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快樂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近年來腦科學的發展,讓我們對於過去一些搞不清楚的消費者行為,慢慢的找到生理學上面的解釋。對於過去一些只能從大量外在行為進行推論,現在可以透過相關儀器找到答案。例如為何人們會認為價格高的東西品質較好?

2015年歐洲有一個採用核磁共振儀(MMR)掃描受試者大腦的研究,研究人員給受試者嘗試不同價格的紅酒並告知價格,發現受試者在品嚐價格高的紅酒時,大腦中的內側前額葉皮質及腹側紋狀體變得活躍。根據研究人員的推論:內側前額葉皮質會影響人們對紅酒口感的期待值,進而影響對味道的判斷;而腹側紋狀體則影響了大腦內部的鼓勵和激勵機制,「鼓勵與激勵機制的活躍度會隨著價格的升高而升高,並進一步影響口感體驗。」 事實上受試者所飲用的紅酒都是同一瓶,但受試者的腦內變化讓我們理解了價格高低所造成生理機制的影響。

有些大腦的神經傳遞物質也是一樣,最有名的就是多巴胺(dopamine)、腦內啡(endorphins)跟血清素(serotonin )。

多巴胺(dopamine)主要與達成目標有關,多巴胺是人在確定動機後,支持著他不斷攀登、享受過程、完成目標的化學物質。因此劉潤在《底層邏輯》一書中提到,創業過程需要大量多巴胺分泌來支持創業者忍受過程中的種種挑戰,就如同登山者一樣,過程中需要克服種種困難,但最終的目標讓他們可以忍受辛苦的過程,這與多巴胺有關。

很多人誤以為多巴胺會帶給人快樂,但其實多巴胺與快樂無關。與快樂有關的,是腦內啡與血清素。腦內啡是大腦裡分泌一些類似嗎啡的物質,它能刺激大腦,讓我們覺得很開心。腦內啡和多巴胺不同,不需要有很強的動機就會分泌,但腦內啡刺激的維持時間較短,比如吃辣可以刺激腦內啡產生,跑步或運動也能刺激腦內啡產生,因此運動完會有舒暢的感覺。

血清素(serotonin)也是另外一個帶給我們快樂來源的物質,醫學上使用的抗憂鬱藥,就是刺激血清素釋放,進而產生壓制憂鬱的功能。刺激多巴胺不會產生情緒上的快樂,但刺激血清素時,我們卻會獲得單純的快樂,血清素,是讓人產生單純快樂的腦內物質。臨床研究中,只要讓小老鼠跑一下之後再讓它喝糖水,小老鼠的血清素就會上升。人類也是類似,過去人類吃糖是為了維持身體的熱量,現在雖然不用依靠糖份來維持熱量,但這個生理機制已經存在。吃糖會透過分泌血清素讓人覺得快樂,這也是糖類飲料難以戒除的主要原因,我們公司的年輕同事每天總要點杯茶飲,應該也是血清素在作怪。

了解了這三種腦內分泌物質後,劉潤在書中引用了另一位研究者仇子龍老師的說法,我們獲得快樂有三種方法:一種是透過目的性很強的多巴胺,去找具有目標性的事情做,比如完成艱難的工作;一種是透過長時間持續運動或刻意練習刺激腦內啡的分泌;還有一種是刺激大腦分泌讓人覺得單純快樂的血清素。這三種不同的化學物質,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讓人們快樂。

目前許多人深陷手機綁架之中,每天花很多時間在手機上面,一旦出門忘記帶手機,就如同沒有穿衣服一樣,充滿著焦慮感。這個與手機裡面App的設計,影響到腦內物質有關,那一個個的通知,一則則從你的上網行為所分析出來自動推送的影片,不斷刺激分泌血清素,讓你無法脫身。但是這種快樂,就跟吃糖一樣,只換得短暫的快樂但卻對身體帶來慢性的傷害,如何將注意力轉移到更長期、健康的目標來讓大腦分泌多巴胺,是我們要深思且努力的。

