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非理性的人》談「否定」的自由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raw-image



  本書副標題為「存在主義研究經典」,英文原作於1958年出版,作者為曾任紐約大學哲學系教授的威廉‧白瑞德(William Barrett, 1913-1992)。轉眼間,本書已出版64年,持續影響至今。對比沙特在〈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中將存在主義分為兩種,即1.有神論的存在主義、與2.無神論的存在主義;前者代表人物為卡爾·雅斯佩斯(Karl Jaspers,海德格的老師)和馬塞爾(Gabriel Marcel),後者代表人物則是海德格和沙特。本書所提到的存在主義哲學家則為,齊克果、尼采、海德格與沙特。雖然書中並未對海德格反對沙特將其納為存在主義者多所著墨,但毫無疑問的,海德格的哲學的確對存在主義、哲學人類學等思考人何以為人提供新的進路。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中產階級瓦解的背景之下,人們發現理智與哲學不再能提供「人是什麼?」的問題予滿意的答案。「存在主義」便在此背景下發展,以人的存在為核心,思考人是如何存在,即人是什麼的一種哲學。其所反對或批判的,是傳統西方哲學一味追求事物的普遍性、客觀性,而忽略事物的個別性、特殊性。書中對比了「希臘文明」與「希伯來文明」這兩個西方古老文明的差異,說明本質主義和存在主義之間長期的衝突;「希臘文明」有「永恆」的概念,可透過「理智」獲得永恆,且專注抽象的事物(永恆的本質、形式和理念),其理想的人是「理智人」。「希伯來文明」中的永恆則較晦澀,專注在具體的、特別的、單獨的個人,其理想的人是「信仰人」;認為約伯和上帝之間的關係是「存在」的層面上,而不在「理智」的層面上;先有信任,才有信心,最後成為信仰,即先存在、先是人類存在的具體模式,才有對定理、真理之思想上的同意。故無法用思想去了解存有,存有的知識只能從生活中獲得(血肉、軀幹、信賴、憤怒、紊亂、愛心、恐懼等),而不是靠推理。「信仰」無法解釋給純理性的心靈,如色彩的觀念不能傳授給盲人,「信仰」和「理智」的對立乃是「生命」和「理性」的對立。


  存在主義最有名的口號為「存在先於本質」。然而,傳統西方哲學中,柏拉圖的哲學則相反,認為「本質先於存在」,即作為本質的、永恆的「觀念」,先於存在。存在主義者則認為,存在不可能是一種「概念」(觀念)、思想(某種具象存有的表達),存在不能被化簡為本質、存在無法表現於概念,故不能說本質先於存在。如果存在無法用概念表示,並不是因為存在太籠統、模糊、稀鬆,而是因為存在太濃密、具體、而又豐厚。具體的存有,其存在永遠無法包攝在任何普遍概念乃至普遍概念體系的名下。書中以詩及托爾斯泰的文學為例,說明作為藝術的詩,達到了更真實的存在領域;托爾斯泰追求的真理,不是光靠理性認識而來,是以人的整個存有(事物的物質或非物質存在)認識而來,不是一種理性的真理。


  「到頭來,一個人只經歷到他自己。」─尼采


  故每個人的存在都不同,因為處境、選擇、責任都不同,而行動、責任亦會反過來形塑選擇。相較於傳統西方哲學的普遍(logos中心)高於個人,存在主義則認為個人高於普遍。如美學家惶恐的想要逃避枯燥無味,其實是逃避自己;絕望決不是為了外在事物,而總是對我們自己;我不是為失去的情人絕望,而是為失去情人的我自己。此種主體性的真理,讓我們成為的真理(價值靠自己決定,自由作為一切價值的基礎),而非擁有真理。即便以厭煩的態度面對自己的存在,也比根本不去面對它要略勝一籌。如當我們面對死亡做選擇,其選擇才是「真」的選擇。


