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心得】故事融入數學課的一些撇步 | TMaS | EP.2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書名:Teaching Mathematics as Storytelling
作者:Rina Zazkis and Peter Liljedahl

上一集介紹了在數學課上講故事,可以帶來哪些正面的影響。接下來要跟大家分享 "Teaching Mathematics as Storytelling" 這本書中,提到關於故事融入數學課的一些實務層面,讓我們開始吧!

以下將分成四部分說明:

第一部分:定心丸──了解自己為何說故事

說故事可以稱得上是一門藝術,這裡擷取書中的其中一串定義:

STORYTELLING: The art of using language, vocalization, and/or physical movement and gesture to reveal the elements and images of a story to a specific, live audience (p. 215) (Haven, 2000)

由此看來,將故事融入課程並非只「唸劇情」而已,更需要運用音調、動作等等,說出一個故事。更重要的是,說故事與演戲不同,台上的人是和觀眾有互動的

不過好家在,其實老師已經比其他職業的人還要更擅長做這件事(想想平常老師與學生授課、對話的過程),也因此,我們更應該去試試看,將說故事融入到課程當中。

書中列出了10點說故事的好處

使聽說讀寫進步/使資訊被記得比較久/跨領域/使學生有動機學習/提升自信、自尊/富想像力的教學/娛樂/同理的培養/分析、解決問題/建立社群感

並不是全部我都很理解,或者很認同,但了解這些面向,有助於我們自己在說故事、設計課程時,更有方向(上面的粗體內容就是我最近很感興趣的部分)也更有所期待,而不只是把數學課上一個很浮誇的包裝而已。


第二部分:故事包含了哪些要素?應用的關鍵是什麼?

一、劇情

劇情可以做到的事情是,帶領觀眾跟著故事前進,引導觀眾的情緒,以及他們「在想什麼」,並使得觀眾能隨著故事的進行而感到好奇,開始在心中問問題。

若以上都能達成,那真是太好了,聽起來會是一堂學生很有收穫的課程。但事實上要做到這些事並不容易,不過,仍然有方法。

想要正確的發揮劇情可以做到的效果,就要回來思考劇情本身是什麼。書中提到,劇情是「承載著作者的『目的』的」,並且是「將數學概念知識『人性化』,以挑起學生興趣」

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需要去客製化我們自己的故事,而不是直接拿一個現成的情境,然後套上數學應用題就好。我特別想針對第二點補充:為什麼在設計劇情時要考慮數學?因為我們期待讓數學本身就吸引人,而不是用故事其他戲劇性的成分去博眼球。如果我們只是用「撞到桌子」、「古怪口音或角色性格」這種純搞笑的形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雖然捕捉到了,但轉到其他(形式化、抽象)事情上時,是困難的

目標不是讓學生聽了一個有數學的故事,而是讓學生與故事裡的數學產生連結。

二、衝突(二元對立感)

我們常聽到故事裡面要有衝突,而這邊特別提到的,是二元分明的這種對立感。

例如:好vs壞、大vs小、聰明vs愚笨、勤奮vs偷懶......

這麼做的好處是,學生可以快速的進入狀況(因為二分法也是我們人類從小理解這個世界最簡單的方法)。例如以下的例子,在介紹圓周率的計算方法時,比起單純講述一個人從苦惱、嘗試、到最後成功的歷程,不如安排兩組人馬:一組執著於用精準測量的方式計算圓周率,想辦法畫出很大的圓,再兩兩相除,另一組採用割圓術的方式,將問題轉用畢氏定理,僅需畫示意圖的方式抽象計算。對於學生來講也更有印象,可能也更能帶出老師即將總結的某種作法。

這個二分法的主體可以是角色、也可以是策略,另外,他還有更進階的用法:

更進階的做法是:讓學生可以將自己「帶入」某個特定角色。例如在高斯從1加到100的故事當中,不只「學生vs老師」、「古板vs機靈」是很鮮明的對比,高斯的角色設定更是一個容易被學生同理的角色。
這樣有什麼好處?
(1) 學生不只會替高斯加油,也會覺得這個故事與自己切身相關。
(2) 當故事的結尾停留在雙方衝突時,可以很輕易的接到教學活動,因為學生和主角的重合性很高。

