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欽老和尚的考試,您能及格嗎?」轉摘網文

更新於 2024/03/04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1.不知道是老和尚要看我們對佛法的體會實行如何,故意演出的境界,因為統統不知道,所以叫做「不覺」。沒有隨時覺醒的心,就是無明、糊塗。佛是覺悟的,我們沒有時時覺醒,就是沒有在學佛,阿彌陀佛是「無量覺」,我們常不覺,就是沒念佛。雖然一大早就起來做功課覺。這樣就是枉費功夫,等於讀書很用功,考試都不及格!



2.湧起的念頭是—「唉!老和尚,你怎麼偏偏選這種大家都疲累不堪的時候叫我們來揀鐵釘呢?」然而,老和尚把面孔板起來說:「難道臨命終的時候還讓你選時間嗎?」恩師當時馬上跪下來,懂得老和尚的意思,回答說:「弟子現在就去揀。」然後勉力振作,抖擻精神,把鐵釘分一寸、二寸,照大小分類,揀到半夜,才把鐵釘都分好,然後去報告老和尚說: 「弟子已經把鐵釘分好了。」老和尚卻說:「要揀,也是你的事;不揀,也是你的事!」



3.廣欽老和尚:「兩手拿刀,心中念佛,安定平靜,由磨刀石的頭直到尾,平均用力,磨一下念一句阿彌陀佛,不管事情有多少,有多忙,心都要不動亂,每一刀都不能差錯,勿急躁也別趕速度,因為修行是為了自己修,是藉境來煉心,藉著建築工程來磨煉自己的心,並不是為了要做建築工程,更不是要做給人家看,或是讓人檢查用的。」



4. 我們想想看,如果有人當眾罵我們是做表面工作,我們聽了,馬上就不服氣,這等於就是不打自招,因為一生氣就表示內心沒有觀照,人家只說一句話,我們就馬上生煩惱,這就證明我們內心的修行工作,並沒有做,所做的真的只有表面工作而已。種種的工作本是要給我們藉境煉心的機會,如果我們不明白這個道理,沒有好好利用工作中的種種境界,來降伏自己貪、嗔、癡、慢的煩惱,這樣所做的一切工作,確實只是表面,沒有實際的功德。



人家如果批評我們不好,我們就不高興,這表示我們做工作的動機,還有希望別人稱讚的心夾雜在裡面,這樣就是內心並不清淨。內心如果不能清淨,不管做多大規模的工作,都是只有表面而已。老和尚所說的就是很好的提醒,提醒我們反省自己是否有真實做內心的功夫,如果真心修行,內心有觀照,就不會為了別人說你做表面工作,來生煩惱,如果內心生氣了,就真正只有做表面工作,別人的批評也是千真萬確的。