紅酒研究參考來源:https://kknews.cc/science/9jrpn3j.html

圖片來源:https://www.thehansindia.com/life-style/lets-hack-the-happy-chemicals--dopamine-serotonin-and-endorphins--570197

圖片來源:https://www.thehansindia.com/life-style/lets-hack-the-happy-chemicals--dopamine-serotonin-and-endorphins--570197



avatar-img
18會員
42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Roger學長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當你給別人類似「運動有益健康」這樣的建議時,我們常常聽到的回應是:我知道,但是我做不到。像這樣的情境充斥在我們生活中,劉潤卻認為無法知行合一,是因為不了解事情的What、Why、How。 通常描述一件事情,會有三個角度:What(是什麼)、Why(為什麼)、How(怎麼做)。但通常我們不會將這三者
很多人認為員工與企業之間存在的是雇用關係,員工被雇用來完成某些工作,公司支付薪水。只要員工有依據規定出勤工作,不論公司賺錢或賠錢,都必須依據約定支付薪水給員工。但劉潤認為,所有企業和員工的關係,本質都是合夥關係,他在《底層邏輯》一書中,舉了一個「優先劣後」的基金為例。 假設我們要一起成立一支共同基
在劉潤的《底層邏輯》一書中,他談到了知識、技能與態度的差別。 首先是知識,他認為知識就是已經被發現和證明的規律,知識是是確定的,不需要你透過自己去驗證後,才恍然大悟理解。而學習知識的方法主要是透過「記憶」,分門別類地把知識存放在大腦的某個「抽屜」中。因此,知識可以透過學習獲得,為了應付變動的時代,
人脈是什麼?有人說是認識的人多寡,有些人說人數多少不是重點,有沒有認識大咖才是重點。在《底層邏輯》一書中,作者劉潤則是認為:你能創造什麼樣的價值,就會認識什麼樣的人。因此,人脈是由自己的價值決定,他反對一天到晚在外面吃飯應酬,這種想方設法,希望有一天對方可以幫到自己的人脈養成方式。 劉潤認為,如果
我第一次看到「顆粒度granularity」這個名詞時,有點搞不清楚它的意思,這是大陸那邊書籍直接從英文翻譯過來的,後來才知道顆粒度是指具體的詳細和清晰程度。有點像是銀幕的解析度一樣,解析度越高顆粒越小,而低解析度代表顆粒較大。而劉潤則是在《底層邏輯》一書中,用時間顆粒度來了解每個人的專業化程度。
所謂系統思考,就是找出要素與要素之間的關係,採用系統思考,可以讓我們以「全局」觀來看事情,而不會陷入「見樹不見林」的偏頗視角,進而影響判斷。劉潤在他的「底層邏輯」中,曾提出一個商業模式的案例用來說明系統思考,我認為可以幫助我們快速的了解什麼是系統思考。 在過去,如果我們計劃開一家餐廳,希望提供辦公
當你給別人類似「運動有益健康」這樣的建議時,我們常常聽到的回應是:我知道,但是我做不到。像這樣的情境充斥在我們生活中,劉潤卻認為無法知行合一,是因為不了解事情的What、Why、How。 通常描述一件事情,會有三個角度:What(是什麼)、Why(為什麼)、How(怎麼做)。但通常我們不會將這三者
很多人認為員工與企業之間存在的是雇用關係,員工被雇用來完成某些工作,公司支付薪水。只要員工有依據規定出勤工作,不論公司賺錢或賠錢,都必須依據約定支付薪水給員工。但劉潤認為,所有企業和員工的關係,本質都是合夥關係,他在《底層邏輯》一書中,舉了一個「優先劣後」的基金為例。 假設我們要一起成立一支共同基
