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當代英美哲學最新發展研習營》談哲學與我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盛夏的午後,在《哲學新媒體》發現了這個活動,看一看報名資格:「全國各大學各學系有志於哲學學術研究的大二以上到碩一同學」,擴充解釋就是「大二以上不管任何科系畢業或正在(要)念研究所等,對哲學有興趣的人都可以報名喔~」。本次活動為第二屆,因為今年寒假舉辦第一屆時報名踴躍,遂有了暑假的第二梯次。而名額一共只有30名,好在最後有幸錄取(活動全程免費),參與這輩子第一場的哲學研習營,認識了許多哲學人。


站在中正哲學系舉辦研習營的立場,當然是希望藉此機會,宣傳中正哲學的特色─「分析哲學(analytic philosophy)」。吸引各大學或研究生未來有機會能夠至中正哲學念碩博士班,遂利用快開學的時間,舉辦了為期三天兩夜的活動,讓系上老師簡單的介紹、分享正在做或有興趣做的哲學研究。一方面讓有興趣往相關領域發展研究的同學能夠了解最新趨勢,二方面體驗分析哲學針對哲學問題時所採取的邏輯語言,探討關於知識論、形上學、倫理學、科學哲學等議題。


分析哲學又稱為英美哲學,因為此種哲學方法在英、美、澳洲蔚為主流。簡單說就是利用邏輯語言做概念上的分析。其特色為:1.一切敘述必須回到日常生活習慣的語言,清楚明白的表達。2.大量引用科學研究成果。先將問題關鍵分析清處,再去深入討論。即便不具有專業的哲學背景,相較於歐陸哲學的大系統,較能夠理解與思考哲學的相關議題。


本次活動受益良多,對我這隻哲學菜鳥而言,除了老師所介紹的哲學研究之外,衝擊最大的是台上老師與台下學生之間的討論過程。一方面可能是自己接觸哲學的時間還不太久,腦袋還沒被訓練成哲學腦;二方面是過去在學習哲學時,多半是以自修方式單方面的理解哲學,並未深加探討與具備系統性的哲學訓練(例如:邏輯、形上學)。所以每每聽到同學不管是課中或課後所問的問題,都由衷地感到這種在「看似沒有問題之中提出問題」的能力與敏銳度,這就是哲學有趣與意義的價值所在吧。


當初會接觸哲學,現在想想,應該是想了解事情背後的真實原因,例如:法律為什麼要這樣訂?假設法律作為最低限度的行為準則,其背後的考量的依據是什麼?是道德倫理?還是一種社會文化演進的過程?有沒有一種學問是在討論事物本質的學問呢?直覺的想到了哲學。於是在網路上聽了台大哲學系王榮麟老師的哲學概論,第一堂課印象非常深刻,談到笛卡爾試圖找出百分之百、無庸置疑的知識基礎。馬上衝擊到我年幼的心靈:「天啊!原來我連眼前的那張桌子都無法確定它真實的存在,又要如何知道我存在呢?而昨天的我和今天的我又是同一個我嗎?」一連串看似沒有問題的問題被問出來了,也勾起了我內心深處「求知」的慾望。


或許很多人會認為,問出這樣的問題有什麼用、解決了這個問題又有什麼用?認為哲學的這種能力或訓練,沒有對社會有實際的幫助或者用處。我並不這麼認為的原因是,研究哲學或許是一件對大多數人感到枯燥無聊的領域,但是其實生活中無處不是哲學,舉凡墮胎是否符合道德、法官在裁量判准時所根據的「理由」是否直接反映「意圖」等。當我們在做出任何與「人」相關的決定時,似乎都牽涉到倫理學,而學習倫理學的推論方法,能夠讓我們在做決定時有更好的理由推論人「應該」如何如何。另一分面,各行各業都能夠利用哲學的「批判」能力作為創新的可能,這也是我即便接觸哲學也沒有放棄建築的原因,關於建築的問題,我相信哲學的批判性思考不僅有利於在專業上的突破,更有利於產業上的創新。


