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nder Dysphoria 與 Transgenderism

2024/03/23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一﹕翻譯的問題

如前文所述,❙漢語❙ 裡沒有一個對應「gender」的用語。現時 ❙臺灣❙ 和 ❙香港❙ 的LGBTQ+ 群體用「性別」來翻譯「gender」是嚴重的誤導,因為「性別」本來就是用來對應生物意義上的「sex」。

漢語又將「transgender」翻譯作「跨性別」,結果是錯上加錯。

二﹕Gender dysphoria 的啟示

然而,如何翻譯「gender」卻可從理解「gender dysphoria」入手。

首先,「dysphoria」來自 ❙希臘語❙,是「euphoria」的反義詞。「Euphoria」所指為何? 「Euphoria」是非常快樂﹑非常滿足之義,可翻譯作「極樂」﹔「dysphoria」則是極其痛苦之義,故可翻譯作「極苦」。

但在 gender 議題上,「焦慮」似乎是一個比較恰當的譯筆,因為焦慮症患者通常感到的是緊張和不安的情緒,而醫學觀點認為「dysphoria」是一種情緒病,一種精神狀態或心理狀態。至於 gender dysphoria 則指患者心理上不認同其生物性別 (sex) 而產生的焦慮﹑困惑和不安。所以很明顯,這是一個心理問題 —— 譬如,一個染色體為 XX﹑有陰道﹑有子宮﹑有乳房的女性認為自己是男性或所謂的非二元 gender (non-ninary),這裡的「認為」明顯是一個心理狀態。

一旦了解 gender dysphoria 是一個心理病徵,我們便能夠輕鬆解決「gender」的根本含義。Gender 顯然源自心理因素,因此「gender」的最貼切 ❙漢❙ 譯應該是「心理性別」,而無修飾下的「性別」則指生物學意義上的性別; 那麼,「gender dysphoria」便應該譯作「心理性別焦慮症」。

但今日很多政治正確的醫院或醫學院 (譬如: 波士頓兒童醫院; 英國國民保健署; 美國精神醫學學會) 一般將心理性別焦慮症定義為「你出生時指定的 (assigned) sex 與你認同的 gender 之間存在衝突時所產生的焦慮」(the sex they were assigned at birth does not match the gender with which they identify)。

極度政治正確的 ❙加拿大❙,譬如 ❙西安大略大學❙ 的 ❙舒立殊醫學及牙醫學學院❙ (Schulich School of Medicine and Dentistry),則索性將 sex 從相關的醫學語言中刪除:「你出生時指定的 gender 與你認同的 gender 之間存在衝產生的焦慮」。

看 ❙英語❙,根本不可能理解心理性別焦慮症的確實內容。但用我們的解釋翻譯過來便一目了然﹕「你出生時指定的 (生物) 性別與你認同的心理性別之間存在衝突時所產生的焦慮。

但這裡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出生時指定的 (assigned) 性別」。

這好像是說性別是一個人為的操作,因為出生時的性別是一個人為的操作 —— 由別人 (醫護人員) 「指定」 —— 所以出生後個人決定自己的性別 —— 也是一個人為的操作—— 便順理成章了。這是醫學界被政治污染的一例﹕是先有結論,再用語言掩飾。人出生時的性別當然不是一個人為的操作,不是「被指定的」,而是由人的性器官 (即基因) 決定的。舉一個淺白的例子,人出生時之作為一個人,作為人類的一份子,不是醫護人員決定的。人之為人是由其基因決定的。

總而言之,「gender dysphoria」的正確翻譯應該是「心理性別焦慮症」。

有了這個確切的理解,我們不難得出如下結論,讓我們再強調: 心理性別焦慮症是一個心理問題

現在問題來了,某人對自己的 (生物) 性別產生懷疑或要否定自己的 (生物) 性別可以有多種因素或成因。病源在哪,需要深究。譬如兒童時期長期遭受家人性侵的受害人會有厭惡自己性別的情緒。但在政治意識形態侵蝕下的醫療系統卻說這是「正常的」,我們應該「尊重」病人的「選擇」,否則便是「跨心理性別恐懼」(transphobic)。

這個荒謬的現狀是病人有病是正常,對病人說他/她有病需要治療的人才有病。

譬如妄想症患者 (A),以情愛妄想症 (erotomania) 為例,即妄想別人 (B) 愛上了自己,醫護人員不會作出認可,說 B 的確愛上了 A。但今日的所謂心理醫學界或精神病學界卻警惕世人,心理性別焦慮症患者沒有病,我們必須予以認可 (affirm),否則我們即被標記為患上跨心理性別恐懼症。

三﹕Transgenderism

跨心理性別主義之為主義是因為所謂的「跨心理性別」沒有科學根據。

Bruce﹑Brenda﹑Joan 和 David 的故事〉和〈Gender 與 Sex〉兩篇文章已經指出,生物性別固然不是一種「社會建構」(social construct),心理性別也絕對不是一種「社會建構」,而本文至今要論證的是,自覺心理性別異於其生物性別是一個心理或精神異常現象。是否一個疾病則視乎這個異常現象是否對當事人產生困擾。譬如同性戀是一個異常現象,但只要同性戀者沒有因此而備受心理上或精神上的困擾,對同性戀者來說,同性戀不成為一個疾病。

順帶一提,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基因變異與同性戀有直接的關係。同性戀不是一種「選擇」(過去同志群體為了維權而常用的宣傳語句!) [這裡]

