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童年傷痛"談起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角度決定態度也影響高度

 

 前言

2024/05/06《 聯合報》有篇 牧野重新解讀童年傷痛》。看題目即知她有童年傷痛,只是現在用另個角度或視野來重新審視、解讀。她會提到童年傷痛,表示她應該已經長大成人了,可是依然受到童年的影響,而且成年後還一直受到影響,並沒有因年齡的增長而有所改變,也可概見童年對人的影響之深遠且巨大了。難怪有本書的書名就叫做:《以為長大就會好了: 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 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金惠男。朴鐘錫,2020)


童年傷痛的解讀 

文中表示她在二十多歲時得了憂鬱症,諮商師分析的結果認為:與家庭息息相關。作者與母親的關係原本在長大後還算不錯,自此開始走下坡。她廣泛閱讀心理學書籍,認定母親深遠的影響了她,但她將這些影響都採用負面的說詞來解讀,然後一遍遍的重溫自己所受到的傷痛;為人母後更是努力避免重蹈母親當年的覆轍,絶不讓孩子受到類似的痛苦與影響。


老公的觀點

我相信因為她是如此深信自己的觀點,因此也常會在言行中表現出來,然而,在他先生眼中,她卻是有著諸多優點的伴侶,因而有天終於開口提出了他自己的觀察,他說:「其實妳母親把妳教得很好,妳學習佳、能力好、善良樂於助人、節儉……妳有許多優點,這些都是妳母親的言傳身教所賜,再不然,她也曾努力培育妳,讓妳擁有好的能力,得以找到不錯的工作。


心態的改變

我想她原先完全看不到她先生所看到的,因為她將心思完全放在歸罪和歸咎於母親身上,先生的話讓她原先的思路突然被截斷,她開始有了:「我有沒有可能想錯了(或者是想歪了,想偏了?)」(註:《我可能錯了》是先覺出版的暢銷書。)

她開始能客觀的檢視整個事件,甚至能站在母親的角度來看待整個事件,她想到母親當年的不易、努力、和愛,雖然生活忙碌,家境不寬裕,仍儘量抽出時間陪她們,騰出空檔帶她們外出遊玩,雖然母親曾教作者壓抑情緒,但她自己也只會用壓抑來面對自己的情緒,母親或許在養育、教育兒女方面有缺陷,有不足,事實上也已經竭盡己能了。對母親的不滿會不會只是作者的"偏見"

她重新檢視母親與她的關係,最後認定”母親沒有對不起我…她做到了一個母親的基本職責,並在過程中付出了她全部的愛…


"影響我們的從來都只是我們的看法"



事情沒變,看法變了,感受也就不同了

我不知道別人如何看待此事件?好玩的是:事情已經客觀的發生過了,並沒有(也不會有)任何的改變了。但,作者翻來覆去的用自己的想法和觀點去看待整件事,然後讓自己的心情承受著這些想法和觀點的影響,或悲、或酸、或苦,直到想法和觀點改變了,然後心情又承受著這改變了的想法和觀點的影響,或喜,或悟,或敬。想起了那句老話:「影響我們的從來就不是那件事或那個人,而是我們對那件事或那個人的看法。」


小結

作者消解了童年的負面影響,因為先生的提點…那如果沒人提點呢?請記得回去尋找小時候的自己,輕輕柔柔的和他在一起,聽聽他,看看他,摸摸他,抱抱他,最後謝謝他,因為有當年的他所以才有了今天的你—幸福、快樂的你。

"角度決定態度也影響高度"


金惠男。朴鐘錫(2020):以為長大就會好了: 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 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何汲譯)。台北:大田出版。

