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自由的唯一指南:自律的使用手冊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一天終於結束了。拖著濃稠的夜色回家,累得連澡都懶得洗只想癱在沙發上滑手機,配著茶几上的零食大口大口放進嘴中,享受味覺神經和網路世界帶來的快感。
突然,飄渺卻刺激的快樂中冒出一絲焦慮。低頭看見自己日益肥碩的肚腩,眼角餘光掃到一旁積了灰的吉他,以及一本本未拆封的新書。「沒關係!都這麼辛苦了,偷懶一下,何妨?反正也不差今天。」 轉念一想,剛發芽的不安瞬間消失無蹤。然後日子便這樣一天一天的過去,終於,一生結束了。

為什麼要自律?什麼是自律?

我曾在網路上看過一句很喜歡的話:「如果浪費時間讓你感到快樂,那就不算浪費時間。」這句經典名言是出自英國哲學家、數學家和邏輯學家伯特蘭·羅素口中,但曾對它深信不疑的我其實曲解了羅素的原意,把它變成了拖延和偷懶的藉口。問題究竟出在哪呢?在於大多時候,其實我不是真正的快樂。我認為羅素指的快樂,是透過做有意義的事所獲得的,它們有可能不被認同,但卻能創造價值。而過去的我理解的快樂,卻是如引言所述的玩手機吃零食等等,雖說能帶來滿足感,但老實說它不會對我的夢想或者目標產生任何價值,甚至會導致負面影響。那麼正在閱讀的你

現在所認為的快樂,是哪種快樂呢?

回歸本段標題,為什麼要自律?為什麼要讓自己痛苦地受限於目標中而不肆意享受?答案是:自律是一種方法,目的是為了能達到真正的自由和快樂。而舉例來說:雖然放學回到家的小明只想賴在沙發上滑社群媒體,但他有一個成為服裝設計師的夢想,而且他知道這份夢想能創造價值和成就感,所以他必須強迫自己起身,去閱讀相關書籍或者動手畫圖設計。即便從鬆軟的沙發上起身讓小明感到痛苦和限制,但夢想成真的快樂是自由的是踏實的,連帶著使他為夢想而努力的過程不那麼辛苦。甚至可以說,癱在沙發上的小明才是身在囹圄中的,因為貪圖表層快樂的他永遠也無法為夢想努力。

由AI生成的服裝設計草圖

由AI生成的服裝設計草圖





怎麼自律?

上完阿亮老師一系列的自律課之後,自律深深影響了我的生活。雖然我目前仍在學習自律有時候也會失敗,但現在的我回顧這一路上,似乎又更了解自己以及通往自律的路上會遇到的難題。因此,接下來我會藉由我的親身經驗,跟你分享自律的方法和可能會遇到的困難。

  • 自律過程必使用的方法一:遠離手機以及社群軟體

手機對生活影響太深了。仔細想想,生活中的每時每刻幾乎都在使用手機,它的便利性讓我們對它深深依賴。而這份依賴,也成為了自律路上的巨大絆腳石。過去的我曾經下定決心要規律作息,可是當躺在床上若沒有滑一下手機就全身不對勁。更可怕的是,一滑,一到兩個小時就過去了,心裡雖會有一絲不安和自我唾棄,但那吸睛的色彩和文字卻不斷刺激著我促使我繼續,結局就是比平常更晚睡造成的惡性循環。久而久之,我開始厭惡說到做不到的自己,更開始自暴自棄的相信我天生就不是自律的料。

因為過度使用手機而情緒低落(AI生成)

因為過度使用手機而情緒低落(AI生成)


但事實真的如此嗎?當然不是。


當我參加了阿亮老師的實驗挑戰,把自己的手機放在盒子裡一週後再領回,我的生活產生天翻地覆的變化。以下是我在挑戰過程中的心得:



今天是沒有手機的第一天。好焦躁。渾身不對勁。我的大腦在嘶吼著對手機的渴望,我的手情不自禁地想像自己正握著手機,一遍遍回味它的溫度與觸感。我的眼不由自主地看見自己打開手機點進限動向左滑動,那畫面一幀幀不斷重複,像一部被資本操控的商業廣告,想避也避不掉。

必然的,在實驗進行的前幾天,我的內心幾乎都圍繞著上述的狀態。但在跌落最低谷之後,前方的路逐漸被光明籠罩。隔了幾天後我的心境終於撥雲見日:

今天活得好怪,像是某天突然發現自己不用呼吸也能活著一樣的詭異。時間竟然變多了。那些我不曾發覺消失充實的分秒又重新出現,被沒有手機的我快樂地用掉了,而這種踏實感像一團甜絲絲的棉花糖塞滿我的胸口。好喜歡!


