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內向者的求職練習
原文刊登換日線:一開口就緊張焦慮?我運用 4 個技巧克服面試,邁向國際職涯|中中/讀者投書|換日線 (cw.com.tw)
在一場產品發表會上,你看著同事站在台上,滔滔不絕的講述著自家產品的優勢,充滿自信。接近中場休息時間,還不忘妙語如珠的提醒大家參加抽獎活動,逗得來賓哈哈大笑。稍晚的餐敘,同事依然是全場焦點,能夠帶動氣氛,大家都期待他的出現。
當天的活動很成功。活動結束後,你站在漆黑的會場回顧一整天的行程,心想:「好羨慕啊!但那偏偏不是我」。
你生來就比較容易緊張、常常臉紅,有時候講話還會結巴,那些在台上綻放光芒的機會,似乎永遠不屬於你。有時候,即使不站在台上,只是開會跟面試,也足夠令你手足無措。你總擔心自己沒準備好,或是重複一些與會者都知道的事情。
如果上述說的真的是你,那麼你並不孤單!因為我也曾是那個坐在台下的人。多年後,我已經明白自己不是不如人,而是生下來就不是那樣的人,甚至喜歡上這樣的性格所發展出來的其他優點,譬如謹言慎行、容易被信任、有同理心等。
既然是在外工作,面試這一關是省不了的。像我們這樣容易緊張的人,該怎麼將劣勢轉為優勢?我運用以下 4 個技巧,順利的達成了自己的夢想,踏上國際職涯。
「資訊式面談」(Informational interview)是在矽谷科技公司中常見的文化,不是正式求職流程中的一環,卻可以幫助我們在申請工作前、面試中,取得需要的資訊,知道自己哪裡不足。之後如果幸運申請上了,也等於先跟未來的同事打過照面了。
如果應徵的是大公司,分工很細,譬如一個業務大部門,根據業務流程拆成 5 個以上的小部門,每個小部門再分成數個小組,一點都不稀奇。
即使是公司內的應徵者,不知道其他部門的職缺在做什麼,都是很正常的事,更不用說是組織外部的應徵者了。因此,面試前的情報蒐集就很重要。
其實情報蒐集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嚴肅,就好像是平常在茶水間,遇到同事,聊聊工作近況一般。畢竟我們身為一個外來者,白紙一張,任何關於該團隊的資訊都能幫助我們判斷這份工作是否適合自己。
先寫封信給該職缺的組內同事,問問能不能花個 15 分鐘,和他聊聊市場情況、運作方式?人們都喜歡聊自己的事情,同事也不例外。我自己也接過好幾次類似的邀請,有時候聊著聊著,還會覺得很紓壓呢!
既然始終要面對陌生人,不如直接面對一群吧!坊間有不少口語表達的課程,都是好機會可以練習開口說話。
如果預算有限,也可以從團體練習開始,找找家裡或者公司附近有沒有讀書會或是《國際演講會》(Toastmasters)。
《國際演講會》(Toastmasters)是一個教育性質非營利組織,於全球各地推行演講會,目的為協助會員提升溝通、演講及領導技巧。目前在台灣有超過一百個分會,定期聚會時主要幫助成員精進主持、說話、評論等技巧。
不一定要說特定語言才能夠參加,我曾看過英語、中文、台語、西班牙語、日語的分會。有興趣的人可以根據地點、氣氛、語言,挑一個合適的參加。
我曾參加約兩年的時間,第一次上台也很緊張,後來我發現,那是個善於把人接住的環境,成員會用心觀察每位講者的優點,更不吝嗇地給予鼓勵。
這樣一群有友善、同理、包容心的成員,讓我每次上台都感到自在,也更放鬆了,偶爾甚至可以講點笑話,好在大家的笑點都很低,不太會讓我尷尬。久而久之,也意外結交了一群好朋友。
還記得那句棒球選手為藥品代言的經典台詞嗎?「挖金憨慢講話,旦夕挖金實在」(我很不會講話,但是我很實在)。
和面試官坦承「我說話有時候會卡住,請給我一點時間,我能把事情說清楚。」
上面這句話,在我和口語表達奮鬥多年後,才有勇氣說出口。因為過往總是很害怕,這樣會不會被「貼標籤」?好像能力被質疑了,背後的焦慮還包括被懷疑工作是否能勝任,入職後升遷是否會受到更嚴格的考核。
後來我學會,「自我揭露」不一定要非得搞得跟「告白」一樣,那麼大陣仗。下次嘗試在談話中,順帶說一句:「我講話有時候會卡住,說得比較慢」。
心理學有一種療法叫做「系統減敏法」,非常有效。鼓勵我們在安全範圍內多嘗試以往光用想的就會感到害怕、焦慮的事情。
如果一開始實在說不出口,可以在腦海裡先用想像的方式。想樣在對話情境中,告訴身邊的人自己講話偶爾會卡住,直到完全不會感到不舒服了,再嘗試運用到日常生活中。慢慢來,一點一滴地,降低自己對於談論這件事的敏感度。
當你放鬆,周圍的人才知道如何放鬆。
有讀者問我:要怎樣自我揭露,才不會顯得是在博取面試官同情?
的確,我們是認真生活的人,誰都不想要淪為「賣慘」,想要利用一些過往的負面經驗,以求得對方的同情心。
在一般可控制的情況下,我不會主動提起容易緊張、說話卡住的毛病,但有一次例外。那次面試官的問題是:你人生當中最自豪的事情是什麼?當下我幾乎是沒有思考、毫不猶豫的回答:「我沒有因為口吃而放棄夢想」。
接著我描述為了把話說得更流暢,所做的努力,包含參加《國際演講會》、寫閱讀筆記等生命故事。這個回答很真切,幾乎是不需要思考的。面試官聽完後,回應:在聽我說話過程中確實有感覺到不太一樣,但那並不影響他理解我的表達。
後來我順利拿到錄取通知。回想起來,站在面試官的角度,他所關心的除了眼前的應徵者「有沒有辦法勝任工作?」、「是否能跟團隊相處?」,還包括「我可以放心把工作交給他嗎?」、「我想不想跟他一起工作?」,說得更簡單點,就是「我喜不喜歡這個人」。
因此我們的確應該把焦點放在工作能力、專業表現上,但也別忘了,適時的自我揭露,展現自己的獨特性,也是讓對方認識我們的方式。
我一直希望能夠藉由出國工作,盡情探索世界、接觸不同文化。而說話容易緊張的困擾,毫無疑問地是最大的挑戰。很幸運地,我運用上述方法,不只達成出國工作的夢想,還加入了理想團隊。
這樣的發展是當初料想不到的,而這也是我想要分享給你的:你不需要反應敏捷、能言善道,才能達成職涯目標。只要善加利用優勢,就會走出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