  沙特認為,自由在本質上是「否定」的。因為無法從一個人身上剝奪的自由才是終極的自由。如獄中的犯人,只要還保持知覺的清明狀態,無論可能行動的範圍多麼窄小,依舊可以在自己心裡說:「不!」。「否定」讓意識和自由合而為一,使人能夠超越自然,得到做人的尊嚴。只要我們腦海中還保有「否定」的空間,就還有自由的可能。對比現代生活合乎理性的秩序化、法制化、道德規範化,人們卻沒有變得更合情理,反而變得更理盲濫情、更不自由、更沒有選擇,因為我們不願面對選擇的痛苦與承擔的責任。如資本主義的消費市場提供我們多樣化的商品選擇,不是因為我們有此需求,而是被說服有此需求。因此衣櫃永遠少一件衣服、爭相瘋買一次性的聯名商品。在信息化的時代,選擇也跟著淺碟化、破碎化、片段化,AI甚至提早為我們選擇了,使我們喪失了選擇的權利,成為被選擇的對象。


  書中提到尼采的「永恆回歸」,認為若時間為無限,宇宙萬物為有限,則根據或然率,一切組合必會永無休止、一再重複;因此任何事物,包括我們自己,都必然一再重現。若現在的我會一再重現,那我們竟應認真思考,自己選擇以何種方式重現才不愧對生命,才能在絕望中成為更完整、更有活力的存有。存在主義哲學不是一門學科,而是一種具體的生活方式。然而,並非表示其哲學就不重要,相反的,正因為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如每日從房間看出去的風景,在我的生命中逐漸佔有重要的角色,風景成為我存在的一部分。故每個人的存在都不相同,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被拋擲到這個世界,且到死之前都無法說本質是什麼,不可以僅根據我過去做的事對我進行估價,因為我們還在不停地做選擇;人不是目的,因為人仍舊在形成中。最後,沙特在〈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中寫到:「存在主義的核心思想是什麼?是自由承擔責任的絕對性質;通過自由承擔責任,任何人在體現一種人類類型時,也體現了自己。」決定我存在的是我自己,因為我是自由的。

