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讀後心得:讓自己成為不被 AI 淘汰的人才

更新於 2024/04/10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誰是不被AI淘汰的人才?」


出自於去年開始在管理階層、HR圈很紅的一本書——《人才:視才、選才、求才、留才的 10 堂課》。在看完之後我覺得除了是公司老闆、管理層、HR 必看的書,如果你是「找工作的人」也非常適合把這本書讀一遍!你可以在這本書中了解公司在找什麼樣的人、人才會被什麼方式找到,透過這裡面的內容深入瞭解一間想找到好人才的公司的「資方思維」,並將自己打造成公司想找到的「好人才」

raw-image


人才書中的十個章節:

I1I  為什麼人才很重要

I2I  如何面試與提問

I3I  如何進行線上面試

I4I  智力與人才

I5I  人格特質與人才

I6I  人格特質與面試

I7I  被低估的身心障礙人才

I8I  被低估的女性與少數族群人才

I9I  星探模式帶來的選才啟示

I10I打造讓人才發光發熱的舞台


如果你的角色是求職者的話,可以將重點放在第二章~第六章。我尤其喜歡第五章和第六章的內容,不同於我個人所接觸過的人格特質分類,在閱讀的時候可以跟著這裡面的討論,思考自己是屬於什麼樣的人才,以及是否有在面試過程中好好地展現出來。


人格特質與人才——五大人格特質理論

這裡面提到將人類個性歸結到最簡單的五種特質

  1. 神經質
  2. 外向性
  3. 開放性
  4. 親和性
  5. 嚴謹性


例如投資人在找尋公司創辦人的時候,可能會傾向「親和性」低,「開放性」高的人(大家可以試想看看自己的老闆是否具有這樣的特質?😊)


也有不同論文將這五個特質改為:外向性、親和性、嚴謹性、情緒穩定性、自主性


要正確地運用這五大人格特質,還是必須拋開成見,將特質是為「中性的」,不是好或是壞,而是在什麼情境或環境下,這樣的特質可以有好的發揮?並且思考當擁有一個特質到極致的時候,對於組織整體會是加分還是扣分?——可能取決你所在的產業和需求,這也是我很喜歡這本書的地方,雖然你會看似有些答案,但是人的複雜程度之高,看見特質的同時,又會需要同時考慮許多不同面向。


在第六章的人格特質與面試,則是在上一章介紹五大人格特質的基礎下,給予進一步的面試架構建議,以及提出了一些值得留意的特質,例如:不安的人生勝利組、悲觀的完美主義者,覺察、理解和攀登適合自己工作階層的能力等等。


結語:求才若渴、成為伯樂

除了上面對於求職者建議可以多著重的章節,我自己身為 HR /生涯設計師的角色,認為整本書都是精華,每個章節都很值得反覆咀嚼,工作在組織中會有些習慣的思考方向,團隊習以為常的面試流程或提問,但透過書中的內容,可以讓我看到不同的見解和思考可能,也有機會做出新的嘗試。大推工作者們都可以看看這本書,同時可以從不同的觀點作自我解析喔!


整本書當中,除了因為族群多元性不像美國這麼多,因此第八章在講到少數族群人才的部分有些舉例會感覺距離較遙遠(例如白人黑人拉丁裔等),但一樣很有收穫,因為這裡面提到有哪些方式可以讓你擁有更多元族群的視角(學習不同的語言、旅遊、換位思考),而我相信在臺灣開始缺工的時代,未來的職場應該會有越來越多這樣的情境。


最後想以第十章的「打造讓人才發光發熱的舞台」來結尾,期許自己可以不斷地發掘、創造人才,並且讓人才都能適才適所的發揮!


