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色爾瑪》,與阿姆斯特丹孤兒街,國家大屠殺名字紀念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2021 年初秋,阿姆斯特丹舊城區邊緣。

這是一個乍看並不起眼的街區。名為孤兒街(Weesperstraat)。放眼望去,街景以荷蘭傳統紅磚建築為主,但方塊般的新式建築也佔據半個視野,黑色汽車道、紅色腳踏車道和灰色人行道井然有序。秋分前兩日的風景不算太過冷清,但行道樹落葉不少,枝條頗見蕭疏,城市運河也褪去夏日溫暖,光是鄰水站著都能感覺寒凍。

這一天,不少人群聚到孤兒街西側,等待國家大屠殺名字紀念碑揭幕。

所謂名字紀念碑並非一塊石碑,而是由許多道磚砌高牆構築而成的迷陣,每一塊磚上刻著一個名字,是二戰中被屠殺卻沒有墳墓的荷蘭猶太人。這迷陣由 102,000 + 220 塊磚頭組成,也就是超過十萬條人命。造訪者走入這個迷陣,看著一個又一個名字,生日,死時年紀,很難不受到一定的心理衝擊。上圖是這迷陣的一角,有人死時 76 歲,有的死時 17 歲,16 歲,15 歲,14 歲。

102,000 + 220:102,000 人是猶太裔,220 人是辛提人(Sinti)和羅姆人(Roma),這是非歧視性的稱呼,長久以來為人所熟知常用的蔑稱是吉普賽。



建構這迷陣之所以可能,是因為二戰時期的「猶太被害人卡片檔案」被保存至今。那是一個龐大的卡片檔案,每張卡片做成於被害人被送往死亡集中營之前,每張卡片記載著一個逝去的生命。上圖就是其中一張被害人卡片。

而這十萬多個磚塊當中,有一個是《色爾瑪》書中人物,也就是色爾瑪的母親赫麗葉(下圖)。在《色爾瑪》譯稿初成時,我和增義何麗討論後,建議編輯將這張照片收入書中,作為一個對比——色爾瑪的母親沒有逃過納粹毒手,遺體無可追尋,但至少多年以後,在阿姆斯特丹孤兒街,有這麼一塊磚頭記載她的名字、生日與當時年紀,拒絕就此凐沒於記憶。色爾瑪逃過納粹毒手,最終卻死於比納粹集中營更荒唐的文革,但在中國也好,荷蘭也好,沒有任何地方、任何物件留有她曾經存在的痕跡。

《色爾瑪》一書就像阿姆斯特丹的磚牆,試圖挽留記憶。雖然所有一切都有煙消雲散的一天,我們今天的努力不能使昨日長在,也未見得確保未來,但至少在當下創造意義、傳遞意義。


❝  有的悲劇被銘刻記憶,有的悲劇化為塵土與輕煙。生命中確實是輕最難承受。這本書就在於捕捉那輕,試圖繫泊記憶,提醒讀者莫忘文革。忘卻的話,遲早有一天,曾經發生在色爾瑪一家的悲劇,會換個面貌重現於我們之間。——《色爾瑪》譯後記(p.312) ❞


色爾瑪的母親赫麗葉的紀念磚塊(p.31)

