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德賽計畫 - 在家指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好久不見!一轉眼就到了五月,想和大家介紹一個很棒的自我覺察方法🧚‍♀️

「我未來要做甚麼啊?要找出一個最正確、最好的選擇好難喔......」

在做人生規劃時,你也會不小心被無形的框架綁住,不知不覺局限了自己的選擇嗎?

奧德賽計畫,正是一個將腦中想法具體化的工具,透過三個階段的人生設計,來幫助我們釐清自己所能擁有的「複數可能」!當然,框架沒有所謂絕對好壞,但是仍有「適不適合」自己的框架。希望在自我覺察和探索後,能讓你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框架、在人生航道上無畏前行🌟

一起跟著奧德賽計畫展望未來吧🤎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撰稿:象往 M 編

關於象往:象往由一群熱愛教育的大學生所組成,旨在透過自我覺察,幫助學生找到心之所嚮。

更多教育、自我覺察資訊:Yearningforstars at Taplink




avatar-img
3會員
12內容數
象往由一群熱愛教育的大學生所組成,旨在透過自我覺察,幫助學生找到心之所嚮。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象往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們根據過去工作坊中的經典課程整理出一系列的在家指引。希望能協助各地的學生在家練習自我覺察,進而開闊自己更多的可能性🌟
嗨囉大家好久不見! 我們根據過去工作坊中的經典課程整理出一系列的在家指引。希望能協助各地的學生在家練習自我覺察,進而開闊自己更多的可能性🌟 首先登場的是生命歷程圖的在家指引。期待大家能藉由回首過去,去規劃更燦爛可期的未來。畢竟就如藍色大門裡張士豪對孟克柔所說:「留下什麼,我們就變成什麼樣的大人
在脆弱的力量一書中,作者提出了幾個關於脆弱的迷思。藉由破除這些迷思,我們可以更了解究竟「脆弱的力量」代表了甚麼。這裡想特別提出兩點,究竟 📍脆弱就是毫無保留嗎? 📍脆弱就等於軟弱嗎?
「待周圍的喧鬧吵雜安靜下來,我審視我的心。撕下標籤、掙脫枷鎖,我還可以是我最初的模樣。」 四百擊為法國新浪潮導演楚浮的第一部電影。電影主角 Antoine,如片名所述,在大人們、在社會的眼中的確就是叛逆、不服管教的代表,然而在導演如紀錄片式的描繪下,我們得以不帶任何偏見的去看這個孩子。
很多人也許會認為,早點確定興趣、有堅定努力的方向,人生是不是就會少一點迷惘、少繞一點路?可以提早在命定的賽道上努力,是不是就能取得領先優勢? 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過早瞄準的興趣、太明確的目標,會不會反而成為蒙蔽其他可能、追求跨領域的阻礙?
容易連結到自我價值的事物都與自卑脫離不了關係。 若是在成績表現方面落於其他人,很容易就會連結到「我不好」的思想,進而走向自卑的漩渦。可是事實並不是這樣的,若是我們試著切斷那條讓成績與我們自我價值連結的線,就一下就好,我們就能看到不一樣的風景。
我們根據過去工作坊中的經典課程整理出一系列的在家指引。希望能協助各地的學生在家練習自我覺察,進而開闊自己更多的可能性🌟
嗨囉大家好久不見! 我們根據過去工作坊中的經典課程整理出一系列的在家指引。希望能協助各地的學生在家練習自我覺察,進而開闊自己更多的可能性🌟 首先登場的是生命歷程圖的在家指引。期待大家能藉由回首過去,去規劃更燦爛可期的未來。畢竟就如藍色大門裡張士豪對孟克柔所說:「留下什麼,我們就變成什麼樣的大人
在脆弱的力量一書中,作者提出了幾個關於脆弱的迷思。藉由破除這些迷思,我們可以更了解究竟「脆弱的力量」代表了甚麼。這裡想特別提出兩點,究竟 📍脆弱就是毫無保留嗎? 📍脆弱就等於軟弱嗎?
「待周圍的喧鬧吵雜安靜下來,我審視我的心。撕下標籤、掙脫枷鎖,我還可以是我最初的模樣。」 四百擊為法國新浪潮導演楚浮的第一部電影。電影主角 Antoine,如片名所述,在大人們、在社會的眼中的確就是叛逆、不服管教的代表,然而在導演如紀錄片式的描繪下,我們得以不帶任何偏見的去看這個孩子。
很多人也許會認為,早點確定興趣、有堅定努力的方向,人生是不是就會少一點迷惘、少繞一點路?可以提早在命定的賽道上努力,是不是就能取得領先優勢? 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過早瞄準的興趣、太明確的目標,會不會反而成為蒙蔽其他可能、追求跨領域的阻礙?
