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死刑拔河》先不說死不死刑了,你看得懂死刑判決書嗎?你認為法官的理由充分嗎?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目前台灣刑法還存有死刑,但是要判死刑需要具備哪些必要條件呢?律師又該如何為其辯護呢?這本《與死刑拔河─死刑的辯護經驗與建議》是上個月在台北公共冊所書店,NGO團體舉辦的公民書展時買的,除了因為是廢死聯盟出版的、又剛好有特價之外,最讓我感興趣的,是法官到底需要依據哪些條件、證據,最後有「理由」的來執行剝奪他人生命權的死刑呢?


台灣還沒有廢除死刑,對於每次有重大殺人事件發生時,廢死聯盟就成為砲口目標,這點我感到很不以為然,我想台灣民眾(反廢死者)想要的不是有沒有死刑,而是有沒有能夠當機立斷、快速執行的死刑。因為明明加害人罪證確鑿,他自己也承認是他殺的,為什麼不能「快速」的執行死刑?


先撇開廢死有一部分是在談冤案的問題,假設不是冤案,的確證據充足、罪證確鑿,「快速」也許解決了民眾一時的情緒宣洩,但是它沒有解決的是,行兇問題的根本─「是『什麼』讓加害者產生此行為的動機。」回答這個問題,我們才能夠知道、解決,不止殺人犯罪,更重要的是,其他罪不致死的犯罪問題(吸毒、偷拐搶騙等)、監獄擁擠的問題、再犯率的問題。不真的找出病因,只是單純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我們的社會永遠會活在恐懼之中,因為你完全不知道下一次病發會是何時。


有一個數據是說,美國執行一位死刑犯需要300美金,而判無期徒刑,


只需要120美金,因為通常要判一個人死行必須經過長時間的上訴過程,


更有甚者是還沒執行死刑便在監獄老死的情形。曾經有位美國的死刑犯受訪時說:「如果當初政府將300美金花在改善他的教育、家庭等成長環境,他今天不會是這個他。」我們都知道行為背後動機的產生是累積的、漸進的。反廢死者有一個信條是:「今天如果你是被害人家屬,你還會支持廢死嗎?」但這個問題的另一面是,「今天如果你是加害人,你為什麼會痛下毒手呢?」我想回答這個問題更為重要,因為那是加害者之所以成為加害者的原因。


我們都知道社會邊緣人、弱勢,更容易犯罪,試者去了解他們的成長背景之後,問題也許從小就開始了,從小一路被霸凌、父母離異、被學校老師放棄、成績不好、長得不好看、經濟有問題、社會關係不佳等,導致人格產生扭曲。我想可以試者想一下,什麼是自己人生至今碰過最大的失敗呢?對比一個失敗的人生,沒考上建築師、失戀、被留級,這些根本不算是失敗,因為那些「拉」住了我的東西,從來沒有消失與改變,我的家庭、父母兄弟姊妹、親戚朋友、以及過去型塑我成為現在的我的所有經驗與感知。但是,當一個人過者被放棄的人生,在他最後痛下毒手時,沒有任何東西拉住他了。如果今天沒有任何東西拉住自己時,法律、道德什麼的,並沒有辦法讓行兇當下已經失敗的人生不再失敗呀。


如果制度只是選擇眼不見為淨,而非治標治本的方法,這個社會的犯罪問題永遠沒辦法得到改善,我想死刑跟一般其他犯罪最大的差異在於,剝奪了他人的「生命權」。除此之外,任何犯罪在本質上並沒有不同,如果將犯罪看成一種行為,而此一行為導致犯罪的物理事實發生,之所以稱為「罪」,是因為「違法」。而任何行為的動機,都有外在的原因與內在的原因,光有動機,無法判斷違不違法,還必須有「行為」產生。人的行為,某部分有動物本能的部分,例如:自私、自衛等,這種反應比較直接、比較類似;某部分有身為人獨有的部分,例如:經過思考,預先設想事情的各種因素,做為判斷的依據,這部分是需要培養的、教育的、長時間累積的。關於生命權剝奪與否的行為(死刑),國家的行為應該選擇站在後者。


一方面建全程序正義的同時,可以設想會有一種矛盾,當程序走完三級三審,又有足夠證據顯示被告有再教化之可能時,如果被告一直想求死呢?台灣目前的制度,沒有辦法合法自殺,想安樂死的人,求死不能,如果國家真的這麼重視生命權,非常珍視人民授予國家執行剝奪生命權的權力時,為什麼個人,不能夠選擇自己的生命權與否呢?對於被逼上絕境,想死又沒有勇氣自殺,最後只好痛下毒手去求死的人而言,我認為,即便他有教化之可能,對於一個沒有求生意志、沒有希望的人而言,就讓他去吧,讓他自己決定吧,也許這輩子他無法選擇家庭、無法選擇這個社會環境,至少到最後,他是自己有尊嚴的選擇離開。然後我們應該回頭想想,是什麼,讓我們眼睜睜的殺了一個人。


