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的育兒手札|人生八階發展理論成長指引 (上)

那個媽媽-avatar-img
發佈於爸媽茶水間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當媽後,很容易迷失在育兒瑣事中。

從要選擇哪一個牌子的尿布,什麼時候開始吃副食,到要用哪類教養方式帶孩子,都能成為媽媽心中的論文題材。

為了不把自己累死,面對琳瑯滿目的課題,抓重點變得格外重要。 


那麼,什麼是最重要的呢?個人認為是人格發展,如果能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使上力,那會希望我能在成長個階段,幫助引導孩子擁有健全的人格,也就是有一天孩子長大,在情感、行為和思維方面能夠適應和應對不同情境,好好生活。 

所以當我看到艾瑞克森 (Erik Erikson) 的人生八階段發展理論(Eight Stages of Psychosocial Development)就覺得太好了!馬上用起來。 

艾瑞克森是德裔美國心理學家和發展心理學家,他提供了一個框架,來理解人在不同階段所面臨的挑戰和成長,適用於個人的發展,同樣可以在育兒中做為指引,幫助父母更好地理解孩子的成長需求。

 

「人生八階段發展理論」是什麼? 

人生八階段發展理論,或稱為心理社會發展理論(psychosocial development theory)探討人從出生到年老,整個生命過程中所經歷的心理社會發展階段。每階段都涉及特定的生活挑戰和心理衝突,這些挑戰影響人的個性和人格的發展。

提出理論的艾瑞克森認為,通過解決這些心理衝突、克服階段挑戰,個體可以獲得心理成熟和健康的人格

從中我體認到,人生每階段都有亟需處理的課題,也揭示,特別在孩童成長過程中,父母師長可以如何的推一把,幫助孩子每階段平和衝突、闖關成功。


「人生八階」揭示的階段發展任務和心理挑戰



第一階段:信任與不信任(出生至1.5歲)

嬰兒學習信任的基礎,建立在父母的關愛和安全感之上。如果照顧者可靠、一致且提供關愛的照顧,孩子會相信這個世界是安全的,人們有愛、值得信任。相反的,可能會產生不信任感和不安全感,對世界有戒心。 

❤️這時期不用想太多,就大力滿足寶寶的需求吧,哺育、換尿布、抱抱…。一度「百歲醫生」風靡,那個媽媽我也想過是不是不能一哭就抱,「鍛鍊」小孩,但始終沒能忍心抵抗小嬰兒的哭聲呼喚,事實上,嬰兒時期正是透過有沒有人回應我們需求,而建立對主要照顧者的信任,以及對世界的信任。

 

第二階段:自主與羞愧(1.5至3歲)

幼兒們開始發展自主性,學習探索世界,但同時也感受到自己的限制。在這個階段,孩子專注於發展對身體技能的個人控制感和獨立感,父母的支持和鼓勵對於幼兒建立自信心和獨立性至關重要,同時給予足夠的自主空間。
如果孩子受到過度的控制或批評,他們可能會開始對自己的自主性感到羞愧,並懷疑自己的能力。

 ❤️小孩的自主性從哪裡看出來呢?就是有一天開始會說:「不要!」然後將「不」朗朗上口。這時候要放手,小孩能做的就讓他去做,我記得常常得抑制自己的「幫忙」,就算是性急,「你自己穿鞋好慢啊,我真想幫你穿」只能成為藏在心中的OS。

這個時期,剛好也是如廁訓練時期,如果孩子不小心「意外」和「失敗」,大人也別過於責備、批評孩子哦。 

可以說這個時期大人的角色相當微妙,一邊學著放手讓孩子成功自主,一邊學著讓孩子嘗試失敗,但是不至於因失敗羞愧而失去自我價值感


第三階段:主動性與內疚感(3至6歲)

幼兒進入學齡前階段,開始和其他小朋友互動了,在遊戲和社交中更加能表現自己。孩子開始自己計劃活動,創造遊戲,並與其他人發起活動,發展出主動性,對自己領導他人和做出決策的能力感到安全。 
這時期,鼓勵小孩嘗試新事物,引導責任心,並且不過度批評他們的錯誤,這有助於防止內疚感。