在完全沒有手機的干擾下我專心的時間變長了、效率也提升了。我因而搖身一變成了時間富翁,有時間到樓下散步感受夜晚涼風吹拂,有時間拿起在圖書館借了很久都沒翻開的書本。這些微小的成果在無形中給我勇氣與自信,讓我相信自己有能力自律。

AI生成的在夜晚散步吹風的女孩

AI生成的在夜晚散步吹風的女孩



但我最大的收獲,是心靈層面上的覺察。以下是我在對於使用社群媒體的反思,篇幅稍長,但很血淋淋、也很真。若你也有因社群媒體而產生的困擾,邀請你繼續往下閱讀,或許能從中產生共鳴 :




今天的我意識到比較的痛感主要來自社群媒體。過去的我很喜歡透過文字記錄生活,但很多時候這份初衷卻變了調。我開始會比較自己和其他人的生活、開始在意貼文的按讚數及流言,甚至開始努力塑造自己過得很好儘管有時並非如此。更可怕的是即便它使我不快樂,我卻像上癮似的無法抽離。我使用社群媒體的初衷良善,如今卻成為生活中比較的罪惡根源。所以,當暫停使用社群軟體時,我終於澈底拔除刺在心底的痛。我也進一步發現:最重要的是放下它,走進生活。把生活活得有熱忱活得專注,似乎才是唯一能在網路世界中取得平衡得方法。因為知道自己把每一天過得很認真充實,所以不須透過虛假夢幻的形象粉飾。因為知道自己的目標和喜好,所以他人過得好壞與否不是我的生活指標。現在的我正朝著此方向邁進,偶爾還是會自卑也還是會忍不住用電腦偷看。但值得慶幸的是:我在路上了。


接納、擁抱、愛著自己(AI生成)

接納、擁抱、愛著自己(AI生成)

關於社群媒體我想用一句歌詞總結:

「擁抱你的燦爛,更擁抱你的腐爛」

(出自蕭敬騰演唱、吳青峰作詞的〈全是愛〉)

唯有誠實面對自己,接受燦爛和腐爛的自己,才能從社群媒體中比較的深淵脫逃。





  • 提醒

遠離手機及社群媒體的目的不是要永遠停用,而是給自己一個機會重新反思它的影響及使用方式。喘口氣之後再繼續開始,因為自律的過程中是必定會接觸到它們。

參考:現在的我已拿回手機,且把IG和FB在手機中刪除了。但當我想要發文記錄時,我仍然會載回來發完再刪除。雖然很麻煩,但這是我想到能平衡記錄與生活的最佳方式,且正因為它的麻煩讓我養成在發文前思考它是否為必要的習慣,也避免掉無意義的輸出。這個方法既能偶爾瀏覽社群媒體,也不至於陷入其中無法自拔。推薦給你!

手機的繽紛(AI生成)

手機的繽紛(AI生成)



  • 自律過程必使用的方法二:找到一起努力的夥伴

從手機的深淵跳脫出來後,真正的挑戰才剛剛開始。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這種經驗:下定決心做某件事之後在前期幹勁滿滿、體力充沛,但執行到後期熱情喪失,事情也就不了了之。其實這很正常,因為你是靠意志力在苦撐,當燃油耗盡自然就無法前進。當時飽受此困擾折磨的我,找到對我而言很有效的方法:外在監督

我在學校有一個同班且價值觀非常合的朋友,因此我在聊天時有把正在練習自律的目標和經歷與她分享。心血來潮,我甚至邀請她一起控制手機的使用習慣,並請她分享目標以互相督促。而這樣看似不起眼的舉動卻對我造成極大影響:我有更多動力去執行目標了。舉例來說,這節每每使人昏昏欲睡的課我們約定好要一起保持清醒,因為有這份承諾的壓力讓我更加努力不睡著,甚至當看到其中一人的頭像放了氣的氣球垂下去時,另一方會用力盯著她或偷偷拍一下她,或者在下課時糗一下她。當然若這節課我們兩個都成功保持清醒,我們也會不吝嗇給予對方鼓勵。透過這種方式,達成目標的過程從枯燥的死撐變成了有趣的挑戰,自然也為我們建立起信心去完成更大的目標。

夥伴的力量(AI)

夥伴的力量(AI)



雖然自律看似是要靠一己之力達到的,但當你意識到自己的問題並積極尋找外界求助,這何嘗不是一種自律呢?因此,別害怕把自己的目標跟別人分享,找一個值得信任的夥伴,一起互相督促進步吧!



