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的心理工作者,在自由工作下最終目標多是期待能夠以興趣為主要收入的來源。然而這樣的工作在初期,卻會因為收入需要,但凡自己可以做、跟興趣有關甚或是跟自己過去所學有關,但卻不是自己有興趣的工作都接下來。久而久之,這樣既有收入,又安穩就逐漸地變成自己的舒適圈。除此之外,也因為時間一久在沉沒成本(指投資了很多,捨不得放棄,就影響你未來決策)的想法推波助瀾下,反而會讓自己花很多的時間做不見得可以達到最終目標的努力。
離開組織之後,每年底都會回顧當年的和來年的工作方向,進行產品的組合與汰除,以便達到最終的期待。盤點今年產品發現包括講座(1-2小時)、演講(4小時以上)、諮商,而我的產業含跨長照、失智症、個人品牌、情緒管理等,林林種種大約會有7-8種產品,所以用「BCG矩陣」便是一個很好瘦身的工具,讓自己的時間花在更多在趨近終極目標的產品上,而汰除一些邊際效應低的產品。「邊際效應」也就是每次的服務或產品所創造的效果。譬如,線上課程完成後,可以有很多人都可以聽,而不用重複再次做,這就是高邊際效應。如果一次性的服務,往往就只有單次效果,對於時間而言缺少複利效果,也就是低邊際效應的產品。
「BCG矩陣」是BCG矩陣是波士頓顧問集團(Boston Consulting Group)在1970年代初創建的一種簡單而有用的工具,利用這樣的工具幫助企業進行產品組合分析。我發現,它似乎也很適合應用在個人品牌產品上的取捨。
原本的矩陣是(如圖)
分別以市場成長率和市場佔有率作為X和Y座標,分別對四個不同象限中的產品,進行
取捨和下一步的拓展。
雖然市占率不高,但市場成長率卻可能可以提高,不過其不確定因素很大,無法肯定未來產品的走向。好的結果是會往明星事業、金牛事業邁進,如果結果不好產品也有可能走下坡。以心理工作人員而言,是否需要繼續挹注資金和精力,需要詳加考慮。
快速成長的市場中佔有一席之地,認為是未來最具有投資價值,是一人工作者可以大量投資資源和努力。
它擁有穩定的現金流入和收益,且相對較不受經濟波動和市場變化影響,可以穩健經營。
這部分的產品常是有很高機率是造成虧損,落水狗事業的產品收益不能與成本打平或超過成本,建議可以對問題點改變策略,或是乾脆放棄此產品,以免虧損越來越大。而心理工作者則是要花過多時間或體力去處理且邊際效應低的產品。
重要的是: 將問號商品提升至明星商品最終至金牛商品。參考資料(1)(2)(3)
若以這樣的分析,
先要知道我期待五年後、十年後會想要甚麼樣子的生活?
我的目標是:「有更多的時間閱讀喜歡的書,更多時間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去我想去的地方」。
但該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和體力下,做最有效的轉換成有具體收入的產品就很重要了。
用這四類產品分析我的產品內容如下:
在這個月,我汰除了一些對未來沒有顯著助益的產品,為的就是能夠更精準的達成未來的生活為目標,不會虛耗自己的金錢或是體力。當成為一人公司時,要不斷的思考核心商品的迭代,以及具有潛力的商品的研發,讓自己處於市場的前緣,才不致被環境打敗。
有關汰除產品的個人工作者,歡迎留言詢問。
也歡迎訂閱【心理師的品牌研究所】免費電子報,帶你看見不一樣的世界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