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疊加術:利用日常動作養成小習慣

更新於 2024/01/19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當我們已經選擇每天要養成的小習慣之後,接下來就是開始每天執行。而影響我們是否可以持續每天執行的關鍵,除了小習慣的行為是否容易執行之外,《設計你的小習慣》一書的作者BJ Fogg還提醒我們需要注意「提示」。提示是我們生活中的隱形驅動力,我們每天經歷數百個提示,例如看到紅燈我們會踩剎車,看到綠燈我們則會踩油門,我們已經被這些提示訓練到不用思考,只要一看到就下意識會去職行動作。這就是提示所產生的效用,讓我們不用思考就去執行小習慣。

Fogg教授表示,日常生活中有三種提示:人物提示、情境提示和行動提示。

人物提示:主要是依靠我們自己的力量,提示自己去做出行動,例如膀胱感到壓力時,我們就會去上廁所。如果我們的行為無關存活(如吃飯後使用牙線),人物提示不是個好辦法,因為我們只能靠記憶來喚起我們做這樣的動作,但我們的記憶通常很不可靠。

情境提示:這種提示是透過我們所處環境中的事物來提醒我們行動,如:便利貼、app通知、手機鈴聲、同事提醒你開會。但情境提示較大的問題是,當我們設定太多情境提示時,可能有反效果:我們變得遲鈍、進而沒注意到提示,甚至於對提示視而不見。

行動提示:行動提示是透過我們已經在做的行為,用這一個行為來提醒我們去做我們想要培養的新習慣,簡而言之,行動提示是把你的行為和小習慣法綁定的一種方式。舉例來說,Fogg教授就有一個有趣的行動提示:每次當他沖馬桶後,就做兩下伏地挺身,這就是將伏地挺身這一個習慣,與沖馬桶這一個動作綁在一起。

Fogg教授認為行動提示要比人物提示和情境提示有用得多,他將行動提示取名為「錨點」,以描述生活中已經穩定堅固的事情(如沖馬桶、吃晚餐…)。我們如果有想要建立的習慣,可以在目前的日常慣例中找到對的錨點來當作提示。就像是Fogg教授要養成做伏地挺身的習慣,他選擇的作法是沖馬桶後要做兩次伏地挺身,沒過多久這個習慣就養成了,上完廁所之後做伏地挺身會變成他每天會做好幾次的習慣,很快就練出臂力。

因此,在小習慣設計流程中,我們先找出至少一個想要建立的新習慣,並把這個行為縮小、讓我們更容易去執行,接下來則是加上提示(錨點)。例如:

- 沖完馬桶之後,我會做兩下伏地挺身。

- 吃飽晚餐後,我會彈琴15分鐘。

Fogg教授建議我們在設定錨點時,應該考量以下三件事:

一、符合所在地點:首先,要考量新習慣發生的地點,要與錨點一致。例如我們想培養的新習慣是擦廚房桌子,則我們要找出在廚房的既有行動來當錨點,避免錨點行為發生在一處、而新習慣發生於另一處的情況。

二、符合頻率:接下來要看我們的小習慣的執行頻率,如果是一天一次,就把它排在一天一次的錨點後面。

三、符合主題/目的:最適合的錨點會和新習慣擁有相同主題或目的,例如要增加每天閱讀的時間,可以想像在咖啡廳中閱讀的情境,設定為每天早上喝咖啡時,順便打開書閱讀10分鐘。

Fogg教授提醒我們,在設計新習慣時,別擔心一定得想出完美的配方。如果配方不好用,就改變它。但如果改變後還得不到效果,Fogg教授建議我們要更仔細地觀察錨點,找出精準的時刻,也就是找出我們在行為中所做的最後一個動作,最後動作要很明確不含糊,這樣才能成唯一個好的錨點。

