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移情裡的恨——摘自《溫尼考特的語言:通往核心概念的23個關鍵字》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在溫尼考特的作品中,「恨」這個字與他最著名的論文之一,1947年對英國精神分析學會報告的〈反移情裡的恨〉高度連結。要記得,在本文寫作的1940年代,對精神病患者的治療與今日大不相同,尤其是在為嚴重患者提供藥物方面。然而,恨的論點以及本文所闡述恨的一切涵義,在溫尼考特的所有作品中從來沒有改變過。

本文聚焦在與精神病患者工作時分析師承受的情緒壓力。一貫的暗示是:精神病(邊緣型患者)如同新生兒,需要特別高強度質地的情緒可及性(emotional availability)。

克萊恩認為,恨是嬰兒與生俱來的,且是死亡本能的展現,溫尼考特從未接受這個觀點。對他而言,恨的能力(對恨不同於愛的覺察)顯示嬰兒已達到情緒發展的某個階段。當發展到有能力區分這些感覺時,嬰兒所面臨的困難就是要把恨「儲存」起來以供適當使用。

1949年以前,「反移情」概念在精神分析理論的發展仍然局限在被視為分析師問題的範圍。寶拉.海曼(Paula Heimann)直接題為〈論反移情〉(“On Countertransference”)的開創論文最先發表於1950年,並在十年後修訂。雖然溫尼考特討論精神分析技術的作品整體而言與現在所說的分析師的反移情有關(對患者移情的情緒反應),但溫尼考特很少將它當成術語使用,在這篇論文中,他將此視為異常或分析師需要更多分析的徵兆。從這個觀點來看,溫尼考特對「反移情」這個詞的用法與大多數分析師在1947年的看法一致。

藉由把患者分成精神病(psychotic)和神經症(neurotic)兩類,溫尼考特指出:與精神病患者工作遠比與神經症患者工作「令人惱恨」(irksome),因此,他關於在精神分析關係中與精神病患者工作的論述,對精神科醫師來說應該也會很有價值。

為了協助一般精神科醫師,精神分析師不只必須為他研究生病個體情緒發展的原始階段,還必須研究精神科醫師在做他的工作時背負的情緒負擔之本質。我們分析師所說的反移情也需要被精神科醫師了解。無論他多麼愛他的患者,他無法避免地會恨他們、害怕他們,而他愈知道這個,恨和害怕就愈不會是決定他如何對待患者的動機。
﹝〈反移情裡的恨〉,1947,194-195頁﹞

這個主題可以很自然地運用在精神科設置裡的團隊運作上。溫尼考特警告,精神病患者能夠挑起他人難以抗拒的感覺並使照顧者行動化。他指的是精神病患者投射的強度,然後他列舉三項反移情的成分:

1. 反移情感覺裡的異常,以及分析師內在被潛抑的固定關係和認同。對此的建議是分析師需要更多分析……
2. 屬於分析師個人經驗和個人發展的認同和傾向,這為他的分析工作提供正向的設置,並使他的工作在質性上不同於任何其他分析師。

以上與分析師的個人特色有具體的關連,此外:

3. 有別於前述兩項真正客觀的反移情,或若這樣說太難懂,也可以說是分析師基於客觀觀察,回應患者真實人格與行為時的愛與恨。
﹝〈反移情裡的恨〉〉,195頁﹞

溫尼考特主張分析師釐清以下區分極為重要:個人內在感受與患者正在攪動(投射)的有關,或是與(可被視為)分析師對患者的移情有關。當然,兩組感覺確實都屬於分析師。

我主張,如果分析師要分析精神病患者或反社會人格,他就必須相當透澈地察覺反移情,透澈到他能找出並研究自己對患者的客觀反應的程度。這將包括恨。
﹝〈反移情裡的恨〉〉,195頁﹞

