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島上的我 –《簡愛,狐狸與我》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圖片來源:《簡愛,狐狸與我》|文:芬妮.布莉特   圖:伊莎貝爾.阿瑟諾  字畝;2017

圖片來源:《簡愛,狐狸與我》|文:芬妮.布莉特 圖:伊莎貝爾.阿瑟諾 字畝;2017

人一旦出生,就像直接被拋進牢籠裡,只是一個牢籠換成另一個,如此不斷接續下去,越換越大罷了,先是家庭,後是學校,職場社會與婚姻,還有各種的價值觀。

所以,幸運的話,也許風生水起的日子,好的「獄友」不會讓自己覺知到身處牢籠內;反之,在想逃離和反抗的心理之下,就會催生出人對於自由的渴望。

即便,所謂的牢籠是自己內心映射出的樣貌,但我想沒有多少人能不受環境影響。想起心智尚未強大的孩童和青年時期,對我而言,學校有時就是一個無法逃離的牢籠。

人生的牢籠,不是只有困在一段無奈的關係裡,還有不得不面對的生存環境。

  • 故事在說什麼?

在學校,伊蓮倍受欺負,不只嘲笑她116公斤,還笑他有狐臭,沒有朋友的她,會在獨自搭公車的時候看《簡愛》。穿插對照:女主角簡愛是一名孤兒,被可怕又有錢的舅媽收養後,過得並不好,直到送去寄養學校,也只是粗茶淡飯,即便長大後的家教工作,環境裡也是充滿人事的複雜。】

那時期的女學生們,正流行骨董商店裡,高價又充滿樟腦丸味的紗裙洋裝。但是,伊蓮沒有足夠的錢,她只能穿媽媽熬夜幫她親手縫製的洋裝,試穿沒有樟腦丸味和不太合身的新洋裝後,伊蓮內心頓時感到沮喪。【穿插對照:簡愛只有三件很普通的洋裝,但是聰明又苗條的她,卻深受學生愛戴兒和男主人羅徹斯特的喜愛。】

一天,伊蓮對於老師宣布的校外教學活動,感到內心強大的不安。周末時,伊蓮在購物中心試穿泳衣,她看著鏡子裡的自己,不管是穿上最流行的款式,或是基本款,他都覺得自己就像大家說得一樣,不過是一根肥肥的香腸。【穿插對照:簡愛為了克制對羅徹斯特的愛意,分別畫了兩張人物畫,一張是極為黯淡又平凡的自己;一張是有錢又美麗的女子,以此提醒自己面對現實。】隨著活動的時間,越來越近,伊蓮開始想逃避,她不想迎接明天那份深深的孤獨感,因為全班40人之中,沒有一個是她的朋友。

活動當天,大家一下車就自動組成各種小團體,伊蓮只能裝忙渡過這時期的尷尬,直到自己被分到廢柴組。隔天,伊蓮獨自吃飯時,被大聲嘲笑:「我在你的屁股上,插了一根叉子,可是你肥到根本沒有感覺!」她的世界剎那間凝結了,就在內心期待有人能打破這靜止的時候,她看見有一位深色頭髮、藍眼睛的女生,似乎能對她的痛苦感同身受。

時間來到倒數第二天的晚上,伊蓮在帳篷外看《簡愛》時,遇見一隻小狐狸,狐狸和善的眼神,徹底溫暖了伊蓮孤獨的內心,正當她準備摸牠的鼻子時,卻被同住的蘇珊娜給大聲喝止,並嚇走了狐狸。伊蓮此時內心翻起了深深的怒氣和絕望感。【穿插對照:羅徹斯特不只愛怪異又嚴肅的簡愛,還要她嫁給他,如同狐狸對待伊蓮,但羅徹斯特其實已經有患上精神病的妻子,所以無法娶簡愛簡愛只好離開別墅。這提醒了伊蓮:別忘,你只是可悲的香腸,愛上了妳也只會以悲劇收場。】