以上摘錄自網文「廣欽老和尚的考試,您能及格嗎?」

raw-image



    歸依自心三寶: 佛者,覺也。法者,正也。僧者,淨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虛空法界是自己】 佛法的修學,我們在《華嚴經》上得到很大的啟示。華嚴這一會,是世尊在菩提場定中所說,參與法會的大眾皆是法身大士。他們有許多的族群,不同的社團,遍布在虛空法界,數目無量無邊。由此可知,華嚴法會實際上是以盡虛空、遍法界為一會。華嚴如是,哪一會不如是?從此地深思,這
    我曾經向一位德行極高的師父請教:「為什麼像我這樣善良的人還會經常感到痛苦,而那些惡人卻活得好好的呢?」 師父很慈悲地看著我說:「如果一個人的內心有痛苦,那就說明這個人的內心一定有和這個痛苦相對應的惡存在。如果一個人的內心已經沒有任何惡,那麼這個人的心靈是根本不會感到痛苦的。所以,根據這
    自古以來,覺悟的人不多。在淨土宗,東晉廬山遠公大師的時代,只有一百二十三人往生,這是我們在歷史上看到最多的一會。而在禪宗六祖惠能大師會下開悟的,也只有四十三人。從這些地方,我們很清晰的明瞭,覺悟的人不多。什麼樣的人能覺悟?徹底犧牲自己利益的人能覺悟,如果對世間名聞利養放不下,五欲六塵的享受放不下
    #世尊常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這是說我們有幸得人身,而且有機會聽到佛的正法,應當要珍惜此殊勝之因緣。這些年,我們認真學習佛的教誨,在現實生活上得到了證明。最淺的常識,佛講的「因緣果報」,我們很冷靜、細心去觀察,確實財布施得財富的果報,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的果報,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的果報。能明白此理
    【虛空法界是自己】 佛法的修學,我們在《華嚴經》上得到很大的啟示。華嚴這一會,是世尊在菩提場定中所說,參與法會的大眾皆是法身大士。他們有許多的族群,不同的社團,遍布在虛空法界,數目無量無邊。由此可知,華嚴法會實際上是以盡虛空、遍法界為一會。華嚴如是,哪一會不如是?從此地深思,這
    我曾經向一位德行極高的師父請教:「為什麼像我這樣善良的人還會經常感到痛苦,而那些惡人卻活得好好的呢?」 師父很慈悲地看著我說:「如果一個人的內心有痛苦,那就說明這個人的內心一定有和這個痛苦相對應的惡存在。如果一個人的內心已經沒有任何惡,那麼這個人的心靈是根本不會感到痛苦的。所以,根據這
    自古以來,覺悟的人不多。在淨土宗,東晉廬山遠公大師的時代,只有一百二十三人往生,這是我們在歷史上看到最多的一會。而在禪宗六祖惠能大師會下開悟的,也只有四十三人。從這些地方,我們很清晰的明瞭,覺悟的人不多。什麼樣的人能覺悟?徹底犧牲自己利益的人能覺悟,如果對世間名聞利養放不下,五欲六塵的享受放不下
    #世尊常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這是說我們有幸得人身,而且有機會聽到佛的正法,應當要珍惜此殊勝之因緣。這些年,我們認真學習佛的教誨,在現實生活上得到了證明。最淺的常識,佛講的「因緣果報」,我們很冷靜、細心去觀察,確實財布施得財富的果報,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的果報,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的果報。能明白此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開示:「若人一心繫念佛,則念佛可掃妄念、垢塵。一心念去,至業障消盡,則智慧眼開,心無掛礙,自心則比西方境,以此無垢心境,命終後即感蓮花化生,佛菩薩眾會一處,經中的西方境,昭然在前,一點都不虛假,佛絕無妄語。」 「但若眾生不信念佛有個西方境可去,卻偏執於眼前的妄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對某某師開示:「學佛要具足信、願、行,僅有信還不夠,還須要有成佛度眾生的願力,這樣遇到業障逆境時,才有辦法以這個願力來堅定自己, 不致退心。 只有信念而無願力的人,遇到逆境很容易就退失道心的。遇到逆境時要以念佛來克服它。」 老和尚對信徒開示:「用齋時默念:『願斷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灑掃畢,老和尚喚傳某師過去,對傳某師開示說:「我們修苦行是在藉各種事境,磨煉我們不起無明煩惱,洗除習氣,鍛煉做人做事的各種能耐,並不是要做什麼勞力事才叫做苦行,打破對一切順逆境的分別,就是在修苦行。 出家就是要吃苦受苦,只有在苦中才能開發智慧。」 「妄想多的人,須要做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歷練的重要 傍晚,老和尚在大殿外乘涼,一位年輕人上山,向老和尚閒聊些他家庭的事,人去後,老和尚便借機對身邊的弟子說:「那些溺在父母身邊的,終長不成人,而那些離開父母的寵溺,在外奔波的人, 反卻能煉成大人氣魄。就像溺在母猴懷裡的小猴,有時會被母猴抱得活活悶死,而那些獨立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苦行 「念佛是最簡便的,不像持咒還須費腦筋, 無論做什麼事,心內默念佛號, 有念像沒念似的,恒常如此,才能有成就, 念佛是最基本的,密宗也要念佛。」 寺裡某某師到客堂來,吐訴一些人事煩惱,人去後,老和尚便對某某師開示說:「一個人對事情不論是好是壞、是對是錯,嘴裡不要亂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說:「我們念佛就是要念到花開見佛,什麼叫花開見佛?就是凡事要去火性、要忍耐,和顏悅色以道理行之。 對人要親切和藹,不可一副冷峻的霜臉,令人望之卻步,當法師的也要如此才能度眾。 