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手,不放養》學VSAI建構教養知識體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新年期間各種教養規條瞬間解放?而連假完緊接著就是開學日,又是教養的艱難任務,趁春節連假升級觀念!


春節前,我不斷從這本書提取新的觀念整合自己所閱讀過的教養理念,這是最近消耗最多思考的教養書,但非常值得閱讀,能夠將模糊的教養界線建構出一個完整體系。第一眼看見這本書的書名——「放手,不放養」,就深深被這幾個字吸引!這不就是追求和困惑的教養理念嗎?困惑來自隨著孩子年齡越來越大,在某些事情給予「#兩個選擇」的教養方式漸漸出現分歧,有時孩子會自己提出「#第三種選項」我會認為提出來的選項似乎也是可以執行的;有時卻會認為只能照自己的選項太過於專斷。


在孩子尚未成熟、理解社會的規範時,不能讓孩子覺得自己的「界線」可以無限擴大,父母都必須去當那個有能力協助的大人去引導正確的方向,即便期許自己能秉持「#正向教養理念」,卻也時常在「#教養界線」的「範圍」而有衝突,何時才是該放?何時該堅持?

☻︎

這本書將 #教養界線圖像化 使得教養放手與不放之間的輪廓更顯明,作者將眼光放長遠先說明「長大獨立」的標準:在善意前提下,自己能想得清楚,說得明白,靈活應對,動手做到,而「放手」不是在一個特定的時間,是一個漸近式不斷發生的過程,從「#承擔責任」、「#生活能力」,隨著時間和年紀,給予孩子自由度和信任。有界線就會帶來規範,作者認為子女挑戰界線時正是培養子女獨立能力的好時機,在嘗試區培養探索和能力,漸漸變成放手,這也是轉變我對於「叛逆」的看法,當教養規條被挑戰時,以往我的思路會認為孩子叛逆而希望她能照著我的作法,雖然在正向教養中對於孩子的品格是以終為始從長遠來看,卻未清楚明白在受到挑戰時如何轉換、培養為他們的能力,而書中提到「從二元思考到多元思考」這個概念──二元是起點與終點,多元是過程,雖然每件事物最終都要個結果,但透過「對話」過程中能多以透過討論、說明看見彼此的想法。

☻︎

許恆嘉老師從他的經驗及所學,在書中提出人的動力系統有四種狀態,分別為「願景(vision)」、「策略(strategy)」、「方法(approach)」、「執行(implementation)」,合稱為 #VSAI。願景(vision)我認為可以理解為個人內心的渴望或是對自己的期待,只要是自己心中所向的目標在這裡都屬於願景的一部分,有了願景,個人內在有驅動力,生命有了力量。但對於願景與現況之間難免會有落差,而產生各種情緒,這之間從「接納情緒→建立安全感→承認落差→轉換為策略(strategy)」,從同理情緒中做一個連結和運用,在這個環節可以透過「傾聽」了解孩子的情緒,待情緒平和再轉換為策略,尋找有證據、邏輯知識的工具和方法(approach)並且執行(implementation)。

☻︎

它不單只是一本教養書,我認為成人在建構自己的願景時有一個整體化的概念,而對於子女教養而言,能夠看見孩子心裡所在乎的,不是一味拒絕、否認、給建議,在成長過程中每一個願景的疊加,構成一個人的多元樣貌,也是個人獨特的經歷。在教養界線上,從小時候生活的小部分衡量著手放手,例如:決定吃什麼、穿什麼、決定才藝等等,父母從旁引導小孩做選擇,漸漸改變為做決定,讓自己對於所做的決定行動並且承擔責任。成長的過程中,父母最終仍舊是陪伴的角色,而非主導,許恆嘉老師在書中有段話──「#寧可尊重孩子自己的v而有動力#而不是滿足家長的v卻喪失動力」,這段話和我的生命經歷有相同的共鳴,一直用自身經驗警惕自己的教養觀念和作法,不讓孩子自身的願景失去了動力,即便孩子的願景對於父母來說可能不是能認可的事物,而如何在這過程中能夠用理性的角度相互討論,是需要不斷覺察學習的課題。


