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時候,讓我們開始失去對學科的好奇心?取而代之的,是被灌輸的責任與義務「請做好學生的本分」或「完了,昨天沒唸書,今天一定考不好,我真爛。」這些責任與義務讓許多孩子失去對學習的好奇心,不斷陷入罪惡感、拖延與自我懷疑的循環。
「我會在成績上維持一定水準,這樣老師和家人就不會找我麻煩。」
這是一位專欄作家的童年。在學業之餘,她享受鑽研興趣,我為她感到開心!然而,令我心疼的是,竟然是學校和家庭讓她看清了現實。學校對她來說,似乎不再是學習的場域。在實人,在寶寶老師閱讀課上,學習的本質是孩子和老師十分享受在課堂中,學習時刻他們會一同大笑、一同疑惑,收斂時刻孩子會勇敢說出自己的想法,練習給予夥伴建議。孩子真正在學習中看見自己的成長,同時珍惜有夥伴的好!
每當我感慨著「真希望我的童年如此!」,對亮師們的敬佩之情更加濃厚,他們的童年與我並無分別,一切的分別來自於因著對教育專業的堅持,他們選擇投入多少心力突破自己。在雙雙的日誌中,有詳細記錄老師們如何在困境中持續積蓄能量。(https://vocus.cc/article/65f94bbefd89780001bc92a2)
當流露出某部分的本質與渴望時,你的眼神會發光。眼神的發光是很治癒人心的,因為那正是其他人的渴望。從Tony老師分享他如何運用教學五力的過程裡,練習生們都被他的光芒照耀著。這樣的光芒不是自傲,而是發自內心的喜悅,「發自內心」「由學生角度思考」是老師準備課程期間最常提醒自己的。
最後,我認為學習的本質是「發自內心」,可以是老師發自內心的柔軟、也可以是學生發自內心的投入。雖然我仍在前進與做到的道路上,有著亮師與夥伴們帶給我的以下收穫,我會提醒自己莫忘初衷:如果一堂課的老師只想要把某個概念或進度教完,必然會有學生被放棄。在趕進度的過程中,很容易忽略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學習情緒。亮師也會為進度壓力煩惱著,但當試著放慢教學節奏,透過書籍中的「目的方思考」,孩子反而學的更深入,老師也教的更踏實。一旦孩子的學習興趣被激發,並且開始享受自主學習,他們將在未來面對困難時,展現出非凡的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