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傷痛的包袱還給父母

2023/12/15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要學會愛自己;也要學會與父母斷奶

前言

張德芬在《遇見自在優雅的自己》一書中提到:讓我們痛苦糾結的人、事、物,其實都是自己內在的情緒感受投射並發洩在那些人、事、物上面而已。你所以被困在痛苦情境中,乃因那是你自己創造出來,你用固定模式去因應外界事物所導致,因此除非你往內尋找,與己和解,才有可能一勞永逸的解決反復出現的痛苦糾結。

把傷痛的包袱還給父母

她在書中也說有些痛苦糾結,源自孩子繼承了父母的傷痛(該書的第二章第三節名稱是:為什麼孩子會繼承父母的傷痛)。在該節中她提到自己就是繼承了父母在情緒上的傷痛。她母親命運多舛,從小失母,離開親人到台灣,經常自怨自艾,愁眉不展,她的不快樂,張德芬看在眼裡,也深受影響。孩子期盼父母的愛,問題是父母自己就在痛苦中……。孩子看在眼裡,為了減輕父母的苦痛,因此把那個自己根本承受不了的苦痛接手了過來,所以她認為孩子應該學會:把傷痛的包袱還給父母。因為我們已經長大了,可以自己愛自己了,所以要慢慢學會如何愛自己;也要學會與父母斷奶:不追求父母的認可和讚賞;不期盼父母的愛。所以她目前的想法是:你快不快樂不是我能控制的,也不是我的責任。所以我盡力做好該做的一切,但,你還是不滿意,你還在挑剔、苛刻,對不起,那就是你的不對了,我不吃這一套!用溫和方式擺出這種態度一段時間後,父母看在眼裡,他們也會跟著成長,並用最有利於雙方的態度來面對你。(摘述自該節)

黃大米的傷痛包袱

我之所以對此節有感,乃因今天超慢跑時聽《黃大米哈啦王》的音頻,內容提到黃大米生長在重男輕女的家庭中,自己就必須透過抗爭或較激烈的手段來爭取自己的權益。今年(2023)她正要出國休假時,接到家裡來電要她回家見父親最後一面,因此她回到了離開二十多年的家,父親的病似乎尚可醫,因此她送醫,買最好的營養品,看母親自己照顧,有點力不從心,因此自己雇請看護,因為是自己雇的,所以龐大的看護費也由自己負擔。並試著承擔起照顧父親的責任。結果母親感到自己的主權有喪失的風險,對此有所不滿……她還得陪小心,試著打開母親的心結。父親在病中將所有的財產過繼給長子…,她和二哥一分錢都分不到,心裡非常受傷(雖然早有準備,仍然受到打擊)。結果母親跟她抱怨這樣很不公平,她的二哥都沒分到,她問母親:「那我呢?」(意思是你考慮到二哥,那你有沒有考慮到我?)結果母親盛怒說她比較會賺,還計較這些做什麼?讓她更加不解和受傷。最後是自寬自解,我之所以有今天,乃因父母的付出和培育,我應該要體諒她們的辛苦和無知(她母親國小未畢業)

小結

我對張書之所以有感,乃因:我沒有想過也不知道能如何對父母採取不接受情緒勒索的態度和嘴臉;我之所以對黃大米的音頻有感,乃因我知道這樣沒有解決問題,因為還會再來,可是我也不知道怎麼辦較好。

 

張德芬(2021):遇見自在優雅的自己(再版)。台北:皇冠文化。


我的隨思與雜想空間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