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職管筆記#22|晤談的力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開始很能覺察自己對客人講的這句話是要把他/她往哪裡帶,晤談結束後,會很清楚剛剛問的哪些問題,是因為這個人,我想開案或不想開案。

晤談中,我們講的每一句話都有目的

在職重服務中,有沒有就業意願與動機,一直是一個重要的開案指標。我們很在乎一個人到底有沒有真的想要工作。可以理解吧!如果一個人沒有工作意願,就算給再多資源與工作機會,他還是會原地不動,沒有人想開啟無效的服務。

曾經遇到一位在職重服務中被記錄了「消極」、「被動」、「懶」、「無就業動機」的客人,還記得帶他來的家屬,也是這樣形容他,詢問客人對自己的看法,也是如此。

在決定是否與他開啟合作的那次晤談,我問「如果想工作的念頭0-10分,0分是一點也不想,10分是不工作就生活不下去了,你是幾分?」,客人回答我

:10分

為什麼是10分呢?

:因為我的家人一直逼我。

如果家人不逼你,會是幾分?

:0分

為什麼是0分呢?

:因為我只想在家整天玩手機。

晤談到這裡,應該可以判斷客人真的沒有想要工作了吧!如果就此打住,再開啟服務的可能性就更低了。於是我試探性地問「我以為你會想跟同年紀的人過一樣的生活,像你這樣年紀的人,大多都在外面工作。」

:我也想啊!可是我找不到工作。

如果能夠找到工作,下班或放假的時間玩手機,這樣的生活,你想要的程度0-10分,0分是一點也不想要,10分能有這樣的生活就會感到超級幸福快樂,你是幾分?

:10分

可是這樣出來工作,就不能像你現在整天在家隨時隨地都能玩手機。

:沒關係!我可以下班後再玩。


在這次的晤談中,我覺察到客人似乎被越問越往不想工作走,也覺察到將客人越問越有工作的意願,及說出更多與工作有關的想法。這位被前人、家人與自己標籤上消極、被動、懶的客人,在我們開啟合作後,才讓我有機會讀懂他的消極被動是害怕出錯,他的懶是不清楚要求而不敢動作,客人在這次的合作中,展現的都是配合與願意前進,最後結案在順利穩定就業。

說實話,我們不是非得要每個人都出來工作,我們比較擔心的是錯失每個可能可以合作的機會,職重個管員往往作為評判是否被開啟職重服務的開端,在職管端透過晤談多一些觸發動機的確認,很重要。透過晤談有機會找到開啟服務的契機,就有機會協助一個人從家裡走出來,運用職重服務更靠近或進入就業。

