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學歷是敲門磚,但我慢慢發現它也是我下不來的高台,更是孔乙己脫不下的長衫」 「如果我沒有上大學,那我一定心安理得的(去工廠)打螺絲,可是沒有如果」 「如果我沒讀過書,我可以找別的活做,可我偏偏讀過書」…… 文章節錄_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中國青年求職難興起自嘲的『孔乙己文學』,官媒試圖帶風向導回「正能量」挨批」 脫下長衫的孔乙己,是否就比較可悲? 是的,我們這群生在人手一張大學學歷的時代,有時卻不能將大學學到的知識或技能學以致用,幹著和苦讀四年的科系無關的工作。可悲嗎?是的。彷彿自己犧牲了四年的時光,讀了四年用不到的相關知識。出了社會後,那些知識感覺如此多餘。尤其是台灣對名校和科系的迷思,學歷上寫著某某校或某某系的人總會被優先錄取。理工科相關、醫科、法律......等等。這些科系,在社會上總能得到比較優渥的薪資待遇和社會地位。而文史哲這類的科系,似乎除了當教師以外一無是處。不當老師的就只能去當銷售、做業務、做超商、做工廠。小時候,大人們總說:「你要好好讀書,以後才能當老師、當醫生、當律師、當公務員,才不用去做苦工。」除了這些工作以外,對大人們而言,似乎都是沒出息的工作。 但脫下長衫的孔乙己,真的就比較可悲嗎?這其實只是一件看事情角度的問題。 出社會之後,以前一起讀書的同學,有些當了工程師,有些當了公務員,有些做著以前大人們所謂的「苦工」,各自有了不同的發展。是的,不同的工作當然有不同的薪資,這是這個社會運轉的邏輯,有專業的人領到的薪資的確比所謂「做苦工」的人稍微高一點。工作內容當然不一樣,有些是勞神,有些是勞力,但問他們覺得自己工作怎麼樣,答案一致地都是:「很累,壓力很大。」 其實,每份工作都有每份工作的辛酸跟勞累,只有做過才知道。這是一句廢話,但也是實話。以前定義的「苦工」,說的是勞力的工作。做著勞力工作養家的人自然不希望自己的小孩重蹈他們的覆轍,希望孩子能夠坐辦公室,吹著冷氣賺錢。 但他們沒看到的是:所謂的「坐辦公室」並不比「做苦工」輕鬆。做醫生的人,可能一天要開好幾次手術檯,一次就是幾個小時;做律師的人,可能得為了隔天開庭整理文件到深夜;做工程師的人,在高溫高熱的環境裡,花好幾個小時甚至好幾天,做實驗修機檯,只為了讓產線正常,讓機器正常;做公務員的人,可能一天得處理一堆文件和面對官僚體制,處理不完文件或者不小心失誤就會被投訴、被記過;做老師的人,得備課到深夜,面對沒有禮貌的學生,面對不講道理的家長,有很多辛酸卻被要求自己吞下肚...... 而我們這些所謂的「脫下長衫的孔乙己」,或許不如上面那些職業光鮮亮麗,或許得在工地曬著太陽工作、在服務業做搬重物和面對無理取鬧的客人、做著銷售背業績壓力風裡來雨裡去、在工廠流水線做著枯燥乏味的工作。但生活,不就是這樣的嗎?為了養活自己、養活家人,一天工作八到十二個小時或者更多,為了一份薪水過活。 為了生活,我們都得丟掉許多包袱。大學文憑只是一張紙,它或許能幫你找到更高薪的工作,但它不能當飯吃。許多人像是魯迅筆下的「孔乙己」一樣,背著太多的包袱,卻無法放下,無法正視自己的現況做出取捨。「孔乙己八成是死了。」,是魯迅先生在這篇小說裡最後的一句話。一個放不下包袱的高知識份子,最後的結局只是一句「八成是死了」,多可笑,多唏噓? 人生需要扛很多責任,但絕對不需要扛這麼多包袱。也許有些科系唸的注定是人們口中「沒辦法當飯吃」的知識,但不代表它就沒用。知識之所以是知識,因為它總有用到的時候,它有它的價值。所謂的「高知識分子」,並不在於它的知識能夠賺錢或者能夠換到更高的社會地位,而是看它打開了你多大的眼界,看它帶給了你甚麼樣的收穫。脫下長衫的孔乙己一點都不可卑,因為人生總需要很多妥協。脫下了長衫,孔乙己還是孔乙己。脫下了高知識分子的包袱,也仍然還是高知識分子。也許我們為了生活而妥協,也許我們現在做的工作和自己讀的東西完全無關,但這改變不了定義我們的本質。工作和學歷不能定義自己,只有自己能定義自己。 2023.03.21 文章連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82602
留言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黑貓捲捲的思考時間
18會員
69內容數
我不是詩人,只是詩透過我的手獲得存在。
我我不是社評家,我只是個旁觀者。
學著看盡世間荒唐,嚐盡世間情感,體驗酸甜苦辣。
新詩/社會評論/小說
你可能也想看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一良的思緒就像被從腦中硬生生的抽離一樣,繼續肆意的奔逸:“是被冒犯了嗎?有一點吧,畢竟當著這麼多人的面被問道自己存在的意義,潛臺詞就是沒有什麼意義唄!呵呵,作為一個剛畢業的學生,沒有任何的技能及經驗,眼前的這份工作也就是分獨立與糊口的經濟來源而已,與同學們還沒找到工作的相比,自己要算幸運的多嘍!