  • 自律過程必使用的方法三:把自律變成一種習慣

如前段所述,如果整個自律過程都仰賴意志力維持,那是非常辛苦且笨拙的方式。那究竟有什麼方法,能讓自律的過程行雲流水到在自己未曾察覺時就完成了呢?答案就是:把它變成習慣。習慣之所以稱為習慣,就是因為我們在執行它時並不會有所察覺。好比如上課鐘聲響就必須要回位子上坐好,但你並不會意識到自己正在執行這個習慣,自然也不必花費額外心力控制自己的行為。同理,若能將自律行為變成習慣,那豈不是事半功倍 ?

可惜的是,我還未能將所有自律的目標變成習慣。在清明連假打下這段文字的我已經因為放假而好幾天沒有按目標在十一點前躺好了。但我可以分享自己掉進的陷阱,如果你想嘗試自律的話記得要注意喔!

躺著睡覺的人(AI)

躺著睡覺的人(AI)

陷阱:習慣是需要時間培養的

不能因為順利進行了幾天,就忘記習慣是要有意識的養成的。因為新習慣才建立了短短幾日,舊的壞習慣卻已累積數年了,如果沒有刻意培養很快就會打回原形。所以培養習慣的過程是刻意的,習慣養成後才能是無意識的。

解決:對於我時常忘記要在十一點躺好這個困難,我決定從今天開始在十點時設鬧鐘預先提醒自己,讓潛意識裡知道自己等等要準備去睡了。


  • 自律過程必經的超級大魔王關卡:努力沒有成果怎麼辦?

努力卻沒有成果,算得上是人生中數一數二令人悲憤卻又無可奈何的事了。開始自律的幾週後,我深刻感受到了這種無奈,覺得自己明明都有按照目標實踐卻看不見成效。徬徨和迷茫攻佔心頭時,阿亮老師分享的一句話瞬間點亮所有:


自律有時是一種固液共存。


示意圖

示意圖

如上圖我繪製的圖表,物理中固液共存與氣液共存的現象可套用在自律過程:雖然付出的努力(能量)未曾停歇,但有時會陷入看似沒有成效的膠著狀態(溫度不變),這段時間往往會讓我們想放棄。可是透過物理現象解釋後,其實你所有的努力都不曾付諸流水,它們化為了你看不見的前進的能量,為下一個更大的成果進展鋪墊。因此無論當下是否看見成果,只要持續努力,你都一直在累積自己的能量。

  • 小結

在「怎麼自律」這個主題下,我分享了三種方法分別是

  1. 遠離手機和社群媒體 —— 給自己走回生活的機會
  2. 找一個一起努力的夥伴——自律路上不必孤身奮戰
  3. 把自律養成習慣——讓自律神不知鬼不覺融入生活

同時我也提及了兩個困難分別是

  1. 忽視舊習慣的威力——有意識地透過文字或行為提醒自己
  2. 當努力沒有成果怎麼辦——記得固液共存的原理



總結

我想用一段文字把自律 自信 自愛 自由 時間 夥伴串起,也作為此專欄的結語。

下雨的山路(AI生成)

下雨的山路(AI生成)

自律是一條通往自由的崎嶇山路。

你下了決心登頂後,用意志力撐過了飄著細雨的深夜,在即將失溫時邂逅了夥伴,你們互相激勵取暖等待太陽升起。





烈日下的巨石(AI生成)

烈日下的巨石(AI生成)



繼續上路,你們遇到了幾座矗立路中央的巨石。烈日下磕磕絆絆地攀爬著,過程中從眼角滴落的絕望與希望會凝結成透明卻堅強的自信,化為前進的動力。



分岔路口(AI生成)

分岔路口(AI生成)


終於,還是來到了分岔路口。

祝福中道別,你再度踏上一個人的旅程。此時此刻你不再像早晨需要全神貫注地走,由內而生的信心與經驗讓你有餘裕欣賞沿途風景。





橘黃色晚霞(AI生成)

橘黃色晚霞(AI生成)



橘黃色的晚霞綿延至山峰,走著、望著,一股幸福與踏實從心底油然而生,你發現自己變得好快樂好快樂。




走著、蹦著、哼著,某個瞬息間你醍醐灌頂全身雞皮疙瘩,終於意識到那塊名為自由的遙遠的山巔,早在你熬過濕冷破曉時,便被你踩在腳底了。

踩在腳底的山頭(AI生成)

踩在腳底的山頭(AI生成)




【作者介紹】

賴宥瑄,高一亮孩。

最近愛上卡比獸,想躺在牠軟綿綿白胖胖的肚子上慢慢被時間融化。

(可能會順便帶上幾盒臭豆腐,一人一獸一起分享)


























    3會員
    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