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東想西,是什麼心?

2024/02/07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今天上午從舍衛城托缽回來,阿難交待我:「羅睺羅,春夏蚊蟲多,佛陀指示送一些香料給幾位尊者,他們平常忙於弘法、上課,恐怕忘了跟總務申請。」

我一一記住阿難交代的尊者名字,把香料送到舍利弗的精舍時,正巧目犍連也在。

舍利弗說:「羅睺羅,我和目犍連尊者討論法義,你坐下來等一會兒。」

我趕緊回說:「是。」他們一來一往討論的很熱烈。

目犍連說:「舍利弗,對於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這三句話您會怎麼開示?」嗯,不可得,那還有心嗎?我在旁邊聽的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

「不好說。」舍利弗頓了一下,說:「不過,還是可以說。」

舍利弗大致是說:過去、現在、未來是我們慣性的時間分別,緣起無自性,遇緣而有,遇緣而滅,所有的現象的存在都是變化的,一味的執著分別,只是徒增煩惱;練習「無住生心」,安然於活在當下,善緣擴大,障礙自然遠離我們。

大約過了半個小時,目犍連說:「舍利弗謝謝您,要把佛法說得給人聽得懂,真是太不容易了,我真怕沒講好,結果聽的人越聽越迷糊。今天先講到這裏,我先走了。」

聽到目犍連要離開,我連忙站起來把手上的香料遞過去,說:「尊者等等,佛陀有防蚊蟲的香料要送給您們。」

目犍連高興的說:「太好了,我才想去總務那裏申請,謝謝佛陀,也謝謝羅睺羅特地送過來。」

目犍連離開後,我跟舍利弗說:「尊者,剛剛您和目犍連尊者討論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不可得,是在討論《金剛經》嗎?」

舍利弗一面擺好香料,一面說:「是的,目犍連尊者最近有一場佛學講座,他要開示生活的般若。」

我說:「是喔!那像我常常都會想東想西,這是那一種心?」

「來,你坐下來。」舍利弗遞給我一杯水,還有一盤點心:「你現在比較需要點心。」哇,是我愛吃的印度抓餅,我不客氣的就吃了起來。

「慢慢吃,不急。」舍利弗看我吃得急,連忙提醒。

吃完後,我又問舍利弗:「想東想西,到底是那一種心?」

舍利弗說:「攀緣、煩惱、習氣的妄心。」

我把抓餅吞進去後,又接著問:「好吧!剛剛您說無住生心,活在當下,我不太懂。」

舍利弗反問我,說:「吃點心時,你在想什麼?」

我開心的說:「抓餅好好吃喔!可惜只有一塊,如果多二、三塊,我就可以帶回去給阿難吃了。」

和舍利弗一起,我可以天南地北的說,無需隱瞞我的想法。

「這就是我們四處攀緣的心,一刻都讓人不得安寧,所以說要無住生心──活在當下。例如,打坐時,專注於呼吸;吃抓餅時感受食物的滋味;見面時真誠相待,從容不迫。」舍利弗說:「一般人習慣攀緣,不容易專注於當下,吃飯時東想西想;走路時,東張西望。」

那四處奔跑的心,肯定又累又煩,但是早已習慣的我們,從來不覺得。

「修行,是經由自我覺察、自我覺悟,把往外攀緣的心,一次又一次的帶回當下,專注現前的事情,久而久之,由定生慧,就不會和煩惱、習氣相應。」說到這裏,舍利弗拿出一包抓餅,說:「給阿難的。」

我說:「謝謝尊者。」

待會兒給阿難抓餅時,我要考考他,《金剛經》說三心了不可得,請問,你的心在那裏?

15會員
32內容數
難過的事,不要懸掛;高興的事,不要我慢;來到眼前的因緣,珍惜他;離去的因緣,祝福他。像風一樣,真心誠意的吹拂人心,不沾不黏,自由自在,最是美好。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