三、圖像(畫面感)

善用五感的摹寫。不只是繪本能夠勾起孩子的興趣,事實上若形容得足夠,學生心中自己構築出來畫面,更令人印象深刻。

所以可以善用描述景象、聲音、氣味等等方式,帶著學生進入故事,到不同的時間與地點。

※ 這可能對數學知識傳授的幫助較低,但它可以堅固這整個故事的串接與架構,使得課程不是枯燥的講述。

例子

相信大家都聽過高斯用聰明的方式把1快速加到100的故事,我們嘗試用以上的一些元素來分析它如何成功:

  1. 數學一直都在故事的前景:We want to capture a student's attention in the same direction in which we want to hold it. (Dewey)
  2. 學生與高斯的角色十分重合
  3. 若能詳細描繪故事中教室的景象,學生即能充分投入故事當中。

書中提到另一個例子,是有關阿基米德生平的兩個故事版本

  • 版本一的主角是「阿基米德」,出身哪裡,做了什麼事,最後怎麼死的。
  • 另一個版本,強調阿基米德對於數學的態度,一絲不苟,願意深入研究,並以事蹟(包含死前的)佐證。在這個版本中,主角是「阿基米德認真的程度」。

這就是第一點的體現:劇情的安排,可以調整觀眾的視角,以及產生共鳴的方式。


第三部分:數學課上的故事,可以多強調什麼?

數學知識對「人」的意義

數學被記錄的形式,常常是教科書、公式、證明、理論,以至於數學發明的過程時常被人忽略。你可能會想,「數學史」聽起來是個不怎麼有趣的事情,為什麼反而要討論這件事呢?

書中認為,數學和其他知識一樣,是人類思想、努力和慾望的結果。

我們為了人類的目的而製造它、發明它、發現它並發展它。

也因此,要讓數學產生意義,從數學發明的角度去切入,就顯得容易許多。而當實際轉化成故事時,這個「人」可以是一個實際存在的人、一個族群,甚至是一個虛構的人。但不論如何,數學對於當下的他有了意義。我們若能將視角帶入這位主角,數學對我們而言,也就浮現了其作為工具的意義,並且解決了我們身為人所要解決的問題或者慾望。

引發好奇心

在講故事的過程也可以嘗試調整學生對於數學學科的態度,讓學生對於數學產生更多的好奇。畢竟記憶中的數學常常只有算對和算錯,學生除了追求成績之外,不容易對其有求知慾。可以在講故事時記著以下兩個面向:

  1. 對「為什麼」感到好奇(接近科學,十萬個為什麼)
  2. 對「怎麼這麼美/怎麼那麼剛好」感到讚嘆

當然這很理想化,但心中帶著這樣的念頭總是好事。


第四部分:執行!寫故事的流程(第十章內容)

確認教學目標

  • 特定主題或概念
  • 特定公式、方法、策略
  • 後設認知:數學之美、數學的應用性
  • 課綱

確認「問題」(Problem)

可能是一個生活情境上的問題,或者是一個故事裡的學者努力卻解不開的問題,或是一個令人感到好奇的 Point(?)......當然,這個問題需要是一個數學相關的問題,而用意就是要吸引學習者投入。

可以先從教學目標思考,哪個部分可以轉化成問題;或者,哪裡有令人好奇、疑惑或有趣的點?那可以以故事呈現嗎?