我們可以利用可靠的日常慣例當成錨點,接著把適當的小習慣皆在這些錨點之後,讓這些錨點成為養成新習慣的最佳提示。

圖片來源: Chat GPT創作

圖片來源: Chat GPT創作





avatar-img
17會員
388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Roger學長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通常我們無法成功養成一個習慣,很多情況下是因為我們想要做「大」的改變,當改變不大的時候,就乾脆放棄。這也是我們常常失敗的主要原因,我個人過往也有不少類似的經驗,例如在年初時想說要開始來每天寫日記,也去買了自己喜歡的日記本跟筆,然後就開始寫。前面幾天動機很高,也會將每天的想法、工作的心得都如實的寫下,
當我們使用「行為群集設計改變的行為」工具,發揮創意找出對應「志向」或「結果」的各式各樣行為後,下一個階段則是要找到行為匹配。BJ Fogg教授表示:這是行為設計中最重要的一個步驟,無論我們想要做到什麼樣的改變,為自己匹配出「對」的行為都是長久改變的關鍵。在行為設計領域裡,把最佳匹配稱為「黃金行為」,
本文介紹了行為改變的起點是什麼、如何釐清志向以及探索行為選項等步驟。跟作者BJ Fogg一起學習如何設計你的小習慣吧!
近年來網路課程盛行,但大多數學生中途退出。根據史丹佛大學教授BJ Fogg指出,行為改變的3個要素是動機、能力與提示。動機往往善變,只依賴動機是不足夠的。因此,要成功改變行為,需要解決能力不足的問題,並提供提示。這樣才能讓網路課程不再中途退出。
新的年度開始,很多人在設立目標時,都會想要養成一些新的習慣,或是戒除掉一些不好的習慣。史丹佛大學行為設計實驗室的BJ Fogg教授提出一個觀點:如果沒有提示,再多的動機和能力也沒有用。因為人通常受提示才會行動,沒有提示、就沒有行為。
東京大學名譽教授上野千鶴子,本身是日本女性研究的先驅者也是權威,主持號稱日本最嚴格的「東大上野講座」,教導研究生如何撰寫研究論文。其所著《如何做好研究研論文》一書中歸納出論文的18個步驟,其中所談的的上野流KJ法用在質性研究上,可以快速的將訪談或田野資料進行歸納整理,非常值得想要採用質性方法的研究者
通常我們無法成功養成一個習慣,很多情況下是因為我們想要做「大」的改變,當改變不大的時候,就乾脆放棄。這也是我們常常失敗的主要原因,我個人過往也有不少類似的經驗,例如在年初時想說要開始來每天寫日記,也去買了自己喜歡的日記本跟筆,然後就開始寫。前面幾天動機很高,也會將每天的想法、工作的心得都如實的寫下,
當我們使用「行為群集設計改變的行為」工具,發揮創意找出對應「志向」或「結果」的各式各樣行為後,下一個階段則是要找到行為匹配。BJ Fogg教授表示:這是行為設計中最重要的一個步驟,無論我們想要做到什麼樣的改變,為自己匹配出「對」的行為都是長久改變的關鍵。在行為設計領域裡,把最佳匹配稱為「黃金行為」,
本文介紹了行為改變的起點是什麼、如何釐清志向以及探索行為選項等步驟。跟作者BJ Fogg一起學習如何設計你的小習慣吧!
近年來網路課程盛行,但大多數學生中途退出。根據史丹佛大學教授BJ Fogg指出,行為改變的3個要素是動機、能力與提示。動機往往善變,只依賴動機是不足夠的。因此,要成功改變行為,需要解決能力不足的問題,並提供提示。這樣才能讓網路課程不再中途退出。
新的年度開始,很多人在設立目標時,都會想要養成一些新的習慣,或是戒除掉一些不好的習慣。史丹佛大學行為設計實驗室的BJ Fogg教授提出一個觀點:如果沒有提示,再多的動機和能力也沒有用。因為人通常受提示才會行動,沒有提示、就沒有行為。
