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探索兒童繪畫發展的里程碑 - 維果茨基階段理論的啟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raw-image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位天生的藝術家,他們用獨特的視角觀察這個世界,並通過繪畫將所見所感傾瀉在紙上。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繪畫風格和能力也會發生顯著變化。

這一切都源於兒童認知和心理發展的不同階段,而維果茨基的理論正是幫助我們理解這一過程的寶貴指引。

維果茨基將兒童的繪畫發展分為五個階段:塗鴉期、象徵主義期、生動表現期、視覺塑造期和青春期逼真期。每個階段都有其獨特的特徵,反映了兒童對世界的理解和表達能力的不斷提升。

raw-image


最早的塗鴉期(2-4歲),孩子們僅是隨意揮舞著蠟筆或畫筆,對線條的控制還很粗糙。但這種看似無意義的塗鴉,實際上是他們大腦與肌肉協調的初步嘗試,也是自我表達欲望的萌芽。隨後在象徵主義期(4-7歲),孩子們開始用簡單的線條和形狀來代表現實中的事物,例如一個圓圈加上幾根線條就成了一張"人臉"。

raw-image


進入生動表現期(7-9歲),繪畫風格變得更加生動有趣。人物和物體開始呈現扁平效果,頭腳也開始以X型展開。色彩的運用更加大膽鮮豔,符號和情節線索也更加豐富。在這個階段,孩子們對細節的關注以及想像力都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raw-image


進入視覺塑造期(9-12歲),孩子們的繪畫開始朝著更立體、更具透視感的方向發展。物體開始有陰影和質感,色彩的運用也更加準確和細膩。他們開始努力將二維平面的畫面投射成三維立體的景深效果。

raw-image


最後在青春期逼真期(12歲以後),一些孩子的藝術天賦可能會得到進一步發揮,他們的繪畫作品開始能夠更準確地還原客觀實物,乃至達到相當程度的寫實風格。但同時也有一些孩子在這個階段對繪畫失去了興趣。


綜上所述,維果茨基的發展階段理論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分析框架,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兒童繪畫作品背後所經歷的心智成長歷程。

每一個階段都是孩子們認知和表達能力的重要里程碑,每一幅畫作都值得我們用專注和敬重的眼光細細品味。

讓我們用心欣賞孩子們的成長足跡,為他們的豐富多彩的藝術世界喝彩。

#兒童繪畫發展階段 #維果茨基理論 #塗鴉期 #象徵主義期 #生動表現期#視覺塑造期#青春期逼真期

Exploring the Milestones of Children's Artistic Development - Insights from Viktor Lowenfeld's Stage Theory

Every child is a born artist, observing the world through a unique lens and pouring their perceptions onto paper through drawings. However, as they grow older, children's artistic styles and abilities undergo significant transformations. This progression stems from different stages of cognitive and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Viktor Lowenfeld's theory provides a valuable guide to understanding this process.

Lowenfeld divided children's artistic development into five stages: the Scribbling Stage, the Pre-Schematic Stage, the Schematic Stage, the Gang Age, and the Pseudo-Naturalistic Stage. Each stage has its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reflecting children's evolving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ld and their ability to express themselves.

In the earliest Scribbling Stage (ages 2-4), children simply wave crayons or brushes without much control over lines. However, this seemingly meaningless scribbling is their initial attempt at coordinating their brain and muscles, as well as the budding desire for self-expression. Subsequently, in the Pre-Schematic Stage (ages 4-7), children begin to use simple lines and shapes to represent real-world objects, such as a circle with a few lines to depict a "face."

During the Schematic Stage (ages 7-9), their artistic style becomes more vibrant and interesting. Figures and objects start to appear flat, with heads and limbs often forming an X-shape. Color usage becomes bolder and more vibrant, with richer symbols and narrative cues. At this stage, children's attention to detail and imagination reach new heights.

In the Gang Age (ages 9-12), children's drawings start to develop a more three-dimensional and perspectival quality. Objects begin to exhibit shadows and textures, and color usage becomes more accurate and nuanced. They strive to project the two-dimensional surface into a three-dimensional depth effect.

Finally, in the Pseudo-Naturalistic Stage (ages 12 and above), some children's artistic talents may be further developed, enabling them to render subjects more accurately, even achieving a certain degree of realism. However, at this stage, some children may also lose interest in drawing.

In summary, Lowenfeld's stage theory provides a valuable analytical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the cognitive growth process behind children's artworks. Each stage marks an important milestone in children's cognitive and expressive abilities, and every artwork deserves our focused and respectful appreciation. Let us cherish the footprints of children's growth and celebrate their vibrant artistic worlds.

