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傷痛的包袱還給父母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要學會愛自己;也要學會與父母斷奶

前言

張德芬在《遇見自在優雅的自己》一書中提到:讓我們痛苦糾結的人、事、物,其實都是自己內在的情緒感受投射並發洩在那些人、事、物上面而已。你所以被困在痛苦情境中,乃因那是你自己創造出來,你用固定模式去因應外界事物所導致,因此除非你往內尋找,與己和解,才有可能一勞永逸的解決反復出現的痛苦糾結。

把傷痛的包袱還給父母

她在書中也說有些痛苦糾結,源自孩子繼承了父母的傷痛(該書的第二章第三節名稱是:為什麼孩子會繼承父母的傷痛)。在該節中她提到自己就是繼承了父母在情緒上的傷痛。她母親命運多舛,從小失母,離開親人到台灣,經常自怨自艾,愁眉不展,她的不快樂,張德芬看在眼裡,也深受影響。孩子期盼父母的愛,問題是父母自己就在痛苦中……。孩子看在眼裡,為了減輕父母的苦痛,因此把那個自己根本承受不了的苦痛接手了過來,所以她認為孩子應該學會:把傷痛的包袱還給父母。因為我們已經長大了,可以自己愛自己了,所以要慢慢學會如何愛自己;也要學會與父母斷奶:不追求父母的認可和讚賞;不期盼父母的愛。所以她目前的想法是:你快不快樂不是我能控制的,也不是我的責任。所以我盡力做好該做的一切,但,你還是不滿意,你還在挑剔、苛刻,對不起,那就是你的不對了,我不吃這一套!用溫和方式擺出這種態度一段時間後,父母看在眼裡,他們也會跟著成長,並用最有利於雙方的態度來面對你。(摘述自該節)

黃大米的傷痛包袱

我之所以對此節有感,乃因今天超慢跑時聽《黃大米哈啦王》的音頻,內容提到黃大米生長在重男輕女的家庭中,自己就必須透過抗爭或較激烈的手段來爭取自己的權益。今年(2023)她正要出國休假時,接到家裡來電要她回家見父親最後一面,因此她回到了離開二十多年的家,父親的病似乎尚可醫,因此她送醫,買最好的營養品,看母親自己照顧,有點力不從心,因此自己雇請看護,因為是自己雇的,所以龐大的看護費也由自己負擔。並試著承擔起照顧父親的責任。結果母親感到自己的主權有喪失的風險,對此有所不滿……她還得陪小心,試著打開母親的心結。父親在病中將所有的財產過繼給長子…,她和二哥一分錢都分不到,心裡非常受傷(雖然早有準備,仍然受到打擊)。結果母親跟她抱怨這樣很不公平,她的二哥都沒分到,她問母親:「那我呢?」(意思是你考慮到二哥,那你有沒有考慮到我?)結果母親盛怒說她比較會賺,還計較這些做什麼?讓她更加不解和受傷。最後是自寬自解,我之所以有今天,乃因父母的付出和培育,我應該要體諒她們的辛苦和無知(她母親國小未畢業)

小結

我對張書之所以有感,乃因:我沒有想過也不知道能如何對父母採取不接受情緒勒索的態度和嘴臉;我之所以對黃大米的音頻有感,乃因我知道這樣沒有解決問題,因為還會再來,可是我也不知道怎麼辦較好。

 