為了進一步協助分析師覺察,溫尼考特提醒他們每一種患者都只能將分析師看成他自認為自己的樣子。因此,有強迫特質的人「會傾向於認為分析師正在以徒勞無功的強迫方式進行工作」,「無法有深刻罪惡、關懷或責任感的」輕躁患者「無法看到分析的工作是分析師在修補他自己的(分析師的)罪惡感」,而神經症者會把分析師看成是「對患者感到矛盾,並預期分析師會展現愛與恨的分裂;這個患者若運氣好就會得到愛,因為別人正在得到分析師的恨」。同理,精神病患者無法想像分析師有任何與他自己不同的感覺,而他是在「同時愛恨」(coincident love-hate)的狀態裡。(〈反移情裡的恨〉,195頁)

溫尼考特用「同時愛恨」來表示精神病患者無法分辨愛與恨,因而害怕「若分析師表現出愛,他就一定會同時殺掉患者」。(〈反移情裡的恨〉,195頁)

精神病患者內在的「同時愛恨」「意味著在首次出現客體尋求的本能衝動時,曾有環境失敗」。(〈反移情裡的恨〉,196頁)溫尼考特將精神病說成是一種「環境缺損疾患」(environmental deficiency disease)。環境當時並不是促進的,而嬰兒內在原始愛的衝動沒有得到滿足。這種失敗的後果迫使嬰兒動用精神病式的防衛。


(摘自pp.306-309,未完待續)



#閱讀更多

博客來 https://reurl.cc/q0MYp0
TAAZE https://reurl.cc/DoWOYm
誠 品 https://reurl.cc/5O7nX6
momo https://reurl.cc/l7E6lj
金石堂 https://reurl.cc/2E5QN4