#Children's Drawing Development Stages

#Vygotsky's Theory

#Scribbling Stage

# Symbolic Stage

#Vivid Representation Stage

#Visual Plasticity Stage

# Adolescence Realistic S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一起來聊聊-兒童繪畫心理分析
7會員
13內容數
不論是天馬行空的想像、充滿故事的畫面,或是簡單的色彩表現,都值得細心品味其中的意義。當然,畫作詮釋因人而異,期待大家共同交流分享看法。讓我們以包容、熱忱和欣賞的心情,聆聽孩子透過畫筆表達的故事,深入理解他們純潔的內心世界。同時,我會穿插兒童繪畫心理分析相關知識和真實案例,讓大家更加認識這項重要的心理學領域。
2024/06/12
這篇文章探討了兒童繪畫心理學中兩本書的內容和特點,以及適合的讀者群。兩本書分別介紹了兒童繪畫的評量方法和心理學視角,並提供了不同的觀點和應用。適合專業心理學家、兒童心理評估人員,以及對兒童心理學有興趣的家長和教師。
Thumbnail
2024/06/12
這篇文章探討了兒童繪畫心理學中兩本書的內容和特點,以及適合的讀者群。兩本書分別介紹了兒童繪畫的評量方法和心理學視角,並提供了不同的觀點和應用。適合專業心理學家、兒童心理評估人員,以及對兒童心理學有興趣的家長和教師。
Thumbnail
2024/06/07
這本文章介紹了兩本書《兒童在畫人測驗的投射評量》和《從畫畫覺察孩子情緒》。文章探討了這兩本書的不同風格和能量,並對它們進行了比較分析,針對書籍的語言風格和讀者群給出了建議。最後總結了這兩本書的獨特價值和適用範圍。
Thumbnail
2024/06/07
這本文章介紹了兩本書《兒童在畫人測驗的投射評量》和《從畫畫覺察孩子情緒》。文章探討了這兩本書的不同風格和能量,並對它們進行了比較分析,針對書籍的語言風格和讀者群給出了建議。最後總結了這兩本書的獨特價值和適用範圍。
Thumbnail
2024/06/02
《從畫畫覺察孩子情緒:一幅畫及時發現孩子需求,讓彼此內在連結更緊密》這本著作宛如一位智伴,溫暖親切地牽起你的手,引領你走進孩子那斑斕絢爛的繪畫天地。作者賴育立老師以豐沛的實務經驗,娓娓為你解讀孩子筆觸下隱晦的情感訊號。這本書如同一面清晰的鏡子,讓你透過孩子創作的每一幅畫作,及時探知他們當下最真實的需
Thumbnail
2024/06/02
《從畫畫覺察孩子情緒:一幅畫及時發現孩子需求,讓彼此內在連結更緊密》這本著作宛如一位智伴,溫暖親切地牽起你的手,引領你走進孩子那斑斕絢爛的繪畫天地。作者賴育立老師以豐沛的實務經驗,娓娓為你解讀孩子筆觸下隱晦的情感訊號。這本書如同一面清晰的鏡子,讓你透過孩子創作的每一幅畫作,及時探知他們當下最真實的需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許多人害怕上繪畫課,感覺與藝術創作遙不可及。但是,繪畫對於大人與孩子來說,仍然可以是一個很好的形式來發展創造力和美感。這篇文章分享了一個關於繪畫和創意啟發的故事,並提供了一些建議,讓我們能夠從中看到每個人都擁有藝術細胞的潛能。
Thumbnail
許多人害怕上繪畫課,感覺與藝術創作遙不可及。但是,繪畫對於大人與孩子來說,仍然可以是一個很好的形式來發展創造力和美感。這篇文章分享了一個關於繪畫和創意啟發的故事,並提供了一些建議,讓我們能夠從中看到每個人都擁有藝術細胞的潛能。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一個深刻的心理學理論,並闡述了在育兒過程中的指導意義。作者分享了對這個理論的理解,並提到了英文資料的更深入瞭解。文章最後呼籲人們感謝兒童對我們探索世界、瞭解新可能以及傳承生活的經驗。參考資料包括中文版維基百科、教育百科網站和verywellmind網站。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一個深刻的心理學理論,並闡述了在育兒過程中的指導意義。作者分享了對這個理論的理解,並提到了英文資料的更深入瞭解。文章最後呼籲人們感謝兒童對我們探索世界、瞭解新可能以及傳承生活的經驗。參考資料包括中文版維基百科、教育百科網站和verywellmind網站。
Thumbnail
兒童在六歲左右會經歷一次重要的大腦發育變化,使他們從“發現式學習”轉向“掌控式學習”。在這種轉變過程中,傳統的學徒制可能是最適合的學習方法。然而,現代的學校教育體制下,專注力成了最重要的能力。
Thumbnail
兒童在六歲左右會經歷一次重要的大腦發育變化,使他們從“發現式學習”轉向“掌控式學習”。在這種轉變過程中,傳統的學徒制可能是最適合的學習方法。然而,現代的學校教育體制下,專注力成了最重要的能力。
