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漫讀(100):『井有仁焉!』—宰我提了個刁鑽的問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電子書:《論語漫讀》

宰我問曰:『仁者,雖告之曰:「井有仁焉。」其從之也?』子曰:『何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雍也第六)。

raw-image

 

井,不能狹義地僅理解為井而是比喻危險的境地。逝,去;罔,迷惑。

 

宰我有很強的獨立思考能力,有懷疑精神,不人云亦云,不盲從權威。這次問了一個十分刁鑽的問題。

 

他預設了一個情景,問孔子,『如果仁者被告之井中有仁道,他會進井裡面跟從嗎?』他這個問題的陷阱是,如果回答跟從,就是不智。要是井中沒有仁道呢?豈不是白白地犧牲?如果不跟從,那就是不仁。為什麼仁者君子對仁道無動於衷?所以,這段對話,還是在探討仁與智的關係。

 

孔子知道宰我沒安好心,給他下套。沒有簡單地回答是或是否,避開陷阱,給出了另外的答案。孔子說,何必如此呢?這種情況下,作為一個君子,可往而察看究竟,但不會被騙入無仁道的危險之中;君子可能會被欺騙,但卻不會被迷惑。

 

宰我問的是仁者,但孔子卻回答君子該如何。嚴格說來,君子比仁者的境界還是要差那麼一丟丟。不知道孔子這裡是將仁者和君子等同呢?還是覺得不好回答仁者該如何,就改為用君子替換了。

 

如果井中真有仁道,比如說需要下井救人,雖有危險那君子也應當仁不讓。『我不入井裡,誰入井裡?』 但這也有個自身的能力和對環境的判斷問題,要有比較大的把握能救出人來,冒有風險才值得。救出人來,自己也能脫離險境,這是最好的。救出人來了,自己犧牲了,也是值得的。如果人沒救出來,自己也犧牲了,就不值得。八十年代,曾有一場大討論,一名叫張華的大學生從糞坑裡救老農犧牲了,值不值?從兩人都死了的結果來看,當然不值。張華下糞坑救人之前,缺乏對風險的判斷,認為自己能救人出來,而自己也未必必死。他就是『坑有仁焉,其從之也!』,是謂不智。

 

《孟子》裡有段話,大意相同。《孟子•萬章上》,『昔者有饋生魚于鄭子產,子產使校人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少則洋洋焉,攸然而逝。』子產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校人出曰:『孰謂子產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難罔以非其道』。

 

有人給鄭國大夫子產送了一些活魚。子產就讓主管水產的小吏放入池中畜養。但這個小吏很貪,把魚給燒了吃了。然後回復子產,『剛放入水,魚無精打采,但一會兒就遊動自如,很快就遊走了』。子產聽說後,就說,『好呀好呀!魚兒們去了該去的地方!』這小吏太壞了,過後還顯擺自己的小聰明,損壞子產的名聲,到處傳揚這件事,嘲笑子產沒有人們說的那樣有智慧,不然怎麼讓我給矇騙了呢?結尾總結到,合乎情理的事可以欺騙得了君子,但不合情理的事卻欺騙不了君子。

 

因為君子心懷仁道,也相信他人心懷善意。故與人為善,樂於助人。合乎情理的事,君子當然會相信,這不能說明君子無智。如子產相信校人的話。但不符合情理的事,以君子的智慧是能夠識破的,不會上當受騙。『可欺以其方』,這個『方』既可以理解為道理,也可以理解為正直。也就是說,可以利用君子的正直和善良欺騙他,卻無法用無知來欺騙君子。如果一個人因為無知而受欺騙,就算不上一個君子。

 

上當受騙,無非三種情況:一是無知,二是善良,三是貪欲。從古至今的騙局,都是如此。比如傳銷,騙到了許多無知和貪欲的人;借慈善斂財則騙了許多善良的人;而許多漂亮的大話則騙了無數無知、貪欲和善良的人。要識破這種種騙局,不讓自己和他人身陷麻煩和險境,就需要比較高的認知和判斷能力。

 