也可以到 #獨立書店 洽詢喔!
友善書業供給合作社 社員書店 https://reurl.cc/jlW5Ky
#台灣獨立書店文化協會 書店地圖 https://reurl.cc/MROdEm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心靈工坊文化的沙龍
166會員
204內容數
2025/04/25
我希望我想要過更好的生活…… 我想要和別人有更深的連結……   這些願望,都不是隨便任何人可以給我們的。 但我們可以透過經驗來領悟如何追尋它們。乙甯老師認為,神話可以讓生活更有溫度,也蘊含智慧,所以她將塔羅占卜和坎伯的英雄旅程結合在一起,幫助人為生活指點迷津。   #敘事塔羅 塔羅
Thumbnail
2025/04/25
我希望我想要過更好的生活…… 我想要和別人有更深的連結……   這些願望,都不是隨便任何人可以給我們的。 但我們可以透過經驗來領悟如何追尋它們。乙甯老師認為,神話可以讓生活更有溫度,也蘊含智慧,所以她將塔羅占卜和坎伯的英雄旅程結合在一起,幫助人為生活指點迷津。   #敘事塔羅 塔羅
Thumbnail
2025/03/31
這本書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解讀典範,光是閱讀就會帶來療癒。任何一位投身於內在工作的讀者,都很容易從乙甯老師的說明中找到自己正處於英雄之旅的哪個階段,正遇上什麼困境,曾做過什麼回應。   如何用以意義的方式串連大祕牌的順序,是所有塔羅工作者的挑戰,也是成為大師最重要的門檻。因為知識可以藉由記誦來增加,解
Thumbnail
2025/03/31
這本書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解讀典範,光是閱讀就會帶來療癒。任何一位投身於內在工作的讀者,都很容易從乙甯老師的說明中找到自己正處於英雄之旅的哪個階段,正遇上什麼困境,曾做過什麼回應。   如何用以意義的方式串連大祕牌的順序,是所有塔羅工作者的挑戰,也是成為大師最重要的門檻。因為知識可以藉由記誦來增加,解
Thumbnail
2025/02/12
於我而言,這是一本奇書。 雖然我個人本科學習翻譯專業,但我其實並不喜歡做筆譯。筆譯的過程枯燥、漫長且不能過多自主創造,對我而言曾是一種不大不小的折磨。比起口譯的那種即時性、現場感,筆譯的過程多少有些孤寂。 但我依然記得六年前拿起這本書開始閱讀時的那份激動和暢快。當時我的兒子剛剛降生,
Thumbnail
2025/02/12
於我而言,這是一本奇書。 雖然我個人本科學習翻譯專業,但我其實並不喜歡做筆譯。筆譯的過程枯燥、漫長且不能過多自主創造,對我而言曾是一種不大不小的折磨。比起口譯的那種即時性、現場感,筆譯的過程多少有些孤寂。 但我依然記得六年前拿起這本書開始閱讀時的那份激動和暢快。當時我的兒子剛剛降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讀著讀著,心必有所感,那是你反覆經歷生活之後,你知道的,這些話語就是你生命走過的路。 在前篇《為愛徬徨的勇氣》的閱讀筆記中,就提過日本哲學家兼作家岸見一郎。今次,我們終於要介紹他最有名的著作——《被討厭的勇氣》。有關於岸見一郎的背景,大家可以翻看上一篇的閱讀筆記,筆者在此就不再重複了。簡單來說,岸
Thumbnail
讀著讀著,心必有所感,那是你反覆經歷生活之後,你知道的,這些話語就是你生命走過的路。 在前篇《為愛徬徨的勇氣》的閱讀筆記中,就提過日本哲學家兼作家岸見一郎。今次,我們終於要介紹他最有名的著作——《被討厭的勇氣》。有關於岸見一郎的背景,大家可以翻看上一篇的閱讀筆記,筆者在此就不再重複了。簡單來說,岸
Thumbnail
南非藝術家威廉・肯特里奇出生在約翰尼斯堡的他屢獲殊榮,並深受各大雙年展寵愛,從八〇年代的第一批素描到手繪動畫、雕塑、複雜的機械裝置,其作品充滿對種族隔離、壓迫暴力、殖民主義、殘酷不平等和社會不公義的控訴;同時他的作品無時無刻不沈浸在戲劇性當中,跨界電影、劇場、歌劇等。
Thumbnail
南非藝術家威廉・肯特里奇出生在約翰尼斯堡的他屢獲殊榮,並深受各大雙年展寵愛,從八〇年代的第一批素描到手繪動畫、雕塑、複雜的機械裝置,其作品充滿對種族隔離、壓迫暴力、殖民主義、殘酷不平等和社會不公義的控訴;同時他的作品無時無刻不沈浸在戲劇性當中,跨界電影、劇場、歌劇等。
Thumbnail
「一個人換了立場會被稱為叛徒,讓所有人都同個立場,便沒有人記得原本的堅持。」
Thumbnail
「一個人換了立場會被稱為叛徒,讓所有人都同個立場,便沒有人記得原本的堅持。」
Thumbnail