Thumbnail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位天生的藝術家,他們用獨特的視角觀察這個世界,並通過繪畫將所見所感傾瀉在紙上。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繪畫風格和能力也會發生顯著變化。 這一切都源於兒童認知和心理發展的不同階段,而維果茨基的理論正是幫助我們理解這一過程的寶貴指引。 維果茨基將兒童的繪畫發展分為五個階段:塗
Thumbnail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位天生的藝術家,他們用獨特的視角觀察這個世界,並通過繪畫將所見所感傾瀉在紙上。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繪畫風格和能力也會發生顯著變化。 這一切都源於兒童認知和心理發展的不同階段,而維果茨基的理論正是幫助我們理解這一過程的寶貴指引。 維果茨基將兒童的繪畫發展分為五個階段:塗
Thumbnail
內容介紹了艾瑞克森(Erik Erikson)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並在此基礎上提供了對於孩子成長每一階段的適當引導和支持的建議。通過理解孩子成長的需求,父母可以有針對性地幫助孩子建立積極的心理基礎,促進他們健康的發展。
Thumbnail
內容介紹了艾瑞克森(Erik Erikson)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並在此基礎上提供了對於孩子成長每一階段的適當引導和支持的建議。通過理解孩子成長的需求,父母可以有針對性地幫助孩子建立積極的心理基礎,促進他們健康的發展。
Thumbnail
兒童繪畫不僅僅是一種創作和娛樂活動,它還能夠反映出兒童的內心世界、情緒狀態和潛在的心理問題。 透過深入分析兒童的繪畫作品,我們可以獲得寶貴的洞見,了解他們的想法、渴望和焦慮,這有助於父母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支持和引導孩子的成長。 佛洛伊德作為這一領域的先驅,為兒童繪畫心理分析奠定了基礎。
Thumbnail
兒童繪畫不僅僅是一種創作和娛樂活動,它還能夠反映出兒童的內心世界、情緒狀態和潛在的心理問題。 透過深入分析兒童的繪畫作品,我們可以獲得寶貴的洞見,了解他們的想法、渴望和焦慮,這有助於父母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支持和引導孩子的成長。 佛洛伊德作為這一領域的先驅,為兒童繪畫心理分析奠定了基礎。
Thumbnail
兒子咻一下就快兩歲了,覺得很難想像,彷彿他出生只是才剛過不久的事情,怎麼現在就已經很會講話而且還很會走路了呢?孩子的成長速度很令人吃驚,孩子聰明的學習能力也很令大人羨慕,看著他一天一天都在進步,就覺得很開心,也覺得很感動。 現在也正經歷分離焦慮的高峰期,兒子非常的黏媽媽,我走到哪他就跟到哪,
Thumbnail
兒子咻一下就快兩歲了,覺得很難想像,彷彿他出生只是才剛過不久的事情,怎麼現在就已經很會講話而且還很會走路了呢?孩子的成長速度很令人吃驚,孩子聰明的學習能力也很令大人羨慕,看著他一天一天都在進步,就覺得很開心,也覺得很感動。 現在也正經歷分離焦慮的高峰期,兒子非常的黏媽媽,我走到哪他就跟到哪,
Thumbnail
孩子畫出的人都長一模一樣怎麼辦?這可能是因為該小男童還處於學習和發展階段,尚未掌握多樣化的繪畫技巧和表現形式,他可能尚未學習到如何觀察和描繪不同的人物特徵,或者尚未意識到人物可以有不同的姿勢、表情和特點,可以給予他更多的繪畫素材和啟發,並鼓勵觀察模仿不同的人物特徵。
Thumbnail
孩子畫出的人都長一模一樣怎麼辦?這可能是因為該小男童還處於學習和發展階段,尚未掌握多樣化的繪畫技巧和表現形式,他可能尚未學習到如何觀察和描繪不同的人物特徵,或者尚未意識到人物可以有不同的姿勢、表情和特點,可以給予他更多的繪畫素材和啟發,並鼓勵觀察模仿不同的人物特徵。
Thumbnail
只有生理的發育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孩子心理的成長,也就是艾瑞克森談的「發展危機」是否在父母、我、環境的協助下變成「轉機」。否則就會養育出很多生理年齡長大、但心智年齡卻很不成熟的下一代。
Thumbnail
只有生理的發育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孩子心理的成長,也就是艾瑞克森談的「發展危機」是否在父母、我、環境的協助下變成「轉機」。否則就會養育出很多生理年齡長大、但心智年齡卻很不成熟的下一代。
Thumbnail
帶孩子體驗幼兒園外的上課環境,培養對人事物的觀察,應因地制宜。
Thumbnail
帶孩子體驗幼兒園外的上課環境,培養對人事物的觀察,應因地制宜。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