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亞斯:自我關注與同理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你怎麼會這麼想啊?」
「也太沒同理心了吧!」
這兩句話,
鐵定常常出現在亞斯人的耳邊。

一樣都是亞斯,差別真的很大。
但細想,其實還是有滿多共通點。

這陣子看了好幾本亞斯相關的書,
對亞斯的認識更多了。


先來談談亞斯的白目-邏輯、自我關注及過度分析

《我與世界格格不入_成人的亞斯覺醒》,
這本書談到亞斯的白目,
看完之後,
我對於白目,有了更深一層的體會。

亞斯人常被說白目,是有原因的。

1.亞斯人重視邏輯
所以會為了捍衛自己的邏輯,
忽略別人的內心感受。

再搭配坦率(口無遮攔)的個性,
就變白目了。

例如:
看到好久不見的朋友,
亞斯理性的問:
「你怎麼變這麼胖?」

這,夠白目。

2.亞斯會過度的自我關注
腦袋中裝著自己覺得很重要的事情,
很多細節會放在腦中一直反覆想著。

在這樣的狀況下,
自然就不容易注意身旁的事物。

例如:
組員正在忙著討論、紀錄,
而他還不動如山,
因為正忙著想著剛剛下課的事情。

組員自然覺得這位亞斯人很不合群。

3.過度注重分析性跟敘述性的細節
亞斯會把自己大腦整天在想的東西,
直接放到對話裡。

書中舉的例子也很經典,
女生問男生:「你愛我嗎?」

大部分男生都知道怎麼回答,
但是亞斯人可能會細談愛與喜歡的定義,
分析兩人之間為什麼還不算愛。

這一分析完,女生還在原地嗎?

也因為他們這些特質,
讓他們在對話、互動及生活中到處碰壁。

就像書籍《孤獨的勇者》中作者說的,
作者到很大才發現,
80%以上對話的目的都不是溝通事情,
而是連繫情感。

但是仔細想,
這些我們所謂的亞斯白目,
沒有惡意、也不是要故意傷人,
但身旁的人會因為這樣的言語而受傷,
卻也是事實。

有時候,
我們實在也把自己搞得太複雜了。


再來談亞斯的同理心

書《我與世界格格不入_成人的亞斯覺醒》
是這麼說的,
同理心分成情感同理心以及認知同理心

亞斯其實可以感受到情感同理心,
也就是說,他知道你在傷心或生氣。

但是對於過程或原因會做出錯誤的判斷,
意思就是:

他知道你在生氣,
但他不知道你為什麼要生氣

回到教學現場,
真的是如此。

我甚至覺得,
亞斯小孩對於其他人的情感,
其實更敏銳。

他們可以很快發現別人情緒不同,
但是亞斯會很緊張,
因為他們不懂別人在氣什麼。


合理的同理心

我的學生跟我分享過一個故事。

他跟家人去看醫生時,
診間外面的座位坐滿人。

有一位阿姨離開座位去上廁所,
學生開心的坐了那個位置。

學生媽媽非常生氣,
認為學生這樣不禮貌也不善良,
堅持請學生將位子「還」給原本的阿姨。

學生完全無法理解,
為什麼別人離開了,
自己不能坐?

不過我也無法理解,
為什麼不能坐?

家長或許是用心良苦,
想要教小孩再更體貼善良一點,
但是若沒有將原因說明清楚,
甚至是過度要求,
亞斯小孩只會覺得:
「不合理!你只是要我聽你的話」


後記

我跟亞斯學生們談完這兩個議題後,
我問他們,
老師可以幫你們什麼嗎?