  本書副標題為「存在主義研究經典」,英文原作於1958年出版,作者為曾任紐約大學哲學系教授的威廉‧白瑞德(William Barrett, 1913-1992)。轉眼間,本書已出版64年,持續影響至今。對比沙特在〈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中將存在主義分為兩種,即1.有神論的存在主義、與2.
Thumbnail
  本書副標題為「存在主義研究經典」,英文原作於1958年出版,作者為曾任紐約大學哲學系教授的威廉‧白瑞德(William Barrett, 1913-1992)。轉眼間,本書已出版64年,持續影響至今。對比沙特在〈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中將存在主義分為兩種,即1.有神論的存在主義、與2.
Thumbnail
美國數學家諾伯特‧維納 (Norbert Wiener; 1894-1964)61 在他的自傳《曾經的神童﹕我的童年和少年期》(Ex-Protigy: My Childhood and Youth) 中的第十四章戲說﹐要描繪伯特...
Thumbnail
美國數學家諾伯特‧維納 (Norbert Wiener; 1894-1964)61 在他的自傳《曾經的神童﹕我的童年和少年期》(Ex-Protigy: My Childhood and Youth) 中的第十四章戲說﹐要描繪伯特...
Thumbnail
對於人類狀態(human condition)以及身為主體的意義為何的關注,貫穿溫尼考特的所有作品。從非常早期開始,他的所有提問就全是關於生命的意義,以及這意義當中的什麼讓生命值得去活。他在作品中逐漸把精神分析牢牢放進人類天性(human nature)的框架裡。
Thumbnail
對於人類狀態(human condition)以及身為主體的意義為何的關注,貫穿溫尼考特的所有作品。從非常早期開始,他的所有提問就全是關於生命的意義,以及這意義當中的什麼讓生命值得去活。他在作品中逐漸把精神分析牢牢放進人類天性(human nature)的框架裡。
Thumbnail
溫尼考特於1934年獲得成人分析師資格,並於次年成為英國精神分析學院第一位男性兒童分析師。從那時一直到三十年後他從小兒科醫師退休,他一直身兼小兒科醫師和私人執業的兒童及成人精神分析師。因此,他做為小兒科醫師與家庭和孩子的工作,以及做為精神分析師的臨床實務,共同型塑了他在精神分析理論發展中的主要貢獻。
Thumbnail
溫尼考特於1934年獲得成人分析師資格,並於次年成為英國精神分析學院第一位男性兒童分析師。從那時一直到三十年後他從小兒科醫師退休,他一直身兼小兒科醫師和私人執業的兒童及成人精神分析師。因此,他做為小兒科醫師與家庭和孩子的工作,以及做為精神分析師的臨床實務,共同型塑了他在精神分析理論發展中的主要貢獻。
Thumbnail
在溫尼考特的作品中,「恨」這個字與他最著名的論文之一,1947年對英國精神分析學會報告的〈反移情裡的恨〉高度連結。要記得,在本文寫作的1940年代,對精神病患者的治療與今日大不相同,尤其是在為嚴重患者提供藥物方面。然而,恨的論點以及本文所闡述恨的一切涵義,在溫尼考特的所有作品中從來沒有改變過。
Thumbnail
在溫尼考特的作品中,「恨」這個字與他最著名的論文之一,1947年對英國精神分析學會報告的〈反移情裡的恨〉高度連結。要記得,在本文寫作的1940年代,對精神病患者的治療與今日大不相同,尤其是在為嚴重患者提供藥物方面。然而,恨的論點以及本文所闡述恨的一切涵義,在溫尼考特的所有作品中從來沒有改變過。
Thumbnail
溫尼考特的語言,總是令人目眩神馳地編織著無數有如魔法般流動的意念,在最令人意想不到的地方撞擊讀者靈魂的深處,解開累世堆疊的防衛,有如召喚亡靈一般,讓那些早已埋葬在內心深處的各種感受緩慢但堅定地浮現到終於可以觸摸得到的地方。
Thumbnail
溫尼考特的語言,總是令人目眩神馳地編織著無數有如魔法般流動的意念,在最令人意想不到的地方撞擊讀者靈魂的深處,解開累世堆疊的防衛,有如召喚亡靈一般,讓那些早已埋葬在內心深處的各種感受緩慢但堅定地浮現到終於可以觸摸得到的地方。
Thumbnail
溫尼考特的理論是源自於他的臨床經驗,而且不只是分析工作,也包括做為小兒科醫師的門診工作。也許因為如此,相對其他的精神分析大師,他的理論有其平易近人的一面(但這不代表深入理解他的理論是容易的)。當然,這也和他對一般民眾心理教育的重視有關:他在戰後透過收音機,持續向年輕的媽媽們傳播有關親職的一切。
Thumbnail
溫尼考特的理論是源自於他的臨床經驗,而且不只是分析工作,也包括做為小兒科醫師的門診工作。也許因為如此,相對其他的精神分析大師,他的理論有其平易近人的一面(但這不代表深入理解他的理論是容易的)。當然,這也和他對一般民眾心理教育的重視有關:他在戰後透過收音機,持續向年輕的媽媽們傳播有關親職的一切。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