制度永遠有漏洞,必須持續不斷改革,如果快速執行死刑是教導這個社會以怨報怨、以眼還眼、速食、不經死考的做出判斷,那麼也許沒有死刑,或者說執行死刑的困難,是幫助、提醒這個社會檢視自身的契機,提供了社會再一次討論的空間。而這是個人與社會成長的過程。

2016/3/30

    7會員
    530內容數
    哲學博士生/建築系畢/證照:高考公務員、工地主任、古蹟工地負責人/前地方文資薦任公務員(建築工程職系)/研究領域:建築哲學、文化資產哲學。由「哲學性」、「反思性」角度,評論文學、建築、哲學、時事、影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音樂藝術、文化資產、公職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辯證人生 的其他內容
    關於藝術治療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人類學什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你可能也想看
    釀選劇|人權該訴諸公投嗎?從《八尺門的辯護人》看台灣國民法官制度與死刑議題《八尺門的辯護人》透過故事向觀眾傳達,真相就像個多重宇宙,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受到個人情感和經歷的影響,因為看待事件的角度存在盲點,因此應保持謙卑與開放的心態,不隨意下定論,需要保持批判性思維,積極尋求更多資訊,從不同角度去了解事件。
    Thumbnail
    avatar
    九號球
    2023-08-09
    Netflix 新上架台劇《八尺門的辯護人》:一部探討台灣族群與死刑議題的律政喜劇八尺門的辯護人 | 評價 8.4/10 | awwrated https://awwrated.com/netflix/81679219 喜歡律政劇,一定不能錯過 2023年最受矚目的台劇《八尺門的辯護人》。這部劇改編自同名暢銷小說,由金鐘獎雙料影帝李銘順領銜主演,並集結雷嘉汭、初孟軒、范逸臣、
    Thumbnail
    avatar
    awwrated
    2023-07-26
    《語意錯誤》:從不遵循分寫法的宰英在《語意錯誤》原著小說裡,宰英有個非常鮮明的人物設定,就是打簡訊時從來不遵循「分寫法」(띄어쓰기)——若用中文比擬,比較接近的狀況是不加標點符號,但韓文又更為複雜一點,因為韓文寫作時,就算是同一句子,也要根據分寫法進行適當空格。
    Thumbnail
    avatar
    編笑編哭/B編
    2022-09-25
    《語錄金句》說著愛我為何還走,已經不愛為何挽留愛情上的糾結,說愛的卻要走,不愛的卻挽留,是為什麼?
    Thumbnail
    avatar
    紙飛機寫故事
    2021-03-31
    《語錄金句》不能重來的事情,永遠不會有答案│紙飛機寫故事看到全聯的廣告,讓我哭了,因為很多事情真的不能重來
    Thumbnail
    avatar
    紙飛機寫故事
    2021-03-29
    《語錄金句》愛情如果都有好結局,就不會有人忿忿不平│紙飛機寫故事愛情電影,你喜歡「好結局」or「壞結局」。想起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
    Thumbnail
    avatar
    紙飛機寫故事
    2021-03-15
    《語錄金句》有些人不值得,有些人捨不得│紙飛機寫故事你心中的那些人,都只是過客 你心裡中的那個人,要不要忘記,只差在「捨得」的能力 從未的到的,失去了,心裡也只是一種小遺憾,不至於讓你感傷甚至難忘,記憶隨風而散去。 已經得到的,失去了,把你刻在我心底的名字,那名字讓你一輩子都難忘,回憶隨時間加深。 有些人「不值得」,別把心思花在那些對你無情、傷害你、
    Thumbnail
    avatar
    紙飛機寫故事
    2021-02-05
    《與成功有約》不懂得建立信任的你,正在失去職場領導力【一張圖解釋由內而外的四個面向,重新組構成功的七個習慣】《與成功有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是本流傳數十年的經典,作者史蒂芬・柯維是美國著名的管理學大師,對於個人成長、領導管理、提高生產力的領域來說,堪稱開山祖師爺,這本書則是他談論領導和成功最經典的著作。
    Thumbnail
    avatar
    Waki 瓦基
    2019-09-28
    《掃毒2:天地對決》治標不治本?徘徊於法治與私刑之間《掃毒2:天地對決》劇情中規中矩,後段略感無趣,顯得乏力,所幸劉德華、古天樂和林嘉欣實力派的演技湛彩奪目。
    Thumbnail
    avatar
    品影
    2019-08-26
    《雨傘學院》第一季影評:拯救世界不一定要很正經《雨傘學院》是 Netflix 改編自黑馬漫畫的一個全新英雄故事,講述一群天賦異稟卻家庭失和的超能英雄,如何在陷入平凡的人生裡找尋意義,順便拯救世界。
    Thumbnail
    avatar
    Castle
    2019-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