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今年的二月加入了雲林古坑華德福實驗高中,進入中學部的潮厝增班,正式在潮厝紮根,進入實驗教育體制要來實踐我的「打鐵教育計畫」!
這個學期除了依照學校需求接了不同年級的國文、公民、農耕等課程外,我的核心課程仍是12年級的打鐵課。在此同時,我也再度獲家長會工作坊邀請,於2024這個新年度為家長們開設親子打鐵課。
結合上次在《 師親子三位一體的共學體驗 》的經驗與近來進修的華德福理論基礎,本次我將參與學生年齡上調到9年級來配合身體與心智發展,並設計更完善的刀胚來讓參與者有同樣的發揮空間、卻也能和其他元件做更好的結合。
本次上課一共有11位參與者,有本校的家長、10年級學生、潮厝德語老師,還有從彰化來觀摩的家長,學員組成多元,裡頭正好有一位我目前的學生(沒想到我們會在國文課外相遇呢)、學校的主任(緊張......),真是意想不到的驚喜!
課程沒有太多的花樣,就如以往自材料介紹、拿鎚的方式說起,潮厝這裡因為正式成為新的打鐵基地,設備和工具比起過往的行動打鐵計畫齊全許多(學校甚至願意投資一顆全新的鉆!)
想必在潮厝這肥沃的土壤上,這門打鐵課將長得非常好吧!
這次我們做的刀型是以往常做的Puukko小刀,SK5的鋼材本次用行動小爐來做加熱,這是來自經驗的累積,發現有條理的規劃鍛造順序,比一昧的擴大工具尺寸更有效率。這是第二次的「親、師、子的三位一體教學實驗」,但這次的變項在於「我」,我成為了潮厝的教師,有了與三者更近的身份,也使我能更無隔閡的和大家互動起來。
我邀請國文課教到的學生來當我的小助教(因為他上次課程也有參加)、家長對我的好奇也遠勝過去(因為我是他們孩子現在課程的老師,或將在未來教他的孩子),學校老師也不再只是「參加學員」,更是之後的「工作夥伴」......
在這三位一體的實驗裡,我不是陌生人、過路客、外師,而是學校的一份子,這角色的切換使這堂課有了全然不同樣貌。
我們拿起鎚子鍛造,因為流程重新設計後,打刀刃時有了更順暢的流動,家長、老師、同學互相幫忙更大大加快了進度,其中有打過刀的學生帶著上次學習的記憶,主動地協助大人們(不一會兒我也就放心地把一部份的引導工作交給了他)。沒有學過打鐵的家長與老師,也聽著我的指示快速上手,一如在華德福中就讀的孩子們,他們發著光的眼睛透著欣喜,這股喜悅加強了他們學習的熱情,也強化著他們的手勁。
促成這股強大學習力與熱情的,是這片環境與群體所隱藏的什麼神祕力量嗎?還是這群人有著什麼共同的學習渴望?
但在家長與老師們眼中,我明白了這種對學習、工藝的喜好,不受任何的限制。
中午大家一起聊著天,除了那位小助教學生外,我也有機會和家長會長(本次也參與課程)、家長(有低年級家長、也有新轉入學生的家人,還有一位是7年級有上我課的學生家長)一起聊聊,而話題都圍繞在一題上:
我們為何在此?
有家長是認同華德福教育理念,希望孩子能在其中得到靈性滋養、健康茁壯;有家長是為了給孩子全新的體驗,自體制內學校跨入華德福學校,被孩子短短數個月的驚人成長所感動;觀摩的家長來自彰化的華德福學校,想看看不同學校為孩子做的規劃......
老師們呢?有想多認識我一些的夥伴,希望自教學中看見我不一樣的一面;潮厝德語老師想把握少見的課程機會學習,來看在打鐵中有什麼精神與能量能轉入自己的課程......
我呢?所有人好奇的問著,「因為緣份......吧?」的這個答案逗笑了一些人,但這的確是我真心的答案......
休息時間,大家坐在校園不同的角落,一起享受那天無比舒服的陽光、聽雞群咕咕叫、給學校的羊兒盯著看......一切如此自然、好像本來就是如此那樣,但事實上現在發生的一切又是如此珍貴:我們是少數有打鐵教室的華德福學校、更罕見地全力支持打鐵課程發展、更別說家長能如此親和彼此並投入課程中。
潮厝的打鐵課本身,就是打鐵傳承與工藝教育的奇蹟。
下午淬火與燒柄工序非常的快速,最後的開刃也由學員們自行完成,我只有介入協助開鋒,課程準時於下午結束,大家帶著開心的笑與一把完整的刀回家。
算起來我上次來這裡教學是去年9月、也就是快半年前了,而在這短短半年內,我與前一個專案工作告別、突然收到來自學校的邀請,到後來去學校面試、今年2月中正式報到......不敢相信一切居然只發生在這短短的這幾個月裡。
「你嘛做老師啊,我會當放心來走啊。」
我想起2月中,我收到甄試錄取通知時做的那個夢:已經過世許久的阿公在一片光明裡給我個大大的擁抱後,消散在光中。是啊,我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當老師,連在去年來帶打鐵課時都還不曾有此念頭,但命運的安排就是如此:一開始只是潮厝的金工老師看上我的行動打鐵課,後來中學部老師希望我去開一學季的駐點計畫、淑如理事長與家長會成員們持續熱情地邀請我去上課......這一切的偶然與巧合為的是什麼?
一個能在雲林的三合院裡寫著教案,對教學充滿期待的「現在」
我的打鐵教育夢想,在潮厝找到了紮根的沃土——在田野間,鐵與火的夢想茁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