我的隨思與雜想空間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廟裡見聞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跟自己和解是要練習的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誰該改變?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莫使有塵埃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看《刀劍神域》有感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饗A Joy》品味記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你可能也想看
化憤怒為悲願 從願也將身捨 時也過境已遷 死生無一不得
Thumbnail
avatar
林漢清
2024-04-09
從怨恨到願景--在校園衰事中找尋評論題材議論是來自於抱怨,從小孩到大人都會抱怨。只要在抱怨之上,增加多元觀點的檢視、分析,並提出具體建議,甚至是願景,那就搖身一變成為議論了。我請學生根據校園生活的經驗,找尋評論對象,並運用〈評論表單〉進行探討,寫出一篇議論文,包含校園活動、規定、設施、課程和人物……等幾大類,都可以從中找到評論對象。
Thumbnail
avatar
鴻雁
2023-11-16
從無卡分期受害事件談什麼是朋友? 去年是我第一次聽到有所謂的「無卡分期」這件事,得知的地點正是「通訊行」。 平時沒有需求踏進通訊行的朋友可能不太會注意到,但如果有買手機或周邊商品的時候,很容易會在通訊行的牆壁上看到大大的「無卡分期」字樣。 我記得當時看到的第一個念頭是:「無卡是要怎麼分期?」 沒過多久便想到那肯
Thumbnail
avatar
射手媽咪婷婷
2023-10-30
從「谷阿莫淺談YT生態改變」這支影片中,寫文的我們能學習到什麼?流量對你來說是什麼涵意,需要先確定。是希望更多人看到你寫的文?或者,你希望流量能夠帶來廣告收入,甚至是接到業配、賣貨、聯盟行銷?還是你單純滿足於點擊數字所帶來的成就感?你需要一一剖析內心最真實的渴望,才能用最有效的方式,對症下藥。
Thumbnail
avatar
Justin_inder
2023-10-19
從後輩到前輩以前讀書時老師總是感嘆一代不如一代,當時被指不如上一代的我,心裏縱使不服氣,也不得不承認自己確實沒有前輩那麼用功,背字典生字那種神話注定無法在我身上復刻,博覽群書對我來說太艱苦,我只想悠哉悠哉地過日子,應付好測驗考試,順利畢業就好,雖然對未來有憧憬,但這樣的態度似乎一輩子也無法成為傑出人士。 某次
Thumbnail
avatar
梁淑淇
2023-09-27
從水管阻塞得到的3個啟示其實,這過程中最痛苦的倒不是受傷或狼狽,而是發現自己徒勞無功,搞那麼久連一點屁進展都沒有,還越發搞不懂那些管線到底是怎麼連通的,甚至有越弄越糟的趨勢。本來請人來修,即便修不好可能也沒比這樣自己蠻幹還白費工、來得感覺更差,我想,這就是沉沒成本的威力吧⋯⋯
Thumbnail
avatar
Justin_inder
2023-09-23
從《偽魚販指南》談傳統市場文化最近台灣出版界掀起一股「職人書寫」的風潮,像是林立青的《做工的人》、袁非的《手槍女王》、大師兄的《你好,我是接體員》,都是根植於自身職人的經驗,所寫出的寫實之作。這樣的風潮,來自於台灣社會對於「深度看見台灣」的需求越來越高…
Thumbnail
avatar
沈溺在經典閱讀中的 John Lin
2023-09-03
從窮到富:如何打破命運的枷鎖,開始正向的財富循環在這個世界上,富人和窮人的差異並不僅止於財富。許多人認為,富人擁有的不僅是物質上的資源,更重要的是一種獨特的思維模式。這樣的思維使他們能夠更有效地管理資源、應對困難和持續成長。那麼,真的存在所謂的「富人思維」嗎?如果真的存在,我們如何培養它,從而打破命運的枷鎖,進入正向的財富循環?
Thumbnail
avatar
夏天不上班
2023-08-25
開箱文|《內在小孩》快樂牌卡,療癒你的童年傷痛常有人問我:「什麼樣的人會願意花錢去諮商呢?」 其中有一部分的人,是看了一些心理相關的書,書裡文字講中了他們的處境與狀態,使他們下定決心要來療癒自己的傷痛。 很有趣的是,有幾個來談者問過我:「到底什麼是內在小孩?要怎麼療癒內在小孩呢?」 透過這篇文章來回答這問題,分享如何透過牌卡與內在小孩相遇!
Thumbnail
avatar
胡瑋婷
2023-03-31
#從不知道到是從什麼時候,吃飯不在兩個人一起吃! 也不想再去紀錄我們之間的點點滴滴, 爭吵也累了! 選擇沈默 嗯! 那就這樣吧! 不想面對妳 只想逃避
avatar
Where
2023-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