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日誌 113.03.26 知識的接收與傳遞 楊立騰】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知識破除恐懼

       今早,我還沒下車,就看到教室外有些騷動,下車後還沒跨過馬路,就有孩子的聲音從對面吼來:「老師!教室有虎頭蜂!」


      我抱著好奇的心走進教室,看見一隻巨大深棕色蜂類盤旋在空中,一時間覺得相當眼熟,我看過牠!我甚至被牠叮過!但我想此刻不是說這個故事的好時機,於是在想辦法把牠趕出去的時候Tony老師走進來,看見了牠,拿了一個杯子和一張紙,在牠停在牆上的時候,把他裝起來,送到外面去,瞬間獲得全班崇拜的眼光,接著,Tony老師講述了他在當兵時也遇到了牠的同類,並且在無知的狀況下把牠打死的故事,但Tony老師在後來查資料後得知牠叫棕長腳蜂,草食性,不會有攻擊性(我當時被牠叮是因為我不小心把手壓在牠上面...),並延伸到,有知識便能破除對事物無用的恐懼,我想這也事孩子需要接受教育的原因之一。


       2019年7月,我與朋友前往青藏高原當教育志工,那是一個藏族人生活的村莊,家家戶戶都養著牛羊,所以有些孩子會被爸媽要求在家裡幫忙放牛羊,直到十歲多才開始讀小學,他們各個都極度渴望上學,也非常珍惜每天可以上學的機會,但以我第三者的角度看他們的教育系統,充滿各種不適切教法與內容,特別是在文化、政治層面的教育(學校讓藏族孩子們看低自己的藏族文化,並崇尚漢族文化。),因此我開始思考比起在家放牛,來這樣的學校受教育真的有比較好嗎?我把這個問題提出來,跟當時已有許多教育經驗的朋友討論,他說了一句話:「再不好的教育都比沒有受教育好。」,這句話啟發了我的更多思考與觀察,並讓我暫時得到一個結論,受到不適切教育的孩子長大後有獨立思考能力,便有能力判斷是否要接受自己過去接受到的教育觀念,但沒有受教育的孩子就是被剝奪了為自己的人生選擇的機會(因難以獨立生活於原本的生活圈),雖我對這樣的想法仍難以百分之百確信,但暫時可以說服現階段的我,在以後的教育路上,我也將繼續探討教育重要性的相關問題。

raw-image


數學課

       因為今天調課,我難得有機會可以看到Tony老師的數學課,當時在教育工作坊我也是選擇數學課觀課,因為就像許多文組人一樣,數學是我們從小到大的夢魘,因此我對於「怎麼把數學課上得令人感興趣」相當好奇,今天緊抓機會,仔細觀察。今天的主題是多邊形,打從一開始,Tony老師透過堆疊學生的情緒,從簡單、容易聯想又有趣的問題開始,為學生的成就感與好奇心打底,打底的基礎穩固之後,便可延伸到較困難的問題,因為此時困難的問題並不會讓學生感到深硬,反而是一個有趣的挑戰,能激起孩子動腦解題的慾望,最後,Tony老師為引出計算所有多邊形內角和的公式,但不願讓孩子被公式綁住,因此他透過一步步引導,讓孩子在一個個討論中將公式推倒了,Tony老師甚至在最後也沒有公佈公式長什麼樣子,但我想孩子們都知道要怎麼計算了。


       其中在數學課「討論」這件事情也讓我覺得相當有趣,在12年受教育的過程中我從不記得數學課有討論的環節,但在今天觀課後,我才意識到,數學課更是一個需要討論的學科,因為沒有透過孩子從自身出發對每一個數學主題的連結,每堂數學課將成為無聊透頂的數字地獄,但透過討論,孩子們就可以在與同學語句激盪間將數學活化,並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出發,加深自己與數學的連結力,進而發展出創造力,如此,數學的魅力就在孩子的腦中如開花般綻放出來。

raw-image


    11會員
    1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