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其本身的記錄」與存在主義困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作為其本身的記錄」與「存在主義困境」〉2024-01-15

.

.  我喜歡把各式各樣的事情用Excel表格記錄下來。無論是近期看了什麼影視作品、玩了什麼遊戲、每個月收支與開銷,甚至寶可夢圖鑑的完成度、《特技摩托賽》系列遊戲中每個賽道的世界排名,在幾年前我專注於那些遊戲的時間段裡,我都將它們做成了表格。

.

.  除了這些各領域分別的記錄表之外,對於每天的「什麼時間自己正在做什麼」,也已經累積了數年的記錄。這種記錄偶爾會有其實用的地方,譬如說我隨時可以回頭去查我哪一天做了什麼,來彌補某些模糊的記憶;或者去檢視自己過度沉迷於某款遊戲、是否花太多時間在聽youtube、或有什麼想要調整的作息。

.

.  但隨著生活中越來越多時間被固定下來:譬如說每天的寫作時間、或者因為在《Pokemon Sleep》中跟寶可夢約好所以變得極為規律的睡眠、以及固定時間去相同地方買一樣的晚餐,並在稍後一邊看動畫一邊吃完。那些記錄的意義,早已經脫離於那些可能的「用途」,而更加地被著重於「記錄」本身。

.

.

.  我不確定這個想法是從哪個當代學者的說法而來(我猜是蘇珊.桑塔格的《論攝影》,但我是從別人的引用轉述中聽見的)。大致是在說:按下快門的動作是在確認經驗。但我們為什麼需要「確認」呢?大概是因為,現代人孤獨到不知所措。

.

.

.  《棋靈王》裡的一個段落令我印象深刻。佐為不見了。阿光去各種他能想到的地方尋找卻一無所獲。無心下棋的阿光在某個機緣巧合下半推半就地下了一盤,當他漂亮地取勝時,像平常那樣回頭向佐為微笑,做出「我很厲害吧」的表情。

.

.  但佐為不在。後面是一臉困惑的觀棋大叔:「我的臉上有什麼嗎?」他對阿光回應了類似這樣的話。

.

.

.  這便是現代人生活的寫照。

.

.  尼采所謂的「上帝已死」、或韋伯所謂的「祛魅」,揭示了這一個能夠堅定或柔和地看著你、評價你存活之成就的超越者(對多數人而言的)不復存在。我們被迫要自己面對,自己去評估自己的成長。去突破那一種存在主義困境,重新拿起棋子,為自己下棋。

.

.  記錄表便是一個重要的輔助工具。就像當電子遊戲的設計者在畫面其中一角放上目前得到的分數之後,玩家便擁有了永無止境挑戰的動力。記錄為我們確認了我們當下的經驗,並將之放到一個可以一直延續下去的座標軸之中:

.

.

.  一隻羊、兩隻羊、三隻羊……

.

.  這些經驗可能本身沒有什麼特別的。但當我們將它們並排,便會像《康寶濃湯罐》或《瑪麗蓮夢露》,讓我們看見現代的模樣。並且,這就是我們這些「猴子」用我們自己的時間跑過去所留下的追焦照。

.

.  三百六十六隻羊、三百六十七隻羊、三百六十八隻羊……。只要這麼持續地數下去,這場夢在我們的世界裡便一直具有意義。



到粉絲專頁閱讀:

https://www.facebook.com/PreBluePaper/posts/pfbid02AyzZ8mE1oEPf1HeD9RH45N4HKNCyJNQwR92nJsedQW2NMcXMq8EXtNNjbs8XRVJLl

