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這些都事出必有因,《情緒行為操作心理學》讀後心得分享。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當初在圖書館翻到這本書,單純是覺得好像蠻有趣的就借回家看了。也因為最近有機會讓我當了幾次面試官,所以想說或許可以運用在面試上面,透過求職者的動作或是說話的內容,來初步判斷這個人在想什麼。看這本書時,會一直在腦海中找認識的人來驗證!原來那時候的他們,在想的或感受到的是這樣的感覺!

《情緒行為操作心理學》這本書裡面有各種分類,像是人際關係,行為眼神、男女內心等,那我就舉三個我自己比較印象深刻的部分來分享。


|團隊合作中的偷懶者

一大群人的團隊合作中,就是會有人趁機偷懶,而這偷懶竟然會因為人數越多越容易產生,且人數越多時偷懶的人越多,並非把人換掉就可以解決的。書中以拍手作為舉例,請四個人跟十個人拍手,請十個人拍手時,聲音反而更小聲。更可怕的是,就算你把偷懶的人換掉,讓更資優的人來取代,這樣的現象還是會繼續發生。

這個現象稱為社會惰化,在大公司更容易看到這樣的情況發生。而若把這現象若運用在生活中,似乎可以讓工作劃分的更清楚,讓每個人都有必須要獨立完成的事,來避免有都懶的人夾雜在人群裡面。


|心理測驗為什麼會準?

書中在這個章節的開始,就提供了一段心理測驗的文字,明明沒有做任何選項,但看這段文字時,卻覺得我好像就是這樣的人,這是因為它使用了巴姆特效應。許多心理測驗都用了巴姆特效應,就是由『大部分人皆適用的形容』組成,所以讓我們看了都覺得很準。例如:你平時不太會在意小細節,但一旦以人跨越你的界線時,你將會用力捍衛。這段文字好像說了什麼,卻有沒有明確的指出你不在意的小細節是哪個部分。

書說中這樣的效應,若運用在生活上,則可以被別人誤以為你是個『說話很準』的人。我自己則覺得可以思考如何運用在業務能力上,例如:可以詢問客人,你是否有時會有睡眠不好的問題?客人大概會覺得你很專業,然後願意聽你接下來的介紹。


|從眼神看出對方的性格

在我過往當面試官的經驗中,有遇過面試者是全程雙眼炯炯有神注視著我的,也有遇過東張西望摸摸頭髮的。在本書中說,視線愛亂飄移的人,這類人因為在聽你說話的同時,也在關注其他的事情,所以跟這樣的人說話時,要注意確認對方是有聽清楚你說的內容。

這部分我覺得就蠻適合運用在職場,面試時可以看求職者的眼神跟專注力,然後評估自己的團隊適不適合這樣的角色加入。以及在跟同事交代任務時,看觀察同事是否有專注在聽,必要時也可請同事用自己的理解再說明一次,來確保任務能夠被更精準地完成!


《情緒行為操作心理學》這本書真的有超多關於人的心理學,對於業務、面試官、戀愛、或甚至是去企業提案,都能找到自己可以活用的部分。

4會員
4內容數
記錄我的工作心得。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