色爾瑪的母親赫麗葉的紀念磚塊(p.31)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那瓜書房|Nakao Eki
87會員
300內容數
我是一個識字不多的蕃人。出身東台灣,太巴塱部落阿美族人。定居荷蘭,從事翻譯、寫作、研究、原住民運動。
2025/03/22
部落深處那幢紅磚紅瓦的建築其實不是關帝廟。他五歲時第一次發掘這祕密。
Thumbnail
2025/03/22
部落深處那幢紅磚紅瓦的建築其實不是關帝廟。他五歲時第一次發掘這祕密。
Thumbnail
2024/11/04
老人告訴我,我們部落裡本來有神社。他說得出當年鳥居和參道的確切位置。他記得某個貪玩的童年夏夜,螢火蟲煙霧一般,從參道兩側水渠冉冉升起。有個女人頭頂陶甕從鳥居前經過,剪影短暫遮蔽那迷離光幕。
Thumbnail
2024/11/04
老人告訴我,我們部落裡本來有神社。他說得出當年鳥居和參道的確切位置。他記得某個貪玩的童年夏夜,螢火蟲煙霧一般,從參道兩側水渠冉冉升起。有個女人頭頂陶甕從鳥居前經過,剪影短暫遮蔽那迷離光幕。
Thumbnail
2024/08/01
三島由紀夫就像他筆下的溝口,其貌不揚且瘦弱,因自卑而崇尚絕對的美,對此抱著病態的癡迷。他和溝口的差別在於,溝口放火燒了金閣寺,而他既已在小說裡燒去絕對的美,就像暫時吃了解藥一般,可以振作起來。
Thumbnail
2024/08/01
三島由紀夫就像他筆下的溝口,其貌不揚且瘦弱,因自卑而崇尚絕對的美,對此抱著病態的癡迷。他和溝口的差別在於,溝口放火燒了金閣寺,而他既已在小說裡燒去絕對的美,就像暫時吃了解藥一般,可以振作起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我再次從這些藝文作品中看見了自由的可貴,失去自由進而失去姓名與性命,連眾人的共同記憶都要迫於陪葬。當安東尼奧帶著僅存氣息被拖到廣場,士兵們讓鎮民燒掉與他相關連的小書,這一舉止絕不是僅為了嚇阻,而是要將安東尼奧這個人從歷史上抹去。極權體制意味著全面掌控,連死亡都要從古至今死的透徹
Thumbnail
我再次從這些藝文作品中看見了自由的可貴,失去自由進而失去姓名與性命,連眾人的共同記憶都要迫於陪葬。當安東尼奧帶著僅存氣息被拖到廣場,士兵們讓鎮民燒掉與他相關連的小書,這一舉止絕不是僅為了嚇阻,而是要將安東尼奧這個人從歷史上抹去。極權體制意味著全面掌控,連死亡都要從古至今死的透徹
Thumbnail
在這裡的一切就像是發高燒,沒有人想發燒,但忽然就燒起來了。我們不想要,敵人不想要,但我們卻走到了這一步,半個世界走到這一步。而且上帝眼睜睜看著我們互相殘殺。
Thumbnail
在這裡的一切就像是發高燒,沒有人想發燒,但忽然就燒起來了。我們不想要,敵人不想要,但我們卻走到了這一步,半個世界走到這一步。而且上帝眼睜睜看著我們互相殘殺。
Thumbnail
我的家族史四處可見男性的屍體。未亡女人的至痛召喚他們跨過冥界,化現為鬼魂。死亡讓他們超脫我既愛又恨的此際,變成超自然。——潔思敏‧沃德 「傷慟文學的新經典」,書介上的這句話完全精準,作者潔思敏‧沃德所哀悼的不僅是不幸的親友們,而是一整個美國南方的貧窮黑人社群,被龐大的黑影所壟罩黑而傷逝的歷史,
Thumbnail
我的家族史四處可見男性的屍體。未亡女人的至痛召喚他們跨過冥界,化現為鬼魂。死亡讓他們超脫我既愛又恨的此際,變成超自然。——潔思敏‧沃德 「傷慟文學的新經典」,書介上的這句話完全精準,作者潔思敏‧沃德所哀悼的不僅是不幸的親友們,而是一整個美國南方的貧窮黑人社群,被龐大的黑影所壟罩黑而傷逝的歷史,
Thumbnail
雖然我不忍直視集中營的殘酷畫面,不過這場人禍有太多議題需要討論與反思,所以我不經不覺讀了好幾本有關集中營的書籍。(不過我還是沒勇氣親身去集中營遺址參觀😔) 就受害者的角度,之前讀過的《滅頂與生還》探討人性善惡的灰色地帶,而這一本則是探究俘虜們為何會生存下去,繼而思考人生意志。
Thumbnail