在劉潤的《底層邏輯》一書中,他談到了知識、技能與態度的差別。 首先是知識,他認為知識就是已經被發現和證明的規律,知識是是確定的,不需要你透過自己去驗證後,才恍然大悟理解。而學習知識的方法主要是透過「記憶」,分門別類地把知識存放在大腦的某個「抽屜」中。因此,知識可以透過學習獲得,為了應付變動的時代,
人脈是什麼?有人說是認識的人多寡,有些人說人數多少不是重點,有沒有認識大咖才是重點。在《底層邏輯》一書中,作者劉潤則是認為:你能創造什麼樣的價值,就會認識什麼樣的人。因此,人脈是由自己的價值決定,他反對一天到晚在外面吃飯應酬,這種想方設法,希望有一天對方可以幫到自己的人脈養成方式。 劉潤認為,如果
我第一次看到「顆粒度granularity」這個名詞時,有點搞不清楚它的意思,這是大陸那邊書籍直接從英文翻譯過來的,後來才知道顆粒度是指具體的詳細和清晰程度。有點像是銀幕的解析度一樣,解析度越高顆粒越小,而低解析度代表顆粒較大。而劉潤則是在《底層邏輯》一書中,用時間顆粒度來了解每個人的專業化程度。
所謂系統思考,就是找出要素與要素之間的關係,採用系統思考,可以讓我們以「全局」觀來看事情,而不會陷入「見樹不見林」的偏頗視角,進而影響判斷。劉潤在他的「底層邏輯」中,曾提出一個商業模式的案例用來說明系統思考,我認為可以幫助我們快速的了解什麼是系統思考。 在過去,如果我們計劃開一家餐廳,希望提供辦公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多巴胺是我們大腦中的一種化學物質,我們已經發現如何在現代世界中利用它。像手機、社交媒體、速食和酒精等東西,會激發我們的多巴胺,讓我們瞬間感受到獎勵和快樂。但最大的問題是,我們越來越容易對這些帶來巨大多巴胺激增的因素上癮,導致我們難以投入真正對我們有意義的事情。許多人在現代世界中都在掙扎著行動起來,朝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當每次人們看到可能增強自我「生存機會」的東西,觸發幸福感的腦化學元素。 多巴胺是一種使人類引起慾望的大腦神經遞質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文章探討了如何通過多巴胺和內啡肽來追求幸福感,指出短暫的快樂和長期的成就感都會隨著時間減弱。建議追求性格型目標,如成為一個慷慨大方的人,以及建立有意義的友誼,以獲得持久的幸福感。強調設定無終點的性格目標和珍惜真正的友誼,幫助我們獲得長期穩定的幸福。
遇事不決......多巴胺? 從滿懷熱情的時代到「你的快樂毫無價值」. —多巴胺職業讀書心得 前前言,這篇文章是用來推廣下方連結文章的. 前言:多巴胺職業(Dopamine Career):為什麼有些熱情特別不值錢?|思考週記 簡述,多巴胺是一種能夠帶來快樂的神經傳導物質.
Thumbnail
多巴胺不是好東西。這篇文章瀏覽《神經可塑性》、《貪婪的多巴胺》(The Molecule of More,繁體中文譯為《欲望分子多巴胺》)、《多巴胺國度》、《自造幸福》、《箭藝與禪心》等書籍,探討減少仰賴多巴胺的生活是否值得追求,並試著描述「無欲」與「審美」的境界。
Thumbnail
根據蘇格蘭有機化學專家大衛·漢密爾頓的研究顯示,待人親切能夠令我們的大腦分泌出感到幸福的激素,心臟和血管也會更強健,衰老的速度也會放緩。 當我們以真誠的態度對待他人,我們的大腦會分泌出令人感到幸福的激素——多巴胺和內啡肽。這些激素不僅能提升我們的情緒,還能有效降低壓力水平,讓我們感受到內心的寧靜與
Thumbnail
