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們為什麼要讀書?為什麼要工作?》這本書。

筱涵|Hannah-avatar-img
發佈於一起翻書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新年快樂,感謝老師分享給我的教學舞台。

這學期的課程就這樣迎來最後一堂課,在課程的尾聲,我推薦了高三同學們:《我們為什麼要讀書?為什麼要工作?》這本書,書中所談的讀書與工作的原因,是我會很希望自己在年輕時早點知道的內容。


會有種「哇,我如果再早一點看到這本書就好了」的感覺。


這本書利用漫畫為主要的呈現方式,在閱讀過程中,我們會透過主角的視角逐漸理解人們工作與讀書的原因。這本書的內頁採用低飽和的色系為每個章節做分類,依照內容穿插圖文編排過的資訊,讓重點章節淺顯易懂,兼具實用與美感,是一本很對於學生來說很有親和力的人生指南。



為何想推薦這本書?

一直以來我都告訴同學們,設計的出路很廣,因為我們在這邊所學到的美感與思考方式是各行各業通用的,不管未來選擇了哪所大學的某個科系,或選擇了在哪個產業或公司就職,同學們所獲得的「美」將會永遠陪伴你。

這本書用一種很溫暖且委婉的方式,讓人知道每個人在踏入職場工作時,對社會以及周遭所帶來的影響有哪些。


是的,不管讀書還是工作,都不是件輕鬆的事情。

但若工作目的明確,人們可以找到自己迷茫的「原因」,進而調適自身的情緒,更好適應這個社會的日常,用更積極的思考方式面對自己的未來。


去探索喜歡或擅長的事情吧!

這本書鼓勵人們去探索自己喜歡或擅長的事物,從中尋找自己有興趣的工作。

這邊所講的擅長並非是跟他人相比,而是與自己比較,比如:

「我的電腦繪圖成果,比用水彩繪製的時候畫得好多了。」

「比起圖像繪畫,我好像更擅長用文字方式呈現自己的想法。」

「雖然因為不夠細心而漏掉了一些細節,但我很有耐心,可以一直畫相同的主題。」


找有興趣的工作是必要的嗎?

這本書會告訴你不一定,您可以從「不討厭」的工作開始著手。


要怎麼找到對工作的熱情呢?

這本書會告訴你不一定要有熱情,但我們必須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工作到底是為了什麼呢?

這本書很直接地告訴讀者:「工作是為了幫助別人」。

有了需求,所以才有相對應的商品與服務。

我們的生活所需,全部都是「受惠於他人工作」

各種不同的工作將世界串連起來,為社會打好一個基礎模式。

在每一篇章的最後,讀者能看到各行各業的人回答工作的意義、選擇的原因。


要做什麼工作?想讀什麼科系?

我念了這個科系之後,就只能做和這個科系相關的工作嗎?

不是這樣的,我們還不夠認識世界,所以對於工作和科系感到迷茫,「不知道」要選擇什麼,甚至擔心選擇的「對錯」。


同學們可以好好利用畢業後的暑假,在假期出遊的期間,去看看不同的城市,觀察人們的生活型態,從中找出有興趣的事物。


大學四年,好好運用不像以前只能困在學校的時間,去做各種各樣的嘗試吧!