如果你正在考慮職涯轉換,歡迎來找我聊聊:https://forms.gle/LZYpV9bx2SLSMGNp8

    內容總結
    人才
    5
    /5
    考古學及數位行銷背景的新創人資,產業包括教育、新媒體、電商、軟體公司,歷經跨領域、跨產業的職涯探索。 期待能以生涯設計師的身份協助大家一起探索生活/職涯的各種可能。 有一隻叫做肉桂的挪威森林貓🐱 近期的興趣是滑雪🏂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大家有遇過前主管邀請你回去和他一起共事嗎?或是在找工作的時候,考慮過前東家呢?包括我自己在內,身邊也不少朋友都在轉職之際,回到前公司或是再次和前主管工作。這篇文章想先分享我個人的經驗,再綜合聽過的各種經驗,來歸納為什麼回鍋也許是個不錯的選擇! 我自己也不時會被身邊知道的朋友問起「Debby 為
    因為身為公司人資也有接觸招募的關係,閒聊之間身邊許多朋友會好奇詢問 到底在面試後,公司是怎麼錄取哪位候選人呢? 這題很難三言兩語道盡,但如果用一句話概括的話,我會說 「公司會選擇在有需求的當下最適合我們的候選人——尋找那位有緣人」
    大家有聽過「我的蜜糖,可能是你的毒藥」這句話嗎?意思是 適合我的,不一定適合你,反之亦然。 那麼這個理論又如何套用在找工作中呢?
    近期在看求職者的履歷時,有發現到許多人都會附上社群自媒體作為作品集,IG 和 Podcast 都是滿常見的平台,但是近期某一次在看作品集時,發現這個作品集竟然沒有為他的應徵加分,實在感到很可惜,到底該怎麼做,才可以讓履歷作品集加分出擊呢?
    離開學校後進入職場經歷過工作轉換時,都會深深覺得,與工作之間的關係真的好像談戀愛! 需要緣分,也需要探索和學習。 。轉換工作的推力和拉力 。該如何下定決心呢?
    工作以來已經超過 5 年了!想在這邊分享第一次面臨轉職的故事。 離開學校後,因為會一些日文,加上想往行銷發展,我應徵上了在日商廣告代理商擔任 Facebook 廣告投手的工作。 大約進公司 7-8 個月的時候,發現自己並不太喜歡這樣的工作,原因有幾個: 現在,我通常還是會說自己是一位非典型的人資:
    大家有遇過前主管邀請你回去和他一起共事嗎?或是在找工作的時候,考慮過前東家呢?包括我自己在內,身邊也不少朋友都在轉職之際,回到前公司或是再次和前主管工作。這篇文章想先分享我個人的經驗,再綜合聽過的各種經驗,來歸納為什麼回鍋也許是個不錯的選擇! 我自己也不時會被身邊知道的朋友問起「Debby 為
    因為身為公司人資也有接觸招募的關係,閒聊之間身邊許多朋友會好奇詢問 到底在面試後,公司是怎麼錄取哪位候選人呢? 這題很難三言兩語道盡,但如果用一句話概括的話,我會說 「公司會選擇在有需求的當下最適合我們的候選人——尋找那位有緣人」
    大家有聽過「我的蜜糖,可能是你的毒藥」這句話嗎?意思是 適合我的,不一定適合你,反之亦然。 那麼這個理論又如何套用在找工作中呢?
    近期在看求職者的履歷時,有發現到許多人都會附上社群自媒體作為作品集,IG 和 Podcast 都是滿常見的平台,但是近期某一次在看作品集時,發現這個作品集竟然沒有為他的應徵加分,實在感到很可惜,到底該怎麼做,才可以讓履歷作品集加分出擊呢?
    離開學校後進入職場經歷過工作轉換時,都會深深覺得,與工作之間的關係真的好像談戀愛! 需要緣分,也需要探索和學習。 。轉換工作的推力和拉力 。該如何下定決心呢?
    工作以來已經超過 5 年了!想在這邊分享第一次面臨轉職的故事。 離開學校後,因為會一些日文,加上想往行銷發展,我應徵上了在日商廣告代理商擔任 Facebook 廣告投手的工作。 大約進公司 7-8 個月的時候,發現自己並不太喜歡這樣的工作,原因有幾個: 現在,我通常還是會說自己是一位非典型的人資: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A級人材 在學生養成時代到當兵前 身高高當選班級幹部,字體優美選學藝或副班長,體力旺盛選體育股長,會維修選總務… 很多時候在學生時期就開始了,未來學習藍圖,好比身高高的,未來有機會加入憲兵和職場儲備幹部,或者就是高級私人司機,這些都是有跡可圖。 至於其他的就不完全攥稿了,因為只有長時間在校培
    Thumbnail
    當今天企業用「標準的面試方式,當然就只能找到標準的人才」,但是這個世界變動的很快,檢視人才的標準,還是用過往既定的方法去找人,不僅企業找不到想要的人才,適合的人才也找不到匹配的工作,於是白白浪費了大家的時間。《人才》告訴我們如何「成為公司想要的人才」,或「公司該如何找到人才」。
    Thumbnail
    你能想像,我們在大學四年學習的知識或技能,在未來有可能都會失效或是被AI取代嗎?這看似危言聳聽的論點,實際上正在我們的未來逐漸發生,然而,世界上主流的教育體系仍尚未完全準備好面對這樣的未來。我們的未來需要什麼樣的大學教育?或許本書的內容,以及密涅瓦大學的經驗,能給我們一些可能的方向。
    Thumbnail