為什麼生活物質越好 憂慮症患者卻逐年成長 因為"快樂太容易取得" 大腦平衡機制,當快樂過多,痛苦就會出現 所以人會想要更多快樂壓抑痛苦,最後就會崩壞,這也是現在的人胃口只會越來越大 每天都需要高刺激 高行為 高感官或是高藥物效用讓生活平衡 長時間已經超越我們大腦可以處理多巴胺的量 讓
Thumbnail
多巴胺在大腦中的角色以及其對人類行為的影響。探討了多巴胺對行動和動機的控制,以及如何形成獎賞迴路。多巴胺所帶來的愉悅感永無止境的渴望,同時會伴隨痛苦。多巴胺上癮的過程,並列舉了相關案例。最後提供了降低多巴胺不良影響的方法,包括獨處、活在當下、感受生活細節的神奇以及延後滿足等。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多巴胺是我們大腦中的一種化學物質,我們已經發現如何在現代世界中利用它。像手機、社交媒體、速食和酒精等東西,會激發我們的多巴胺,讓我們瞬間感受到獎勵和快樂。但最大的問題是,我們越來越容易對這些帶來巨大多巴胺激增的因素上癮,導致我們難以投入真正對我們有意義的事情。許多人在現代世界中都在掙扎著行動起來,朝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當每次人們看到可能增強自我「生存機會」的東西,觸發幸福感的腦化學元素。 多巴胺是一種使人類引起慾望的大腦神經遞質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文章探討了如何通過多巴胺和內啡肽來追求幸福感,指出短暫的快樂和長期的成就感都會隨著時間減弱。建議追求性格型目標,如成為一個慷慨大方的人,以及建立有意義的友誼,以獲得持久的幸福感。強調設定無終點的性格目標和珍惜真正的友誼,幫助我們獲得長期穩定的幸福。
遇事不決......多巴胺? 從滿懷熱情的時代到「你的快樂毫無價值」. —多巴胺職業讀書心得 前前言,這篇文章是用來推廣下方連結文章的. 前言:多巴胺職業(Dopamine Career):為什麼有些熱情特別不值錢?|思考週記 簡述,多巴胺是一種能夠帶來快樂的神經傳導物質.
Thumbnail
多巴胺不是好東西。這篇文章瀏覽《神經可塑性》、《貪婪的多巴胺》(The Molecule of More,繁體中文譯為《欲望分子多巴胺》)、《多巴胺國度》、《自造幸福》、《箭藝與禪心》等書籍,探討減少仰賴多巴胺的生活是否值得追求,並試著描述「無欲」與「審美」的境界。
Thumbnail
根據蘇格蘭有機化學專家大衛·漢密爾頓的研究顯示,待人親切能夠令我們的大腦分泌出感到幸福的激素,心臟和血管也會更強健,衰老的速度也會放緩。 當我們以真誠的態度對待他人,我們的大腦會分泌出令人感到幸福的激素——多巴胺和內啡肽。這些激素不僅能提升我們的情緒,還能有效降低壓力水平,讓我們感受到內心的寧靜與
Thumbnail
為什麼生活物質越好 憂慮症患者卻逐年成長 因為"快樂太容易取得" 大腦平衡機制,當快樂過多,痛苦就會出現 所以人會想要更多快樂壓抑痛苦,最後就會崩壞,這也是現在的人胃口只會越來越大 每天都需要高刺激 高行為 高感官或是高藥物效用讓生活平衡 長時間已經超越我們大腦可以處理多巴胺的量 讓
Thumbnail
多巴胺在大腦中的角色以及其對人類行為的影響。探討了多巴胺對行動和動機的控制,以及如何形成獎賞迴路。多巴胺所帶來的愉悅感永無止境的渴望,同時會伴隨痛苦。多巴胺上癮的過程,並列舉了相關案例。最後提供了降低多巴胺不良影響的方法,包括獨處、活在當下、感受生活細節的神奇以及延後滿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