raw-image



avatar-img
12會員
47內容數
小職管的實務工作反思與隨筆,這個充滿挑戰的世界,願我們能溫柔以對。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小職管@職重宇宙 的其他內容
促進改變之前,得要先想辦法走入人心,促進覺察的方式很多,如果可以,我希望選擇溫柔的那一種。
人生跌宕起伏,誰也沒想到當初不被家人期待就業的身障者,如今會變成家中唯一的經濟支柱。如果可以,真希望客人在年華適當的時候,即早遇見職重。
從職重個管看「會所服務」,會所服務是一個新的選擇,在社區中溫柔地接住不同狀態的個體。
職業重建服務協助一位長期待業的身障者就業的意義,除了帶來收入外,還有相信自己有能力。
在職重領域中的我們,奉行怎樣的理念,才能繼續走在相信人有機會改變,有機會前進的路上。很多時候我們無法確定他人的信念,但可以夠清楚知道自己有沒有選擇成為自己想要的那種助人工作者。
以終為始,從滿意度來看職業重建的目標,其實不只是幫助一個人獲得工作,而是在這個過程中相信自己是一個有能力的人,讓他在服務結束後,依舊能夠為了自己想要的生活繼續努力。
促進改變之前,得要先想辦法走入人心,促進覺察的方式很多,如果可以,我希望選擇溫柔的那一種。
人生跌宕起伏,誰也沒想到當初不被家人期待就業的身障者,如今會變成家中唯一的經濟支柱。如果可以,真希望客人在年華適當的時候,即早遇見職重。
從職重個管看「會所服務」,會所服務是一個新的選擇,在社區中溫柔地接住不同狀態的個體。
職業重建服務協助一位長期待業的身障者就業的意義,除了帶來收入外,還有相信自己有能力。
在職重領域中的我們,奉行怎樣的理念,才能繼續走在相信人有機會改變,有機會前進的路上。很多時候我們無法確定他人的信念,但可以夠清楚知道自己有沒有選擇成為自己想要的那種助人工作者。
以終為始,從滿意度來看職業重建的目標,其實不只是幫助一個人獲得工作,而是在這個過程中相信自己是一個有能力的人,讓他在服務結束後,依舊能夠為了自己想要的生活繼續努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顧人是創業中最不該碰的事情】 昨天有個仲介,問我說我這邊一直有很多裝潢工程, 那為什麼我不開公司請員工呢? 通常會請人,就是因為可以做出時間槓桿, 也就是花錢,買他人的時間, 本來老闆只有一天24小時工作, 但是可以藉由花4萬買到別人的一天8小時 就可以做更多的案子,賺更多的錢。
Thumbnail
比起說話直接,我覺得語言只是中性的,我們更能感受到的是對方的態度。
Thumbnail
這個問題可能要從「自己做得了什麼工作」來討論。
Thumbnail
對於沒有行銷背景的小品牌和沒有實權的大企業行銷部專員,本文提供了和客戶談預算的對話範例,幫助自由工作者更好地瞭解如何處理不同情境下的預算談判。
Thumbnail
「安靜離職」,指工作上「只完成工作最低需求」的態度。時代變遷,對生命、生活的看法,以及「獲取收入」的管道,都淡化著「工作」的必要性。「安靜離職」更像一種選擇看待「工作」的態度。人一天的精力有限,主管同仁客戶,包裝得理所當然的期待、情緒反應、和完美成品,及份外事宜,其實並不全是「合理」。
Thumbnail
這陣子,我陸續聽到有人在閒聊時,想要開啟新的話題,是這樣說的: 「他怎麼這麼沒能力,工作了十年才做到組長而已。」 「你家人怎麼這麼笨,要買也不會去買那種比較便宜的水果。」 「我看他也沒多聰明,明明怎麼做就好了,竟然不知道。」 這些句子的起手式,都是從貶低他人開始。 這讓我回想起,曾經在某堂
Thumbnail
在職涯諮詢的經驗中,當碰到需要轉職的求職者,我習慣先聆聽他們一路走來的路徑跟選擇,藉以了解在每個選擇背後,那些推動職場轉換的主觀、客觀的驅動力,無論是薪酬、福利、通勤時間、彈性的工作條件、管理風格,或是內部升遷與學習的管道。這些條件都合理,也很平常。但不平常的是,如果問一百個人,這些答案都不太一樣。
Thumbnail
探討業務同仁「領多少薪水,做多少事」思維,文章指出這種觀念可能忽略工作的內在價值,僅以薪水衡量。薪水是否等同於工作價值,以及這種思維對未來的影響成為討論焦點。提倡超越薪水思維,挑戰傳統觀念,注重工作的滿足感和成就。勇敢探索個人工作價值,使工作不僅是換取薪水的交易,而成為實現夢想和發揮所長的平台。
Thumbnail
打工者必須釐清打工不是打雜,而是培養職場競爭力的過程。對工作的態度決定生活質量和人生的層次,隧道視野效應理論描述視野越小,能力提升越受限。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顧人是創業中最不該碰的事情】 昨天有個仲介,問我說我這邊一直有很多裝潢工程, 那為什麼我不開公司請員工呢? 通常會請人,就是因為可以做出時間槓桿, 也就是花錢,買他人的時間, 本來老闆只有一天24小時工作, 但是可以藉由花4萬買到別人的一天8小時 就可以做更多的案子,賺更多的錢。
Thumbnail
比起說話直接,我覺得語言只是中性的,我們更能感受到的是對方的態度。
Thumbnail
這個問題可能要從「自己做得了什麼工作」來討論。
Thumbnail
對於沒有行銷背景的小品牌和沒有實權的大企業行銷部專員,本文提供了和客戶談預算的對話範例,幫助自由工作者更好地瞭解如何處理不同情境下的預算談判。
Thumbnail
「安靜離職」,指工作上「只完成工作最低需求」的態度。時代變遷,對生命、生活的看法,以及「獲取收入」的管道,都淡化著「工作」的必要性。「安靜離職」更像一種選擇看待「工作」的態度。人一天的精力有限,主管同仁客戶,包裝得理所當然的期待、情緒反應、和完美成品,及份外事宜,其實並不全是「合理」。
Thumbnail
這陣子,我陸續聽到有人在閒聊時,想要開啟新的話題,是這樣說的: 「他怎麼這麼沒能力,工作了十年才做到組長而已。」 「你家人怎麼這麼笨,要買也不會去買那種比較便宜的水果。」 「我看他也沒多聰明,明明怎麼做就好了,竟然不知道。」 這些句子的起手式,都是從貶低他人開始。 這讓我回想起,曾經在某堂
Thumbnail
在職涯諮詢的經驗中,當碰到需要轉職的求職者,我習慣先聆聽他們一路走來的路徑跟選擇,藉以了解在每個選擇背後,那些推動職場轉換的主觀、客觀的驅動力,無論是薪酬、福利、通勤時間、彈性的工作條件、管理風格,或是內部升遷與學習的管道。這些條件都合理,也很平常。但不平常的是,如果問一百個人,這些答案都不太一樣。
Thumbnail
探討業務同仁「領多少薪水,做多少事」思維,文章指出這種觀念可能忽略工作的內在價值,僅以薪水衡量。薪水是否等同於工作價值,以及這種思維對未來的影響成為討論焦點。提倡超越薪水思維,挑戰傳統觀念,注重工作的滿足感和成就。勇敢探索個人工作價值,使工作不僅是換取薪水的交易,而成為實現夢想和發揮所長的平台。
Thumbnail
打工者必須釐清打工不是打雜,而是培養職場競爭力的過程。對工作的態度決定生活質量和人生的層次,隧道視野效應理論描述視野越小,能力提升越受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