凡事照道理來,就事論事,不可用煩惱心去應付,對人不論是善人或惡人,都是和氣地平等對待,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上午,懺雲老法師請老和尚到大殿為大眾開示,老和尚到大殿後,懺雲老法師對眾人說:「你們有問題,可以請問老和尚。」 問:「如何得一心不亂?」 答:「要得到一心不亂,必先無慳貪、無掛礙、無散亂心才可,這個出家眾比較容易做得到,在家眾則種種俗務牽掛,放不下,較不易辦到,出家人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師父說:「那些往生西方的人,都是念佛專一, 而且能忍辱吃虧的人。」 師父在客堂對某某師說:「論人的是非曲直,心裡起不平煩惱,那就是自己的錯,自己的過失。不去管他是非曲直,一切忍下,自心安之無事,那才對。自己也無犯過失,這是修行第一道,也是最上修道之法。師父不在時,遇事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如果要省卻煩惱,凡事當隨從大眾或他人的意見,不可強就自己的看法,只有自己的事情,可以聽自己的意思,這是忍辱的方法。」 師父說:「你們要好好苦志修行,來世轉男眾身,沙彌出家,來做聖僧。佛也是人去做的,不會修照樣墮下去做畜生,要誓願作佛。」 師父說:「念佛就可以,念佛念
    Thumbnail
    廣欽老和尚語錄:良因法師 著 「如果情執不斷,嘴裡念佛,念念還是墮娑婆。如果懇切至誠,放下萬緣,那麼,一念之間,便能到西方。 萬緣牽扯,割捨不下,那麼,百年萬年還是在三界內。」 父母只是讓我們借著他們的身體來投胎,不論是恩是怨,都是業緣,只有立誓成道報親恩,才是修行的正因。 傳某師與傳某師在客堂談及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開示:「若人一心繫念佛,則念佛可掃妄念、垢塵。一心念去,至業障消盡,則智慧眼開,心無掛礙,自心則比西方境,以此無垢心境,命終後即感蓮花化生,佛菩薩眾會一處,經中的西方境,昭然在前,一點都不虛假,佛絕無妄語。」 「但若眾生不信念佛有個西方境可去,卻偏執於眼前的妄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對某某師開示:「學佛要具足信、願、行,僅有信還不夠,還須要有成佛度眾生的願力,這樣遇到業障逆境時,才有辦法以這個願力來堅定自己, 不致退心。 只有信念而無願力的人,遇到逆境很容易就退失道心的。遇到逆境時要以念佛來克服它。」 老和尚對信徒開示:「用齋時默念:『願斷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灑掃畢,老和尚喚傳某師過去,對傳某師開示說:「我們修苦行是在藉各種事境,磨煉我們不起無明煩惱,洗除習氣,鍛煉做人做事的各種能耐,並不是要做什麼勞力事才叫做苦行,打破對一切順逆境的分別,就是在修苦行。 出家就是要吃苦受苦,只有在苦中才能開發智慧。」 「妄想多的人,須要做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歷練的重要 傍晚,老和尚在大殿外乘涼,一位年輕人上山,向老和尚閒聊些他家庭的事,人去後,老和尚便借機對身邊的弟子說:「那些溺在父母身邊的,終長不成人,而那些離開父母的寵溺,在外奔波的人, 反卻能煉成大人氣魄。就像溺在母猴懷裡的小猴,有時會被母猴抱得活活悶死,而那些獨立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苦行 「念佛是最簡便的,不像持咒還須費腦筋, 無論做什麼事,心內默念佛號, 有念像沒念似的,恒常如此,才能有成就, 念佛是最基本的,密宗也要念佛。」 寺裡某某師到客堂來,吐訴一些人事煩惱,人去後,老和尚便對某某師開示說:「一個人對事情不論是好是壞、是對是錯,嘴裡不要亂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說:「我們念佛就是要念到花開見佛,什麼叫花開見佛?就是凡事要去火性、要忍耐,和顏悅色以道理行之。 對人要親切和藹,不可一副冷峻的霜臉,令人望之卻步,當法師的也要如此才能度眾。 凡事照道理來,就事論事,不可用煩惱心去應付,對人不論是善人或惡人,都是和氣地平等對待,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上午,懺雲老法師請老和尚到大殿為大眾開示,老和尚到大殿後,懺雲老法師對眾人說:「你們有問題,可以請問老和尚。」 問:「如何得一心不亂?」 答:「要得到一心不亂,必先無慳貪、無掛礙、無散亂心才可,這個出家眾比較容易做得到,在家眾則種種俗務牽掛,放不下,較不易辦到,出家人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師父說:「那些往生西方的人,都是念佛專一, 而且能忍辱吃虧的人。」 師父在客堂對某某師說:「論人的是非曲直,心裡起不平煩惱,那就是自己的錯,自己的過失。不去管他是非曲直,一切忍下,自心安之無事,那才對。自己也無犯過失,這是修行第一道,也是最上修道之法。師父不在時,遇事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如果要省卻煩惱,凡事當隨從大眾或他人的意見,不可強就自己的看法,只有自己的事情,可以聽自己的意思,這是忍辱的方法。」 師父說:「你們要好好苦志修行,來世轉男眾身,沙彌出家,來做聖僧。佛也是人去做的,不會修照樣墮下去做畜生,要誓願作佛。」 師父說:「念佛就可以,念佛念
    Thumbnail
    廣欽老和尚語錄:良因法師 著 「如果情執不斷,嘴裡念佛,念念還是墮娑婆。如果懇切至誠,放下萬緣,那麼,一念之間,便能到西方。 萬緣牽扯,割捨不下,那麼,百年萬年還是在三界內。」 父母只是讓我們借著他們的身體來投胎,不論是恩是怨,都是業緣,只有立誓成道報親恩,才是修行的正因。 傳某師與傳某師在客堂談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