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不知道為何你會這樣選擇:逆轉偏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在探討定價策略時,理解消費者行為的深層動機是極其關鍵的。William Poundstone 在其著作《洞悉價格背後的心理戰Priceless:The Myth of Fair Value》中,精彩地闡述了人們如何在面對經濟決策時常常表現出非理性的行為,在介紹人類評估風險和回報時的「確定性效應」:指人們在做決策時,對於100%確定的結果,和99%可能發生的結果,往往會產生極大的主觀差異和認知落差。接下來,作者再說明一個引人入勝的概念「偏好逆轉」。

「偏好逆轉」(preference reversal)解釋了為何人們在某些情境下會對較小但是確定的利益表現出過度的偏好,而對於潛在的較大但不確定的利益則相對冷漠。例如,當給予選擇去確保贏得少量金錢或是冒較大的風險贏得大筆金錢時,人們往往選擇前者,即使從期望值的角度來看後者更為有利。

這種「偏好逆轉」的現象,最早是由心理學家Sarah Lichtenstein和Paul Slovic在1971年的一項實驗中觀察到的。他們設計了一系列賭局,受試者首先需在兩個選項之間選擇較偏好的一個,而後則須對每個選項個別分配一筆賭金。

讓我們來看看其中一組實驗。受試者需在下列兩種選項中做選擇:

P博弈:有80%的機率赢5美元(不然就是損龜)。

$博弈:有10%的機率赢40美元(不然就是摃龜)。

這兩個選項的預期獲利都是4美元,理論上應該無異。結果卻發現,大多數人傾向選擇P博弈(P代表機率probability,這個選項的機率較高,因此簡稱P博弈),因為雖然獲利較低,但勝率較高,風險也較小。

在真正的實驗中,研究人員設計了12種不同的賭局,這些賭局比前面提到的例子更加複雜。它們更像是真實賭場的模式:受試者必須先拿出一些自己的錢作為賭資,並有可能在實驗中賠光這些錢。

實驗分成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研究人員會同時給受試者看兩種不同的賭局選項(P博奕與$博奕),然後讓他們選擇其中一種較喜歡的。

進入第二階段時,研究人員僅會給受試者看到其中一種賭局選項,然後要求他們報出一個價錢:假設他們已經「擁有」了這個賭局,研究人員願意用這個價錢把賭局買回去。換句話說,受試者必須決定,他們至少要賣給研究人員多少錢,才肯放棄這個賭局。

令人驚訝的是,在173位受試者中,有127位在第一階段選擇了勝率較高的「P博奕」,但在第二階段卻為勝率較低但獎金較高的「$博奕」報出了更高的價錢,這顯然是一種自相矛盾的行為模式。

研究人員認為,大多數受試者只是跟隨直覺在作答,而人的直覺常常會表現出一些奇怪的偏差和矛盾,但人們並沒有真正意識到自己的選擇是自相矛盾的。

「這些逆轉明顯地構成行為矛盾之處,並違背所有現存的決策理論。」1971年,這二位心理學家在《實驗心理學期刊》上寫到。

這種行為明顯違反了理性選擇的假設,令人費解。顯然人們在做決策時,存在著難以忽視的非理性面向。Lichtenstein和Slovic將這種矛盾現象稱為「偏好逆轉」,它在一定程度上也解釋了為何賭博和樂透這類高風險活動,往往如此受人歡迎的原因。

不僅如此,這項實驗還發現,當需要為選項「買單」時,受試者就顯著降低了對高風險選項的支付意願。研究人員把這項現象稱為「稟賦效應」(endowment effect) :人們對擁有的東西常常評價過高,即使在沒有市場參考價格的情況下,出售價格也常高於買入價格一倍以上,這個發現為我們解開了人類決策中許多潛藏的心理偏見。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類矛盾行為呢?Lichtenstein和Slovic認為,人類做決策時常依賴各種直覺捷徑,以減輕認知負擔。我們的記憶和注意力有限,根本無法完整理解複雜資訊,因此不得不從中篩選出若干關鍵資訊,而忽略其他部分。最終我們只是根據這些殘缺的資訊,對選項做出主觀的價值評估和選擇。

這套基於直覺的決策策略雖然常導致矛盾和偏差,但也是人類在資訊過載和時間緊迫下所採取的權宜之計。就如同某位受試者所言:「如果贏面大,我會押上預期獲利的四分之三;如果輸面大,我就要求對方付我預期損失的一半。」這種直覺式的簡化策略,雖不合理但卻直覺易懂,也正是絕大多數人在日常生活中處理資訊和作決定的模式。