❤️這階段明顯孩子有更多與同齡小孩的互動,在跟媽媽的遊戲時,也會想出很多特別的玩法,如果在忍受範圍內,不如有時讓孩子主導,這能讓他們感覺很開心,學習掌控局面。 

曾在大熱天和小女玩著,用棉被搭人造雪人的遊戲,那可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當然孩子也要自己享受結果(consequences) ,「好熱呀,好熱呀。」她邊玩邊快樂地喊著(媽媽只能揮著汗,打造那不存在的冰雪世界......)。

raw-image


第四階段:勤奮與自卑(6至12歲)

學齡兒童開始學習學業和技能,並且開始與同儕比較。這時候大人可提供適當的挑戰,鼓勵他們發揮潛力,但留意避免對比和過度評價,以免引起自卑感。 
如果孩子被鼓勵並獲得正面的反饋,他們會開始感到自己的努力勤奮,並對自己實現目標的能力感到自信。相反的,如果這種主動性沒有得到鼓勵或是受限,那麼孩子可能感到自卑,懷疑自己的能力,無法發揮自己的潛力。

 ❤️這時期大人適合當一位啦啦隊長,爸媽和師長提供一致的、建設性的反饋,並且鼓勵孩子的努力,而不僅僅是稱讚孩子的成就。 

當然有些挫敗是一定的,正面的引導能讓孩子培養謙虛的美德,更加認識自己的優點,以及解決問題的方法。

(歡迎參考那個媽媽的之前的文章育兒的誘惑:為什麼要和別人比較?


結語

以上是「人生八階」的其中前四階,在人生階段的前期,父母、主要照顧者、師長還是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透過適切的支持和理解,父母能夠協助孩子在各階段建立積極的心理基礎,促進他們健康的發展,這會使得孩子和我們自己的生活都更輕鬆省力。 

剩下來的另外四階段,是屬於青少年以後,和育兒已經不太相關(孩子都大了……),反而更符合讀者的人生階段,所以就另起文章介紹了。 

或許讀到現在,有人會想說不定現在「不信任」、「羞愧」等負面感受正是人生幼年的某階段沒能好好完成所造成的。或是,「欸!那又不是我的錯,我小時候就是沒人稱讚」、「我缺抱抱」怎麼辦? 

這種感受很正常,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說「人生八階」理論主張,每階段都有人生衝突,如果妥善互動能幫助人格的完善,但這不代表我們只有一次處理衝突的機會,認知到現在的困擾或許歸因於那裡,正是拋開心裡枷鎖、踏上改變旅途的時候了



