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產生焦慮呢?」 通常「自我懷疑」就是焦慮的核心。負面想法在腦中漩渦中打轉,爬不出來。焦慮源於我們的過往經歷和性格特點,它反映的是我們對於情感連接的渴望, 也從兒時發展形成的「依附關係」。
那麼該如何解決呢?這本書中提到可以採取「ABC療法」。
什麼是「ABC療法」。
A:發生什麼事?
B:你的看法?
C:解釋後所導致的結果。
這其中最重要的是B,有主觀的看法,客觀的分析。然後按步就班的處理。
另外,可以多「換位思考」,嘗試自我合理化。用正確方式溝通表達,加深彼此的理解。例如先說動機,後給空間(例如。。如果你想討論的話,我也不會勉強你,….想討論再跟我一聲)
*****************************
書名:不焦慮的心理課
~用科學方法消解生活中的不安與混亂,不再窮忙
作者:黃揚名
出版社:商周 / 2021/5/25
****************************
「我們常常會我懷疑:「我不夠好」!」,產生了自我否定。心理學上有一個現象叫「冒名頂替症侯群」, 大意是個人認為不配擁有所達到的成就,有這症狀的人往往陷入自我懷疑,常覺得欺騙他人,就算是成功也歸於外部環境。
那麼如何改善這現象呢?這本書建議可以採取「五秒法則」!
「五秒法則」:
當你感到懷疑,恐懼有壓力或有拖延的衝動時,不妨倒數:「五、四、三、二、一」,可以讓你立即行動起來。
//
「為什麼我們總是不能放過自己呢?」。原來焦慮的背後是:「我們沒有好好處理自己的關係」。不懂自己、不接納自己、甚至不放過自己!
解決方法:「試著把自己當成觀眾,如果我是觀眾,我怎麼去看那個當事人呢?」
我們可以觀察有些人,總是那麼自若,或者有慈悲的特質。因為他們有三種特質:
(1)懂得欣賞自己,接納自己。
(2)面對負評能夠保護自己。
(3)能感受並相信自己的能力。
我認為以上三種特質是可以訓練的,是可以養成的。但是拿捏上要在謙虛中層層加上保護層,一層又一層的包覆。太過剛硬防禦時,而反變成自負或剛愎自用了。
//
「情緒是什麼」?認識它。又每個來煩你的情緒,都意味著一次自我的提升。
學者Elizabeth Loftus認為,情緒不是進化來的,不是存在大腦中,而是自己製造出來的。事實上,我們才是情緒的主人,要如何減少情緒波動呢?建議可以從二個方向著手:
(A)分別是保持健康,避免生理問題影響到心理情緒。
(B)以及增加多元體驗,豐富生活經驗。
心理學名詞:「情緒顆粒度」(Emotional Grnularity)。它的特徵是「情緒詞彙的豐富程度」,愈細緻入微,表達的愈清晰時,情緒顆粒度就愈高。情緒顆粒度的高低,直接影響我們管理與應對情緒的能力。
所以呢,努力做著情緒穩定的人,更容易專注實現目標上,更能夠抑制衝動, 當負面情緒要爆發時,比較不會做出過激的行為。有一個「解套五部曲,是一個在不理性下,自問自答的片刻中,心情沈澱下,用理性解構方式澄清混亂,可以試看看。
「解套五部曲」稱之為3W2O
步驟一:What? 我怎麼了呢?我感覺如何?我在什麼情緒當中?強度如何?
步驟二:Why? 我為什麼會有這種情緒?背後發生了什麼事,才會變成這樣呢。
步驟三:Wish 我最初的願望是什麼呢?我所期待的目標是什麼呢?
步驟四:How 為達到這個目標,我能怎麼做?我的下一步行動是什麼?
步驟五:Outcome 最後我按計劃行動的結果如何?
這本書內容非常精彩,提到的人生焦慮的問題何其多,我謹舉多幾個方法而已,例如還有
*「如何在複雜體系中做多最佳選擇?」
*「如何讓自己想到又到?」
*「如何在不確定性中練就決斷力?」
*「偏見與謬誤如何欺騙了你?」
*「決策失誤感到後悔時,怎麼辦?」
*「如何面對人生的重重困境?」等等。
每個議題都有很詳細的說明與解決方式。如果您想知道更多更細的方法,不妨自己找這本書來親自看看,應該對如何面對這些人生問題上有若干的助益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