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我無能以報──《雙面女弒親案》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沒有懸念,也不驚悚,《雙面女弒親案》文如其名,就是個女孩如何殺害自己父母的故事。因為答案就明擺在那裡,所以你對開頭那位報警、哭嚎,錄口供時稍有怯懦和淒傷的女孩,只有深深的懷疑或說好奇:怎麼做?為什麼?女孩是亞裔移民的後代,那麼好,肯定和嚴厲和期待,或直言剝奪及奴役,有關。

也的確有關。

Netflix《雙面女弒親案》

Netflix《雙面女弒親案》

該片簡單敘事:潘家父母,女死男昏迷,女兒報警,漏洞百出。但是新鮮創傷迫使人無法懷疑,或者奇怪觀眾如我,竟已習慣懷疑案件每位活人。第二次審訊,女兒有個前男友,曾持有及販賣毒品。前男友避重就輕。第三次審訊,女兒自陳:家裡始終嚴厲,緊迫盯人,阻擋他和毒販男友的戀情。於是她高中畢業,離家四年,說謊就讀某某大學,甚而偽造學位證書。警方還猶疑這說謊成性的女孩究竟如何,父親醒了,說出真相,然後嘎嘎一頓調查,事情就落幕。買兇殺人,無期徒刑。

說真的這不有趣,但樸實是紀錄片的美德。影片採訪女孩的鋼琴老師,表示她天賦異稟,父母也捨得付出,每年幾千美元的參賽費,和獎狀、獎盃;每次上課,都是父母親自送到門口;某次課堂她崩潰大哭,說自己不被雙親信任也不能自由戀愛。當老師得知真相,驚愕自問:我錯過了什麼?

另一位亞裔男人,女孩高中同學,提到當地高中,課業全優是基本標準。香港、台灣和越南移民,要求孩子成為醫生、工程師或至少會計師,但女孩「算不上名列前茅,差遠了。」他也表達當環境全面要求你滿足某種期待,你卻做不到時,那後果有時是「災難性」的。

所以,是的,人倫災難。女兒買兇殺害父母,兩次,一次失敗,一次成功。

你完全能夠理解,身為移民且是相對成功的移民,如何欲求動員全部資源,期望自己的後代能延續甚或超越自身的成就。誰不希望自己的子女舒適而安全?而當代社會,有什麼比金錢和對應的職業,更能「輕易」取得,且提供保障。至於阻擋戀愛,老實說,誰樂意子女和罪犯交往?這再正常不過了。

但對女兒而言,那名罪犯是她氣喘時貼身照顧,供給愛和溫暖的對象。他不會苛求,他希望她快樂。由於他們的戀情不被容許,戀情本身可以提供反叛的快樂。意思是,她能從「愛著一個人」這件事上獲得自由的錯覺。錯覺允諾她,當她殺害父母,安然獲得千萬台幣遺產,她將能與戀人過著童話般的生活。

期許後代。想要自由。非如此不可。但是我做不到。

「你為什麼不可以?別人可以。我可以。」

「但是我不是你或他們啊。」

作為已婚,壯年,尚無子嗣的男性,親子議題有某種預示。父母對我曾有嚴格期待,我報之以離家,惹事,最終是律法及青春期的戀愛,將我挽回成姑且清白。至今我稍稍記得,被斥令及鞭策往我不明白的方向前行,那股虛無、憤怒、剝奪,和我為何不能為我的困惑。那股困惑是被霸權宰制的困惑,是小鼠偏離方向就被電擊的困惑。人無法同時被操控而又能自主,也無法自主卻接受擺佈。

但另一方面,自由沒有為我帶來更好或更多收穫。在生命節點,我所做出的決定,固然為現有美好起到因果作用,卻並非最優,甚或未經熟慮。因為當時,心性及認知確有不足。但那陷入一種悖論:正是因為當初不曉得,現在才曉得我曉得的事物。這些事物,有些是我父母知悉,而有些獨自面對的情感,因其獨自,所以受傷。