東京大學名譽教授上野千鶴子,本身是日本女性研究的先驅者也是權威,主持號稱日本最嚴格的「東大上野講座」,教導研究生如何撰寫研究論文。其所著《如何做好研究研論文》一書中歸納出論文的18個步驟,其中所談的的上野流KJ法用在質性研究上,可以快速的將訪談或田野資料進行歸納整理,非常值得想要採用質性方法的研究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習慣,總是好的伴隨著不好的,有時是好習慣多一點,但大多是壞習慣多一些。 慣性,是習慣累積來的。 就如同我慣用左手刷牙,那是因為我自然而然就行使的行為,所以它變成我的習慣,我的慣性。 但如果是我每日刻意起床運動,雖說某研究指出,連續練習21天的重複,就能改變習慣,但,我為了運動這件事成為習慣,花了2年
Thumbnail
「原子習慣」這本書帶著你剖析習慣的本質以及如何利用「習慣四階級模型」-「提示、渴望、回應、獎賞」來達成你想要培養的習慣,也透過作者詹姆斯.克利爾的親身經歷與書中舉出的眾多實例,來讓你信服,一步步的跟著書並從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式,養成習慣、維持習慣、提升習慣,其實一點都不難!
Thumbnail
「沒時間健身」是我最常聽到身邊的朋友煩惱的問題。 不過我從高中開始健身至今,其實並沒有花太多時間在這件事上。最多也就是一天一小時,一個禮拜5小時左右。而如果你是尚未養成運動習慣的人,反而更不需要去在意每天要花多少時間運動。  除非是想要成為職業選手,必須嚴格按照行程操練,否則以我們大部分人的生活
Thumbnail
養成習慣換轉行動力 做任何事情,拋開自我的完美主義, 門檻越低,你就能更快行動 把每個想達成的事情達成之後, 你對於事情的勤勞度就會大大提升進而變成習慣
Thumbnail
在《設計你的小習慣》一書中,福格博士提出了 B = MAP 的模型,來解釋這人類的行為模式。 B:行為。我們想要分析的行為。 M:動機。代表你做一件事情的渴望程度。有可能是你本身就喜歡、或是外在環境影響、亦或是外在的獎懲機制。 A:能力。代表你做一件事情的上手程度。當你做一件事情感
Thumbnail
【習慣力-2】 徹底降低行動門檻|小人物講股 「速率決定步驟」,是一個用於表示在化學反應中,反應速度最慢的那一步。 在習慣養成上,最困難的步驟,通常都是從 0 → 1 的第一步了。只要踏出第一步,第二步和第三步就會變得異常輕鬆,甚至不自覺就會走出好長一段路。 換句話說,習慣養成的速率決定步驟通常是
Thumbnail
我們都知道抬頭挺胸、不駝背的重要性嘛——還不知道的可以試著回家在爸媽面前刻意駝背個3分鐘就會知道了——或是我直接舉例比較快,諸如 看起來更有自信 ⋯⋯順帶一提,隨機犯案(搶劫、殺人、性侵等)的犯人通常是挑選神色與步態看起來較弱的人下手。
Thumbnail
活在當下是現代人亟需的心靈解藥之一,講起來很容易,做起來卻有點困難,因為要停留在當下,基本上違反了大腦的慣性模式。 我們的大腦為了確保自己活下去,本來就被設計為擅長於提取過去的經驗去預先安排未來。
Thumbnail
我的部落格本來就是持續寫100天的計劃。昨天剛好是100天其實今天已經不用寫了。反正我就持續做了100天就對了再來今天開始要寫不寫就隨便了。 東西真的做了100天以後它就變成一種習慣。我今天還是寫因為有一些感想。 1。 人雖然要堅持但是堅持的東西也是要看合不合適。 剛開始做的時候有的時候很有思
Thumbnail