就在伊蓮生氣不已時,那一位深色頭髮、藍眼睛的女孩,叫潔洛丁,走進廢柴帳篷裡,訴說著自己是如何被趕出原本的團體,但她一點也不在乎,因為她討厭被那種團體制約。她大方地和廢柴組的人聊天,不僅分享自己的東西,還特別與伊蓮親近,最後他們成為了很好的朋友。【穿插對照:簡愛最後再次回到別墅,發現羅徹斯特的妻子,不只把莊園毀了,還深深傷害了羅徹斯特,不過簡愛並不在意,依舊還是愛著已經殘廢的羅徹斯特,故事有了美好的結局。】

伊蓮也終於從他人惡意的評語中,漸漸明白了:

我開始了解,只要我愈不那樣想,那些話就愈不真實。

–引言自《簡愛,狐狸與我》|作者:芬妮.布莉特 繪者:伊莎貝爾.阿瑟諾 字畝;2017

  • 故事好吃在哪?

這是一本圖像小說,就像是繪本界裡的漫畫,一幕幕的情境被生動的畫了下來。

圖片來源:《簡愛,狐狸與我》|文:芬妮.布莉特   圖:伊莎貝爾.阿瑟諾  字畝;2017

圖片來源:《簡愛,狐狸與我》|文:芬妮.布莉特 圖:伊莎貝爾.阿瑟諾 字畝;2017

隨著主角的獨白,和單色鉛筆的圖像風格,可以很沉浸在她所要面對那些生存環境中的惡意,以及瀰漫在空氣中的情緒,還有渴望與終獲救贖的心情。尤其穿插《簡愛》彩頁的故事片段,更能展現主角心境的變化,和虛實的對照。

圖片來源:《簡愛,狐狸與我》|文:芬妮.布莉特   圖:伊莎貝爾.阿瑟諾  字畝;2017

圖片來源:《簡愛,狐狸與我》|文:芬妮.布莉特 圖:伊莎貝爾.阿瑟諾 字畝;2017

故事雖然發生在就學時期,但是,不要以為這離大人很遙遠,因為

人性的惡意,生存的壓力,是貫穿整個人類史。

所以,即便已經長大成人,也許發生的事情與環境都不盡相同,但主角身處在無法逃離的團體裡,內心所感受的折磨和孤獨,卻是在任何年紀都有機會感到心有共鳴的。無論是被團體排擠、受他人的不理解、或是那些惡意的中傷,都讓人清楚的感受到

人,自生到死,本就是獨自一人,活在自己的小島上。

只是,從出生至長大,身邊或多或少都圍繞著他人,所以“團體”與“關係”的重要性似乎被放大許多,強調這樣我們才能活得下去,或不那麼顯得脆弱無助,但諷刺的是,我們沒有因此變得更壯大,反而更顯得軟弱,我們變得難以不在乎別人的言語和眼光,也容易對自己產生質疑,甚至最後在團體裡“死去”。其實生命中的他人,都只是增添新的樣貌或是體驗,因為,說到底島上所颳起的風雨,永遠只有自己,最清楚打在自己身上的感覺。

生命終極的本質是孤獨的,
寂寞的情緒只是提醒我們遺忘已久的這件事。


牠的眼神如此和善,我都快要哭出來了。
如果哪個人的眼中有那種感情,
我的靈魂一定會交給他。

–引言自《簡愛,狐狸與我》|作者:芬妮.布莉特 繪者:伊莎貝爾.阿瑟諾 字畝;2017





書籍介紹:

書名|《簡愛,狐狸與我》

作者|芬妮.布莉特(Fanny Britt)

繪者|伊莎貝爾.阿瑟諾(Isabelle Arsenault)