職是,《雙面女弒親案》,昭顯並非親子關係的危險及脆弱,當然也無關乎疾患或人的先天道德或屬性。那只是一個這方逼迫,那方反抗無能,雙方都被倫理及情感束縛,最終以解放惡意鑄成的悲劇。

女孩壞嗎?或許,畢竟她誆騙將近四年的自由,卻返回謀奪家產。但她更弱小、無知的時候呢?當她自明相對要求而言,自己是個廢物時,心靈如何被挫斷,乃至疏離與恨,要清算她受到的抑制。她的父母並不是沒有做錯,而是錯不至此。畢竟嚴厲教養導致自卑、抑鬱,慣於討好他人,不曉得自己想要什麼的案例,何曾少呢。

內容總結
雙面女弒親案
3
/5
12會員
40內容數
集成曖昧、模糊,不能簡略陳述的情感。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吳患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撇開所有對現實的既定認識,道德、律法也通通忘記,兩個小時餘的片長,觀眾不必帶腦,跟著槍擊要犯陳桂林,以卡彈手槍把壞人全都殺光。犯錯的都死了,於是像正義,存活下來的角色本來就不重要。《周處除三害》成也簡單,敗嗎——說不上,畢竟它無留存深意的欲望。瘋癲、爽快,大幹一場,然後留名,那麼簡單,做得很好。
3/5周處除三害
《惡女》終究展示了兩種惡:專屬於女性的,以及*「普世價值」的惡。前者虛假,卻實在帶來痛苦;後者真實,當事人卻毫無代價。正是這種反差指控了社會對「女人」的要求,甚至無關乎對錯,單憑浮光掠影就能定罪的膚淺。它餽贈觀眾的奧義,則是人應溫吞、無傷舒張自己的欲求,並捍衛自己舒張的權利;或者壓抑,期待不瘋。
4/5惡女
《怒嗆人生》這樣的譯名、脫口秀演員黃艾莉,彷彿很好笑,實則令人悲愴。所有角色的苦悶、嫉妒,與那股如鯁在喉難以解釋的衝動:「去傷害他人,去自私,因為過得好辛苦。」你都懂。誰沒有生活中某個時刻,你想要敗德,想要控制,想要解放及坦誠,想要「做自己」,縱使你也曉得事情會因此變得很糟。 也許那更爽,不是嗎?
5/5怒嗆人生
劇中有兩種怪物:本來就是,或者被變成。
《斷訊》所描述是人類自業自償的災難前兆。它指明原子化社會,無可互信的人們在滔天恐慌裡,必然拆散迴護個體的組織,背棄秩序與道德,親手終結自身的存續。它不必搬演,因為你知道。絕望來自無可阻攔。
它的特殊之處,正是它毫不特殊,你大可說資本主義摧毀傳統人文價值,也能描述臭白浪流弊汙染泰雅族的文化精神,但說到底,就是一些人,共同生活的剪影罷了。
撇開所有對現實的既定認識,道德、律法也通通忘記,兩個小時餘的片長,觀眾不必帶腦,跟著槍擊要犯陳桂林,以卡彈手槍把壞人全都殺光。犯錯的都死了,於是像正義,存活下來的角色本來就不重要。《周處除三害》成也簡單,敗嗎——說不上,畢竟它無留存深意的欲望。瘋癲、爽快,大幹一場,然後留名,那麼簡單,做得很好。
3/5周處除三害
《惡女》終究展示了兩種惡:專屬於女性的,以及*「普世價值」的惡。前者虛假,卻實在帶來痛苦;後者真實,當事人卻毫無代價。正是這種反差指控了社會對「女人」的要求,甚至無關乎對錯,單憑浮光掠影就能定罪的膚淺。它餽贈觀眾的奧義,則是人應溫吞、無傷舒張自己的欲求,並捍衛自己舒張的權利;或者壓抑,期待不瘋。
4/5惡女
《怒嗆人生》這樣的譯名、脫口秀演員黃艾莉,彷彿很好笑,實則令人悲愴。所有角色的苦悶、嫉妒,與那股如鯁在喉難以解釋的衝動:「去傷害他人,去自私,因為過得好辛苦。」你都懂。誰沒有生活中某個時刻,你想要敗德,想要控制,想要解放及坦誠,想要「做自己」,縱使你也曉得事情會因此變得很糟。 也許那更爽,不是嗎?
