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汀·佩佐的四精靈第二部曲,上一部《水漾的女人》,含有水精靈溫蒂尼的故事藍本,拍出一個具有神話寫實的愛情電影。這次第二部曲是火精靈,與上次水精靈卻不同,沒有神話意境,也沒有提到火精靈沙羅曼達,但火元素與愛情還是涵蓋在裡頭。上次溫蒂尼是講了不相愛就得死的愛情故事,這次則反過來變成相愛就得死。
克里斯汀佩佐一直不斷在嘗試新的表現手法,但依然不失四元素與愛情的精神,而野火蔓延時可說又是他的一次轉型,拿了評審團大獎銀熊獎,多了些寫實、平易、喜劇、文藝、少了些做作、少了些強烈的形式化,與上一部水漾的女人完全不一樣。再次證明佩佐對於掌握多變風格的能力,每一部都不一樣,但每一部都脫離不了愛情。野火蔓延時也是佩佐自從Barbara之後,第二次在柏林影展自己拿了銀熊獎。
那野火蔓延時會是自Barbara之後最好的作品嗎? 這可能見人見智。但是野火蔓延時真的是一部非常強的作品。至少對我而言,絕對是他生涯中,我最喜歡的電影。克里斯汀·佩佐也絕對是當代最受矚目的德國導演之一。
故事講了一個遇到創作瓶頸的作家里昂,與好友菲利克斯前往好友媽媽鄉下的林間小屋,準備各自的寫作報告。因緣際會之下,也同時遇到了同房室友娜嘉與她男友一起同住一屋。於是四個人的彼此發生了曖昧情愫,里昂偷偷暗戀了娜嘉,害得自己的寫作瓶頸又變本加厲。然而不知名的森林大火也悄然靠近,看似場浩劫,但卻也助長了里昂的寫作靈感。
只能說,這部電影非常了解遇上寫作瓶頸的作家,食而不知其味、聽而不聞、視而不見,眼裡除了自己,沒有別人。因為自己寫作才能不足,隨時都在暴躁與焦慮中渡過,鬱鬱寡歡,不想與任何人交談,只想寫,但又寫不出什麼所以然,就算寫出來了又非常糟糕,感覺要忙著寫什麼,但又一再停留原地,常陷入在原地發呆,發呆沒事幹又愛看著別人,被別人發現在發呆後,又說自己很忙很累。而這種人在旁人眼裡,就像個討人厭的人,為什麼要那麼多愁善感? 但或許是同理不到這種人的辛苦。
作家本身,就是個自我本位很重的人,或許藝術創作者幾乎都是,為了找靈感,常把自己孤立起來,討厭與人有過多互動,特別是小說家、文字創作者,這種常把自己閉關的職業很常會如此,讓我想到電影《塔爾》主角,即使是被世界認可的藝術家,但卻也是目中無人,眼裡只有大家配合她,沒有她配合人,人際關係極為差勁。這種人在社交圈中,總是特別討厭,除了自己創作之外,什麼都忽略,身邊一切事務就像不存在,即便發生森林大火這種人命關天的大事,也一副不想理會。
這種特質的人? 或是? 這種毛病的人? 是值得批評? 還是值得被尊重?
電影幾乎前一大段,都在批評這種人,也就是里昂的存在。自己只顧著寫作,而好友與室友娜嘉同樣都是創作者,但他們願意好好生活,願意戲水、煮飯、開心度日。結果整天守著電腦的里昂,也沒有因為整天守著而寫的比較好,還寫得更爛,好友菲利克斯的拍攝作品、與娜嘉的學識,隨便一個點綴一下,都更能吸引到出版社的喜愛,而里昂卻持續被出版社嫌棄。正所謂,與其整天看書寫字,不如好好生活;讀萬卷書、不如行千里路;與其活在空想中,不如腳踏實地;親身經歷,還遠比從書本上看到,還來的真實。
漸漸的,我也被佩佐的手法,給說服,我也開始看不起,這種整天只會坐著寫字,而什麼都不去經歷的作家。這種作家根本像廢物,像宅男,自己活在自己世界裡。
如果有戲輪到了里昂的場面,在他總是該可憐兮兮,或要有了面子的時候,馬上又會有一段數落他的劇情設計。稿紙飛走、看他稿子中的出版商被手機響起打斷、大火剛好在他要告白時候來、感覺暗戀對象幫他看稿是要安慰他,但因為真的寫太爛,不得不被嫌棄、多個刻意忽視他的手稿這種劇情。一切一切的劇情安排,都是要觀眾嘲笑、或責備這個男主角。責備他的無能與視若無睹。
最後的告白戲,更是一場大捉弄,里昂終於要和娜嘉告白,這重要時刻,一場大火帶走娜嘉男友與他自己的好友,出版商自己甚至腫瘤發作。這種人命關天,娜嘉在旁早已心急如焚、里昂卻不理不睬、躊躇不前。那場無情大火安排在告白時候來,實在故意,最有機會之時,里昂反而趁了這機會暴露了他的無情,不但無情又笨拙。這場愛情戲走到這,根本就是要人相信,一個無情無義人好險沒告白成功這種感覺。
整部戲寫到最後,一開始是對這種作家的人格特質嘲諷,到最後是道德上的完全指責。從一個笨拙的人,到最後還顯露了無情無義,但在這種持續秀下限的安排,結局一個大反轉。原來劇情的走向全都是一個騙局,這電影根本是稽首般的支持這種人。好友與娜嘉男友的死亡,反而給了里昂靈感,寫出了驚人作品,得到出版商讚賞,重要的是,又得到了娜嘉的芳心。好像這兩個被大火燒死的好友,是死的應該,即便是熟識、或是男友也一樣。里昂不但能力的笨拙,一直到連道德感都不太正常,娜嘉還是不斷的更喜歡里昂。
這根本就不是一個正常的愛情戲,像水漾的女人一樣。
根本就是在承認這種二流作家,不用怎麼寫得更好、也不用要怎麼再站起來,而是原來一切的一切,二流作家所想所做,所有的笨拙,全部都是一種完全支持。甚至為這種作家,獻祭了兩個人的生命也在應該不過。沒錯~~一直什麼都不做,拼命寫稿,只顧自己,這樣或許也是對的。
想說,這部戲怎麼有些邪門,但仔細想想,四精靈中的沙羅曼達,本來就是邪惡象徵,只以火為食,是會帶來災劫的動物。主角里昂,還有娜嘉,就像在野火中誕生的沙羅曼達。大火讓他想到龐貝古城的美,而不是替逝去生命感到難過。娜嘉身上穿的紅色連身裙,衣服上的花紋還有斑點感覺,更有這種意境。把火災、藝術、看得比生命重要。
即便很多人對於這種劇情安排不太能理解。但以一個作家來說,很多靈感故事,真的都是誕生於苦難、死亡當中。看似不道德,但偏偏越是悲苦,靈感就越容易泉湧,故事也越容易美麗。
至少,身為一個整天在電腦前打字發瘋的作家來說,這部電影是很安慰人。根本很少人能理解,為什麼作家老是閉關,感覺沒很忙又裝忙,只想著自己不顧別人、拒絕無意義社交,這部電影拍出來了這種情節,拿了銀熊,就像是再試著理解這種人。
偉大作家很容易不被世人理解。不正常行為不正常的道德觀,整天鬱鬱寡歡,很抱歉~~就是要這樣、就是要如此、就是要讀萬卷書、就是要斷絕無意義社交、就是要獨自一人孤獨寫著字。如果不這樣? 哪來的偉大作品? 看不慣? 看不順眼? 就滾吧。就是要為這世界所不注重的價值觀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