張德芬(2021):遇見自在優雅的自己(再版)。台北:皇冠文化。


我的隨思與雜想空間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因為有死,所以更要珍惜生 前言 曾任馬偕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的張明志醫師,因為長期面對並處理重症瀕臨死亡的病患,對人在臨終前所表現出來的種種狀況,有著第一手的觀察和思索。2021年由寶瓶文化所出版的《死亡癱瘓一切的知識:臨終前的一靈生照護》即是對臨終的觀察和思索後的記錄。 臨終可能會出現靈異現象
感謝你們,我愛你們,我想你們… 父親退休後 父親有四個子女,成年並娶妻後都離家分居,但距離老家都不遠。父親生病時已退休數年。退休後兩老自行生活。初期還參加社團活動,見面時還會展示所參加的舞蹈成果,兩個人牽著手翩翩起舞。父親受過日式教育,日語不錯,又喜唱歌,因此後期還在社區大學教日語歌。有次還特別
好生為了好死 前言 看完大師兄在殯儀館工作時以旁觀角度描述死後所看到的有些奇特卻又真實上演的親屬言行;以及小冬瓜(郭憲鴻)在《生命最後三通電話你會打給誰?》,一書中與父親的和解,在殯葬時的見聞以及對該業的描述,對於死後的處理已有一些了解;看過張曼娟的《自成一派》,楊月娥的《不逃跑的陪伴》,或者鍾
前言 昨天(2023.12.10)到台北大女家,她邀我們和住新竹的二女到她家共餐,已經有段時間沒有聚聚聊聊了。國五週日必塞,而她們都只有週末及週日才有空閒。塞過幾次後,大家都有點怕了,因此才有此約。午餐由大女的男友主中饋,用的是自創的西式餐法。例如花椰菜用烤的,馬鈴薯小煎,雞肉用番茄醬蒸煮,費時長
讀書使人淵博 前言 聽音頻介紹《如何閱讀一本書》,該書第一版出版於1940年,至今已有八十三年的歷史,然而,仍然有人在提及,且網上所能找到針對此書的心得和看法,也都認為該書有參考價值。真的是驗證了經典之作,歷久彌新的說法啊! 閱讀四層次 該書於1972曾進行大幅的增訂,目前看到的以及翻譯的大
  閃光燈記憶的由來 在你生命當中,有沒有什麼事件是讓你記憶猶新、幾乎是永誌不忘的?  這些事件,有些是與國家、社會有關的,例如九二一大地震—幾乎每個經歷過的人都能說出當時他在那裡?他在做什麼?他的經歷、他的感受、他的反應等等,雖然那場地震只持續了102秒。有些事件則是與個人密切相關的,例如黃
因為有死,所以更要珍惜生 前言 曾任馬偕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的張明志醫師,因為長期面對並處理重症瀕臨死亡的病患,對人在臨終前所表現出來的種種狀況,有著第一手的觀察和思索。2021年由寶瓶文化所出版的《死亡癱瘓一切的知識:臨終前的一靈生照護》即是對臨終的觀察和思索後的記錄。 臨終可能會出現靈異現象
感謝你們,我愛你們,我想你們… 父親退休後 父親有四個子女,成年並娶妻後都離家分居,但距離老家都不遠。父親生病時已退休數年。退休後兩老自行生活。初期還參加社團活動,見面時還會展示所參加的舞蹈成果,兩個人牽著手翩翩起舞。父親受過日式教育,日語不錯,又喜唱歌,因此後期還在社區大學教日語歌。有次還特別
好生為了好死 前言 看完大師兄在殯儀館工作時以旁觀角度描述死後所看到的有些奇特卻又真實上演的親屬言行;以及小冬瓜(郭憲鴻)在《生命最後三通電話你會打給誰?》,一書中與父親的和解,在殯葬時的見聞以及對該業的描述,對於死後的處理已有一些了解;看過張曼娟的《自成一派》,楊月娥的《不逃跑的陪伴》,或者鍾
前言 昨天(2023.12.10)到台北大女家,她邀我們和住新竹的二女到她家共餐,已經有段時間沒有聚聚聊聊了。國五週日必塞,而她們都只有週末及週日才有空閒。塞過幾次後,大家都有點怕了,因此才有此約。午餐由大女的男友主中饋,用的是自創的西式餐法。例如花椰菜用烤的,馬鈴薯小煎,雞肉用番茄醬蒸煮,費時長
讀書使人淵博 前言 聽音頻介紹《如何閱讀一本書》,該書第一版出版於1940年,至今已有八十三年的歷史,然而,仍然有人在提及,且網上所能找到針對此書的心得和看法,也都認為該書有參考價值。真的是驗證了經典之作,歷久彌新的說法啊! 閱讀四層次 該書於1972曾進行大幅的增訂,目前看到的以及翻譯的大