5/5怒嗆人生
劇中有兩種怪物:本來就是,或者被變成。
《斷訊》所描述是人類自業自償的災難前兆。它指明原子化社會,無可互信的人們在滔天恐慌裡,必然拆散迴護個體的組織,背棄秩序與道德,親手終結自身的存續。它不必搬演,因為你知道。絕望來自無可阻攔。
它的特殊之處,正是它毫不特殊,你大可說資本主義摧毀傳統人文價值,也能描述臭白浪流弊汙染泰雅族的文化精神,但說到底,就是一些人,共同生活的剪影罷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我以前對「假如我是真的」這句話沒有太強烈的感受。但是最近幾年,我偶爾想起這句話,不免想問,倘若我知道他(或她)是假的,我該怎麼面對他(或她)呢?
Thumbnail
最近總是閉著眼摸黑走路。在入睡之際,按下電燈開關,閉上眼,憑著慣性路線,一頭栽往床上。不管內心再怎麼好奇,我是不會睜開眼的,因為實在擔心,那裡有任何一絲光線還殘存著,並且在沒有我的允許下,參雜著一些東西滲了進來,讓我看見某些無法消化的景象。
Thumbnail
最近台北的天氣簡直熱到讓人懷疑人生。 讓我突然想起前幾年讀過的散文集,《地球盡頭的盡頭》中的最後一篇〈倘若我們不再假裝〉 作者是強納森・法蘭岑,美國小說家、散文作家,紐約客撰稿人。 我喜歡讀批判性的文章,他的文字相當坦承,有自己獨到幽默的見解。 世界需要說真話的人,但是人們往往不願意相信真相。
聽著長老們的爭執不下,彼此指責,周老爺一怒將手中茶杯摔落地,隨著一聲破碎聲響之後,長老們安靜的看著,周老爺食指揉著太陽穴的青筋。 周老爺說道~誰讓你們這樣做的?別以為我不知道你們在想什麼,藍楹突破對於我們周家本是好事,如今我周家少了一名天驕,你們該當何罪? 你們還不給我快去找!就算死了也要把他給我找
Thumbnail
好不容易充滿勇氣, 或許一點點也好, 為自己而戰鬥,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是否曾經有過一種狀況是當內心非常徬徨無助而忍不住向他人傾訴,結果卻發現自己不被同理,面對他人給予我們的許多建議也無法真心接受,接著便會被一句話擊碎玻璃心。 「那不然你到底想要什麼?」 霎時,這句話深深刺痛了我們的心,好像我們只是單純想要發洩情緒的無理取鬧之人,其實在極度脆弱的時刻,我們只是
Thumbnail
我一直覺得我成長的地方,是被春秋遺忘的城市,只有幾日的冬日以及無盡的夏天。而我深信,這個四季如夏的城市,缺少了很多詩意。 別人春有百花,夏有蟬鳴,秋風落葉,冬雪漫天,而我只有一成不變的塵囂。我總是埋怨著,抱怨著,這個雖然應有盡有,唯獨缺少詩意的城市。 每每出門,微風與陽光總是恰到好處。
Thumbnail
找不到根源的焦慮、恐慌。 很多事情也沒有解答,為什麼我一定得像罪犯那般給出一套說法呢?
Thumbnail
「任何人都可能是你,而我一直是任何人」史密斯對尼歐如是說,詭辯般的句子卻捕捉兩者互文的精妙,三部曲中身為彼此對立面的兩人成為了共生關係,沉浸虛擬世界的人們也將被定義自己的力量所控制;只要感覺對了,幻想就能成為現實,當虛擬和真實沒有了界線,信仰真實、尋找真實的事物將毫無意義,你若不再是以前的你、也不會
Thumbnail