2022/6/1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辯證人生
68會員
667內容數
「我以為别人尊重我,是因為我很優秀,後來才明白,别人尊重我,是因為别人很優秀。」——魯迅
辯證人生的其他內容
2025/02/09
  隨著「世界末日時鐘」在2025年逼近史上最危險的89秒,國際局勢動盪加劇,各國軍備競賽不斷。在此關鍵時刻,我們必須重新思考,真正的永久和平究竟應建立在什麼基礎之上?   近日,美國新任國防部長赫塞斯矢言推動「以實力謀和平」的政策,凸顯出大國仍未擺脫以武力維持和平的思維。然而,德國哲學家
Thumbnail
2025/02/09
  隨著「世界末日時鐘」在2025年逼近史上最危險的89秒,國際局勢動盪加劇,各國軍備競賽不斷。在此關鍵時刻,我們必須重新思考,真正的永久和平究竟應建立在什麼基礎之上?   近日,美國新任國防部長赫塞斯矢言推動「以實力謀和平」的政策,凸顯出大國仍未擺脫以武力維持和平的思維。然而,德國哲學家
Thumbnail
2024/12/20
  什麼是無限?《無限旅程》(A TRIP TO INFINITY)為Netflix於2022年上檔的紀錄片,內容訪問物理、數學、哲學等領域專家,對於「無限」的看法。   首先,如何想像無限?先試著在心中想像一個最大、最大、最大的數,然而,該數相較於無限,如同想像一個最小、最小、最小的數一
Thumbnail
2024/12/20
  什麼是無限?《無限旅程》(A TRIP TO INFINITY)為Netflix於2022年上檔的紀錄片,內容訪問物理、數學、哲學等領域專家,對於「無限」的看法。   首先,如何想像無限?先試著在心中想像一個最大、最大、最大的數,然而,該數相較於無限,如同想像一個最小、最小、最小的數一
Thumbnail
2024/12/09
  感謝實踐建築系分享郭孟芙的演講,演講中點到許多建築設計根深蒂固的問題,本文的批評並非針對孟芙(雖然同為淡江畢業但我也不認識),而是藉由演講點出建築設計東西方理論與實務的普遍問題——沒有時間。   在理解何謂真正的時間之前,我們必須先釐清何謂建築設計的時間?以演講中提到設計手法為例,至少
Thumbnail
2024/12/09
  感謝實踐建築系分享郭孟芙的演講,演講中點到許多建築設計根深蒂固的問題,本文的批評並非針對孟芙(雖然同為淡江畢業但我也不認識),而是藉由演講點出建築設計東西方理論與實務的普遍問題——沒有時間。   在理解何謂真正的時間之前,我們必須先釐清何謂建築設計的時間?以演講中提到設計手法為例,至少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文章討論了人工智慧興起的方便和滿足以及對現世環境和心靈的理想和否定,以歌德的《浮士德》為例,描述了梅菲斯特對浮士德的影響。透過述說梅菲斯特否定機制在劇情展現和對現代人的影響,並提供了一些生活中的解法。
Thumbnail
文章討論了人工智慧興起的方便和滿足以及對現世環境和心靈的理想和否定,以歌德的《浮士德》為例,描述了梅菲斯特對浮士德的影響。透過述說梅菲斯特否定機制在劇情展現和對現代人的影響,並提供了一些生活中的解法。
Thumbnail
每當書籍作品披掛在經典的哲學概念之上,不自覺地都會讓人對其內容與論述產生抽象難解的意象。《牆》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卻是出乎意料的順暢,姑且不去深酌文字背後的意義,收錄的五篇短篇故事本身已具有豐富的文學性,流暢的文句搭配層層推演的情節,不斷勾起讀者的好奇心,讓人想趕緊跳進結局一虧故事的究竟。
Thumbnail
每當書籍作品披掛在經典的哲學概念之上,不自覺地都會讓人對其內容與論述產生抽象難解的意象。《牆》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卻是出乎意料的順暢,姑且不去深酌文字背後的意義,收錄的五篇短篇故事本身已具有豐富的文學性,流暢的文句搭配層層推演的情節,不斷勾起讀者的好奇心,讓人想趕緊跳進結局一虧故事的究竟。
Thumbnail
2024之小幸運! 昨天回小窩路上,去取了一本書! 這本是「他者的消失」是之前上哲學課,紀老師課堂上大家一起在討論的一個德國新生代哲學家,主要探討列維納斯的他者哲學,與現代社會的他者消失、同質化、扁平化的問題。 之前想要買這本書,能找的網路書店、實體書店居然全部沒貨!!整個扼腕!
Thumbnail
2024之小幸運! 昨天回小窩路上,去取了一本書! 這本是「他者的消失」是之前上哲學課,紀老師課堂上大家一起在討論的一個德國新生代哲學家,主要探討列維納斯的他者哲學,與現代社會的他者消失、同質化、扁平化的問題。 之前想要買這本書,能找的網路書店、實體書店居然全部沒貨!!整個扼腕!
Thumbnail
  《論自由》(On Liberty)的作者為約翰彌爾(John Stuart Mill, 1806—1873),該書於1859年出版,雖距今已164年,卻依然具有啟發性,尤其是民主自由的台灣逐漸不自由的今天,如:關電視台、政府權力越來越大(農田水利會改制為公務機構)、資訊不夠公開透明,本書
