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時,很多人看到新聞標題:【教宗方濟各頒佈《天主聖神》手諭:容許女性領受讀經與輔祭職務】,覺得很高興:哇!教會終於走向「性別平等」了!是不是可以期待下一步有機會越來越向社會大眾的期待「開放」了?
等等,真的是這樣嗎?天主教會的制度是性別不平等嗎?那什麼時候才會「進步」到有女性神職人員?(友情提醒:修女不是神職人員喔~神職人員是領受過聖秩聖事的執事、司鐸(神父)、主教)
事實上,教宗頒布這個手諭,跟性別平等什麼的根本沒關係。他是延續了聖教宗保祿六世的《某些職務》(Ministeria quaedam)詔書(還沒讀過的拜託請點進去讀一下,文字超平易近人,絕對不可能看不懂),將平信徒的【普通司祭職】身分做了更明確的指引和邀請。
大家都知道(理論上慕道班老師都有教),基督徒分享了耶穌基督的君王職、先知職、司祭職;而司祭職當中分成「公務司祭職」(教會的公務員,終身職)和「普通司祭職」(教會的百姓,但建樹天國人人有責,所以還是有責任喔)。
這個身分的區別,就在於「聖秩聖事」的領受,執事、司鐸(神父)、主教領受了聖秩聖事之後正式成為教會的公務員,有更多的責任要為教會服務,同時也意味著他們在服務的過程中需要扮演「百姓」與「政府」(天主)之間的橋樑,以聖事禮儀和祈禱,搭起基督徒與天主之間的緊密連結,協助基督徒好好與天主建立關係、活出相應的基督徒身分。
沒有領受聖秩聖事的,就是「平信徒」,一般信友、包含修女、修士,也是平信徒,只是修女和修士們過著相同祈禱精神的團體生活。
早期的教會,將教會公務員的分工分得十分仔細,分成七個品級:一品看門、二品讀經、三品輔祭、四品驅魔、五品副執事、六品執事、七品司鐸,而主教則是完滿的七品。執事以上才依職分擁有施行聖事的權力。
如此一來,我們可以理解到:早期教會裡面,神職人員要做的服務是很多的,平信徒的服務是少的。
但是梵二大公會議中特別強調了我們每個人都有的「普通司祭職」職分,平信徒不該只是消極地來「參加」禮儀領受恩寵,我們也該付出我們的努力,共同建樹天主的國度(教會)!聖教宗保祿六世的詔書,即是以品級職務的重新安排,強調了平信徒在教會內的職分、鼓勵平信徒勇於裝備自己、出來為基督做見證、為教會服務。有些原本是「公務司祭職」的任務,例如「讀經職」、「輔祭職」被交付予準備妥當、經過考核的平信徒,為了能夠讓更多人、更深地參與教會的服務。而當時的職分安排考量到教會傳統中的公務司祭職為男性負責,便也將「讀經職」、「輔祭職」等最靠近神聖祭台的職務交付予男性平信徒。
回到「性別」議題,神職人員只有男性,是否意味著教會歧視女性、不願意賦予女性具神聖性的工作?其實答案是「否」。教會如此尊敬耶穌的母親瑪利亞,沒有她的謙卑應允、沒有她的子宮孕育、沒有她的悉心照料,耶穌基督便不可能誕生在世上、長大成人,進而向我們宣布天國已近的福音。聖母是第一位福傳者,她將整個世界最大的福音:耶穌帶來了人間,她的工作極具神聖性,而在聖母瑪利亞身上,教會也看見女性的特別身分與恩寵:是她們將無數的生命帶來人間、養育成人,是她們生養了眾多天主兒女,讓世界充滿生命的喜樂!
男性與女性在生理上先天即有不同,沒有哪個性別比較高貴、比較神聖。天主造人,祂認為男女都「好」。不同的能力,在不同職務上發揮所長,將人放對位置,將能產出最大的果效。教會召叫一小部分的男性自願放棄「成立小家庭,生養自己孩子」的渴望,以獨身生活方式,全心全意在教會中為天主養育眾多兒女。絕大部分的平信徒,是蒙召成立小家庭、以穩定美滿的婚姻家庭生養更多天主兒女的。
今日的教會,聖召危機日益明顯,現在的社會價值和家庭組成讓能夠投身公務司祭職的男性人數逐年遽減,為了維持教會禮儀的運作,在人力不足的情形下,教會將不斷思考如何提升聖召機會、增加公務司祭職的人員;同時也需要思考,可以用什麼樣的方式來邀請準備妥當的平信徒投身教會服務更多。
如今,教宗方濟各頒布《天主聖神》手諭,正式邀請女性再多分擔一些職務,包含讀經職和輔祭職,讓整個教會的禮儀能夠在被充分準備的情形下、順利運行。
更重要的是,我們是否藉這次機會去了解並反省:「讀經職」和「輔祭職」需要做什麼準備?不是人到了聖堂就可以直接上去讀經、唱答唱詠、輔祭!請再次仔細看看聖保祿六世的《某些職務》(Ministeria quaedam)詔書(剛剛沒有點連結的現在還有一次機會喔),裡面充分地說明了讀經員和輔祭員的職務內容、靈性要求、行動要求。絕對不是像唸課文一樣平鋪直敘快速唸完、更絕對不是在輔祭時搔癢晃腿打瞌睡!既然被司鐸指定、揀選了來到祭台為主服務,就請務要記住自己正在執行的「普通司祭職」身分,好好地服務、好好地光榮天主!
讓我們都從今天開始,正視我們的基督徒身分、以基督徒身分為榮,並在一切教會服務機會和禮儀服務中,猛力把握機會並感恩珍惜、為光榮那愛我們,甚至不惜讓祂的獨生子捨命的天主。
推薦走走:高雄教區,東港聖彌額爾天主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