經由Lichtenstein和Slovic等人的研究,我們開始認知到人類決策過程中,潛藏著各種直覺捷徑與非理性面向。同時也透過生動的實驗案例展示了人們如何對小機率事件的潛在大回報過度反應,而對常見但回報較低的事件則可能反應不足。這不僅體現在賭博或投資決策上,同樣也影響著日常消費者的購買決策,如何評價和選擇商品和服務上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Roger學長的沙龍
22會員
439內容數
Roger學長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1
本篇文章探討《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上發表的一篇關於負面消費經驗數位療法的研究。研究發現,當消費者在評論中同時表達情緒和理性思考時,能更快從負面體驗中恢復,並提高再次購買意願。文章闡述了研究方法、發現及其對個人與企業的啟示,並提供了反思。
Thumbnail
2025/04/21
本篇文章探討《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上發表的一篇關於負面消費經驗數位療法的研究。研究發現,當消費者在評論中同時表達情緒和理性思考時,能更快從負面體驗中恢復,並提高再次購買意願。文章闡述了研究方法、發現及其對個人與企業的啟示,並提供了反思。
Thumbnail
2025/04/08
本文深入探討美國人對財富分配的理想與現實認知之間的巨大差距。研究發現,無論政治立場或經濟地位如何,絕大多數美國人都期待更平等的財富分配模式,但同時也普遍低估了現實社會中的不平等程度。這項研究不僅對社會政策制定具有重要啟示,也為組織管理和個人決策提供了寶貴的參考。
Thumbnail
2025/04/08
本文深入探討美國人對財富分配的理想與現實認知之間的巨大差距。研究發現,無論政治立場或經濟地位如何,絕大多數美國人都期待更平等的財富分配模式,但同時也普遍低估了現實社會中的不平等程度。這項研究不僅對社會政策制定具有重要啟示,也為組織管理和個人決策提供了寶貴的參考。
Thumbnail
2025/04/02
在數位時代,我們每天都在接收大量的數字資訊。從產品的蛋白質含量、電池續航力,到顧客評價的星等,數字無所不在。有趣的是,這些數字可以用兩種方式呈現:阿拉伯數字(如「5」)或是用英文單字(如「five」或中文的「五」)。這個看似微不足道的差異,實際上可能對消費者的判斷和行為產生重大影響。 最近,田納西
Thumbnail
2025/04/02
在數位時代,我們每天都在接收大量的數字資訊。從產品的蛋白質含量、電池續航力,到顧客評價的星等,數字無所不在。有趣的是,這些數字可以用兩種方式呈現:阿拉伯數字(如「5」)或是用英文單字(如「five」或中文的「五」)。這個看似微不足道的差異,實際上可能對消費者的判斷和行為產生重大影響。 最近,田納西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近日台灣的股市在台積電的帶領之下屢創新高,網路上不斷的討論某一檔股票的合理價格應該是多少?股票的價格是如何決定的呢?在《洞悉價格背後的心理戰(Priceless: The Myth of Fair Value)》一書中,作者William Poundstone詳細探討了股票價格如何受到心理因素的影響
Thumbnail
近日台灣的股市在台積電的帶領之下屢創新高,網路上不斷的討論某一檔股票的合理價格應該是多少?股票的價格是如何決定的呢?在《洞悉價格背後的心理戰(Priceless: The Myth of Fair Value)》一書中,作者William Poundstone詳細探討了股票價格如何受到心理因素的影響
Thumbnail
偏向樂觀時可以接受較高的本益比,悲觀時則只能接受較低的本益比,所謂物美價廉,其中的計算價格的合理本益比隨時會改變,只有納入風險、考量安全邊際之後的價格,才可能會是物美價廉
Thumbnail
偏向樂觀時可以接受較高的本益比,悲觀時則只能接受較低的本益比,所謂物美價廉,其中的計算價格的合理本益比隨時會改變,只有納入風險、考量安全邊際之後的價格,才可能會是物美價廉
Thumbnail
正常的市場價格機制是,當價格走高變貴達一定程度,願意買進的人變少,買方減少使價格向下調整,在交易雙方維持理性的前提下,價格會維持在合理區間上下波動,而在股市則不一定是如此運作,因為股市不一定能符合理性交易的前提
Thumbnail
