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歲才適合給手機呢?孩子吵著要怎麼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我真的很想要Line。」9歲的女兒冒出一句,一邊滑手機。

「妳想要用Line和誰聯繫呢?」我很好奇,所以拋出這個問題。

「妳、爸爸、還有台灣的家人。」她這樣回應。


我們一家三口住在一起,對話哪需要什麼Line。至於台灣的家人,也常用我的手機視訊通話。不過,我們還是研究一下吧。

打開Appstore,在搜尋框輸入Line,確認了上面寫著12歲以上適用

「妳不知道我有多想要。」她沮喪地道出心聲,原本燃起的希望彷彿剛拾起的蒲公英被風吹得七零八落。
「唉呀! 那一定很想要吧。」我回應。

憑直覺的呼喊肯定是:「根本不需要嘛~」,不過這回我用力按耐住了,刻意轉換成「理解」回應。好啦,這個心情細品後不難理解,借媽媽的高跟鞋來穿,跟自己擁有一雙,還是完全不同的!理解!


說實在,對於年齡限制,我們兩人都頗為驚訝,Line照理說不是手機標配嗎?女兒也時常用我的Line傳訊息、視訊,哪裡兒童不宜了? 不過,孩子對於年齡限制這件事還頗為守法,哀號歸哀號,還是接受現實了。

而為了讓她更加釋懷,媽媽用了一個終極絕招,這點放在最後來說。

這也讓我想到,手機的使用、轉體的下載、社群的使用,是現代父母,到一定時期,一定會遇到的課題。而擁有手機,就像是打開了潘朵拉的魔盒,有許多APP在向使用者招手,所以先回到手機吧!


兒少擁有手機的現況?

女兒現在使用的手機,是我的舊手機,在8歲時因為媽媽換機剛好獲得,沒有裝Sim卡,所以使用起來就像是縮小版的iPad或平板電腦。

Common Sense Media調查發現,美國10歲以前擁有手機占比為42%,12歲以前71%,14歲以前則高達91%。而台灣,2019年兒福聯盟的調查,11-14歲的孩子擁有手機的已有超過8成,如今四年過去了,應該是有增無減。

當然,給不給的決定權在爸媽。但也不難理解,隨著年齡增長,沒有手機這件事,可能帶來極大的同儕壓力,因為同學們都有,進而「吵著要手機」的戲碼便上演了。

我認為,孩子還沒獨立前,給不給是家長的自由不給,說明理由,讓孩子理解為什麼,給,讓孩子理解,他有保管和使用的責任,會是比較好的做法。

 

幾歲才適合擁有手機呢?

過去有專家指出,最好在八年級(大約14歲)以後才擁有手機,因為人的自律和大腦在此時臻於成熟,但是一場疫情時代變遷,好像越來越不現實。

華盛頓郵報的一篇文章指出六年級或許是很好的時機 (大約10-12歲),因為步入青春期之前,「孩子較有可能聆聽爸媽對使用安全與原則的建議,而不會翻白眼」(說法挺搞笑但真實)。好處是,孩子願意接受過來人的忠告,你有機會為他們聰明使用手機的辨別力做準備。

必要性也是考量因素。如果孩子需要自己出入,在加拿大,孩子一些四年級的同學會自己走路回家,雖然Air Tag可以知道孩子在哪,但有一個能聯絡上的電話號碼,絕對能讓家長免於不必要的擔心受怕。

再者,孩子如何妥善擁有手機的這件事。專家說,這無關乎年齡,而是孩子的使用手機的成熟度


如何知道孩子準備好了?

關於給不給手機,家長擔心的無非就是不當的使用,包括使用時間不節制、胡亂花錢、下載不當的App 。Child Mind Institute的一篇文章給出了幾個問題,爸媽可以觀察孩子是否準備好了,也可以分享自己在手機使用、網路使用的心得。

•       孩子容易弄丟東西嗎?如果你告訴他們某樣東西特別重要,他們會特別小心對待?

•       孩子如何處理金錢?在玩遊戲時可以考慮費用,而不會突然衝動地充值買點數?

•       孩子如何回應使用3C的限制時間呢?如果放下電腦或遊戲主機沒有困難,放下手機也不成問題。

•       (使用社群媒體) 人際相處上,孩子能正確解讀訊息與適當回應嗎?發短信和在社交媒體上發文也是一種人際互動。

•       (使用社群媒體)孩子對科技的了解程度?是不是了解網路發布的任何內容可能永遠存在?願意在網路上曝光的界線在哪裡?