    你只有一人那會很孤獨的,你看看社會上那些孤獨老人多可憐。 拜託,不要在嚇那些初生之犢了。 為了不成為那所謂的底層下流老人,那麼孤苦無依,我們長大後就會開始尋求我們的人生另一半,為的是能夠相互依賴,相互照顧,不管是心理上、生理上、金錢上都是,這是很棒的,也似乎是該如此。 但社會上所有孤獨的老
    Thumbnail
    ▌葉郎每日讀報:Netflix 用90萬美元高薪求 AI 人才,背後的盤算是什麼? ▌ 20230727 僵持不下的好萊塢罷工,這幾天出現一種新的聲音呼籲大家不要再吵來吵去,不論片廠或受僱的演員或編劇都不是對方真正的敵人。與其長期對抗,不如聯手揪出真正的敵人並合作力抗這些外來威脅。 所謂外
    Thumbnail
    最近編輯的新書《人才》是本滿有意思的書,作者是寫過《大停滯》(The Great Stagnation)的當代經濟學大師泰勒•科文(Tyler Cowen),我想有些讀者應該對於他提出的「垂得低低的果子已經被摘光了」不感陌生;另一位作者是矽谷創業者暨天使投資人...
    Thumbnail
    人才管理聖經 天下雜誌出版,許書揚 等 合著 人,從來都是企業的核心資本。但也是最多變數的部分。為了減少許多變數影響,有些工作被機器取代,有些則想方設法用SOP去框架。 但隨著時序迭代,剩下的工作,人,就越顯重要。可能是專業技能深化,也可能是軟性技能,也造就企業差異的產生。 人才管理,雖說就是選,用
    Thumbnail
    這是一本好書,給迫不及待想要改變的你! 你是一流人才嗎?你有一流人才的好習慣嗎? 看看內容,想想自己哪邊可以更好!⋯⋯ 本書開宗明義告訴你 壓力+休息=成長 想要成長尤其要注意 1.沉浸:非常投入在某一件工作中 2.沉潛:完全放空不去想那件事 3.頓悟:然後你就忽然有靈感了 另外你需要結合刻意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A級人材 在學生養成時代到當兵前 身高高當選班級幹部,字體優美選學藝或副班長,體力旺盛選體育股長,會維修選總務… 很多時候在學生時期就開始了,未來學習藍圖,好比身高高的,未來有機會加入憲兵和職場儲備幹部,或者就是高級私人司機,這些都是有跡可圖。 至於其他的就不完全攥稿了,因為只有長時間在校培
    Thumbnail
    當今天企業用「標準的面試方式,當然就只能找到標準的人才」,但是這個世界變動的很快,檢視人才的標準,還是用過往既定的方法去找人,不僅企業找不到想要的人才,適合的人才也找不到匹配的工作,於是白白浪費了大家的時間。《人才》告訴我們如何「成為公司想要的人才」,或「公司該如何找到人才」。
    Thumbnail
    你能想像,我們在大學四年學習的知識或技能,在未來有可能都會失效或是被AI取代嗎?這看似危言聳聽的論點,實際上正在我們的未來逐漸發生,然而,世界上主流的教育體系仍尚未完全準備好面對這樣的未來。我們的未來需要什麼樣的大學教育?或許本書的內容,以及密涅瓦大學的經驗,能給我們一些可能的方向。
    Thumbnail
    你只有一人那會很孤獨的,你看看社會上那些孤獨老人多可憐。 拜託,不要在嚇那些初生之犢了。 為了不成為那所謂的底層下流老人,那麼孤苦無依,我們長大後就會開始尋求我們的人生另一半,為的是能夠相互依賴,相互照顧,不管是心理上、生理上、金錢上都是,這是很棒的,也似乎是該如此。 但社會上所有孤獨的老
    Thumbnail
    ▌葉郎每日讀報:Netflix 用90萬美元高薪求 AI 人才,背後的盤算是什麼? ▌ 20230727 僵持不下的好萊塢罷工,這幾天出現一種新的聲音呼籲大家不要再吵來吵去,不論片廠或受僱的演員或編劇都不是對方真正的敵人。與其長期對抗,不如聯手揪出真正的敵人並合作力抗這些外來威脅。 所謂外
    Thumbnail
    最近編輯的新書《人才》是本滿有意思的書,作者是寫過《大停滯》(The Great Stagnation)的當代經濟學大師泰勒•科文(Tyler Cowen),我想有些讀者應該對於他提出的「垂得低低的果子已經被摘光了」不感陌生;另一位作者是矽谷創業者暨天使投資人...
    Thumbnail
    人才管理聖經 天下雜誌出版,許書揚 等 合著 人,從來都是企業的核心資本。但也是最多變數的部分。為了減少許多變數影響,有些工作被機器取代,有些則想方設法用SOP去框架。 但隨著時序迭代,剩下的工作,人,就越顯重要。可能是專業技能深化,也可能是軟性技能,也造就企業差異的產生。 人才管理,雖說就是選,用
    Thumbnail
    這是一本好書,給迫不及待想要改變的你! 你是一流人才嗎?你有一流人才的好習慣嗎? 看看內容,想想自己哪邊可以更好!⋯⋯ 本書開宗明義告訴你 壓力+休息=成長 想要成長尤其要注意 1.沉浸:非常投入在某一件工作中 2.沉潛:完全放空不去想那件事 3.頓悟:然後你就忽然有靈感了 另外你需要結合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