人生每階段真有亟需處理的課題嗎?雖然提出理論埃里克森自己也強調這是一種思考工具,而不是事實性分析,不是可測試的理論,但自己在育兒過程的確感受到分階段發展的課題和重點,拿來當實用框架,相當方便,提供給爸爸媽媽參考囉。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氣泡水-avatar-img
2024/05/01
育兒真是一個辛苦的過程,不能太鬆,也不能太緊,而且還時常要鬥智,整個過程下來,感覺是父母被訓練了,父母比小孩成長更多。😄
那個媽媽-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5/02
氣泡水 您說得一針見血,隨時得調整鬆緊帶,現在小孩腦筋動得快,真是不被逼著成長不行欸😁
媗日-avatar-img
2024/05/02
我們公民課在學的🤣🤣🤣
那個媽媽-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5/02
媗日 現在公民課就有教哦,比以前的課程內容好玩多了。
安立格-avatar-img
2024/05/02
第一次看到那麼清晰條理的孩子心理狀態發展過程,值得收藏,雖然晚了一點😊
那個媽媽-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5/02
安立格 感謝鼓勵, 自己邊寫邊回顧小孩的成長過程也挺趣味的,我也快畢業了🙌
帶孩子真的是很艱辛的過程…我都不敢回想啊!🤣🤣🤣
那個媽媽-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5/02
林燃(創作小說家) 哈我真的回想起都不知自己怎麼過來的,但也不敢想將小孩步入青少年的生活😅
Emma Tsai-avatar-img
2024/05/02
雖然沒有小孩,但是您真的是很用心的媽阿~😊
那個媽媽-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5/02
Emma Tsai 謝謝❤️我也是儘量,就和所有事一樣,播種、澆灌,等待欣賞花開。但長成什麼樣不是人能決定😁
avatar-img
那個媽媽的沙龍
107會員
50內容數
Hi! 我是那個媽媽!
那個媽媽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07
阿曼達陶德的故事,十三年前震驚全球,也持續提醒著我們網路霸凌與兒少性剝削的嚴重性。本文回顧阿曼達的遭遇,探討事件背後的社會議題,並提供因應網路犯罪的建議,包含尋求專業協助管道與相關資源連結。
Thumbnail
2025/04/07
阿曼達陶德的故事,十三年前震驚全球,也持續提醒著我們網路霸凌與兒少性剝削的嚴重性。本文回顧阿曼達的遭遇,探討事件背後的社會議題,並提供因應網路犯罪的建議,包含尋求專業協助管道與相關資源連結。
Thumbnail
2025/04/01
隨著黃子佼事件等負面新聞引發社會關注網路兒童安全問題,本文作者分享自身經驗及觀察,提醒家長應教導孩子網路安全的重要性,並提出具體防範措施及應對策略。文章強調網路潛藏風險,並呼籲社會共同努力創造更安全的網路環境。
Thumbnail
2025/04/01
隨著黃子佼事件等負面新聞引發社會關注網路兒童安全問題,本文作者分享自身經驗及觀察,提醒家長應教導孩子網路安全的重要性,並提出具體防範措施及應對策略。文章強調網路潛藏風險,並呼籲社會共同努力創造更安全的網路環境。
Thumbnail
2025/03/20
父母的陪伴對孩子大腦發展至關重要,優質陪伴勝過長時間陪伴。文章從《從陪伴開始的全腦教養》出發,探討安全依附、高品質陪伴的重要性及具體實踐方法,並強調陪伴對孩子大腦神經連結、壓力反應、語言及社交能力、執行功能的影響。
Thumbnail
2025/03/20
父母的陪伴對孩子大腦發展至關重要,優質陪伴勝過長時間陪伴。文章從《從陪伴開始的全腦教養》出發,探討安全依附、高品質陪伴的重要性及具體實踐方法,並強調陪伴對孩子大腦神經連結、壓力反應、語言及社交能力、執行功能的影響。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一個深刻的心理學理論,並闡述了在育兒過程中的指導意義。作者分享了對這個理論的理解,並提到了英文資料的更深入瞭解。文章最後呼籲人們感謝兒童對我們探索世界、瞭解新可能以及傳承生活的經驗。參考資料包括中文版維基百科、教育百科網站和verywellmind網站。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一個深刻的心理學理論,並闡述了在育兒過程中的指導意義。作者分享了對這個理論的理解,並提到了英文資料的更深入瞭解。文章最後呼籲人們感謝兒童對我們探索世界、瞭解新可能以及傳承生活的經驗。參考資料包括中文版維基百科、教育百科網站和verywellmind網站。
Thumbnail
