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願望 核心的魔法竅門🪄

實現願望 核心的魔法竅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這篇文章的驅動力是— 我在照著瘦身影片跳時,腦中蹦出的心法❤️

舉減肥為例: 很多成功的案例、我們其實也應該都知道方法, 但要嘛提不起勁;要嘛堅持不下去;要嘛覺得太累、短時間看不到動力想放棄~諸如此類的魔王, 那到底怎麼過關呢?

raw-image

想分享這招— 🫶🩰

底層邏輯是「自我認同」、「專注焦點」💡 


什麼意思呢? 舉減肥為例子,如果我們一直關注 「我好胖」, 怎麼我這麼認真運動都還不瘦?! 那關注的焦點就容易在焦慮、不足、自己不夠好~

所以容易越減越無力, 又或者是好不容易減下來; 因為想犒賞自己又反彈回去⋯⋯


所以取而代之的是用行動的養分和燃料⛽️, 與自己對話,給自己灌養分和不斷告訴自己現在累積的進步💪 。


舉例來說;我照著鏡子跳barre workout的有氧運動影片;從這些動作上,感受到自己的體態是優美的,

會告訴自己我是漂亮的~ 我值得美好的體態😊

然後透過行動和鏡子中眼神的關注,

不斷的跟自己的潛意識對話, 跟他滋養,

給這樣的正向自我認同關注➕🫶

(我現在非常棒的伴侶,也是靠這樣慢慢顯化而來的)


過一段時間,你發現自己真的有些成功,

你又獲得變美變好的燃料, 獲得了證明的小徽章~

就值得在心裡給自己誇一誇👍 這就是信念的力量, 不斷透過意識—》行動—〉驗證—》加深信念系統! 產生了這樣的正能量閉環~


😇所以為什麼 聖經裡 有一段話是:

只要相信 ,就必得著。




avatar-img
大腦小姐的沙龍
6會員
17內容數
這是來自一位職涯療癒師約十年的科學+靈性的實作手冊,致力於用心理學及大腦科學的方法,來幫助焦慮世代的青年人蛻變成為幸運又快樂的人類。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大腦小姐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上次看到YouTuber查理分享她先生是北歐瑞典人,北歐人的生活型態跟價值觀是追求:「剛剛好」,因為他們的福利制度健全,覺得並不用用力生活,也可以有不錯的生活品質。 相較之下,我們亞洲人就活得很用力了,退休金靠政府似乎不靠譜,得很努力的為自己攢錢。 但又牽涉到教育系統單一的追求標準,所以
最近綜合自己的狀況, 以及閱讀了社群媒體中—工作版上的人對於工作的痛苦, 而想打這篇文章~ 給在職涯中矛盾掙扎的小夥伴。 1。人真的是一個矛盾的生物 痛苦很多時候真的來自於「比較」,但比較容易帶來「匱乏」 例如: 薪水多覺得沒發展性/ 薪水少覺得自己是不是就這樣了?/ 轉職不知道做什麼? /面試碰壁
週末在台中逛了一場:『舊物盛典』的老物市集,舉辦的地方是在古色古香的舊酒廠裡 ; 像一場充滿童心的園遊會:裡面有收藏老物玩具、古著衣服風格的攤家、賣傳統狀元糕小吃的攤子、提供手沖咖啡的職人、販賣原創插畫風格的明信片、貼紙攤位……最特別的是這次還有結合『半仙』一條街,也就是提供占卜、人類圖、米卦、神諭
會有這個標題,是因為最近剛追完獲得金鐘獎的<<四樓的天堂>>,真的是一部我覺得非常有深度、非常令人省思的好故事。 故事裡面由黃秋生飾演的推拿師,是一位可以從推拿過程,觸碰患者身上每一處緊繃、受傷的肌肉狀態,就能去窺探患者內心心結的療癒系推拿師。 心理的情緒,其實都能透過我們的身體被讀到,例如:受了壓
為什麼耍廢會覺得很罪惡? 『耍廢』這個詞大概是表示一種無所事事,像躺在床上追劇一整天,什麼正事都不想管的狀態。但往往耍廢時間過長,伴隨而來的可能是一種:『我怎麼可以就這樣讓時間都溜走?』的愧疚控訴和空虛感,彷彿什麼都沒留下、什麼都沒獲得。 尤其社群媒體會加劇我們對耍廢的自我批判,彷彿任何形式的休閒狀
選錯怎麼辦? 有些來訪者來找我職涯諮詢的時候,對我拋出的疑問是:【想換工作,但選錯怎麼辦?都快30歲了】 好,我們來拆解一下這個假議題背後更核心的本質: 不知道選對選錯,其實是因為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 就像愛麗絲夢遊仙境裡的柴郡貓說的:『如果你不知道你要去哪裡,那麼你在哪裡就一點也不重要。』 當然
上次看到YouTuber查理分享她先生是北歐瑞典人,北歐人的生活型態跟價值觀是追求:「剛剛好」,因為他們的福利制度健全,覺得並不用用力生活,也可以有不錯的生活品質。 相較之下,我們亞洲人就活得很用力了,退休金靠政府似乎不靠譜,得很努力的為自己攢錢。 但又牽涉到教育系統單一的追求標準,所以
最近綜合自己的狀況, 以及閱讀了社群媒體中—工作版上的人對於工作的痛苦, 而想打這篇文章~ 給在職涯中矛盾掙扎的小夥伴。 1。人真的是一個矛盾的生物 痛苦很多時候真的來自於「比較」,但比較容易帶來「匱乏」 例如: 薪水多覺得沒發展性/ 薪水少覺得自己是不是就這樣了?/ 轉職不知道做什麼? /面試碰壁
週末在台中逛了一場:『舊物盛典』的老物市集,舉辦的地方是在古色古香的舊酒廠裡 ; 像一場充滿童心的園遊會:裡面有收藏老物玩具、古著衣服風格的攤家、賣傳統狀元糕小吃的攤子、提供手沖咖啡的職人、販賣原創插畫風格的明信片、貼紙攤位……最特別的是這次還有結合『半仙』一條街,也就是提供占卜、人類圖、米卦、神諭
會有這個標題,是因為最近剛追完獲得金鐘獎的<<四樓的天堂>>,真的是一部我覺得非常有深度、非常令人省思的好故事。 故事裡面由黃秋生飾演的推拿師,是一位可以從推拿過程,觸碰患者身上每一處緊繃、受傷的肌肉狀態,就能去窺探患者內心心結的療癒系推拿師。 心理的情緒,其實都能透過我們的身體被讀到,例如:受了壓
為什麼耍廢會覺得很罪惡? 『耍廢』這個詞大概是表示一種無所事事,像躺在床上追劇一整天,什麼正事都不想管的狀態。但往往耍廢時間過長,伴隨而來的可能是一種:『我怎麼可以就這樣讓時間都溜走?』的愧疚控訴和空虛感,彷彿什麼都沒留下、什麼都沒獲得。 尤其社群媒體會加劇我們對耍廢的自我批判,彷彿任何形式的休閒狀
選錯怎麼辦? 有些來訪者來找我職涯諮詢的時候,對我拋出的疑問是:【想換工作,但選錯怎麼辦?都快30歲了】 好,我們來拆解一下這個假議題背後更核心的本質: 不知道選對選錯,其實是因為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 就像愛麗絲夢遊仙境裡的柴郡貓說的:『如果你不知道你要去哪裡,那麼你在哪裡就一點也不重要。』 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