從小開始,以言教和身教幫助孩子準備。而我自己會分享以真人真事改編的手機使用鬼故事,例如孩子網路購物搞到媽媽卡刷爆不能買菜、木馬病毒花花把所有手機資訊殺光,以達教育之目的。

使用前,先劃清使用界線

讓孩子使用手機,目的是讓他們享受手機帶來的便利性,而不是懲罰,所以讓孩子在使用手機的第一時間,了解你的期待至關重要。

當初我沒想太多,只叮嚀了說時間不能太長、有怪怪的要叫媽媽、這手機暫時「共同擁有」,後來想應該再慎重一點?(回不去了~)

如果你也決定讓孩子擁有手機,與孩子約法三章會省掉許多麻煩,例如共同訂下每天使用時間上限、App下載的權限在家長、如果違反暫時不得使用等。

當孩子到一定年齡以後就放手,儘可能讓孩子自主管理,適時關心即可,否則家庭緊張、得不償失啊。


我的終極絕招

終極絕招就是:直接把我看的文章拿給孩子看

藉著閱讀文章,孩子得以跳脫自己的想法,擴大視野,試著從另外一個角度,也就是家長的角度看待這件事情。

她發現,第一,原來自己算是那46%在歲以前得到手機的前段班。第二,原來家長有這些擔憂,有的奇怪,有的卻可以理解。同時,也驚奇的發現,原來家長要管控孩子的手機使用,還有很多招,例如下載Bark這個App就能監控孩子的社群活動、使用時間、限制網站。

「是啊,可是我不想使用,我覺得我可以信任妳。」我說。

(一方面是來不及了,還沒給出手機的家長儘管用吧!)


