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調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上週在「台北市中山親子館」帶領【從親子關係看見自己】第2次家長成長團體,與家長一起討論:

  1. 處理情緒的空間和儀式。
  2. 梳理自己的身心資源。
  3. 我的生氣袋。

家長在對孩子做情緒輔導,最常見的困難就是:「知道卻做不到!」

執行困難的原因:

  • 自己當下也很有情緒。
  • 自己身心疲累。
  • 自己處在很有壓力的狀況。
  • 夫妻間教養衝突的內耗。

上述的情境,也不是對孩子實施情緒輔導的好時機。

當父母在有情緒時,能先學習自我安頓情緒,練習探索情緒背後的需求,展開建設性的想法與行動,來關照自己的身心需求,再加上平時能分別時間做些讓自己感到放鬆、快樂、滿足或充電的事,即為孩子做了一個很好「身心調節」的示範與情緒教養美好的身教!

raw-image


喜愛植物的兩兄弟,把握游泳前的空檔,穿泳衣逛花卉農場、買植栽~哈。



#鄭翔好諮商心理師

#諮商預約

→旭立心理諮商中心 https://reurl.cc/l7l8Wv

→點心語心理諮商所 https://reurl.cc/bkmbxv

#粉專:情緒成長同協空間→https://reurl.cc/pm4y9Q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想想遇到好好的沙龍
8會員
33內容數
2024/12/20
這段對話不僅探討自由與克制的問題,也引發我們對日常生活中種種選擇的反思。每一個行為,無論是如何管理自己的語言,都隱藏著自由與自律之間的微妙平衡。對男孩來說,這不僅是學會如何選擇更合適的語言,更是學會如何管理情緒、承擔責任、以及控制自己行為的過程。
2024/12/20
這段對話不僅探討自由與克制的問題,也引發我們對日常生活中種種選擇的反思。每一個行為,無論是如何管理自己的語言,都隱藏著自由與自律之間的微妙平衡。對男孩來說,這不僅是學會如何選擇更合適的語言,更是學會如何管理情緒、承擔責任、以及控制自己行為的過程。
2024/12/20
孩子的禱告內容充滿童趣,卻流露出真摯的信心與愛。從小學習認識與接納自己的有限與軟弱,透過禱告不僅獲得力量,也能表達關懷與祝福,將信仰融入生活中。
2024/12/20
孩子的禱告內容充滿童趣,卻流露出真摯的信心與愛。從小學習認識與接納自己的有限與軟弱,透過禱告不僅獲得力量,也能表達關懷與祝福,將信仰融入生活中。
2024/04/27
多數的家長表示在「情緒自我調節」練習中,發現自己不了解自己深層的需求是什麼? 這教養上會有個阻礙,當家長不了解自己的內在需求,也就很難看懂孩子行為情緒下可能的內在需求?因此,就不容易找出對應孩子內在需求的方法。
Thumbnail
2024/04/27
多數的家長表示在「情緒自我調節」練習中,發現自己不了解自己深層的需求是什麼? 這教養上會有個阻礙,當家長不了解自己的內在需求,也就很難看懂孩子行為情緒下可能的內在需求?因此,就不容易找出對應孩子內在需求的方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有多少次跟「我們的情緒」交手呢?答案是成千上萬次。 每一次在面對「不佳的情緒」時,我們都可以全身而退嗎?可以不讓不佳的情緒,影響我們的生活嗎? 尤其是當了父母的人,肯定這輩子都和孩子的情緒互相牽絆,要如何和我們的孩子好好相處,就是這一生重要的課題。 我從這本書
Thumbnail
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有多少次跟「我們的情緒」交手呢?答案是成千上萬次。 每一次在面對「不佳的情緒」時,我們都可以全身而退嗎?可以不讓不佳的情緒,影響我們的生活嗎? 尤其是當了父母的人,肯定這輩子都和孩子的情緒互相牽絆,要如何和我們的孩子好好相處,就是這一生重要的課題。 我從這本書
Thumbnail
父母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經常會因為表達與情緒的表達不良而造成關係惡劣。有的時候,明明是關心,可是卻口出惡言,讓對方的心情變得更差,雙方的關係距離更加疏遠。舉例來說,當孩子做錯事時,父母可能因為擔心或失望,語氣變得急躁,甚至帶有責備的口吻。這樣的表達方式,雖然初衷是好的,卻容易讓孩子感到被否定和不被
Thumbnail
父母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經常會因為表達與情緒的表達不良而造成關係惡劣。有的時候,明明是關心,可是卻口出惡言,讓對方的心情變得更差,雙方的關係距離更加疏遠。舉例來說,當孩子做錯事時,父母可能因為擔心或失望,語氣變得急躁,甚至帶有責備的口吻。這樣的表達方式,雖然初衷是好的,卻容易讓孩子感到被否定和不被
Thumbnail
當孩子長大開始有自己的想法,父母常會感到焦慮與困惑。然而,這些改變與無法掌控是很正常的,意味著孩子開始學習為自己的言語跟行為負責。理解孩子,讓孩子有機會理解父母,互相理解,相信關係將會有所改變。
Thumbnail
當孩子長大開始有自己的想法,父母常會感到焦慮與困惑。然而,這些改變與無法掌控是很正常的,意味著孩子開始學習為自己的言語跟行為負責。理解孩子,讓孩子有機會理解父母,互相理解,相信關係將會有所改變。
Thumbnail
多數的家長表示在「情緒自我調節」練習中,發現自己不了解自己深層的需求是什麼? 這教養上會有個阻礙,當家長不了解自己的內在需求,也就很難看懂孩子行為情緒下可能的內在需求?因此,就不容易找出對應孩子內在需求的方法。
Thumbnail
多數的家長表示在「情緒自我調節」練習中,發現自己不了解自己深層的需求是什麼? 這教養上會有個阻礙,當家長不了解自己的內在需求,也就很難看懂孩子行為情緒下可能的內在需求?因此,就不容易找出對應孩子內在需求的方法。
Thumbnail
所有的情緒問題,都是「自己」的問題,如果自己搞定了,「孩子的情緒」就只是一個客觀事件。
Thumbnail
所有的情緒問題,都是「自己」的問題,如果自己搞定了,「孩子的情緒」就只是一個客觀事件。
Thumbnail
家長在對孩子做情緒輔導,最常見的困難就是:「知道卻做不到!」。 ✅自己當下也很有情緒。 ✅自己身心疲累。 ✅自己處在很有壓力的狀況。 ✅夫妻間教養衝突的內耗。
Thumbnail
家長在對孩子做情緒輔導,最常見的困難就是:「知道卻做不到!」。 ✅自己當下也很有情緒。 ✅自己身心疲累。 ✅自己處在很有壓力的狀況。 ✅夫妻間教養衝突的內耗。
Thumbnail
若是在親子雙方都處於冷靜期時, 在教養上可以做些什麼,預備未來可能會發生的親子風暴。
Thumbnail
若是在親子雙方都處於冷靜期時, 在教養上可以做些什麼,預備未來可能會發生的親子風暴。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