其中一位亞斯男孩回我:
「如果可以先知道困難,我就是神了。」
真是精闢...的回答。

現在我們相處的模式比較像是,
我們是一夥的。

我會拋出很多議題跟他們一起討論,
議題不設限,
他們很能聊,超愛聊。

我把心力放在「好奇」,
想知道他們是怎麼看世界的

這樣的互動模式重點在,
當他們有需要幫忙
或想找人討論事情的時候,
他們知道,
老師什麼事都聽。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灰寒的沙龍
50會員
82內容數
我是一位特教老師,透過專題紀錄課程、學生們的烏龍事件、家長以及導師們關心的議題。這個專題也提醒自己,對於周遭發生的事物要更有感、減少麻木不仁。
灰寒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3/11
過動小孩經常出現不專注的經典表現,或因不集中的注意力而引起笑料。這篇文章描述了老師與學生間在課堂上的互動,展現了過動小孩的特點。
2024/03/11
過動小孩經常出現不專注的經典表現,或因不集中的注意力而引起笑料。這篇文章描述了老師與學生間在課堂上的互動,展現了過動小孩的特點。
2024/03/01
談論孩子在學校的問題時,需要注意家長的感受,並且提出解決方法。溝通是複雜的,開會目標要清楚,並且以友善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2024/03/01
談論孩子在學校的問題時,需要注意家長的感受,並且提出解決方法。溝通是複雜的,開會目標要清楚,並且以友善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2024/02/15
禮拜一早自修的課,我們都會一起討論週末做了些什麼事情?有沒有出遊?有沒有出去外面吃飯?這位小孩很特別,他說他會用google搜尋,然後只去評價高的景點。
Thumbnail
2024/02/15
禮拜一早自修的課,我們都會一起討論週末做了些什麼事情?有沒有出遊?有沒有出去外面吃飯?這位小孩很特別,他說他會用google搜尋,然後只去評價高的景點。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最近很有感覺的一段話~ 第一次理解可以理解為 「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引起的情緒」 第二次理解可以理解為 「他人無意但自己突然被激起的情緒」 第三次理解可以理解為 「他人的衝突,但自己自行站隊引起的情緒」 第四次理解可以理解為 「他人的言行,但自己感到不妥加以批判」
Thumbnail
最近很有感覺的一段話~ 第一次理解可以理解為 「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引起的情緒」 第二次理解可以理解為 「他人無意但自己突然被激起的情緒」 第三次理解可以理解為 「他人的衝突,但自己自行站隊引起的情緒」 第四次理解可以理解為 「他人的言行,但自己感到不妥加以批判」
Thumbnail
如果什麼事情都要找出一個意義,會不會太執著,或者像我說的這樣、什麼都不上心,也是一種執著?
Thumbnail
如果什麼事情都要找出一個意義,會不會太執著,或者像我說的這樣、什麼都不上心,也是一種執著?
Thumbnail
但不必要因為跟自己不同就去批判或攻擊 換個角度想 我們在學習或是想要改變什麼的時候 反而是經常需要保持更開放、客觀的態度 才能從中學習到一些什麼 因此與自己不同並不一定是壞事 但是因為這樣去攻擊 那就是壞事了
Thumbnail
但不必要因為跟自己不同就去批判或攻擊 換個角度想 我們在學習或是想要改變什麼的時候 反而是經常需要保持更開放、客觀的態度 才能從中學習到一些什麼 因此與自己不同並不一定是壞事 但是因為這樣去攻擊 那就是壞事了
Thumbnail
做事,從別人身上找原因,一想就瘋。 ➡️因為我們不是他/她,事情處理模式不會一樣相同。 若能從自己身上找問題,一想就通。 ➡️因為問題就出在自己身上。 高度不一樣,胸懷和格局就不一樣。 ➡️開闊心胸,心自然開懷。 心小,任何事情都是大事。 ➡️鑽進牛角尖,悶死自己。 心大,任何事情都
Thumbnail
做事,從別人身上找原因,一想就瘋。 ➡️因為我們不是他/她,事情處理模式不會一樣相同。 若能從自己身上找問題,一想就通。 ➡️因為問題就出在自己身上。 高度不一樣,胸懷和格局就不一樣。 ➡️開闊心胸,心自然開懷。 心小,任何事情都是大事。 ➡️鑽進牛角尖,悶死自己。 心大,任何事情都
Thumbnail
正文開始前,我們先大致了解一下「同情心」跟「同理心 」。 我所理解的同情心是比較被動地站在自己的角度來看待別人的感受;而同理心是比較積極的、把自己放在別人的位置來理解當事人的感受。 較常見的同理分三種,認知層面、情感層面,還有身體感受層面。當然還有對同理更詳細的分類與解說,我們先用這三種
Thumbnail
正文開始前,我們先大致了解一下「同情心」跟「同理心 」。 我所理解的同情心是比較被動地站在自己的角度來看待別人的感受;而同理心是比較積極的、把自己放在別人的位置來理解當事人的感受。 較常見的同理分三種,認知層面、情感層面,還有身體感受層面。當然還有對同理更詳細的分類與解說,我們先用這三種
Thumbnail
你會下意識迎合別人嗎? 當和別人意見相左時,會先懷疑自己的感覺,是不是自己是錯的,別人的想法才是對的,不敢堅持自己的想法,習慣性退後一步,以別人的想法和感受為優先,只有和別人的想法一致時,才會表達自己的意見。
Thumbnail
你會下意識迎合別人嗎? 當和別人意見相左時,會先懷疑自己的感覺,是不是自己是錯的,別人的想法才是對的,不敢堅持自己的想法,習慣性退後一步,以別人的想法和感受為優先,只有和別人的想法一致時,才會表達自己的意見。
Thumbnail
「你怎麼會這麼想啊?」「也太沒同理心了吧!」這兩句話鐵定很常出現在亞斯柏格的耳邊。想想我的亞斯學生們,一樣都是亞斯,差別真的很大。但細想,其實還是有滿多共通點。
Thumbnail
「你怎麼會這麼想啊?」「也太沒同理心了吧!」這兩句話鐵定很常出現在亞斯柏格的耳邊。想想我的亞斯學生們,一樣都是亞斯,差別真的很大。但細想,其實還是有滿多共通點。
Thumbnail
世界上有那麼多和自己想法相左的人事物,尊重與道德這類問題也變得很難以單一價值去解釋。但讀過這些理論與實踐之後,讓我思索了很多:在覺察了自己,並且明白對話的重要性之後,品德教育還可以怎麼延伸,與什麼議題連結?
Thumbnail
世界上有那麼多和自己想法相左的人事物,尊重與道德這類問題也變得很難以單一價值去解釋。但讀過這些理論與實踐之後,讓我思索了很多:在覺察了自己,並且明白對話的重要性之後,品德教育還可以怎麼延伸,與什麼議題連結?
Thumbnail
接納更多觀點,讓自己重新思考!
Thumbnail
接納更多觀點,讓自己重新思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