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習慣》#13 總結.從優秀到卓越

Gimmy-avatar-img
發佈於Give me Book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前幾個星期,作者 James Clear 提到,他人生最高光的時刻之一,就是在 2021 年,憑藉《原子習慣》這一本書拿下了全球暢銷書排行榜的第一名,但他說最讓人意外的,他居然又在 2023 年的時候,又再次拿到了這一個獎項,他覺得非常的不可思議和感謝大家對他的支持。


這一本書不管在內容上還是閱讀性上,真的都是一流的水準,最厲害的是 James Clear 把心理學的應用,在無形之中把人的心理和行為完美的融入結合,善用人性,讓我們容易的養成與建立習慣。


我們最後再來做一個複習一下,希望這一本書幫大家整理的觀點,都能幫助到大家《早知道就好》。


1. 身份認同


西方的美國和東方的日本,在國家的性格上似乎是兩種對立的個性,一個是「個人主義」至上,而另一個則是「集體主義」。

對美國人來說,在公開場合中發表自己的觀點,相對來說是更容易的;相反的,日本人在維護公共秩序上,彼此的默契也是更加容易的。原因很簡單,因為他們都有彼此的「身份證同」。


對日本人來說,如果你自認為是武士的話,就絕不做偷雞摸狗之事,不是因為他們養成這樣的習慣,而是因為他們對自己的「身份認同」。


身份認同對一個人養成的所有習慣,絕對是「一切根本」。

與其我們去思考,想養成什麼習慣,倒不如去思考,我想成為「怎樣的人」。

當你完成「身份認同」,去養成相對應的習慣,才會事半功倍。


身份認同是習慣改變的北極星。一種行為重複

的次數越多,與之相關的身份就越是得以強化


2. 養成習慣的四大黃金定律


要養成一個好的習慣和戒掉一個壞習慣,真的是挺不容易的。

但如果在你養成(戒除)一個習慣的時候,能夠善用以下這四大定律,

那麼你就更有可能真的養成習慣,改變你的行為。


1. 讓提示顯而易見。 


你會發現,我們人的很多行為,其實大部份都是透過〝提示〞來觸發的。

例如:

看到漫畫在桌上,不自覺就拿起來翻了兩頁;

看到球拍,發現自己好久沒去運動了,於是計劃一下明天來去運動。

看到外面的聖誕裝飾,才發現原來聖誕節快到了…等等。


因此,如果要養成好的習慣,一定要讓「提示」顯而易見;

而相反的,要戒除壞習慣,最好是把任何可能的「提示」都隱藏起來。


2. 讓習慣有吸引力。 


渴望,才能讓我們堅持一段時間,養成習慣。

所以結果一定要讓我們本身非常的想要。

例如,一個常去健身房的男生,希望日後會有一個「完美比例」的身材,

希望很多女生會關注到他,增加更多女人緣。

對一個渴望擁有另一半的人,這個成果,是他非常渴望的。

那麼他就更有可能能夠堅持下去。


3. 讓行動輕而易舉。 


任何一位平常沒有在健身的,忽然開始健身訓練,那一個訓練的負荷量,

都有可能訓練個幾天之後,就開始打退堂鼓。

因此,在一開始養成習慣的時候,切記要記得,讓這個習慣〝執行上〞特別的「輕而易舉」。


例如每天只需要去健身房 2 分鐘,儘管你一開始是去那邊看妹的,

久而久之,你也會被環境給影響,而開始慢慢健身。


需要注意的是,一開始你可能真的只想做 2 分鐘,後來做一做之後,很有可能愈做愈上癮,

一下子就做了 2 個小時;結果隔天腰酸背痛,而中止了每天去健身房的習慣。

切記,千萬不要讓自己搞得精疲力盡,而中斷的這個習慣。


4. 讓獎賞令人滿足。


最後,即時獎勵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我們人生天生喜歡,做完工作之後,就有犒賞。