容易連結到自我價值的事物都與自卑脫離不了關係。 若是在成績表現方面落於其他人,很容易就會連結到「我不好」的思想,進而走向自卑的漩渦。可是事實並不是這樣的,若是我們試著切斷那條讓成績與我們自我價值連結的線,就一下就好,我們就能看到不一樣的風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設計一個更好的自己,聽起來感覺很抽象,這是有機會做到的,但需要透過仔細思考和精心規劃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從「解構」、「觀點」、「重塑」和「呈現」這四個面向來逐步實現自己的目標。
Thumbnail
如果我們能對自己實際的行動力和控制力,有充分的認知,就能設定出符合自己需求的目標與計劃。這本書比較不像手把手教你操作的工具書,更像是一本陪你整理心態、訓練思維的指南書。
Thumbnail
自我成長核心- 就是創造自己想要的改變 兩種常見的「沒選擇」思維是什麼? 只有完美的機會才是機會 這不是我的責任,只好等待環境改變 缺一不可的成長模組 建立思維 - 掌握自己內心想法,並讓這些想法引導你往想要的成長方向前進。 展開行動 - 將你腦袋中的思維,利用決策與行動,帶到現實生活中
Thumbnail
嘿,不知不覺轉眼間2024也走到了一半了,現在的你有再慢慢地往更好的自己而走去嗎? 前陣子研究員吉娜去上了課是關於館舍學習的課程,講師教了幾個思考的工具,其中一項除了用在創意發想上,也能用在自己的人生上,今天吉娜就將這個工具分享給各位研究員,大家一起來寫暑假作業吧!一起好好檢視今年的上半年的自己然
Thumbnail
常聽到「人生要有規劃」,或是「做事要有規劃」,然後再分短期、中期、長期等這些話。說真的,這些道理聽了都明白,但真的要開始執行時,還是挺困惑的,總覺得待辦的事情千頭萬緒,不知道該從哪裡開始規劃?
人不容易區分理想與現實,會高估自己一天的產能,會以為事情要成靠毅力就可以。但實際有操作過的話,都會發現你其實對自己的狀況掌握沒有想像中那麼好。而計畫是用來制約你一天的行動,我也很有共感。如果一天沒有計畫,很容易不知道要做什麼,時間就消失在滑社群貼文,隨意逛影片之中了。
Thumbnail
透過覺察內在情緒,保護生命能量,不再浪費在抱怨與恐懼中。要放下恐懼感,回歸中軸狀態,實實在在的享受歷程。清除恐懼,才能設計屬於自己的未來。純淨的意識是跨入未來的基本配備。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設計一個更好的自己,聽起來感覺很抽象,這是有機會做到的,但需要透過仔細思考和精心規劃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從「解構」、「觀點」、「重塑」和「呈現」這四個面向來逐步實現自己的目標。
Thumbnail
如果我們能對自己實際的行動力和控制力,有充分的認知,就能設定出符合自己需求的目標與計劃。這本書比較不像手把手教你操作的工具書,更像是一本陪你整理心態、訓練思維的指南書。
Thumbnail
自我成長核心- 就是創造自己想要的改變 兩種常見的「沒選擇」思維是什麼? 只有完美的機會才是機會 這不是我的責任,只好等待環境改變 缺一不可的成長模組 建立思維 - 掌握自己內心想法,並讓這些想法引導你往想要的成長方向前進。 展開行動 - 將你腦袋中的思維,利用決策與行動,帶到現實生活中
Thumbnail
嘿,不知不覺轉眼間2024也走到了一半了,現在的你有再慢慢地往更好的自己而走去嗎? 前陣子研究員吉娜去上了課是關於館舍學習的課程,講師教了幾個思考的工具,其中一項除了用在創意發想上,也能用在自己的人生上,今天吉娜就將這個工具分享給各位研究員,大家一起來寫暑假作業吧!一起好好檢視今年的上半年的自己然
Thumbnail
常聽到「人生要有規劃」,或是「做事要有規劃」,然後再分短期、中期、長期等這些話。說真的,這些道理聽了都明白,但真的要開始執行時,還是挺困惑的,總覺得待辦的事情千頭萬緒,不知道該從哪裡開始規劃?
人不容易區分理想與現實,會高估自己一天的產能,會以為事情要成靠毅力就可以。但實際有操作過的話,都會發現你其實對自己的狀況掌握沒有想像中那麼好。而計畫是用來制約你一天的行動,我也很有共感。如果一天沒有計畫,很容易不知道要做什麼,時間就消失在滑社群貼文,隨意逛影片之中了。
Thumbnail
透過覺察內在情緒,保護生命能量,不再浪費在抱怨與恐懼中。要放下恐懼感,回歸中軸狀態,實實在在的享受歷程。清除恐懼,才能設計屬於自己的未來。純淨的意識是跨入未來的基本配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