2020年12月2日

avatar-img
90會員
330內容數
從歷史文化、政治經濟等多維度對中國社會透視研判。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江上小堂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子曰:『齊一變,至於魯;魯一變,至於道』(雍也第六)。  孔子的『變』,是變回去,變到他推崇的先王之道時代;正好與法家的『變法』相反。  孔子之時,『禮樂崩壞』。但相對而言,魯國沿襲下來的禮制多些。而齊國相對于魯國,有管仲廢舊立新、富國強兵的變法,於是離先王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雍也第六)。  孔子多次將智與仁並論,如『擇不處仁,焉得知?』(裡仁第四)。這裡講智者和仁者的一些不同特質。  三句話,三個層次。首先是表像,智者喜愛如水一樣,仁者喜愛如山一樣。樂水樂山,並不是說智
樊遲問知。子曰:『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問仁。曰:『仁者先難而後獲,可謂仁矣』(雍也第六)。  《論語》中,共記載樊遲兩次向孔子問知,三次問仁。  樊遲向孔子問智,孔子說:『以道義為準則來處理民事;同時敬重老百姓迷信的鬼神而遠離之,可以說是智了。』樊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這同樣是孔子教學中的經驗之談。天資在中等以上,可以和他談論深奧的學問。如子貢和子夏,『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學而第一),『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 八佾第三)。天資在中等以下者,就不可以教他深奧的
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雍也第六)。  史,負責文書的史官。引伸為喪失活力,文縐縐的迂腐之輩。彬彬,物相雜之狀。  孔子的意思,質實多於文采,疏于禮樂,就像未進化的野人。而文采多於質實,就像史官一樣循規蹈矩和文縐縐的了。只有質實和
子曰:『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難乎免於今之世矣』(雍也第六) 。  孔子說,『如果沒有祝鮀那樣的善辯,與宋朝那樣美貌,那就很難免害于今天這個世道』。  而,與;祝鮀(tuó),衛國大夫,能言善辯,受到衛靈公重用;宋朝:宋國的公子,名朝,因長得帥受衛靈公寵
子曰:『齊一變,至於魯;魯一變,至於道』(雍也第六)。  孔子的『變』,是變回去,變到他推崇的先王之道時代;正好與法家的『變法』相反。  孔子之時,『禮樂崩壞』。但相對而言,魯國沿襲下來的禮制多些。而齊國相對于魯國,有管仲廢舊立新、富國強兵的變法,於是離先王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雍也第六)。  孔子多次將智與仁並論,如『擇不處仁,焉得知?』(裡仁第四)。這裡講智者和仁者的一些不同特質。  三句話,三個層次。首先是表像,智者喜愛如水一樣,仁者喜愛如山一樣。樂水樂山,並不是說智
樊遲問知。子曰:『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問仁。曰:『仁者先難而後獲,可謂仁矣』(雍也第六)。  《論語》中,共記載樊遲兩次向孔子問知,三次問仁。  樊遲向孔子問智,孔子說:『以道義為準則來處理民事;同時敬重老百姓迷信的鬼神而遠離之,可以說是智了。』樊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這同樣是孔子教學中的經驗之談。天資在中等以上,可以和他談論深奧的學問。如子貢和子夏,『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學而第一),『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 八佾第三)。天資在中等以下者,就不可以教他深奧的
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雍也第六)。  史,負責文書的史官。引伸為喪失活力,文縐縐的迂腐之輩。彬彬,物相雜之狀。  孔子的意思,質實多於文采,疏于禮樂,就像未進化的野人。而文采多於質實,就像史官一樣循規蹈矩和文縐縐的了。只有質實和
