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池上你想到什麼?金城武樹?秋收藝術節?池上米?林懷民?蔣勳?那滿滿的金黃色稻田的畫面?
天氣一下子變冷了,球場被徵用,待在家裡,動了下身子後,百無聊頼的打開電視,捍衛任務、玩命特攻、玩命關頭,原先覺得刺激的電影,看了幾分鐘就覺得無聊且無趣。為了點小事,然後打打殺殺的,好像多麼勇敢,多麼正義似的,想到巴勒斯坦兒童不分青紅皂白的被屠殺…,怎麼樣都看不下去。無意間看到《稻浪上的夢想家》,什麼玩意兒?點開試看,一看竟然就看完了,有些感觸,許多感動。
米廠第三代的梁正賢,從小就在米廠幫忙—米包扛到十指流血—,學生時代完全沒有自己的時間,偶而貪玩,等待的就是竹條的侍候。但因為是長子,所以沒人問你要不要承繼祖業,退伍那天就認命的回家接下米廠。可是他不甘心只能「扛米包」,一心想要翻轉家鄉,協助農民改善生活。當時的農民因為稻米價格低廉,所以大概都會先向米廠借錢,等到稻米收割後再拿來償債,因此大概都只能當米廠的長工,辛苦所得都是替人家掙錢而已。梁正賢接班後他先到日本考察MOA自然農法,決定在家鄉推廣有機米的栽種,然而因為市場尚未成形,因此只能透過保證收購價格來確保農民生計,一連虧損了八年。令人感動的是她母親雖然又驚又怕,但卻全力支持(民國九十年左右,最多一年虧損四百萬,總共虧了八年)。只因為他兒子不賭、不酒、不色,在做正當的事。
2005年爭取到「池上米」的產地標章。期間一樣歷盡艱辛,鄉公所不願發放,直到農民拿雞蛋前往抗議……;2009年雲門舞集在收割後的稻田舉辦舞展—慢慢成為每年固定的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活動還曾登上紐約時報)。蔣勳成為駐村藝術家…之後的故事就是大家都聽聞過的了。
池上米得到認證後,農民向農會或米廠借錢的次數和金額少了,他們收入增加了,他們的地位也提高了;因為藝術節的需要,池上國中學生開始加入志工行列,信心提升了,成績竟然也提升了。(為什麼當志工可以提高成績,好像大家也無法說出個能服人的道理。)學生志工的改變(他們的言行,他們的學習態度竟然改變了)更帶動了整個鄉親的加入,活動越辦越大,參與者越來越多……。(其他的你就找影片來看吧)
這一切的一切都源於有一個人無私的奉獻,無我的逐夢。
又:該片導演蕭菊貞竟然想到把這樣一個人拍成紀錄片,而且拍得如此自然又如此感人,其用心和功力,也令人佩服。我們來聽聽她是怎麼說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