雖然我不忍直視集中營的殘酷畫面,不過這場人禍有太多議題需要討論與反思,所以我不經不覺讀了好幾本有關集中營的書籍。(不過我還是沒勇氣親身去集中營遺址參觀😔) 就受害者的角度,之前讀過的《滅頂與生還》探討人性善惡的灰色地帶,而這一本則是探究俘虜們為何會生存下去,繼而思考人生意志。
Thumbnail
今天是大屠殺紀念日,除了在社交媒體上看到一些熟人和朋友發布「Never Again」的貼文以外,就是學生取消了課程,因為下午要參加猶太大屠殺紀念日的大會。在這樣的一個日子裡,全球對於以色列的關注不知道跟近期比較如何增減。 《紐約客》長篇累牘地書寫加沙,讓我也默然悲傷一個個詩人的死去。有時候希望站起
Thumbnail
今天是大屠殺紀念日,除了在社交媒體上看到一些熟人和朋友發布「Never Again」的貼文以外,就是學生取消了課程,因為下午要參加猶太大屠殺紀念日的大會。在這樣的一個日子裡,全球對於以色列的關注不知道跟近期比較如何增減。 《紐約客》長篇累牘地書寫加沙,讓我也默然悲傷一個個詩人的死去。有時候希望站起
Thumbnail
電影-辛德勒的名單的主題曲 辛德勒的名單,大概是我少數看了覺得好看但真心不想再看第二次的電影,全片以黑白影像方式呈現,一直到小女孩跑上山丘,才出現那一抹紅衣的顏色,除了提醒人類的殘忍,但也象徵著那一股希望。 但卻是很多猶太人永遠等不到的釋放。 在翻看辛德勒的回憶錄時,戰爭結束後,即使在他救了那
Thumbnail
電影-辛德勒的名單的主題曲 辛德勒的名單,大概是我少數看了覺得好看但真心不想再看第二次的電影,全片以黑白影像方式呈現,一直到小女孩跑上山丘,才出現那一抹紅衣的顏色,除了提醒人類的殘忍,但也象徵著那一股希望。 但卻是很多猶太人永遠等不到的釋放。 在翻看辛德勒的回憶錄時,戰爭結束後,即使在他救了那
Thumbnail
《異鄉人》書評與摘要:主角莫禾梭,面對母親的去世和自己的一切,演繹出他的冷漠和不在乎態度,反映了悲劇所帶來的強迫性審視,同時也彰顯了死亡作為結束和新的開始。
Thumbnail
《異鄉人》書評與摘要:主角莫禾梭,面對母親的去世和自己的一切,演繹出他的冷漠和不在乎態度,反映了悲劇所帶來的強迫性審視,同時也彰顯了死亡作為結束和新的開始。
Thumbnail
這本書,就是一場社會運動。 集體合作、世代交棒、以及無數個人意志撐持,並接受沒有所謂完美,才有抵達可能。 每個人都有啟蒙的時刻,於我,紀錄片是一個很重要的路徑,《貢寮,你好嗎》也在我年輕歲月留下了痕跡,而我帶著這些痕跡入了社會,上了班,沒有幾年,台灣發生一連串影響著我輩世代很深很重的事件,至今不
Thumbnail
這本書,就是一場社會運動。 集體合作、世代交棒、以及無數個人意志撐持,並接受沒有所謂完美,才有抵達可能。 每個人都有啟蒙的時刻,於我,紀錄片是一個很重要的路徑,《貢寮,你好嗎》也在我年輕歲月留下了痕跡,而我帶著這些痕跡入了社會,上了班,沒有幾年,台灣發生一連串影響著我輩世代很深很重的事件,至今不
Thumbnail
李維:「當眾排便都是一種巨大的痛苦──這是文明並未為我們準備的創傷,在人類尊嚴上的深深傷口,一種下流而不祥的挑釁,同時也是蓄意而不必要的兇殘體現。」──《草莓與灰燼》〈牲口列車〉,263 頁。
Thumbnail
李維:「當眾排便都是一種巨大的痛苦──這是文明並未為我們準備的創傷,在人類尊嚴上的深深傷口,一種下流而不祥的挑釁,同時也是蓄意而不必要的兇殘體現。」──《草莓與灰燼》〈牲口列車〉,263 頁。
Thumbnail
猶太大屠殺是世界歷史上的重大事件,但公眾對此事件的認識可能存在誤解。《血色大地》的作者史奈德,透過跨國視角的,揭示出殺戮悲劇真正的根源和原委,引領讀者重新認識曾經被德蘇極權生殺予奪的東歐,與複雜的受難者群像。
Thumbnail
猶太大屠殺是世界歷史上的重大事件,但公眾對此事件的認識可能存在誤解。《血色大地》的作者史奈德,透過跨國視角的,揭示出殺戮悲劇真正的根源和原委,引領讀者重新認識曾經被德蘇極權生殺予奪的東歐,與複雜的受難者群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