哲學畢竟是一門在討論與思考中學習的學科,與他人討論本身就是一種哲學,藉由討論讓思考更加收斂與精準。對於想成為一位評論者的我而言,希望藉由哲學的思考訓練,能夠對任何事情更容易且快速的抓住重點,在論述方面也能夠更精準地從不同的角度切入探討。畢竟任何事情都是一體兩面的、都能夠被談論的,只要堅信我們有很好的理由,就能夠勇敢地大聲說出來。最後,哲學之於我,除了成為了一種思維與價值觀外,真正讓我願意持續思考的原因是,思考的過程中、不斷挖掘心靈探索的過程,讓我看的世界有了不一樣的角度。


PS:話說這次研習營見到了雞蛋糕老闆的真面目,聽說他一個月有9篇專欄、6場演講等等,完全就是過者出賣「腦力」的生活。私下詢問他在寫作上如何尋找靈感,他不諱言的說,通常是在滑FB的時候想到的,問他在文章放上網路之前會請誰幫忙校稿嗎?他說關於哲普的文章可以放在沃草哲學,會有人免費當忙修正。


現在想想,文章或者任何一個論點從來就不可能是無懈可擊的,一定都是從事情的某一個面向討論的,而這正也是文章存在的價值所在。讓讀者有機會去思考事情不同面向的可能。

2016/9/10

    7會員
    530內容數
    哲學博士生/建築系畢/證照:高考公務員、工地主任、古蹟工地負責人/前地方文資薦任公務員(建築工程職系)/研究領域:建築哲學、文化資產哲學。由「哲學性」、「反思性」角度,評論文學、建築、哲學、時事、影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音樂藝術、文化資產、公職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創作者要怎麼好好休息 + 避免工作過量?《黑貓創作報#4》午安,最近累不累? 這篇不是虛假的關心。而是《黑貓創作報》發行以來可能最重要的一篇。 是的,我們這篇講怎麼補充能量,也就是怎麼休息。
    Thumbnail
    avatar
    黑貓老師
    2024-06-29
    當代南韓社會的兩面風景——從《陰影下的她》到《花路阿朱媽》都說電影能反映時代景況,南韓社會長期存在的各種問題,諸如菁英主義、職場霸凌、階級對立、性別歧視等等,自然都被放入影像之中,成為創作者的呈述主題。本屆金馬影展選入四部與南韓相關的電影作品,分別是《陰影下的她》、《私密背叛》、《回到首爾》以及《花路阿朱媽》。四部電影分別從性別不平等/女性地位/職場霸凌/
    Thumbnail
    avatar
    映画案內所 Arstin
    2022-11-19
    電影《生存家族》當現代生活裡缺少了電力,你能從回原始生活模式嗎?《生存家族》是 2017 年由矢口史靖編劇與導演的日本電影,描述主角一家人試著逃出因為不明原因喪失電力而形同廢墟的東京,在全然沒電的世界,人類會面臨哪些不方便與危機呢? 如果有一天你醒來,發現停電斷網了,你會怎麼做呢?
    Thumbnail
    avatar
    闆娘Summer
    2022-08-08
    《梅西vsC羅》絕代雙驕的顛峰對決,從數據上深度解析,誰是最佳當代足球巨星!C羅和梅西被稱為當代足球的絕代雙驕,誰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球員問題不斷的被討論,從歷史定位的角度來看,這兩位現役的當代傳奇到底誰是最佳? 讓我們從數據上深度解析這從馬拉度納和貝利之後的最大難題! C羅 vs 梅西 -7個數據客觀分析 C羅 vs 梅西 -俱樂部進球數據 C羅 vs 梅西 -個人獎項
    Thumbnail
    avatar
    2022卡達世界盃足球賽
    2022-04-13