┈┈┈┈┈┈┈┈

書籍資訊

⊹書名:《放手,不放養》

⊹作者: #許恆嘉老師

⊹出版社:今周刊出版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鴿子太太的沙龍
5會員
4內容數
有關於閱讀書單心得及輸出生活應用分享
鴿子太太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7/14
「令人困擾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對事件的判斷。」 從有意識練習覺察情緒, 我回顧過去歷程有段時間情緒就像走火入魔變得極端, 從原本生氣頻率高到壓抑情緒, 又或是壓抑情緒到盡情發洩甚至放棄; 用生氣的方式希望對方照著你的方式做; 不論哪種方式或許都不是自己想要的應對方式, 從而不知如何改善。
Thumbnail
2024/07/14
「令人困擾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對事件的判斷。」 從有意識練習覺察情緒, 我回顧過去歷程有段時間情緒就像走火入魔變得極端, 從原本生氣頻率高到壓抑情緒, 又或是壓抑情緒到盡情發洩甚至放棄; 用生氣的方式希望對方照著你的方式做; 不論哪種方式或許都不是自己想要的應對方式, 從而不知如何改善。
Thumbnail
2023/09/15
有感於養育孩子生活階段,身為三明治族群要達到所謂「好好生活」都很困難,這本書的標題特別吸引人,尤其暑假和開學階段更能感受到疲憊感。 這本書一開始談到為人父母 先照顧自己,以及一些測驗能夠有方向檢視目前的心理狀況,而這個覺察除了熟悉的從情緒外,也從生活的各個層面切入,令人好奇的是如何從生活中去調整?
Thumbnail
2023/09/15
有感於養育孩子生活階段,身為三明治族群要達到所謂「好好生活」都很困難,這本書的標題特別吸引人,尤其暑假和開學階段更能感受到疲憊感。 這本書一開始談到為人父母 先照顧自己,以及一些測驗能夠有方向檢視目前的心理狀況,而這個覺察除了熟悉的從情緒外,也從生活的各個層面切入,令人好奇的是如何從生活中去調整?
Thumbnail
2023/08/15
一、為什麼想讀這本書? 一開始想看有關收納這類書的原因是去年和鴿子先生準備搬家,發現自己對於物品難以割捨,甚至到搬家前幾天乾脆「原封不動」、「全部打包」到新家,又因為一些社團,對於「斷捨離」有既定的觀點而有了排斥,原以為所謂的斷捨離,是一種「極簡主義」,雖然部分概念看起來相似,但個人認為不能歸於同
Thumbnail
2023/08/15
一、為什麼想讀這本書? 一開始想看有關收納這類書的原因是去年和鴿子先生準備搬家,發現自己對於物品難以割捨,甚至到搬家前幾天乾脆「原封不動」、「全部打包」到新家,又因為一些社團,對於「斷捨離」有既定的觀點而有了排斥,原以為所謂的斷捨離,是一種「極簡主義」,雖然部分概念看起來相似,但個人認為不能歸於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這篇文章可以快速地幫助讀者了解以我為視野所提列的書中關於大腦在學習方面的重點,或是我認為有意義的知識點。某些重點是來自於書末的註釋。我會按照我自己的方式分類。 讀者可以花比較少的時間了解關於學習的一些重點。個人覺得只要是有學習需求(學生、考試、自學),這篇整理應該會有點幫助。喜歡的話請點愛心謝謝!
Thumbnail