  閃光燈記憶的由來 在你生命當中,有沒有什麼事件是讓你記憶猶新、幾乎是永誌不忘的?  這些事件,有些是與國家、社會有關的,例如九二一大地震—幾乎每個經歷過的人都能說出當時他在那裡?他在做什麼?他的經歷、他的感受、他的反應等等,雖然那場地震只持續了102秒。有些事件則是與個人密切相關的,例如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本書作者:黃大米,以豐富的人生經歷闡述且提供讀者新的世界觀,從作者的文字中可以感受到溫暖的力量。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我用原生家庭母系關係一開始療癒完愛自己之後,就要轉而開始療癒跟自己最親近的關係,也就是原生家庭,原生家庭分父親跟母親。一個家庭的組成,必定是父母都有遺傳跟相關,所以先從愛開始療癒,也就是母親。一直以來在社會上其實存在著階級複製,但靈性上也存在複製連這一說。我們投生到這個家庭,父母是我們自己選擇的,所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父母如何面對自己的情緒困擾,並提出與自己的連結以發展智慧的觀點。
Thumbnail
這本書談及了作者羽茜對於父母與子女之間關係的深刻思考,並提出對父母和孩子關係的特殊見解。書中提到的關鍵詞包括愛、家庭傷痕、獨立個體等。
Thumbnail
儘管愛自己並不容易,我們可以通過尋找曾經接納過我們的人,尋找心理諮詢師的支持以及透過情緒邊界與自我尊重來克服這種困境。持續的愛自己是一個過程,而結果會是每一步都充滿了自我發現和轉化的機會。
Thumbnail
這是一位單親家庭小孩的成長故事,經歷了霸凌、me to事件、離婚、失業、親戚的不理解,但透過心理書籍的學習,找到自我和解的方式,堅定的走出低潮,超越傳統觀念。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將談到對父母親的情感,特別是對父母親的恨和憤怒。然這些負面情緒,其實並不會摧毀你對父母的愛。
Thumbnail
《幸福童年的真正秘密》一書探討了童年創傷與戰爭創傷對成年後行為的影響,即使身為專家,但若無自我覺察,同樣遭遇親子衝突。文章總結了愛莉絲的童年背景和馬丁對母親的觀察,父母在面對自己的議題,特別是童年創傷時,對於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的重要性。最後,強調了面對真實自我,對父母如何處理親子關係有著積極的影響。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本書作者:黃大米,以豐富的人生經歷闡述且提供讀者新的世界觀,從作者的文字中可以感受到溫暖的力量。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我用原生家庭母系關係一開始療癒完愛自己之後,就要轉而開始療癒跟自己最親近的關係,也就是原生家庭,原生家庭分父親跟母親。一個家庭的組成,必定是父母都有遺傳跟相關,所以先從愛開始療癒,也就是母親。一直以來在社會上其實存在著階級複製,但靈性上也存在複製連這一說。我們投生到這個家庭,父母是我們自己選擇的,所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父母如何面對自己的情緒困擾,並提出與自己的連結以發展智慧的觀點。
Thumbnail
這本書談及了作者羽茜對於父母與子女之間關係的深刻思考,並提出對父母和孩子關係的特殊見解。書中提到的關鍵詞包括愛、家庭傷痕、獨立個體等。
Thumbnail
儘管愛自己並不容易,我們可以通過尋找曾經接納過我們的人,尋找心理諮詢師的支持以及透過情緒邊界與自我尊重來克服這種困境。持續的愛自己是一個過程,而結果會是每一步都充滿了自我發現和轉化的機會。
Thumbnail
這是一位單親家庭小孩的成長故事,經歷了霸凌、me to事件、離婚、失業、親戚的不理解,但透過心理書籍的學習,找到自我和解的方式,堅定的走出低潮,超越傳統觀念。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將談到對父母親的情感,特別是對父母親的恨和憤怒。然這些負面情緒,其實並不會摧毀你對父母的愛。
Thumbnail
《幸福童年的真正秘密》一書探討了童年創傷與戰爭創傷對成年後行為的影響,即使身為專家,但若無自我覺察,同樣遭遇親子衝突。文章總結了愛莉絲的童年背景和馬丁對母親的觀察,父母在面對自己的議題,特別是童年創傷時,對於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的重要性。最後,強調了面對真實自我,對父母如何處理親子關係有著積極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