讀一本書,為自己培養一個合適的新習慣 自從幾年前到了新公司後,周遭環境的變化,使的生活開始忙碌。 當時覺得自己僅僅是努力追逐目標,達成代辦清單上的任務,就筋疲力盡。有很多自己想做的計畫,總是被其他更急、更需要提前回報的任務取代,好不容易完成主管的緊急任務,又想著休息一下再做自己想要的那份任務。然後下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習慣,總是好的伴隨著不好的,有時是好習慣多一點,但大多是壞習慣多一些。 慣性,是習慣累積來的。 就如同我慣用左手刷牙,那是因為我自然而然就行使的行為,所以它變成我的習慣,我的慣性。 但如果是我每日刻意起床運動,雖說某研究指出,連續練習21天的重複,就能改變習慣,但,我為了運動這件事成為習慣,花了2年
Thumbnail
「原子習慣」這本書帶著你剖析習慣的本質以及如何利用「習慣四階級模型」-「提示、渴望、回應、獎賞」來達成你想要培養的習慣,也透過作者詹姆斯.克利爾的親身經歷與書中舉出的眾多實例,來讓你信服,一步步的跟著書並從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式,養成習慣、維持習慣、提升習慣,其實一點都不難!
Thumbnail
「沒時間健身」是我最常聽到身邊的朋友煩惱的問題。 不過我從高中開始健身至今,其實並沒有花太多時間在這件事上。最多也就是一天一小時,一個禮拜5小時左右。而如果你是尚未養成運動習慣的人,反而更不需要去在意每天要花多少時間運動。  除非是想要成為職業選手,必須嚴格按照行程操練,否則以我們大部分人的生活
Thumbnail
養成習慣換轉行動力 做任何事情,拋開自我的完美主義, 門檻越低,你就能更快行動 把每個想達成的事情達成之後, 你對於事情的勤勞度就會大大提升進而變成習慣
Thumbnail
在《設計你的小習慣》一書中,福格博士提出了 B = MAP 的模型,來解釋這人類的行為模式。 B:行為。我們想要分析的行為。 M:動機。代表你做一件事情的渴望程度。有可能是你本身就喜歡、或是外在環境影響、亦或是外在的獎懲機制。 A:能力。代表你做一件事情的上手程度。當你做一件事情感
Thumbnail
【習慣力-2】 徹底降低行動門檻|小人物講股 「速率決定步驟」,是一個用於表示在化學反應中,反應速度最慢的那一步。 在習慣養成上,最困難的步驟,通常都是從 0 → 1 的第一步了。只要踏出第一步,第二步和第三步就會變得異常輕鬆,甚至不自覺就會走出好長一段路。 換句話說,習慣養成的速率決定步驟通常是
Thumbnail
我們都知道抬頭挺胸、不駝背的重要性嘛——還不知道的可以試著回家在爸媽面前刻意駝背個3分鐘就會知道了——或是我直接舉例比較快,諸如 看起來更有自信 ⋯⋯順帶一提,隨機犯案(搶劫、殺人、性侵等)的犯人通常是挑選神色與步態看起來較弱的人下手。
Thumbnail
活在當下是現代人亟需的心靈解藥之一,講起來很容易,做起來卻有點困難,因為要停留在當下,基本上違反了大腦的慣性模式。 我們的大腦為了確保自己活下去,本來就被設計為擅長於提取過去的經驗去預先安排未來。
Thumbnail
我的部落格本來就是持續寫100天的計劃。昨天剛好是100天其實今天已經不用寫了。反正我就持續做了100天就對了再來今天開始要寫不寫就隨便了。 東西真的做了100天以後它就變成一種習慣。我今天還是寫因為有一些感想。 1。 人雖然要堅持但是堅持的東西也是要看合不合適。 剛開始做的時候有的時候很有思
Thumbnail
讀一本書,為自己培養一個合適的新習慣 自從幾年前到了新公司後,周遭環境的變化,使的生活開始忙碌。 當時覺得自己僅僅是努力追逐目標,達成代辦清單上的任務,就筋疲力盡。有很多自己想做的計畫,總是被其他更急、更需要提前回報的任務取代,好不容易完成主管的緊急任務,又想著休息一下再做自己想要的那份任務。然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