然而一般好的習慣養成,獎勵通常都是「延遲獎勵」,也就是說,要一段時間才能得到獎賞。


舉例來說,我們健身不是一天、二天就擁有完美身材,通常需要半年或一年後,甚至更久才能看到成效。

因此很多人 2 個月後,可能看不到成效,就放棄了。

因此,一定要想辦法讓自己設定一些「可視化獎勵」,例如:行事曆記錄法、里程埤獎勵法…等等。



3. 找到自己合適的習慣


最後,我們都知道一句話:「天生我才必有用」。

猴子擅長爬樹、魚兒擅長游泳。

我們人也是一樣,每一個人的擅長和天賦是不一樣的。


因此,如果我們想要讓自己從 A 到 A+, 就可以選擇一個「合適」的習慣來養成

這樣我們更有可能讓自己更有競爭力,而成為獨一無二的自己。


CTA:持之以恆、積沙成塔


(1) 克服無聊:維持高效習慣需要克服無聊


無聊是所有習慣養成中,最大的挑戰,因此可以擅用一些可變式獎賞或遊戲化,讓自己可以在過程中,變得更加有趣,讓自己堅持下去。


NBA 球員 Stephen Curry 說過,他在訓練籃球的過程當中,藉由遊戲化,在投籃中的每一個站點,如果能投進,就能拿到 1 分,這樣每個投籃點都投完之後,來挑戰自己能得幾分。