這篇文章可以快速地幫助讀者了解以我為視野所提列的書中關於大腦在學習方面的重點,或是我認為有意義的知識點。某些重點是來自於書末的註釋。我會按照我自己的方式分類。 讀者可以花比較少的時間了解關於學習的一些重點。個人覺得只要是有學習需求(學生、考試、自學),這篇整理應該會有點幫助。喜歡的話請點愛心謝謝!
Thumbnail
VL愛分享讀書會:  分享書目(讓別人贏:在人生多重角色中 55個修煉與覺察的智慧) ,於2024/6/27 已完成 ! 這裡分享讀書會中的重點給大家,因為篇幅的關係內容分為上下兩篇:  
Thumbnail
VL愛分享讀書會:  分享書目(讓別人贏:在人生多重角色中 55個修煉與覺察的智慧) ,於2024/6/27 已完成 ! 這裡分享讀書會中的重點給大家,因為篇幅的關係內容分為上下兩篇:  
Thumbnail
斷捨離終極核心原則!讓你更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自在力》4 【本集主題】: 如何與人相處自在(上)?【本集選書】:《自在力》【作者】:山下英子【出版社】: 平安文化 ⭐️物品軸VS自我軸?! ⭐️先確定自己想要什麼!
Thumbnail
斷捨離終極核心原則!讓你更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自在力》4 【本集主題】: 如何與人相處自在(上)?【本集選書】:《自在力》【作者】:山下英子【出版社】: 平安文化 ⭐️物品軸VS自我軸?! ⭐️先確定自己想要什麼!
Thumbnail
有些書其實不適合「重點摘錄」。很多大師的教導,就算是散文式的書寫,其實有「進程」,他知道一般人常有的認知痛點,先處理下針,Guru級的,甚至會在實體書中佈下療癒能量,雖然他一句話都沒說,也可能他不是有意去這樣做,卻幫助了人。 但現在人很忙,普遍喜歡重點式的瀏覽,網上文章隨便掃過,這樣會很可惜。
Thumbnail
有些書其實不適合「重點摘錄」。很多大師的教導,就算是散文式的書寫,其實有「進程」,他知道一般人常有的認知痛點,先處理下針,Guru級的,甚至會在實體書中佈下療癒能量,雖然他一句話都沒說,也可能他不是有意去這樣做,卻幫助了人。 但現在人很忙,普遍喜歡重點式的瀏覽,網上文章隨便掃過,這樣會很可惜。
Thumbnail
這幾年很喜歡閱讀一些關於「後設」的書籍,例如學習如何學習、如何閱讀、如何體驗生命等等,我覺得這些書能夠幫助我把自己歸零,重新檢視長久以來靠著自身經驗和直覺慣性建立的行為模式,這往往讓我更加認識自己,並且懂得放下一些無意義的堅持,用更好的方法來做各種事。
Thumbnail
這幾年很喜歡閱讀一些關於「後設」的書籍,例如學習如何學習、如何閱讀、如何體驗生命等等,我覺得這些書能夠幫助我把自己歸零,重新檢視長久以來靠著自身經驗和直覺慣性建立的行為模式,這往往讓我更加認識自己,並且懂得放下一些無意義的堅持,用更好的方法來做各種事。
Thumbnail
春節前,我不斷從這本書提取新的觀念整合自己所閱讀過的教養理念,這是最近消耗最多思考的教養書,但非常值得閱讀,能夠將模糊的教養界線建構出一個完整體系。
Thumbnail
春節前,我不斷從這本書提取新的觀念整合自己所閱讀過的教養理念,這是最近消耗最多思考的教養書,但非常值得閱讀,能夠將模糊的教養界線建構出一個完整體系。
Thumbnail
探討瞭如何從淺意識中發現問題,以及對「孝順」觀唸的再詮釋,提出愛是相互的觀點。作者分享了自己對回家過年的焦慮感和內心反思的心得。
Thumbnail
探討瞭如何從淺意識中發現問題,以及對「孝順」觀唸的再詮釋,提出愛是相互的觀點。作者分享了自己對回家過年的焦慮感和內心反思的心得。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