Thumbnail
  《論自由》(On Liberty)的作者為約翰彌爾(John Stuart Mill, 1806—1873),該書於1859年出版,雖距今已164年,卻依然具有啟發性,尤其是民主自由的台灣逐漸不自由的今天,如:關電視台、政府權力越來越大(農田水利會改制為公務機構)、資訊不夠公開透明,本書
Thumbnail
  《野性的思維》發表於1962年,為結構主義代表性著作,距今已61年,是時候回頭省思結構主義的影響、作用及可能性。本文欲藉由分析李維史陀的《野性的思維》及1967年德勒茲的〈如何辨識結構主義?〉,釐清李維史陀結構主義之意義與方法,最後與筆者從事的文化資產修復為例,結構主義作為一種方法,如何
Thumbnail
  《野性的思維》發表於1962年,為結構主義代表性著作,距今已61年,是時候回頭省思結構主義的影響、作用及可能性。本文欲藉由分析李維史陀的《野性的思維》及1967年德勒茲的〈如何辨識結構主義?〉,釐清李維史陀結構主義之意義與方法,最後與筆者從事的文化資產修復為例,結構主義作為一種方法,如何
Thumbnail
講者:許綺玲(中央法文系教授、法國巴黎第一大學藝術學博士) 張雅婷(中央法文助理教授、法國巴黎第八大學法國語文與文學博士)今早身體不適,不克出席 許綺玲老師,翻譯有羅蘭巴特的《神話學》、《明室:攝影札記》、培瑞克的《W或童年回憶》、《空間物種》 1. 本次演講介紹巴特談論攝影的四本
Thumbnail
講者:許綺玲(中央法文系教授、法國巴黎第一大學藝術學博士) 張雅婷(中央法文助理教授、法國巴黎第八大學法國語文與文學博士)今早身體不適,不克出席 許綺玲老師,翻譯有羅蘭巴特的《神話學》、《明室:攝影札記》、培瑞克的《W或童年回憶》、《空間物種》 1. 本次演講介紹巴特談論攝影的四本
Thumbnail
  本書副標題為「存在主義研究經典」,英文原作於1958年出版,作者為曾任紐約大學哲學系教授的威廉‧白瑞德(William Barrett, 1913-1992)。轉眼間,本書已出版64年,持續影響至今。對比沙特在〈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中將存在主義分為兩種,即1.有神論的存在主義、與2.
Thumbnail
  本書副標題為「存在主義研究經典」,英文原作於1958年出版,作者為曾任紐約大學哲學系教授的威廉‧白瑞德(William Barrett, 1913-1992)。轉眼間,本書已出版64年,持續影響至今。對比沙特在〈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中將存在主義分為兩種,即1.有神論的存在主義、與2.
Thumbnail
  《存有與時間》1927於德國出版,作者為時年38歲的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 1889-1976)。本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對「此在」預備性的基本分析,第二部分為「此在」與「時間性」;《存有與時間》即「存有」關聯於「此在」、「時間」關聯於「時間性」。筆者欲從探討《存有
Thumbnail
  《存有與時間》1927於德國出版,作者為時年38歲的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 1889-1976)。本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對「此在」預備性的基本分析,第二部分為「此在」與「時間性」;《存有與時間》即「存有」關聯於「此在」、「時間」關聯於「時間性」。筆者欲從探討《存有
Thumbnail
這本書作者法國文學教授皮耶.巴亞德,他在本書中主要探討有關於文學書的看法,並且用一些西方的文學和文學家的看法作為舉例,以下我列出一些書中內容,以及我的感想
Thumbnail
這本書作者法國文學教授皮耶.巴亞德,他在本書中主要探討有關於文學書的看法,並且用一些西方的文學和文學家的看法作為舉例,以下我列出一些書中內容,以及我的感想
Thumbnail
對於人類狀態(human condition)以及身為主體的意義為何的關注,貫穿溫尼考特的所有作品。從非常早期開始,他的所有提問就全是關於生命的意義,以及這意義當中的什麼讓生命值得去活。他在作品中逐漸把精神分析牢牢放進人類天性(human nature)的框架裡。
Thumbnail
對於人類狀態(human condition)以及身為主體的意義為何的關注,貫穿溫尼考特的所有作品。從非常早期開始,他的所有提問就全是關於生命的意義,以及這意義當中的什麼讓生命值得去活。他在作品中逐漸把精神分析牢牢放進人類天性(human nature)的框架裡。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