透過這樣的機制,讓 Curry 把投籃變成一場遊戲,進而不斷堅持練習下去。


(2) 進入心流:設定87%熟悉或高4%難度


相同的,讓我們放棄的第二個敵人就是「難度」。

大家都喜歡玩遊戲,但當一款遊戲難度太高的時候,大部份的就會直接選擇放棄。


因此,在難度設定上,如果能比現在的能力,再稍微高上 4%,這樣的難度,最能讓我們專注,進入心流狀態。


而我們在做事上,也有所謂的 87% 法則,也就是 87%的熟悉度,這樣的難度提升,能讓我們更加的專注,並且覺得有趣。



(3) 打開覺察:是否變成自滿心態停滯不前


最後,從 A 到 A+,還有第三個大魔王,那就是「自滿心態」。

當你是你這個群體中最優秀的那一個,很容易就養成「自滿心態」,

覺得自己無所不能,不需要再持續精進了。

因此,要記得養成「覺察」自己的習慣,觀察自己是否開始自傲與自滿。


最後,祝福大家都能養成一個更好的習慣,讓自己變得更加的優秀。

avatar-img
93會員
245內容數
Give me book 是一個分享書籍的讀書園地,每兩周就會寫一本〝書籍〞的讀後心得與重點整理,期許有興趣的人可以跟我 Gimmy 一起閱讀、學習與交流,而每一本書大約會發佈五篇主題:簡介、三個主題和總結,透過這些分享來期待我們共同學習與成長。 若有推薦的書單,請歡迎隨時向我推薦哦 ^^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最大限度地提高成功概率的祕訣,就是選對你參與競爭的領域。 習慣選擇正確,進步易如反掌。習慣選擇錯誤,生活就步步維艱。 基因難以改變,這意味著環境有利時,它們讓你享有強大的優勢;環境不利時,它們帶給你明顯的劣勢
習慣追蹤法是衡量你是否養成了習慣的簡單方法,比如在日曆上打叉。可以清晰無誤地證明你取得的進步,從而讓你對自己培養習慣的程序感到滿意。 另要要記得不要中斷培養習慣的程序,。絕不錯過兩次。如果你錯過了一天,試著儘快恢復固有的做事節奏。
行為轉變的第四條定律是讓它令人愉悅。當體驗令人愉悅時,我們更有可能重複一種行為。人腦進化為優先考慮即時獎勵而不是延遲獎勵。行為轉變的基本準則:重複有即時回報的行為;避免受即時懲罰的動作。要保持一個習慣,你需要有即時成就感,即使它體現在細微之處。
從掌握最小行為的前兩分鐘開始。只關注前兩分鐘,一定要在這個階段做紮實,然後再繼續進入下一個階段。並且注意,在最後結束階段的時候一定要在感覺良好時收下,養成習慣才是重點,而不是把自己搞得精疲力盡。最後,記得戒除壞習慣,就是讓它難以施行;當它愈難執行,它就愈不想去啟動它。
人類行為遵循最省力法則。我們天然地傾向於付出最少工作量的選擇。 因此,創造一個環境,儘可能讓人們便於做正確的事。 降低與良好行為相關的阻力。阻力小,習慣就容易養成。 增加與不良行為相關的阻力。阻力大,習慣就難以養成。 預備好你的環境,使未來的行動更容易。
行為轉變的第二定律的反用是讓它缺乏吸引力 每種行為都有表層的渴求和更深層的動機。你的習慣是解決古老慾望的現代方法 強調避免壞習慣所換來的好處,讓壞習慣不再有吸引力 當我們將習慣與積極的感受相關聯,習慣就有了吸引力;反之,則沒有吸引力 在開始培養難度較大的習慣之前,先做些你喜歡的事情來創造一種激勵儀式
最大限度地提高成功概率的祕訣,就是選對你參與競爭的領域。 習慣選擇正確,進步易如反掌。習慣選擇錯誤,生活就步步維艱。 基因難以改變,這意味著環境有利時,它們讓你享有強大的優勢;環境不利時,它們帶給你明顯的劣勢
習慣追蹤法是衡量你是否養成了習慣的簡單方法,比如在日曆上打叉。可以清晰無誤地證明你取得的進步,從而讓你對自己培養習慣的程序感到滿意。 另要要記得不要中斷培養習慣的程序,。絕不錯過兩次。如果你錯過了一天,試著儘快恢復固有的做事節奏。
行為轉變的第四條定律是讓它令人愉悅。當體驗令人愉悅時,我們更有可能重複一種行為。人腦進化為優先考慮即時獎勵而不是延遲獎勵。行為轉變的基本準則:重複有即時回報的行為;避免受即時懲罰的動作。要保持一個習慣,你需要有即時成就感,即使它體現在細微之處。
從掌握最小行為的前兩分鐘開始。只關注前兩分鐘,一定要在這個階段做紮實,然後再繼續進入下一個階段。並且注意,在最後結束階段的時候一定要在感覺良好時收下,養成習慣才是重點,而不是把自己搞得精疲力盡。最後,記得戒除壞習慣,就是讓它難以施行;當它愈難執行,它就愈不想去啟動它。
人類行為遵循最省力法則。我們天然地傾向於付出最少工作量的選擇。 因此,創造一個環境,儘可能讓人們便於做正確的事。 降低與良好行為相關的阻力。阻力小,習慣就容易養成。 增加與不良行為相關的阻力。阻力大,習慣就難以養成。 預備好你的環境,使未來的行動更容易。
行為轉變的第二定律的反用是讓它缺乏吸引力 每種行為都有表層的渴求和更深層的動機。你的習慣是解決古老慾望的現代方法 強調避免壞習慣所換來的好處,讓壞習慣不再有吸引力 當我們將習慣與積極的感受相關聯,習慣就有了吸引力;反之,則沒有吸引力 在開始培養難度較大的習慣之前,先做些你喜歡的事情來創造一種激勵儀式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作者認為建立更好的習慣沒有唯一正確的方法,《原子習慣》描述的是作者知道的最佳方法。無論你的起點在哪裡、想要改變什麼,這個方法都會見效。只要你願意堅持多年,起初看似微不足道的改變終將像以複利計算一樣利滾利,滾出非比尋常的結果。
Thumbnail