不論是家庭或學校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帶給孩子們力量。孩童的成長與心理健康是家庭和社會關注的重要議題。在這篇文章中,探討了孩子們的成長,以及其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同時提出了對家長和教育者的建議,希望提供孩子所需的支持與幫助。
Thumbnail
不論是家庭或學校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帶給孩子們力量。孩童的成長與心理健康是家庭和社會關注的重要議題。在這篇文章中,探討了孩子們的成長,以及其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同時提出了對家長和教育者的建議,希望提供孩子所需的支持與幫助。
Thumbnail
內容介紹了艾瑞克森(Erik Erikson)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並在此基礎上提供了對於孩子成長每一階段的適當引導和支持的建議。通過理解孩子成長的需求,父母可以有針對性地幫助孩子建立積極的心理基礎,促進他們健康的發展。
Thumbnail
內容介紹了艾瑞克森(Erik Erikson)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並在此基礎上提供了對於孩子成長每一階段的適當引導和支持的建議。通過理解孩子成長的需求,父母可以有針對性地幫助孩子建立積極的心理基礎,促進他們健康的發展。
Thumbnail
(禁止轉貼、轉發、抄襲,有任何需求須經過本人同意) 在上了三個月心理學課程與看了課本內容之後,希望小時候父母可以教我的事: 1、嬰兒時期擁有愛與安全感 讓我知道自己是舒適、安全的,在我成長後擁有穩定的內核及自信。 2、培養我的自主意識,學會主動學習 在開始學習的時期陪伴我
Thumbnail
(禁止轉貼、轉發、抄襲,有任何需求須經過本人同意) 在上了三個月心理學課程與看了課本內容之後,希望小時候父母可以教我的事: 1、嬰兒時期擁有愛與安全感 讓我知道自己是舒適、安全的,在我成長後擁有穩定的內核及自信。 2、培養我的自主意識,學會主動學習 在開始學習的時期陪伴我
Thumbnail
若是在親子雙方都處於冷靜期時, 在教養上可以做些什麼,預備未來可能會發生的親子風暴。
Thumbnail
若是在親子雙方都處於冷靜期時, 在教養上可以做些什麼,預備未來可能會發生的親子風暴。
Thumbnail
為人父母的我們很需要擴大自己的生活圈,尋求伙伴與資源、建立支持系統。與其他大人連結,能夠給你支持、鼓勵、滋養和力量,幫助你保持冷靜,彼此陪伴、學習與成長。
Thumbnail
為人父母的我們很需要擴大自己的生活圈,尋求伙伴與資源、建立支持系統。與其他大人連結,能夠給你支持、鼓勵、滋養和力量,幫助你保持冷靜,彼此陪伴、學習與成長。
Thumbnail
「老師,請問妳有沒有課程是開給小孩上的?」 今天在 @基隆 尚仁國小 分享 #薩提爾 主題是:陪伴孩子認識情緒,從自我照顧開始 講座結束後,一位媽媽上前來問我這個問題 媽媽的提問,讓我回想起,在大寶燁2-4歲的時期,那是我在媽媽這個角色上,感到最崩潰的幾年 大寶與我共享了2年多,我被催產素
Thumbnail
「老師,請問妳有沒有課程是開給小孩上的?」 今天在 @基隆 尚仁國小 分享 #薩提爾 主題是:陪伴孩子認識情緒,從自我照顧開始 講座結束後,一位媽媽上前來問我這個問題 媽媽的提問,讓我回想起,在大寶燁2-4歲的時期,那是我在媽媽這個角色上,感到最崩潰的幾年 大寶與我共享了2年多,我被催產素
Thumbnail
本專欄是由智諭心理治療所的執行長、臨床心理師所創立,會在每週五定期發布育兒的專業知識,並針對早期療育、人際及專注力訓練、情緒及行為管理、親子 / 親職諮詢等各種育兒議題提供專業知識內容。 若您對育兒感興趣,在心理課程健保難排,而自費服務收費又高的現在,歡迎利用每月 99 元訂閱我們,獲得更多協助唷!
Thumbnail
本專欄是由智諭心理治療所的執行長、臨床心理師所創立,會在每週五定期發布育兒的專業知識,並針對早期療育、人際及專注力訓練、情緒及行為管理、親子 / 親職諮詢等各種育兒議題提供專業知識內容。 若您對育兒感興趣,在心理課程健保難排,而自費服務收費又高的現在,歡迎利用每月 99 元訂閱我們,獲得更多協助唷!
Thumbnail
只有生理的發育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孩子心理的成長,也就是艾瑞克森談的「發展危機」是否在父母、我、環境的協助下變成「轉機」。否則就會養育出很多生理年齡長大、但心智年齡卻很不成熟的下一代。
Thumbnail
只有生理的發育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孩子心理的成長,也就是艾瑞克森談的「發展危機」是否在父母、我、環境的協助下變成「轉機」。否則就會養育出很多生理年齡長大、但心智年齡卻很不成熟的下一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