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透過正念成功養成新習慣

如何透過正念成功養成新習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Photo by Andrea Piacquadio on Pexels

Photo by Andrea Piacquadio on Pexels


農曆新年即將到來,你過去的新年願望是否成功達成了呢?


每到新的一年,我們總是會對自己有一些新的期許,只是舊有的習慣經常難以改變,導致許多人往往無法成功養成新習慣。我過去在健身房工作時,幾乎每一年都會聽見部分相同的會員說:「我今年要開始好好地規律運動。」然而,隨著時間一年一年過去,他們的新年願望卻始終沒有達成…..。


其實,要養成新習慣,的確沒有那麼容易,因為舊習慣在我們的大腦中佔有根深蒂固的地位,所以我們不該用「意志不堅」「出一張嘴」等言語來鄙視沒有養成新習慣的人們,也許他們只是不得要領而已。


那麼該如何成功地養成新習慣呢?「正念與心理治療」(Mindfulness & Psychotherapy) 網站提出了以下的方法,也許大家可以參考看看。


1. 選擇「正面」的練習

如果你想將某種能力融入日常生活中,你需要選擇一個實際的練習途徑,以更正式的方式結合正念一起練習。你可以配合靜觀或正念瑜珈的形式進行,或邀請一位可以提醒你保持在當下的朋友一起練習。因為能讓自己明確意識到想做什麼,是成功建立新習慣的第一步。


2. 設定提醒

儘管你告訴自己:「我會記得要這樣做。」但你必須明白大腦是根據提示工作的,我們環境的設定方式會提示大腦做出某些決定。如果我們的環境一如往常,這些環境訊息將提示大腦重複進行舊有工作模式。所以你可以透過環境設置來支持你做出想要的改變,進而養成你的新習慣。例如,你可以在床邊放置一個瑜珈墊,這樣你早上看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它;你可以使用 APP 來提醒你保持正念,或在辦公桌前貼上便利貼。不過最好的方式,可能是有一位同伴與你一起練習並互相激勵。


3. 建立支持網絡

許多人的腦袋中都會想:「我可以自己做。」事實上,如果你身邊有人正在嘗試做同樣的事情,你就更有可能真正融入新的練習。你可以在自己的生活範圍或網路社群上,找到一群可以相互聯繫及學習的人們。你的社群會提醒及支持你繼續進行練習,同時你也會獲得歸屬感。


這三種方式對我而言都是相當有幫助的,過去我也用類似的方法成功養成了許多新習慣。不過我想提醒大家,無論你想改變什麼習慣,請在練習的過程中對自己保持同情心,並真正將它們融入你的日常生活中。要做出改變的確很難,但卻也是完全可以實現的!


希望這篇分享,能夠幫助到想改變舊習慣、養成新習慣的朋友們,也先預祝大家龍年快樂!