一良的思緒就像被從腦中硬生生的抽離一樣,繼續肆意的奔逸:“是被冒犯了嗎?有一點吧,畢竟當著這麼多人的面被問道自己存在的意義,潛臺詞就是沒有什麼意義唄!呵呵,作為一個剛畢業的學生,沒有任何的技能及經驗,眼前的這份工作也就是分獨立與糊口的經濟來源而已,與同學們還沒找到工作的相比,自己要算幸運的多嘍!

從「老師」變成「學長」,悠悠轉換得自然,高中時不請自來的鬱悶感,在大學校園裡好幾趟的腳踏車環校玩耍間煙消雲散。大學果然真很大,大到明明她跟章軒都在同一間學校,圖書館也好、學校餐廳也好,或是悠悠會去拜訪的男宿也好,可以完全見不到面。她感覺自己不再跟章軒來往後,感受到的愜意與自由,是他們青春期的傷口

從「老師」變成「學長」,悠悠轉換得自然,高中時不請自來的鬱悶感,在大學校園裡好幾趟的腳踏車環校玩耍間煙消雲散。大學果然真很大,大到明明她跟章軒都在同一間學校,圖書館也好、學校餐廳也好,或是悠悠會去拜訪的男宿也好,可以完全見不到面。她感覺自己不再跟章軒來往後,感受到的愜意與自由,是他們青春期的傷口

做工的人
到了念高中的時期,因為不愛念書,就跟幾個也不愛念書的同學去念夜校。這對於我媽來說,是一件無法接受的事實,但是沒辦法,也只好接受了。那時,晚上念著夜校,白天就到工廠做粗工,工作真的很辛苦,每天就是有搬也搬不完的粗重木頭。

做工的人
到了念高中的時期,因為不愛念書,就跟幾個也不愛念書的同學去念夜校。這對於我媽來說,是一件無法接受的事實,但是沒辦法,也只好接受了。那時,晚上念著夜校,白天就到工廠做粗工,工作真的很辛苦,每天就是有搬也搬不完的粗重木頭。
這是一個高中畢業生的成長故事,從在青旅打工換宿到出國旅行的心路歷程。作者在這個過程中遇到了愛情、失敗、挫折和成長,並發現了生命中的美好和意義。
這是一個高中畢業生的成長故事,從在青旅打工換宿到出國旅行的心路歷程。作者在這個過程中遇到了愛情、失敗、挫折和成長,並發現了生命中的美好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