我
Thumbnail
1995年,石振邦(張譯 飾演)和妻子淑娟(郝蕾 飾演) 因生不出孩子的事吵架,鬧離婚。 石振邦只想嚇嚇淑娟載她去民政局, 沒想到一直哭哭啼啼,說絕不離婚的淑娟真辦手續簽字,離婚, 轉身揚長而去,留石振邦在那裡心裡嘔死了。 他的鐵哥兒楊武(潘斌龍 飾演)聽了笑得只差沒打滾, 愛面子的石振
Thumbnail
1995年,石振邦(張譯 飾演)和妻子淑娟(郝蕾 飾演) 因生不出孩子的事吵架,鬧離婚。 石振邦只想嚇嚇淑娟載她去民政局, 沒想到一直哭哭啼啼,說絕不離婚的淑娟真辦手續簽字,離婚, 轉身揚長而去,留石振邦在那裡心裡嘔死了。 他的鐵哥兒楊武(潘斌龍 飾演)聽了笑得只差沒打滾, 愛面子的石振
Thumbnail
這個劇情的確也值得我們借鏡,小孩的心思澄明,眼睛雪亮,為人父母的還是少把負向情緒,轉嫁到子女身上為好呀!
Thumbnail
這個劇情的確也值得我們借鏡,小孩的心思澄明,眼睛雪亮,為人父母的還是少把負向情緒,轉嫁到子女身上為好呀!
Thumbnail
若我們能著重在心理健康教育,像鄭Sir一樣明白「抑鬱不是一種選擇」,把關懷擺在「你過得好不好?」而不是「你這次考幾分?」那麼是不是就不會有那麼多人身陷情緒病,一個關卡跨不過便帶給一個家庭終生的遺憾,就算把彈琴的錄音帶聽到壞掉也喚不回那個乖巧的小孩,換不回那兩兄弟在秘密基地自由自在,一生最快樂的時光。
Thumbnail
若我們能著重在心理健康教育,像鄭Sir一樣明白「抑鬱不是一種選擇」,把關懷擺在「你過得好不好?」而不是「你這次考幾分?」那麼是不是就不會有那麼多人身陷情緒病,一個關卡跨不過便帶給一個家庭終生的遺憾,就算把彈琴的錄音帶聽到壞掉也喚不回那個乖巧的小孩,換不回那兩兄弟在秘密基地自由自在,一生最快樂的時光。
Thumbnail
這部戲在Netflix 上架沒多久就衝進排行榜,劇中卡司超華麗,基本上都是一堆台劇老戲骨,也暗藏了許多彩蛋,像我最愛的當然就是賈靜雯跟江宏恩的飛龍在天梗!完全是我兒時的回憶啊~~~~
Thumbnail
這部戲在Netflix 上架沒多久就衝進排行榜,劇中卡司超華麗,基本上都是一堆台劇老戲骨,也暗藏了許多彩蛋,像我最愛的當然就是賈靜雯跟江宏恩的飛龍在天梗!完全是我兒時的回憶啊~~~~
Thumbnail
過年期間,和孩子剛好一起在追玄彬、孫藝真演出的「愛的迫降」;這幾天,穩定交往的兩人就宣布結婚喜訊,除了為兩人獻上祝福,我更想和各位爸媽分享「愛的迫降」中,三個重要的親職教養省思觀念。 省思一:吃苦的孩子,才能真正成長 父母都把孩子當作寶,但過多的呵護,也許只會揠苗助長,讓孩子失去了展現天賦的機會。
Thumbnail
過年期間,和孩子剛好一起在追玄彬、孫藝真演出的「愛的迫降」;這幾天,穩定交往的兩人就宣布結婚喜訊,除了為兩人獻上祝福,我更想和各位爸媽分享「愛的迫降」中,三個重要的親職教養省思觀念。 省思一:吃苦的孩子,才能真正成長 父母都把孩子當作寶,但過多的呵護,也許只會揠苗助長,讓孩子失去了展現天賦的機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