【近期活動】

🧘‍♀️《2024 新典範瑜珈 RYT 200 師資培訓》說明會
https://reurl.cc/OG4x8g

🧘‍♀️《身體喜歡你這樣睡》新書分享會
https://reurl.cc/VN4rRZ


【更多資訊】

📄 https://bit.ly/3oM8QCZ


【Instagram】

💁‍♂️ https://bit.ly/3rDP0MZ


avatar-img
C-IAYT 瑜珈療癒師 蔡士傑 Janus Tsai
30會員
44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也許你曾經從瑜珈老師、朋友或網路媒體上聽聞過「瑜珈能改善消化系統健康」這樣的說法,甚至是指出特定體式(如扭轉)能促進消化系統健康的說法,不過瑜珈真的有這樣的功效嗎? 「扭轉體式」能改善消化系統健康是許多瑜珈練習者堅信不疑的「傳言」。我之所以說它是一種傳言,是因為目前幾乎找不到特定的科學研究
你是否感到每天醒來後依然感到疲倦,感覺不到精力的恢復及活力?或許你需要的是開始進行「社交休息」! 社交休息能協助我們放鬆與恢復活力,提供歸屬感與和睦感,預防心臟病與癌症,並帶給你樂趣、目標及愛。
一提到瑜珈的體位法練習,多數人聯想到的可能是提升靈活度、肌肉力量……等身體方面的素質,不過體位法的效用並不僅於此。在瑜珈療癒 (Yoga Therapy) 的應用中,我們時常把體位法練習作為建立「內在資源」(Inner Resources) 的一種方式,以及提升心理認知層面的「自我效能」。
常聽到人們說,既要養兒育女又要照顧家庭的女性,就像是「女超人」一樣,如果再加上自身的職業,那更是需要超人的精力才能兼顧得當。 今天我在一個「瑜珈療癒」(Yoga Therapy) 網站上,看見了這個故事,我想將它分享給大家,也許可以帶給大家一些力量與啟發。 -------------------
多年前,當我還在大型瑜珈會館教課時,一位練習體位法多年的學員有天問我:「老師,我的大腿後側在幾個禮拜前拉傷了,現在練習前彎時,還是會感到相當疼痛,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改善?」 於是,我詢問了他這幾個禮拜的情況,發現他在拉傷之後,還是每天持續地前來練習,依舊選上他喜愛的強力瑜珈課程,進行高強度的
許多人在練習棒式(平板式)時,時常會抱怨手腕感到疼痛,但究竟可能的問題出自哪裡?我們又要如何改善這種狀況呢? 關於這個議題,我們也許可從「腕關節」的伸展角度 (extension angle) 及「肘關節」的外翻角度 (carrying angle) 來做一些探討。在棒式的練習中,許多老師
也許你曾經從瑜珈老師、朋友或網路媒體上聽聞過「瑜珈能改善消化系統健康」這樣的說法,甚至是指出特定體式(如扭轉)能促進消化系統健康的說法,不過瑜珈真的有這樣的功效嗎? 「扭轉體式」能改善消化系統健康是許多瑜珈練習者堅信不疑的「傳言」。我之所以說它是一種傳言,是因為目前幾乎找不到特定的科學研究
你是否感到每天醒來後依然感到疲倦,感覺不到精力的恢復及活力?或許你需要的是開始進行「社交休息」! 社交休息能協助我們放鬆與恢復活力,提供歸屬感與和睦感,預防心臟病與癌症,並帶給你樂趣、目標及愛。
一提到瑜珈的體位法練習,多數人聯想到的可能是提升靈活度、肌肉力量……等身體方面的素質,不過體位法的效用並不僅於此。在瑜珈療癒 (Yoga Therapy) 的應用中,我們時常把體位法練習作為建立「內在資源」(Inner Resources) 的一種方式,以及提升心理認知層面的「自我效能」。
常聽到人們說,既要養兒育女又要照顧家庭的女性,就像是「女超人」一樣,如果再加上自身的職業,那更是需要超人的精力才能兼顧得當。 今天我在一個「瑜珈療癒」(Yoga Therapy) 網站上,看見了這個故事,我想將它分享給大家,也許可以帶給大家一些力量與啟發。 -------------------
多年前,當我還在大型瑜珈會館教課時,一位練習體位法多年的學員有天問我:「老師,我的大腿後側在幾個禮拜前拉傷了,現在練習前彎時,還是會感到相當疼痛,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改善?」 於是,我詢問了他這幾個禮拜的情況,發現他在拉傷之後,還是每天持續地前來練習,依舊選上他喜愛的強力瑜珈課程,進行高強度的
許多人在練習棒式(平板式)時,時常會抱怨手腕感到疼痛,但究竟可能的問題出自哪裡?我們又要如何改善這種狀況呢? 關於這個議題,我們也許可從「腕關節」的伸展角度 (extension angle) 及「肘關節」的外翻角度 (carrying angle) 來做一些探討。在棒式的練習中,許多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