最後,分享一段我覺得很適合這個階段欣賞的影片——葉丙成教授的演講。

他所提到的觀念,就是這本書的核心。

認識世界與自己,記得,你擁有無限的可能性。

失敗越多、養分越多,不要害怕失敗。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筱涵|Hannah的沙龍
8.6K會員
41內容數
二寶媽用瑣碎的時間來寫寫字,紀錄工作和興趣。
2025/04/28
在執行設計案件之前,我會讓自己有大概30分鐘左右的時間去找資料,認識產業、搜尋不同的設計靈感,隨手存下的靈感資料,若不適時整理,漸漸就會像我的辦公桌一樣,越堆越亂。 (倒是好好整理桌子啊...
Thumbnail
2025/04/28
在執行設計案件之前,我會讓自己有大概30分鐘左右的時間去找資料,認識產業、搜尋不同的設計靈感,隨手存下的靈感資料,若不適時整理,漸漸就會像我的辦公桌一樣,越堆越亂。 (倒是好好整理桌子啊...
Thumbnail
2025/03/31
確保真實性:最準確的繁體中文AI檢測器「isgen.ai」,這個AI檢測工具是我和學生交流時認識的,或許有些人已有使用過,也可能已是工作日常工具,我近期實際操作後覺得實在很有趣,想用文章的方式紀錄一下我的使用歷程,歡迎跟我一起看看怎麼使用~
Thumbnail
2025/03/31
確保真實性:最準確的繁體中文AI檢測器「isgen.ai」,這個AI檢測工具是我和學生交流時認識的,或許有些人已有使用過,也可能已是工作日常工具,我近期實際操作後覺得實在很有趣,想用文章的方式紀錄一下我的使用歷程,歡迎跟我一起看看怎麼使用~
Thumbnail
2025/03/21
這真是一本讓回憶湧上心頭的書。從學生時期開始,我就因為參加同人誌活動而接觸書籍印製,不管是影印店還是印刷廠都有參觀過,畫圖或者把自己畫的圖印出來,都和紙張是好朋友,我也曾在影印店做過短暫的工讀生。 雖然目前的我在網頁的RGB領域,但也曾待在CMYK好一陣子,當初會選擇踏入印刷產業,除了
Thumbnail
2025/03/21
這真是一本讓回憶湧上心頭的書。從學生時期開始,我就因為參加同人誌活動而接觸書籍印製,不管是影印店還是印刷廠都有參觀過,畫圖或者把自己畫的圖印出來,都和紙張是好朋友,我也曾在影印店做過短暫的工讀生。 雖然目前的我在網頁的RGB領域,但也曾待在CMYK好一陣子,當初會選擇踏入印刷產業,除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為何進入社會之後,閱讀變得更重要,作者分享了自己經歷以及對閱讀的看法,並提出《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書》的方法。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為何進入社會之後,閱讀變得更重要,作者分享了自己經歷以及對閱讀的看法,並提出《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書》的方法。
Thumbnail
《我們為什麼要閱讀?》並不是一本可以照表抄課的工具書,也不是一本無來由推崇閱讀有多美好的傳教書。相反的,它是一本能夠激發讀者思考閱讀本質、發掘自己和閱讀之間的關係的作品,適合已經有閱讀習慣的讀者,與內心的自我對話來反思閱讀之於自己的意義。
Thumbnail
《我們為什麼要閱讀?》並不是一本可以照表抄課的工具書,也不是一本無來由推崇閱讀有多美好的傳教書。相反的,它是一本能夠激發讀者思考閱讀本質、發掘自己和閱讀之間的關係的作品,適合已經有閱讀習慣的讀者,與內心的自我對話來反思閱讀之於自己的意義。
Thumbnail
這是一本幫助小孩認識自己、瞭解自己的漫畫書。 不是只強調唸書,而是教孩子怎麼去探索自己、探索世界,進而發現唸書與工作真正的價值,其實不如我們想的窄小...
Thumbnail
這是一本幫助小孩認識自己、瞭解自己的漫畫書。 不是只強調唸書,而是教孩子怎麼去探索自己、探索世界,進而發現唸書與工作真正的價值,其實不如我們想的窄小...
Thumbnail
讀書可以使人思想,領悟,並形塑性格。本文討論了讀書的好處和重要性。歡迎大家一起探討這個問題。
Thumbnail
讀書可以使人思想,領悟,並形塑性格。本文討論了讀書的好處和重要性。歡迎大家一起探討這個問題。
Thumbnail
剛看到《我們為什麼要閱讀》時,以為又是一本市面上常見的「閱讀法」工具書,沒想到完全不是這麼回事。覺得它更像是從「我們為什麼要閱讀」這個問題為核心的思考隨筆集。讀的時候,除了會不時點頭覺得「說得真對」外,也常會有「咦,原來可以這樣思考啊,真有意思」的感受。相當驚喜的一本書!
Thumbnail
剛看到《我們為什麼要閱讀》時,以為又是一本市面上常見的「閱讀法」工具書,沒想到完全不是這麼回事。覺得它更像是從「我們為什麼要閱讀」這個問題為核心的思考隨筆集。讀的時候,除了會不時點頭覺得「說得真對」外,也常會有「咦,原來可以這樣思考啊,真有意思」的感受。相當驚喜的一本書!
Thumbnail
人為何要閱讀? 這算大哉問,不同年紀的想法不同,不同職業的看法不同,不同目標的用處也不同,很多的同與不同。 筆者的想法,倒沒有那麼複雜
Thumbnail
人為何要閱讀? 這算大哉問,不同年紀的想法不同,不同職業的看法不同,不同目標的用處也不同,很多的同與不同。 筆者的想法,倒沒有那麼複雜
Thumbnail
國小時,接觸課外閱讀很少,到高中會到圖書館看雜誌、倪匡小說,開始有些略設課外閱讀,求學背景被成績內心所綁架,認為考上一間好的高中、大學是自己求學目標,到大學考試完,對於升學考試幻滅,至於為何幻滅這留在結尾分享。 大學到北上求學,大一開學初期到假日時,宿舍人煙罕至,內心也充滿一些孤獨感,為
Thumbnail
國小時,接觸課外閱讀很少,到高中會到圖書館看雜誌、倪匡小說,開始有些略設課外閱讀,求學背景被成績內心所綁架,認為考上一間好的高中、大學是自己求學目標,到大學考試完,對於升學考試幻滅,至於為何幻滅這留在結尾分享。 大學到北上求學,大一開學初期到假日時,宿舍人煙罕至,內心也充滿一些孤獨感,為
Thumbnail
【 讀書,是因為想學,還是因為不得不學?】 是什麼時候,讓我們開始失去對學科的好奇心?取而代之的,是被灌輸的責任與義務「請做好學生的本分」或「完了,昨天沒唸書,今天一定考不好,我真爛。」這些責任與義務讓許多孩子失去對學習的好奇心,不斷陷入罪惡感、拖延與自我懷疑的循環。
Thumbnail
【 讀書,是因為想學,還是因為不得不學?】 是什麼時候,讓我們開始失去對學科的好奇心?取而代之的,是被灌輸的責任與義務「請做好學生的本分」或「完了,昨天沒唸書,今天一定考不好,我真爛。」這些責任與義務讓許多孩子失去對學習的好奇心,不斷陷入罪惡感、拖延與自我懷疑的循環。
Thumbnail
就這樣迎來最後一堂課,在課程的尾聲,我推薦了高三同學們:《我們為什麼要讀書?為什麼要工作?》這本書,書中所談的讀書與工作的原因,是我會很希望自己在年輕時早點知道的內容。
Thumbnail
就這樣迎來最後一堂課,在課程的尾聲,我推薦了高三同學們:《我們為什麼要讀書?為什麼要工作?》這本書,書中所談的讀書與工作的原因,是我會很希望自己在年輕時早點知道的內容。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