 結語感嘆語

暫且女兒的手機裡還是沒有Line,不過因為發現自己跟同儕比,算較早有權使用手機的,所以比較釋然。

不久的將來,她會使用Sim Card、通訊軟體、用社群媒體、或許連媽媽都不認識的某個陌生平台,那個時候,她已經能駕馭可能的危險,享受科技帶來的便利與美好。

但願如此。



大家都是怎麼給出孩子的人生第一機呢?歡迎在留言區分享。


我是那個媽媽,喜愛閱讀、寫作、思考。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在右下角按下愛心、追蹤,讓我知道你喜歡! 這些都是我持續創作的動力。感謝你的鼓勵與支持: )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老實說心裡還沒個答案;但應該會盡可能延長小孩拿到手機的時間,原因很簡單、這個世界有太多東西值得去觀察跟學習,不要侷限在看似方便的小小屏幕裡。
那個媽媽-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2/23
布魯斯的運動心理世界 哈 我也是儘量~完全不碰怎麼可能啊~🤣這位爸爸相當用心,可謂超超前部署~~先有計劃藍圖到時候有需要再調整這樣很棒!
我兒子是12歲有手機,但是是因為查資料才給的。之前非常鳳模型😅😅😅
那個媽媽-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2/23
林燃(創作小說家) 這要小孩自己探索和經歷~我覺得管也沒用! 瘋籃球練出好身材,讚啦😆😆😆
安立格-avatar-img
2024/02/23
這一題真難,我們已經過,只記得是時間到了就給了,當時是Nokia時代,沒有智慧手機的潛在煩惱。如果再來一次,我想我會照“那個媽媽”的方法去做,遲早都得面對,盡可能多考慮就對了。
那個媽媽-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2/24
安立格 所見略同 :) 小時候根本沒有這些,現在則是根本回不去了。我跟孩子解釋"call 機" "只有簡訊電話功能的Nokia機"她一臉不可思議啊~~
媗日-avatar-img
2024/02/22
我怎麼好像9歲就有line了😅
那個媽媽-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2/22
媗日 不能讓女兒知道 😄。真的算很早耶! 不過到高中大概就是必備了。
CV教養生活-avatar-img
2024/02/22
感謝分享!小孩真的早晚還是得放手。LINE聊天軟體,我也不會想這麼早就幫小孩開專屬的帳號,孩子這麼想要體驗交流,我會引導孩子用「簡訊」(這種錢我願意花)。策略上,用聊天的方式,跟小孩分享,我自己用LINE能獲得什麼,例如:與遠方親友視訊聊天、團購、第一時間知道優惠資訊等,也提醒孩子來路不明的帳號,應該如何設定隔離。有專家也建議,電腦、平板、手機,小孩在家使用的場域,應是客廳等公共場所,以方便大人從旁觀察(不一定要介入)。我們繼續努力💪
那個媽媽-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2/23
CV教養生活 妳說得真好! 我們才是科技的主人,不役於物啊~
avatar-img
那個媽媽的沙龍
106會員
50內容數
Hi! 我是那個媽媽!
那個媽媽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07
阿曼達陶德的故事,十三年前震驚全球,也持續提醒著我們網路霸凌與兒少性剝削的嚴重性。本文回顧阿曼達的遭遇,探討事件背後的社會議題,並提供因應網路犯罪的建議,包含尋求專業協助管道與相關資源連結。
Thumbnail
2025/04/07
阿曼達陶德的故事,十三年前震驚全球,也持續提醒著我們網路霸凌與兒少性剝削的嚴重性。本文回顧阿曼達的遭遇,探討事件背後的社會議題,並提供因應網路犯罪的建議,包含尋求專業協助管道與相關資源連結。
Thumbnail
2025/04/01
隨著黃子佼事件等負面新聞引發社會關注網路兒童安全問題,本文作者分享自身經驗及觀察,提醒家長應教導孩子網路安全的重要性,並提出具體防範措施及應對策略。文章強調網路潛藏風險,並呼籲社會共同努力創造更安全的網路環境。
Thumbnail
2025/04/01
隨著黃子佼事件等負面新聞引發社會關注網路兒童安全問題,本文作者分享自身經驗及觀察,提醒家長應教導孩子網路安全的重要性,並提出具體防範措施及應對策略。文章強調網路潛藏風險,並呼籲社會共同努力創造更安全的網路環境。
Thumbnail
2025/03/20
父母的陪伴對孩子大腦發展至關重要,優質陪伴勝過長時間陪伴。文章從《從陪伴開始的全腦教養》出發,探討安全依附、高品質陪伴的重要性及具體實踐方法,並強調陪伴對孩子大腦神經連結、壓力反應、語言及社交能力、執行功能的影響。
Thumbnail
2025/03/20
父母的陪伴對孩子大腦發展至關重要,優質陪伴勝過長時間陪伴。文章從《從陪伴開始的全腦教養》出發,探討安全依附、高品質陪伴的重要性及具體實踐方法,並強調陪伴對孩子大腦神經連結、壓力反應、語言及社交能力、執行功能的影響。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父母因為手機分心而疏忽了小孩的情緒、互動與安全,國外已經有許多研究與文章探討。以下列出一些重點: 年幼的兒童無法理解父母為什麼看手機,會直接感覺被忽略。 分心的父母,對兒童情緒表達的細微訊號,敏銳度會降低 分心的父母,常會草率地回答或回應小孩
Thumbnail
父母因為手機分心而疏忽了小孩的情緒、互動與安全,國外已經有許多研究與文章探討。以下列出一些重點: 年幼的兒童無法理解父母為什麼看手機,會直接感覺被忽略。 分心的父母,對兒童情緒表達的細微訊號,敏銳度會降低 分心的父母,常會草率地回答或回應小孩
Thumbnail
數位時代下,電子設備已成為家庭生活的一部分,然而,過度使用電子產品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有負面影響。本文探討如何有效管理孩子的屏幕時間,幫助家長平衡孩子的學習與娛樂。
Thumbnail
數位時代下,電子設備已成為家庭生活的一部分,然而,過度使用電子產品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有負面影響。本文探討如何有效管理孩子的屏幕時間,幫助家長平衡孩子的學習與娛樂。
Thumbnail
我們的孩子生活在網路世界中,如何幫助他們正確使用手機,將是我們需要面對的課題。這篇文章探討了過曝世代的心理現象,作者陳品皓提供了相應的解決方法,可以幫助家長更好地理解和協助孩子。
Thumbnail
我們的孩子生活在網路世界中,如何幫助他們正確使用手機,將是我們需要面對的課題。這篇文章探討了過曝世代的心理現象,作者陳品皓提供了相應的解決方法,可以幫助家長更好地理解和協助孩子。
Thumbnail
本篇文章討論了青少年使用抖音及小紅書的風險與影響,包括專注力、判斷力及媒體識讀能力等,同時也提供家長建議,幫助引導孩子適當使用網路社群,以及保護孩子的網路安全。
Thumbnail
本篇文章討論了青少年使用抖音及小紅書的風險與影響,包括專注力、判斷力及媒體識讀能力等,同時也提供家長建議,幫助引導孩子適當使用網路社群,以及保護孩子的網路安全。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家長和孩子如何適當使用及瞭解新科技的文章。鼓勵家長以「親子共學」心態面對新科技,適當引導孩子學習如何運用科技創造更大價值,同時孩子使用網路的正確觀念,注意資訊安全和隱私。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家長和孩子如何適當使用及瞭解新科技的文章。鼓勵家長以「親子共學」心態面對新科技,適當引導孩子學習如何運用科技創造更大價值,同時孩子使用網路的正確觀念,注意資訊安全和隱私。
Thumbnail
最近看了一本書《家有青少年之父母生存手冊》真是太寫實啦。尤其是3C產品的使用,一直是我內心的隱憂,給與不給,什麼時間給,都讓人頭疼。 我先生不太滑手機,他在家的時間都是以做家事為主,我想以身作則是很重要的一環,所以跟孩子吃飯時我也不使用手機,好好對話、專心聆聽。這個部份我想我們是可以做到的。
Thumbnail
最近看了一本書《家有青少年之父母生存手冊》真是太寫實啦。尤其是3C產品的使用,一直是我內心的隱憂,給與不給,什麼時間給,都讓人頭疼。 我先生不太滑手機,他在家的時間都是以做家事為主,我想以身作則是很重要的一環,所以跟孩子吃飯時我也不使用手機,好好對話、專心聆聽。這個部份我想我們是可以做到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