avatar-img
86會員
763內容數
一個寫作實踐,關於我看到和思考中的事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前圖紙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前「實踐性與意志性的交點」〉
〈思考的農業轉向〉
〈"be kind"--政治,生活,調和「家的多重宇宙」〉
〈無能為力於吵架〉
〈量化評論的投影〉
〈前「實踐性與意志性的交點」〉
〈思考的農業轉向〉
〈"be kind"--政治,生活,調和「家的多重宇宙」〉
〈無能為力於吵架〉
〈量化評論的投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家中的三女兒奇寶最近生病了,她最害怕醫院了。 這時候才發現,最脆弱的,是我們爸爸媽媽啊。
Thumbnail
幫助芍藥姐妹的過程,非常波折,她是我們系統第一個希望也是唯一的一位,課還沒上完,就收到起訴書,先生重金聘請律師寫了一整本洋洋灑灑細數芍藥姐妹在婚姻裡惡行惡狀的細節,先生來勢洶洶,離婚的決心很強,一般這狀況我們就得請姊妹們去找律師,等這事情處理完,再來找我們,但芍藥姊妹的懺悔與心態改變,以及跟我們合作
Thumbnail
直到搬到都蘭,才開始喜歡煮點東西,也可能是喜歡柴火的緣故。 最近這一年,特別喜歡煮紅豆薏仁湯,給女兒喝、給太太喝、給母親喝。 我喜歡那整個過程:先在戶外燃起柴火,再走進廚房,將一杯紅豆放進鍋子裡,加入清水,用手在鍋中順時鐘轉動,轉成小漩渦,我喜歡聽著硬硬的紅豆輕刮鍋底的聲音。紅豆洗好
Thumbnail
第一次使用這平台 處於摸索狀態 透過文字希望可以好好紀錄自己的生活
Thumbnail
好像很久沒有靜下心來寫一篇關於自己的事情,年初抱著很大的熱枕,在心中默默設定了增加文章撰寫數量的目標,卻反而經常收到魔法師稱號,被方格子給提醒。仔細想想自己近年一直囫圇吞棗,把自己給塞滿,Input了一堆卻來不及消化完,我想也是值得好好檢討的一件事情!
我寫東西是有東西要寫,透過文字闡述留札記。 不是用大腦的人生經驗寫出文篇,是非常放鬆專注進入內觀,所以我在寫幾乎長文都是我進入內觀的狀態,會沒有時間跟空間感,完全專注,有其他事情要忙的話無法專注內觀。
Thumbnail
前幾天matters上面舉辦一篇徵文活動,我藉由閱讀他人作品後,寫下些自己的經驗和心得
Thumbnail
許多時候,我們回望過去,真的不知道自己為何會喜歡上這個他或那個她。 是因為他長很帥、她夠美麗嗎?還是因為他很幽默、她夠善良?事實上,我們很難找出原因,或原因往往要在許多人生的經歷(心理諮商是其中一種)以後,才足以讓人刺痛與悔恨的方式被思想起──我們總是「事後」才懂得發生了什麼。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家中的三女兒奇寶最近生病了,她最害怕醫院了。 這時候才發現,最脆弱的,是我們爸爸媽媽啊。
Thumbnail
幫助芍藥姐妹的過程,非常波折,她是我們系統第一個希望也是唯一的一位,課還沒上完,就收到起訴書,先生重金聘請律師寫了一整本洋洋灑灑細數芍藥姐妹在婚姻裡惡行惡狀的細節,先生來勢洶洶,離婚的決心很強,一般這狀況我們就得請姊妹們去找律師,等這事情處理完,再來找我們,但芍藥姊妹的懺悔與心態改變,以及跟我們合作
Thumbnail
直到搬到都蘭,才開始喜歡煮點東西,也可能是喜歡柴火的緣故。 最近這一年,特別喜歡煮紅豆薏仁湯,給女兒喝、給太太喝、給母親喝。 我喜歡那整個過程:先在戶外燃起柴火,再走進廚房,將一杯紅豆放進鍋子裡,加入清水,用手在鍋中順時鐘轉動,轉成小漩渦,我喜歡聽著硬硬的紅豆輕刮鍋底的聲音。紅豆洗好
Thumbnail
第一次使用這平台 處於摸索狀態 透過文字希望可以好好紀錄自己的生活
Thumbnail
好像很久沒有靜下心來寫一篇關於自己的事情,年初抱著很大的熱枕,在心中默默設定了增加文章撰寫數量的目標,卻反而經常收到魔法師稱號,被方格子給提醒。仔細想想自己近年一直囫圇吞棗,把自己給塞滿,Input了一堆卻來不及消化完,我想也是值得好好檢討的一件事情!
我寫東西是有東西要寫,透過文字闡述留札記。 不是用大腦的人生經驗寫出文篇,是非常放鬆專注進入內觀,所以我在寫幾乎長文都是我進入內觀的狀態,會沒有時間跟空間感,完全專注,有其他事情要忙的話無法專注內觀。
Thumbnail
前幾天matters上面舉辦一篇徵文活動,我藉由閱讀他人作品後,寫下些自己的經驗和心得
Thumbnail
許多時候,我們回望過去,真的不知道自己為何會喜歡上這個他或那個她。 是因為他長很帥、她夠美麗嗎?還是因為他很幽默、她夠善良?事實上,我們很難找出原因,或原因往往要在許多人生的經歷(心理諮商是其中一種)以後,才足以讓人刺痛與悔恨的方式被思想起──我們總是「事後」才懂得發生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