原子習慣重點整理,養成習慣的 4 階段 提示 觸發行為的信號 可以是時間、地點、事件暗示大腦應該採取哪種習慣 渴望 行為背後的動機 渴望是想要改變內在狀態的驅動力不是渴望習慣本身,而是渴望習慣帶來的改變或結果 回應 實際的習慣或行為 可以是思想或行動取決於你的動機程度和執行該行為的難易程度
Thumbnail
你是否也曾想過,為什麼好習慣這麼難養成,而壞習慣卻揮之不去?《原子習慣》告訴我們,成功的關鍵就在於「微小改變的力量」。從環境設計、行為堆疊到讓習慣變得有吸引力、簡單易行,書中分享了四大法則,讓你輕鬆打造屬於自己的成功路徑。現在就一起從本文中探索,如何從一個小改變開始,實現令人滿意的進步吧!
許多人面臨著難以持續運動的困擾,這篇文章分享了從《原子習慣》中獲得的啟示,強調習慣的養成重在過程而非結果。作者的理論指出通過微小的改變和具體的執行法則,可以逐步建立良好的運動習慣。文章中還提到,將好習慣與個人喜好結合,可以大幅提升執行的動力。透過小步驟的日常進步,我們能夠達成目標,改變未來的自己。
最近在看《原子習慣》,就是把之前一年前看的《原子習慣》再複盤一次。之前聽瓦基跟小金魚在分享《原子習慣》時,那時候就在想說我是不是應該要重新複盤《原子習慣》。其實我自己在實行《原子習慣》的時候,有一些習慣是成功的,但有一些習慣到某個時段就忽然沒有了。因此,我想要再重新看一遍《原子習慣》
Thumbnail
引言: 《原子習慣》是一本革命性的自我提升指南,深入探討了如何有效地建立良好習慣和打破不良習慣。這本書的核心理念是通過專注於微小的、持續的改變(即"原子習慣"),我們能夠在長期內實現顯著的個人成長和成就。 習慣的形成: 習慣形成的四個階段:提示、渴望、反應和獎勵,並圍繞這個框架提供了一系列
你的財產、知識、體態與環境,都是你的財務習慣、學習習慣、飲食運動習慣與整理習慣帶來的「滯後指標」。 給你的習慣一個存在世上的時間與空間,只要重複的次數夠多,它就會慢慢成長與茁壯。行為是人與環境的函數,自律與成功者擅長的是建構生活,不須展現克制力&減少觸發惡習機制。
Thumbnail
《原子習慣》 步驟二、渴望 讓習慣變得有吸引力
Thumbnail
作者:詹姆斯.克利爾 版權為作者所有,內容僅個人心得與摘要 這本書會告訴你怎麼利用四個步驟建立更好的習慣?
Thumbnail
這本文章介紹了一本有關高效習慣的書籍,探討如何培養好的習慣,包括清晰、活力、必要性、生產力、影響力、勇氣等。文章內容非常豐富,值得一讀。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作者認為建立更好的習慣沒有唯一正確的方法,《原子習慣》描述的是作者知道的最佳方法。無論你的起點在哪裡、想要改變什麼,這個方法都會見效。只要你願意堅持多年,起初看似微不足道的改變終將像以複利計算一樣利滾利,滾出非比尋常的結果。
Thumbnail
原子習慣重點整理,養成習慣的 4 階段 提示 觸發行為的信號 可以是時間、地點、事件暗示大腦應該採取哪種習慣 渴望 行為背後的動機 渴望是想要改變內在狀態的驅動力不是渴望習慣本身,而是渴望習慣帶來的改變或結果 回應 實際的習慣或行為 可以是思想或行動取決於你的動機程度和執行該行為的難易程度
Thumbnail
你是否也曾想過,為什麼好習慣這麼難養成,而壞習慣卻揮之不去?《原子習慣》告訴我們,成功的關鍵就在於「微小改變的力量」。從環境設計、行為堆疊到讓習慣變得有吸引力、簡單易行,書中分享了四大法則,讓你輕鬆打造屬於自己的成功路徑。現在就一起從本文中探索,如何從一個小改變開始,實現令人滿意的進步吧!
許多人面臨著難以持續運動的困擾,這篇文章分享了從《原子習慣》中獲得的啟示,強調習慣的養成重在過程而非結果。作者的理論指出通過微小的改變和具體的執行法則,可以逐步建立良好的運動習慣。文章中還提到,將好習慣與個人喜好結合,可以大幅提升執行的動力。透過小步驟的日常進步,我們能夠達成目標,改變未來的自己。
最近在看《原子習慣》,就是把之前一年前看的《原子習慣》再複盤一次。之前聽瓦基跟小金魚在分享《原子習慣》時,那時候就在想說我是不是應該要重新複盤《原子習慣》。其實我自己在實行《原子習慣》的時候,有一些習慣是成功的,但有一些習慣到某個時段就忽然沒有了。因此,我想要再重新看一遍《原子習慣》
Thumbnail
引言: 《原子習慣》是一本革命性的自我提升指南,深入探討了如何有效地建立良好習慣和打破不良習慣。這本書的核心理念是通過專注於微小的、持續的改變(即"原子習慣"),我們能夠在長期內實現顯著的個人成長和成就。 習慣的形成: 習慣形成的四個階段:提示、渴望、反應和獎勵,並圍繞這個框架提供了一系列
你的財產、知識、體態與環境,都是你的財務習慣、學習習慣、飲食運動習慣與整理習慣帶來的「滯後指標」。 給你的習慣一個存在世上的時間與空間,只要重複的次數夠多,它就會慢慢成長與茁壯。行為是人與環境的函數,自律與成功者擅長的是建構生活,不須展現克制力&減少觸發惡習機制。
Thumbnail
《原子習慣》 步驟二、渴望 讓習慣變得有吸引力
Thumbnail
作者:詹姆斯.克利爾 版權為作者所有,內容僅個人心得與摘要 這本書會告訴你怎麼利用四個步驟建立更好的習慣?
Thumbnail
這本文章介紹了一本有關高效習慣的書籍,探討如何培養好的習慣,包括清晰、活力、必要性、生產力、影響力、勇氣等。文章內容非常豐富,值得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