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做什麼|科普活動計畫|收穫與心得|教育|(上集)

2024/02/01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台灣科學節

台灣科學節

來源

大學課堂資訊,申請計畫的主理人是大學裡的老師,全台北中南東部、外島 來自各大學、不同科系的團隊。如果想知道自己科系有沒有老師申請計畫,搜尋關鍵字可以找到名單。

介紹

利用多元創新的方式推廣科學,將深奧的科研成果變成各年齡層易懂的實驗與演示,讓民眾能夠親近科學,貼近在生活周造無處不在的科技,啟發對科學的好奇心。將科學知識從小扎根,廣布科學種子,激勵學子投入科學領域,培養未來的科學人才。

內容

概念

每個單位都會有自己的核心主題,製作教具、海報或設計動手做來教學,學生的我們會透過展覽-攤位上口頭解說介紹科學知識原理,搭配各式的教材設計讓民眾或學童體驗與探索,或是進入國小國中進行解說、帶領活動或是參訪行程。

活動

以一年為期的計畫,以在南部就會參加鄰近縣市舉辦的科學日/科學節活動,當天會有很多來自不同學校的人集合在一起,地點可以是在博物館,之前有參加一場在科工館的活動,每個單位的規劃與計畫一定都不一樣,推廣的方式也可以很多元。

以我的經驗來說,我們選擇的都是適合親子活動的場所,博物館或是校園,家長帶小孩假日出遊的行程,目前大多對象年齡都是國小中年級到國中低年級,熱情的家長也會一起參與體驗或討論。

台灣科學節

台灣科學節

心得

個人

我的個性偏好喜歡跟人溝通聊天、交流想法,如果你有過社團經驗或是辦過營隊,剛好也喜歡這樣的氣氛,那這種活動模式也許也會覺得充實有趣。觀念來說,如何把很專業或是一件事講得有趣或是吸引人,並且讓人可以聽懂,這是我覺得要嘗試跟練習的事情,你可以透過對方的反應來瞭解你的介紹是不是適合對方可以理解的講法或難度,或是利用動手操作的過程讓小朋友覺得有趣,如何簡單易懂的介紹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訣竅。

除了親子對象以外,你還可以認識來自各種科系、專業的同齡人,可以互相交流分享彼此的題目,如果剛好是平常或完全沒機會接觸過的領域,那麼就能夠多學習到新的知識。我覺得良好的溝通和氣氛融洽,互相樂於分享的情況下,很難有不好的體驗,讓自己可以與大學教室以外的人互動,做為轉換心境或是一種放鬆、調整自己的方式。

社會

其實一開始參與沒有很多想法,用一種非常開放的心態可以更容易感受到變化,簡單講這個活動之於我來說,就是當我受教育的知識收穫,然後我可以把這些東西透過這個活動再往下傳遞,當一群人做一件事總會有某些東西開始被改變、你或是世界都有可能變得不一樣

參考資料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普活動計畫


我是Vivian 下篇文章見!



作為體驗大學生活的人,一直嘗試新事物保持規劃與自主學習,方法與故事集散地。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