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開啟,這個時間點感覺可以動筆寫一下這本書的心得。
為什麼呢?因為這是一本激勵人心,又能落實在現實生活中的心法。足以在我們立下新年新希望時,好好參考、檢視自己的執行計畫。
**
陳雪老師給人的一貫印象,就是很認真、執行力非常高的寫作者,而這一本《寫作課:陳雪給創作者的12道心法》便是將他所有面對困境的方法,分享給我們這些遇到挫折輕易躺平放棄/拖延症嚴重/訂下目標卻難以完成的人們。
本書分為三輯,第一輯是「陳雪老師的個人經歷分享」。如果要用一個形容詞放在老師身上,我覺得應是「韌」:柔軟而不服輸,像一株向光的植物,若陽光照耀不到,他便盡全力向上生長,直到自己茁壯得可以將陽光收攏在自己的葉片之中。
這樣的生命態度本就能夠激勵人心,而且看著老師筆下的自己,也許有些天賦,但你會知道他的成績與天賦關係很小,更多是執著、努力,而無僥倖心理。因此,他的個人經歷便時時讓讀者感同身受,畢竟人世間的悲歡大抵就那幾種,絕大多數的人也並非氣運之子或天賦選手。
看著老師的文字你會感覺,老師寫它自己的辛苦時,彷彿也關照、體會了觀者的辛苦,於是就能被陪伴、被療癒。
暖心之後,第二輯是「創作者的10個建議」,這輯之中提出了很多寫作/創作的訓練法,有一些方法在坊間的寫作課,或其他寫作教學的圖書中都曾被提過,但在老師的筆下,這些他人已經說過的各種方法似乎能呈現出更多經驗者的細節。
例如「規律」:定時定量地寫,若無靈感也還是讓自己在那段時間敲下那些字,即使最後修稿時會被全部刪掉,但這些都是練習;而有靈感時也應該節制,寫到固定時間字數就休息去做其他的事情放鬆一下,晚一點再回來。因為靈感來時時常手跟不上腦子,文字會急切、緊繃,這些寫作時的情緒其實讀者都能透過文字感受到。
而且若是一下子一通輸出,這段靈感過後腦子也容易空空,更容易卡關。所以要停下,要去發想,「為了讓整本書維持在一種可以長期發力的狀態,絕不能一次就把靈感跟力氣用盡,得讓所有能量蓄積在體內,一點一點持續發散。」
關於「規律」,前面的定時定量沒靈感也要寫,太多人說過;而後者「有靈感也要停下手」好似沒多少人談過。
除此之外還有〈下筆困難症怎麼辦〉中的心法我覺得非常受用:「你要記得你不是唯一一個寫作不順的人,不是唯一一個為寫作所苦的人。」當寫不好時想起這句話,就會覺得「這種不論大作家小寫手,總之大家一起苦的感覺真好(?)」
另外,老師在書中提到了一個有趣的小練習,就是在路上「速寫」。許多畫畫的人對速寫這件事情並不陌生,但我之前倒是沒想到寫小說也可以。所以最近在通勤途中我也會進行這個練習:隨便選個路人來描寫、幫他編故事,寫一篇小短文,這樣的練習很有趣,也足夠消磨無趣的通勤時間。唯一的缺點可能是我很容易在車上寫到忘我,差點忘記要下車或換車(還好目前為止尚未發生悲劇)。
第三輯「自由工作者接案指南」,除了〈如何規劃工作量〉一文應該是所有類型的自由工作者都受用之外,陳雪老師接的案子都還是以文字、演講為主。
老師詳細地分享了自己接稿的經驗以及細節,例如與邀請方溝通應該相互講明的內容、覺得酬勞不合時如何溝通⋯⋯而溝通時,老師過去完成工作的品質與守時都是他的底氣。且不記前嫌的直率態度,也讓邀稿方與自己都不用消耗過多的情緒能量。在這樣的心態下,執行工作便也能漸入佳境,順暢無礙,生活少了許多阿雜事,在執行自己的創作時當然也更能夠心無旁騖。
**
當初看到這本書出版時,因為最近文字圈有許多相似的編輯企劃,如朱宥勳的「作家新手村系列」、《文訊雜誌》2023年3月號也是「文學創作者的生存指南」,我本來有些疑慮,我在想會不會這本的內容與其他計畫有著類似的內容?
而單純抱持著對陳雪老師的信心,我決定買來閱讀。最後發現本書與其他計畫有相似,卻也有更多意料不到的細節,當然是不後悔——我想這也能再次驗證前述老師本人在寫作品質上的「信譽」吧。
本書標題下了「寫作課」,但教的不是什麼寫作的修辭架構技巧;副標寫著「心法」,但也並非我本來想像中,某種空泛的心理勵志,或者單純無趣而無法落實生活的成功學。
因為老師誠懇又無私分享的文字,它足夠勵志;也因為老師實際在文學相關領域的成績,它也足夠現實。
於是在寫作路上,一些飄飄然飛在空中抓不到根基的心,在閱讀此書後便得以安定下來。
這是一本使人相信的書——沒有僥倖、沒有運氣,也無須依賴天賦。在寫作接案的路上,陳雪老師說:「好好努力,走你真正想要、喜歡,也擅長的路,那一天會到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