正常的市場價格機制是,當價格走高變貴達一定程度,願意買進的人變少,買方減少使價格向下調整,在交易雙方維持理性的前提下,價格會維持在合理區間上下波動,而在股市則不一定是如此運作,因為股市不一定能符合理性交易的前提
Thumbnail
在探討定價策略時,理解消費者行為的深層動機是極其關鍵的。William Poundstone 在其著作《洞悉價格背後的心理戰Priceless:The Myth of Fair Value》中,精彩地闡述了人們如何在面對經濟決策時常常表現出非理性的行為,在介紹人類評估風險和回報時的「確定性效應」:指
Thumbnail
在探討定價策略時,理解消費者行為的深層動機是極其關鍵的。William Poundstone 在其著作《洞悉價格背後的心理戰Priceless:The Myth of Fair Value》中,精彩地闡述了人們如何在面對經濟決策時常常表現出非理性的行為,在介紹人類評估風險和回報時的「確定性效應」:指
Thumbnail
市場參與者是「人」,對趨勢或價值/格的判斷因其所知的深淺而有不同。投資研究的關鍵在於管理市場預期,掌握人性,用理性、客觀、數據來支持。逆人性只是一廂情願,應當站在更高的視角,創造改變行為的原始驅力。
Thumbnail
市場參與者是「人」,對趨勢或價值/格的判斷因其所知的深淺而有不同。投資研究的關鍵在於管理市場預期,掌握人性,用理性、客觀、數據來支持。逆人性只是一廂情願,應當站在更高的視角,創造改變行為的原始驅力。
Thumbnail
進場撿便宜的想法已經預設一個立場是:漲勢沒有改變,而人性是若心理有一個立場或觀點,會開始去找許多符合這個觀點的資訊或證據,並忽視不符合自身想法的觀點,萬一想法與現實不符,還會持續找更多理由堅持自己的判斷,不論甚麼資訊都朝著自己認為正確的方向解讀,這不會有問題?
Thumbnail
進場撿便宜的想法已經預設一個立場是:漲勢沒有改變,而人性是若心理有一個立場或觀點,會開始去找許多符合這個觀點的資訊或證據,並忽視不符合自身想法的觀點,萬一想法與現實不符,還會持續找更多理由堅持自己的判斷,不論甚麼資訊都朝著自己認為正確的方向解讀,這不會有問題?
Thumbnail
會在股價相對高檔區追價的,也會在相對低檔殺低,因為這兩種行為背後是同樣的思維邏輯,思想沒有改變,行為也不會改變。
Thumbnail
會在股價相對高檔區追價的,也會在相對低檔殺低,因為這兩種行為背後是同樣的思維邏輯,思想沒有改變,行為也不會改變。
Thumbnail
雖說只是貪婪大過理性,但要說股票市場是反人性的,這種觀點我相信很多人也會認同,因為當前控制市場交易量 80% 以上的 AI 跟程式化交易本來就不是人啊!同學們也別害怕跟這些非人力量對抗,實際上只要總結一些人生經驗,很多柴米油鹽的老生常談都可以簡單的破解交易背後的祕密。
Thumbnail
雖說只是貪婪大過理性,但要說股票市場是反人性的,這種觀點我相信很多人也會認同,因為當前控制市場交易量 80% 以上的 AI 跟程式化交易本來就不是人啊!同學們也別害怕跟這些非人力量對抗,實際上只要總結一些人生經驗,很多柴米油鹽的老生常談都可以簡單的破解交易背後的祕密。
Thumbnail
「維持現狀偏誤(Status Quo Bias)」主要是來自於人的心理狀態,因此深植在我們內心難以改變。 什麼都不做,有時候是很容易的,各種擔心害怕的情緒以及對於未知不確定的恐懼,往往會戰勝我們的理性。 最重要的是,往往最終會造成我們投資財務上的損失,甚至長期下來會嚴重的影響生活的狀態。
Thumbnail
「維持現狀偏誤(Status Quo Bias)」主要是來自於人的心理狀態,因此深植在我們內心難以改變。 什麼都不做,有時候是很容易的,各種擔心害怕的情緒以及對於未知不確定的恐懼,往往會戰勝我們的理性。 最重要的是,往往最終會造成我們投資財務上的損失,甚至長期下來會嚴重的影響生活的狀態。
Thumbnail
自由市場實際上是一個追逐利潤和迴避虧損的體系,對經濟效率而言,虧損的訊息與利潤一樣重要,它告訴生產者該停止生產什麼產品,由於生產決策由價格引導,因此社會對稀有資源運用更有效率。 最簡單、基本的經濟學原理:人們喜歡在價格低時多買一點,價格高時少買一點;同樣的,生產商品或提供服務的人,喜歡在價格高時多
Thumbnail
自由市場實際上是一個追逐利潤和迴避虧損的體系,對經濟效率而言,虧損的訊息與利潤一樣重要,它告訴生產者該停止生產什麼產品,由於生產決策由價格引導,因此社會對稀有資源運用更有效率。 最簡單、基本的經濟學原理:人們喜歡在價格低時多買一點,價格高時少買一點;同樣的,生產商品或提供服務的人,喜歡在價格高時多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