跨心理性別焦慮症則複雜得多。基因變異是一個可能性,但創傷後遺症如性侵也可以是一個因素。

但被政治化了的「醫學界」卻認為人可以自我認定 (self-identify) (心理) 性別,包括兒童,而且不單可以自我認定 (心理) 性別,還可以進行激素治療 (壓抑原來的生物性別激素和強化女性或男性激素),然後還可以進行不可逆轉的手術,譬如乳房切取手術或陰莖/子宮切除手術等。

先要澄清一點。一個成年人的個人心理性別取向,在私生活的範圍內,是個人的自由,我們接受,可以尊重,也可以不尊重 (因為尊重不是道義上的責任!)。

問題是政治化了的醫學界認為在發育階段的兒童 —— 非成年人 —— 覺得自己是什麼性別便「有權」接受跨心理性別治療,包括不能逆轉的各種切除手術。

今日的流行術語是「心理性別正義」(gender justice),用作支持對兒童進行終身醃割的偽道德高地,強逼社會使用他/她/它/牠/他們/她們的所謂「優選心理性別代名詞」(preferred gender pronoun)。

今日的所謂「跨性別」,走向極端 —— 即不僅僅是女性作男性打扮或男性作女性打扮 —— 其實就是變性的代名詞,是直接切除原有的器官及甚至植入人工陰莖或進行人工陰道造形。 

四﹕被政治化的醫療系統現狀 - 加拿大案例

如前述,❙加拿大❙ 是世界上最政治正確 (politically correct) 和最警惕 (wokeist) 的國家之一,在跨心理性別主義的道路上亦走在前頭。 

據報,❙加拿大❙ 首都 ❙渥太華❙ 的一間公立學校 Devonshire Community Public School 的教師向學生灌輸「沒有女孩子和男孩子那種東西」(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girls and boys) 和「女孩子不是真實的,男孩子也不是真實的」(girls are not real and boys are not real) 的觀念。一名6歲女學生的家長於2019年將教師和學校告上法庭。[這裡

2023年,❙加拿大❙ ❙安大略省❙ 心理學專業的監管機構 ❙安大略省心理學家學院❙(College of Psychologists of Ontario)下令前 ❙多倫多大學❙ 心理學教授及領有 ❙安大略省心理學家學院❙ 執業牌照的臨床心理醫師 ❙喬丹•彼得森❙ (Jordan Petersen) 必須接受「社群媒體溝通輔導」,否則取消其執照 —— 用蘇維埃的語言就是到「再教育營接受改造」; 事緣 ❙彼得森❙ 一直以來反對跨心理性別主義 [這裡]﹑反對政治正確論﹑反對左派意識形態,結果被 ❙安大略省心理學家學院❙ 冠以「公開發言缺乏專業精神」的罪名判處再教育。❙彼得森❙ 上訴至 ❙安大略省最高法院❙。但 ❙安大略省最高法院❙ 維持原判。[這裡]

被「政治迫害」的 ❙加拿大❙ 臨床心理學家 ❙喬丹‧彼得森❙

被「政治迫害」的 ❙加拿大❙ 臨床心理學家 ❙喬丹‧彼得森❙

2024年2月,❙加拿大廣播公司❙(Canadian Broadcasting Company)發佈了一部關於 ❙加拿大❙ 兒童「跨性別」的紀錄片。這部紀錄片令人震驚的是,女演員「莎夏」(Sacha) 假扮成一名 14 歲的病患,自稱是跨心理性別者,到位於 ❙魁北克省❙ (Quebec) 的一家私人「心理性別診所」進行諮詢,在短短的9分鐘的醫療咨詢中,這個只有14歲的「莎夏」獲得了睪固酮處方,切除乳房和子宮的「醫療建議」。[這裡]

五﹕ 英國的一個研究

由於跨心理性別主義是一個比較新的「領域」,但相當時髦,我們根本沒有足夠的研究證明變性是否一個對治心理性別焦慮的正確醫療手段。很多 LGBTQQIAAPPO2S+ 團體 (單看這個代號便多少感受到其荒謬的程度!) 聲稱變性能減少心理性別焦慮症患者自殺的機率,這不是事實,跨心理性別主義者根本沒有數據。當然沒有數據,因為這是一個新「領域」,不可能有足夠的數據支持或否定什麼。

然而,❙英國❙ 醫學界在2009年發表了一個研究結果。這個研究有55名變性人參與, 52 人為男變女,3 人為女變男。結論是﹕變性手術十五年後,研究對象的整體健康狀況及生活質素 (包括身體限制、角色扮演等) 均偏低。[這裡]

這是一個有數據支撐的事實。

六﹕小結

過去,在同性戀成為一個社會性議題後,同志群體為了維權而宣稱同性戀是一種「選擇」,但近年已有醫學證據顯示同性戀行為與基因變異有關,而在現代社會普遍接受同性戀者的存在後 (事實上他們亦不影嚮其他人的生活!),同志群體已經不再堅持同性戀行為是一種「選擇」。 

今日,幾乎一模一樣的情況再現眼前。跨心理性別成為一個時髦的社會性議題,於是五顏六色的 LGBTQQIAAPPO2S+ 團體宣稱 (心理) 性別是一種「社會建構」。跨心理性別精神領袖 John Money 的那個澈底失敗的實驗已經否定了性別是一種「社會建構」的無稽之談。[〈Bruce﹑Brenda﹑Joan 和 David 的故事〉] 心理性別焦慮症同樣可能與基因變異有關,也可以是創傷後遺症 (譬如兒童時期被性侵) 的一種。

認何 (affirm) 跨心理性別焦慮症患者的自我心理性別認同不單沒有解決病患的心理創傷問題,更是澈底不負責任的醫療失誤。



19會員
167內容數
國際 + 政治, 還有文化論述。 政治沒有巧合; 不作預測的政治評論都是廢話。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