出版社|字畝


內容主要是分享身處日常框架下的觀察與反思,記下腦中乍現的「啊!」。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樂讀|來自精神病的國度:微不足道的行動,也有守護現實的力量。躁鬱症患者的23篇真心話,陪你緩緩游出疾病與傷痛的孤島讀這本書的時候,一直讓我想起去年很愛的一部韓劇《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久違的韓劇也難得從第一集愛到最後一集。 其中我特別喜歡男主角對女主角說的一段台詞───
Thumbnail
avatar
陳子楹|樂*LOVE
2024-05-08
《人生的模樣#2》 -活在孤島上的人在那一天我明白我得了憂鬱症。 也在那一天我明白,我在一座孤島上,只能自己拯救自己。
Thumbnail
avatar
Liveinlife
2023-11-20
《台東讓我練習的,是孤獨的自在;花蓮帶我體會的,是相伴的喜悅。》| 獨自環島| 花蓮(上)| 奧斯汀環島的時間繼續走著,這是我的最後一站,花蓮。 走到第7天,我似乎已經習慣成為一個流浪的旅人,而且還做的很拿手。 怎麼說呢? 沒有過類似的長途旅行經驗, 環島出發前,我瞎忙了整個半夜, 為了找出每個地區該去的景點,這實在是一個大工程, 第一天我就放棄了。 系統性的規劃對我來說實在複雜, 所以,
Thumbnail
avatar
Austin 奧斯汀的生活雜集
2022-07-09
溫柔且孤獨的眾生相:讀楊明《一個人在島上》楊明《一個人在島上》以冷靜的文字梳理城市寂寞的眾生,原本隱而未顯的糾結,於是在島上一一顯影。雖然島上不只一人,但這十二篇的主角,卻形單影隻,出沒於寂寞的原鄉,在城市嘈嚷的喧囂之外,錯過情人,錯過工作,錯失被社會認可的機會,更多時候,她們錯過自己。
Thumbnail
avatar
蔡牧希
2022-06-23
惡魔島上的孤獨鳥人有一個因罪無可逭而被判終身監禁的人,卻在單人囚室裡度過近半個世紀的人生,而且活得比多數人都來得溫馨、忙碌、精彩而有意義。他名叫羅伯.史特勞德(Robert Stroud),十九歲時,在盛怒下殺死了強暴他女友的一位酒保,被判十二年有期徒刑。在監獄裡又在爭執中捅死一名獄警,而被判死刑。但……
Thumbnail
avatar
王溢嘉
2021-12-13
當我遇上偽善又孤獨的領導者不同的高層老闆都有各自的領導風格,但要成為公司總部高層,經過公司多年的歷練下來,基本上他們都有一個檯面上共同的外顯風格,就是「和善、禮貌與看似風趣。」我想我大概是長年在絕世直屬好老闆底下工作久了,讓我不小心鬆懈了階級感(hierarchy)在某些人心中具有神聖且不可撼動的地位這件事。
Thumbnail
avatar
PW Lin
2021-11-01
《學園孤島》動畫-創傷環境下的精神分析 上本文主要以心理學理論分 析前兩位主角
Thumbnail
avatar
李佾學
2021-07-18
孤島上的感恩【疫情中,找回希望】從一開始到賣場搶購,到現在變為不斷在家網購,你是否只要一打開冰箱、櫃子,突然就會冒出「東西不夠吃、不夠用怎麼辦呢?」然後不自覺地又買了許多物品回家。也許,真正不夠的不是這些民生必需品,而是你內心找不到足以平靜的依據。此時,讓我們來讀下面這則故事⋯⋯
Thumbnail
avatar
蒲公英希望基金會
2021-05-28
【05】|〈VOCAL評點〉孤島上有人唱著愛的主打歌:王清、張鈺——《青春有你2》節目覆盤在一個競賽舞台上,「爛」都比「表現好但是平庸」的展現還更引人注目,平庸是不會被記住的,搭配上愛奇藝今年鐵了心要把「差異化」作到了極致,對VOCAL選手而言,比唱功還要更能被注意的,先天的「音色」才是真正的勝負手,而且在好音色的加持下,長的「特別」會更好。
Thumbnail
avatar
涼柚
2020-08-04
歷史邊緣人|從日本和子,到孤島女王的「安納塔漢島事件」(上)那是約莫1955年的東京都市,32歲的她,衣衫不整跪坐在飄著細雨的街頭,一身酒臭。「是那個女人嗎?那個魅惑一堆男人,擁有32個面首的女人?就是那個的妓女嗎?」路人對她露出譏諷的眼光。難聽的碎語,流竄入她的耳中……「我才不是妓女!我是女王!」她大吼,怒目圓睜。
Thumbnail
avatar
肉蟻小姐
2020-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