子曰:『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難乎免於今之世矣』(雍也第六) 。  孔子說,『如果沒有祝鮀那樣的善辯,與宋朝那樣美貌,那就很難免害于今天這個世道』。  而,與;祝鮀(tuó),衛國大夫,能言善辯,受到衛靈公重用;宋朝:宋國的公子,名朝,因長得帥受衛靈公寵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餓死事小,失節事大?不不不,這不是孔子的教法。德政絕不是要百姓都得做仁人君子,而是主事者必須有德,由此理出嘉惠百姓的德政。先養而後教。先滿足飽食暖衣的基本需求,再談其他更高層次的追求,讓人活得更像一個人!(釋人生守則的「德」)
Thumbnail
原文: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儼兮其若容;渙兮其若凌釋;礦兮其若穀;混兮其若濁;孰能濁以靜之除清?孰能安以靜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猶兮若四鄰;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這一段的意思是說品行與德行好的人與有智慧的人做起事來,總是深不可測,但
Thumbnail
明白因緣的來龍去脈,就知道如何善解一切不好的緣份。一個人只要能善解就不會瞋怒、不會埋怨,也不會怪東怪西怪別人怪命運。「善解」是生命的良藥,苦口婆心,能解救溺水邊緣的人,也能讓春光無限的人更懂得誠懇與謙卑。 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從前有一個書生叫屈師,閒來無事到河邊散步,有一天,屈師走到大海銜接的
Thumbnail
《列子·黃帝》:顏回問乎仲尼曰:「吾嘗濟乎觴①深之淵矣,津人②操舟若神。吾問焉,曰:『操舟可學邪?』曰:『可。能遊者可教也,善遊者數能③。乃若夫沒人④,則未嚐見舟而諦操⑤之者也。'吾問焉,而不告。敢問何謂也?」仲尼曰:「醫!吾與若玩其文也久矣,而未達其實,而固且道與⑥。能遊者可教也,輕水也;善遊者之
「聖人不死,大盜不止。」
Thumbnail
得智擇仁處 勢利亡心目 喻義危授命 細人唯息姑 *智者選擇有仁風之居所;心存勢利者丟喪了心與見識;通曉義理者見危願付出生命;見識短淺者毫無原則只知姑息°
有熟絡的友人留言說:我根本不懂這些,敬佩閣下敢言敢寫! 回應: 謝謝!衷心謝謝! 我只是憑良心說話而已,讀聖賢書,所作何事?! 要是我還在當官的話,早就被貶、甚至下獄的呀! 要是我還是公眾人物的話,也會被抹黑的呀! 人生在世,最怕的,就是過不了自己良心的哪關呀! 回顧當今世代,在政壇上,許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餓死事小,失節事大?不不不,這不是孔子的教法。德政絕不是要百姓都得做仁人君子,而是主事者必須有德,由此理出嘉惠百姓的德政。先養而後教。先滿足飽食暖衣的基本需求,再談其他更高層次的追求,讓人活得更像一個人!(釋人生守則的「德」)
Thumbnail
原文: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儼兮其若容;渙兮其若凌釋;礦兮其若穀;混兮其若濁;孰能濁以靜之除清?孰能安以靜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猶兮若四鄰;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這一段的意思是說品行與德行好的人與有智慧的人做起事來,總是深不可測,但
Thumbnail
明白因緣的來龍去脈,就知道如何善解一切不好的緣份。一個人只要能善解就不會瞋怒、不會埋怨,也不會怪東怪西怪別人怪命運。「善解」是生命的良藥,苦口婆心,能解救溺水邊緣的人,也能讓春光無限的人更懂得誠懇與謙卑。 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從前有一個書生叫屈師,閒來無事到河邊散步,有一天,屈師走到大海銜接的
Thumbnail
《列子·黃帝》:顏回問乎仲尼曰:「吾嘗濟乎觴①深之淵矣,津人②操舟若神。吾問焉,曰:『操舟可學邪?』曰:『可。能遊者可教也,善遊者數能③。乃若夫沒人④,則未嚐見舟而諦操⑤之者也。'吾問焉,而不告。敢問何謂也?」仲尼曰:「醫!吾與若玩其文也久矣,而未達其實,而固且道與⑥。能遊者可教也,輕水也;善遊者之
「聖人不死,大盜不止。」
Thumbnail
得智擇仁處 勢利亡心目 喻義危授命 細人唯息姑 *智者選擇有仁風之居所;心存勢利者丟喪了心與見識;通曉義理者見危願付出生命;見識短淺者毫無原則只知姑息°
有熟絡的友人留言說:我根本不懂這些,敬佩閣下敢言敢寫! 回應: 謝謝!衷心謝謝! 我只是憑良心說話而已,讀聖賢書,所作何事?! 要是我還在當官的話,早就被貶、甚至下獄的呀! 要是我還是公眾人物的話,也會被抹黑的呀! 人生在世,最怕的,就是過不了自己良心的哪關呀! 回顧當今世代,在政壇上,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