    從當代新興科技巨頭看中心化到去中心化協議經濟的演變最近讀到一篇有趣的報告,叫做《Blockchain Venture Cabital Report》,中文應該叫做區塊鏈創投報告。其中有一段講到過去幾十年來,我們見證了人類社會從完全的中心化經濟轉換到平台經濟,現在則開始踏入協議經濟,以下我(理財學長)融入個人的觀點與看法分享給大家。​
    Thumbnail
    avatar
    理財學長
    2022-03-14
    《嘿!聽說妳在鬼島當作家?》100 從發文字數可以看見時代趨勢  遙想以前在網路上看到這個問題,基本上聽到的回答大概一次發文約3000~5000字左右,當然也有一萬多字的大長篇,那種滑鼠滾輪拉不到底的感覺真棒。   不過那個時候很流行網文,而且一次看都可以看很久,再加上專注力很夠(?),一整篇洋洋灑灑地看下來還意猶未盡,而且當時讀者多,所以聊天室以及作品互動
    Thumbnail
    avatar
    鬱兔
    2021-11-17
    失敗得漂亮一點 從《等待果陀》的那棵枯樹談起《等待果陀》的舞台上只有一棵光禿禿的樹,賈柯梅蒂在創造這棵樹的過程中一改再改,但還是覺得不滿意,最後因為沒時間,呈現在舞台上的只是一棵將就的、暫時性的、「依然屬於失敗」的樹。他有一件作品被拍出1.43億美元的天價,打破世界紀錄。但這種讓多少人羨慕的成功,對他來說,依然只能算是「漂亮的失敗」而已。
    Thumbnail
    avatar
    王溢嘉
    2020-12-27
    【天花亂墜】從人物方面分析劉震雲《塔舖》與當代社會高考生的眾生相中國的考試制度來自于科舉制度,科舉制度始於隋代,成於唐代,而終於清代。至民國時代,孫中山先生創立了五權憲法,其中之一權為考試權,考試權成為當時國家選拔公務人員的主要辦法。考試權的本質,其實與科舉制度是相同的,只是美其名說,不論貧富貴賤,所有人都有權利,以考試辦法晉身於公務人員和國家體制行例……
    Thumbnail
    avatar
    猶真里斯
    2020-12-22
    畫家要懂得從當代生活中找到詩意西方社會裡畫家的工作從19世紀開始產生質變,賦予畫家一項透過畫作對社會問題批判的功能,不過與其說是「賦予」,不如說是畫家不自覺中爭取而來,從「寫實主義」讓畫家們開始覺醒到西方社會在工業科技快速進步下,未必人人得利,畫家們透過職業性的觀察敏銳的以畫筆去勾勒出社會問題......。
    Thumbnail
    avatar
    郭正宏
    2020-12-03
    從<中庸新義>爭議和對《紅樓夢》的評價看錢穆與當代新儒家之歧異有關錢穆與當代新儒家的分歧,可以從<中庸新義>爭議和對《紅樓夢》的評價兩件事上窺見出。 概言之,錢穆「天資太高,個性太強,成見太深」,「常作直感地、片段地、望文生義的判定」,不論對《中庸》的解釋還是《紅樓夢》評價皆然。當代新儒家則傾向對文本作「分析性的關聯性的把握」,較能體貼原作者心意,作同情的理解
    Thumbnail
    avatar
    汶俊 (筆名:無言)
    2020-09-21
    【讀書筆記】從《明室:攝影扎記》探討當代的攝影羅蘭巴特的《明室》一書並非去定義何謂好的照片,而是因母親離去引起的哀愁,進而抽絲剝繭地探討攝影的本質;其中提到「知面」、「刺點」等概念,以及從攝影者、被攝者、觀賞者的三個面向解析攝影,都很有意思。 這一篇以筆記形式、僅簡單描述他的主要概念,並且嘗試以巴特的思路去探討今日的攝影。
    Thumbnail
    avatar
    曾令懷/懷仔
    2020-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