2021年7月30日,李登輝逝世一週年,不僅包括蔡英文在內的台灣政治精英紛紛表態追悼,日本政界亦有所動作。7月28日,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接受《產經新聞》專訪表示,「世上沒有像李登輝那樣為日本著想的領導人,只要情況允許,希望能來台祭拜」。 如此表態,透露了安倍有意在新冠疫情趨緩後出訪台灣。其亦同時向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我以前對「假如我是真的」這句話沒有太強烈的感受。但是最近幾年,我偶爾想起這句話,不免想問,倘若我知道他(或她)是假的,我該怎麼面對他(或她)呢?
Thumbnail
最近總是閉著眼摸黑走路。在入睡之際,按下電燈開關,閉上眼,憑著慣性路線,一頭栽往床上。不管內心再怎麼好奇,我是不會睜開眼的,因為實在擔心,那裡有任何一絲光線還殘存著,並且在沒有我的允許下,參雜著一些東西滲了進來,讓我看見某些無法消化的景象。
Thumbnail
最近台北的天氣簡直熱到讓人懷疑人生。 讓我突然想起前幾年讀過的散文集,《地球盡頭的盡頭》中的最後一篇〈倘若我們不再假裝〉 作者是強納森・法蘭岑,美國小說家、散文作家,紐約客撰稿人。 我喜歡讀批判性的文章,他的文字相當坦承,有自己獨到幽默的見解。 世界需要說真話的人,但是人們往往不願意相信真相。
聽著長老們的爭執不下,彼此指責,周老爺一怒將手中茶杯摔落地,隨著一聲破碎聲響之後,長老們安靜的看著,周老爺食指揉著太陽穴的青筋。 周老爺說道~誰讓你們這樣做的?別以為我不知道你們在想什麼,藍楹突破對於我們周家本是好事,如今我周家少了一名天驕,你們該當何罪? 你們還不給我快去找!就算死了也要把他給我找
Thumbnail
好不容易充滿勇氣, 或許一點點也好, 為自己而戰鬥,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是否曾經有過一種狀況是當內心非常徬徨無助而忍不住向他人傾訴,結果卻發現自己不被同理,面對他人給予我們的許多建議也無法真心接受,接著便會被一句話擊碎玻璃心。 「那不然你到底想要什麼?」 霎時,這句話深深刺痛了我們的心,好像我們只是單純想要發洩情緒的無理取鬧之人,其實在極度脆弱的時刻,我們只是
Thumbnail
我一直覺得我成長的地方,是被春秋遺忘的城市,只有幾日的冬日以及無盡的夏天。而我深信,這個四季如夏的城市,缺少了很多詩意。 別人春有百花,夏有蟬鳴,秋風落葉,冬雪漫天,而我只有一成不變的塵囂。我總是埋怨著,抱怨著,這個雖然應有盡有,唯獨缺少詩意的城市。 每每出門,微風與陽光總是恰到好處。
Thumbnail
找不到根源的焦慮、恐慌。 很多事情也沒有解答,為什麼我一定得像罪犯那般給出一套說法呢?
Thumbnail
「任何人都可能是你,而我一直是任何人」史密斯對尼歐如是說,詭辯般的句子卻捕捉兩者互文的精妙,三部曲中身為彼此對立面的兩人成為了共生關係,沉浸虛擬世界的人們也將被定義自己的力量所控制;只要感覺對了,幻想就能成為現實,當虛擬和真實沒有了界線,信仰真實、尋找真實的事物將毫無意義,你若不再是以前的你、也不會
Thumbnail
2021年7月30日,李登輝逝世一週年,不僅包括蔡英文在內的台灣政治精英紛紛表態追悼,日本政界亦有所動作。7月28日,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接受《產經新聞》專訪表示,「世上沒有像李登輝那樣為日本著想的領導人,只要情況允許,希望能來台祭拜」。 如此表態,透露了安倍有意在新冠疫情趨緩後出訪台灣。其亦同時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