我們也可以從各處尋找靈感,最直接的就是教師自己的知識(所以常涉獵其他領域的知識也是好事),又或者是網路、書籍(含童書)等等。

生成骨架

這個骨架可以很陳腔濫調,可以很應用題。但沒有關係,請看以下骨架舉例:

一個女生掉了鞋子,另外一個男生把它找回來了 → 灰姑娘
從1加到100等於多少? → 高斯

骨架本身需要經過轉換,所以在前面確認問題時,就先放膽訂下一個很數學的問題吧。

另外,骨架與問題的設定也不一定要非常對齊教學目標。例如教學目標是圓面積,也可以從「如何計算各種形狀的面積」為引入。

轉換骨架(豐富情節、角色設定、劇情安排)

關鍵點是要吸引人、有記憶點、抓住學生的想像力。

  • 善用對比
  • 描述「畫面感」
  • 幽默
  • 與人相關(讓數學是個發明、有用途)

結尾延伸

後續可以做的事情,包含問題解決/探索活動/練習/深入討論/達成教學目標。但前期的關鍵是「用故事營造出一個好的氛圍」。

另外,教師總結時,也可以把學生活動連接回原始的問題,又或者,邀請學生把剩餘的故事寫出來(假如有下一章,會發生什麼事呢?)這些都是可以做的事。

以下有個舉例:

舉例:除法運算

確認目標:除法

確認引發興趣的問題:

  • 提案一:除法直到17世紀都還只屬於大學的知識 → 但這件事好像有點難運用。
  • 提案二:詢問 What If Not? -- 如果沒有除法,要怎麼把528顆彈珠分給六個人?

骨架:

  • 提案一:被封印的運算:不管是還沒有發明,或是因為某種緣故除法被唾棄
  • 提案二:計算機壞掉的按鍵

延伸活動:

  • 思考題:那這樣的話,計算機還有用嗎?
  • 思考題:那我們要怎麼檢查答案呢?
  • 大活動:運用數棒等表徵,重新發明長除法

總結:個人心得

自己在讀這本書的時候,不斷在我的視野裡跳出來的內容有兩點:

  1. 數學是有意義的:對於發明他的人,對於發明當時的人,對於故事的主角都是。
  2. 營造一個好的氛圍:扭轉數學課堂的刻板印象。

再更概括的講,這本書嘗試運用故事的方法,重新讓學生認識「數學」這個學科的本質。雖然書中多少提到一些抑揚頓挫,或是冒險、試煉等等老套的故事包裝,但傳達的精神卻一點也不過時。

不過,我認為實際在撰寫故事時,也還是會經歷到不少困難。讓學生適應故事的教學,並能從中產生動機也不容易。尤其在現在這個到處都在搶注意力的世代,娛樂不斷的推陳出新。所以或許我們可以朝向這幾個方向思考:

  1. 有沒有可能讓科技融入說故事呢?
  2. 在班級上有哪些配套措施,可以帶學生體驗到速食娛樂以外的滿足感?

總而言之,這是一本讓我收穫許多的書,也希望這篇文章讓你有所收穫!


附錄:講故事的秘訣──讓學生參與

  • 提供許多學生可以簡單回應的內容,例如:簡單的數學計算問題。
  • 提供學生客製化故事的機會,例如:讓學生選名字、挑數字。
  • 讓學生講故事:尤其是當故事有很多重複的部分,或固定模式時,可以適時讓學生接話,甚至講一整段故事。



作者本身對數學和教育有興趣,尤其是非傳統形式的教育, 所以偶爾會分享一些自己最近看到、或想到的事情🔮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書籍心得】山口飛翔《藍色時期》一套關於興趣/熱情/投入,啟蒙及實踐的學生故事。
Thumbnail
avatar
林仁廷心理師
2023-09-27
【為什麼我們總是愛上不該愛的人】從失戀到如何挑選戀愛對象-書籍 重點整理本書看快3次,自己失戀時看了2次XD!! 最近朋友失戀聽他的故事所以又拿來看一次。 會接觸到這本書也是偶然機會下,在網路上介紹到- 依附:辨識出自己的依附風格,了解自己需要的是什麼,與他人建立更美好的關係 從這本書裡第一次了解到依附關係分為- 安全型/焦慮型/逃避型,以前學校怎麼沒教哩!! 學校裡只
Thumbnail
avatar
花時光旅行實驗室 WHATime。芙蓉
2023-04-11
【關係黑洞 -如何救贖自己】:受夠這段關係!人們為什麼要這樣對你? 書籍心得分享 一開始會讀這本書,也是經過友人介紹,這本很紅! 其實我很推薦大家可以看看一些關於心理學的書籍, 了解自己了解他人, 重要的是看一些健康的心態正確的, 不要去看啥腹黑心理學或是啥怎樣ooo可以ooo的技巧(自行填空), 一些邪魔歪道,惡性循環, 心理學書籍一般都不太好閱讀, 因為你需要邊讀邊想像情境,
Thumbnail
avatar
花時光旅行實驗室 WHATime。芙蓉
2023-04-11
讀書心得:吉卜力電影完全指南 Ghibliotheque: Unofficial Guide to the Movies身為吉卜力資深影迷,看見這本由英國人撰寫的解析書,真的是非常好奇,因為評論這玩意,是與作者、評論者跟讀者三分背景的相關性非常高,基本上你找不到一個可以全球通用的評論,除非你寫非常的一般論,不然一定會因為某一方背景或文化上的差異,造成不同的解讀切入。 當然,文化也有強勢弱勢之別、流行與非主流的差異,所
Thumbnail
avatar
momoge (毛毛牙)
2022-12-01
閱讀看人生|《日本第一女公關的人際溝通術》書摘及心得不靠靈巧也能創造億萬業績的祕密:日記回顧、處世之道、緊抓客人內心的技巧。小川精神看人生。
Thumbnail
avatar
陳穩
2022-07-28
凝視死亡Being Mortal---書摘及心得整理 本書是一本由美國Atul Gawande(阿圖.葛文德)這位極負盛名的醫師作家所寫的關於人之老死的書。以下整理出本書精華重點,個人心得也加入了。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共賞! 【伊凡.伊里奇之死】 ---折磨伊里奇最甚的是欺騙、謊言。他周遭的人不願面對、不願承認他即將死亡的事實。 一個人接近人生的終點時,
Thumbnail
avatar
Peilin Tsai
2021-08-15
讀書心得:魔女宅急便故事書終於,我這個魔女控連圖畫書都回來了…… 基本上,這本圖畫書就是動畫版的畫面剪輯配上文字而已,並沒有任何新的東西,加上這本是給小孩子看得(有注音啊!),反倒是刪掉不少內容。 這個刪掉的內容就是以下要談的,也等於是順便討論一下動畫版內容有趣之處。 首先要說的是,魔女宅急便的主角琪琪已經十三歲了,這個年紀
Thumbnail
avatar
momoge (毛毛牙)
2021-07-26
日常勵志(副標:書籍心得)最近讀了一本書《思辨決定你的未來》,這本書主要以哲學的方式去講解現在社會的現象或是哲學故事分享,我大概從國中就接觸到關於哲學的一些故事,但有時候真的會看不懂有些作者他要講什麼(應該是我智商不足),哲學挺讓人吸引,因為有時候會啟發不同的思想觀念,這是我買的第三本關於哲學思想書籍,所以我就是來分享這本書
Thumbnail
avatar
日常
2019-11-16
斜槓書籍心得總覽:斜槓青年、知識變現、離開公司我過得還不錯資方被迫改變,勞方主動轉變,從中適應並挖掘好處。 漸漸地出現一人多職、一人多角的社會,記得幾年前曾經在TED上看過一段演講,他說有些人就是沒辦法選擇興趣,他的興趣太多元了,但常常也做一陣子就放棄,覺得自己沒有天賦,再換下一個,這樣的循環無止境,但演講者是相信就是有些人有多重天賦,應該要持續下去,當時
Thumbnail
avatar
我是凱莉
2019-05-18
【書摘及心得】花掉的錢都會自己流回來:啟動「金錢螺旋」,用錢越多反而更有錢書名: 花掉的錢都會自己流回來:啟動「金錢螺旋」,用錢越多反而更有錢 作者: Mentalist DaiGo   譯者: 林巍翰 出版社:方言文化   出版日期:2019/01/30
Thumbnail
avatar
小樂的生存之道
2019-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