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斯伯格症與社交學習:AI機器學習的應用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有亞斯伯格症的我如何利用AI機器學習的概念增進社交技巧

我總是覺得,如果人類也跟物理一樣好懂就好了,直到我發現物理也不那麼好懂。

忘記從什麼時候開始,總是覺得和人相處非常困難。喜歡閱讀的我看了很多的社交書籍,但真的要實際運用的時候往往結果慘不忍睹。10歲到18歲之間,我總是那個「奇怪的小孩」,被同學或嘲笑或排擠霸凌都是家常便飯。我總是困惑於自己究竟做錯了什麼,但卻往往找不到答案。

19歲那年,我終於被確診患有自閉症譜系障礙中的亞斯伯格症。至少這解釋了我為什麼一直在社交上遇到障礙,同時這也意味著我注定要與「社交障礙」纏鬥一生,但這也幫我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腦內的重複練習

從小我就有一個習慣:把當天遇到的所有社交對話記憶下來,在睡前拿出來覆盤。思考每段對話是否有更適合的回應方式,並猜想對方可能怎麼回應。針對所有可能的回應再延伸出可能的解決方案,成為一幅錯綜複雜的樹狀圖,提供未來社交時拿來參考。曾有人指出「女性亞斯伯格症者更難被發現,因為她們更擅長偽裝自己。」我想這就是我偽裝的方式。

raw-image

儘管如此,單靠記錄和分析很快就顯露出局限性。不僅要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分析出的結果準確性也不高。人際交往對我來說仍是一個深不見底的潭,我在岸邊努力想看清水底,卻只看到漂浮在其中的藻荇。

問題其實是觀察不到社交訊號?

在長期的掙扎中,我開始質疑自己是否永遠無法掌握人際交往的奧秘。就在我險些放棄的時候,一位學姐對我說了一番獲益良多的話:「我通常把每一個人當做一個池塘,你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投擲石頭,或是丟擲不同石頭來觀察水面的不同反應。有的石頭丟下去會爆炸,有些角度會濺出特別多水花。」

我突然意識到:原來我「學習社交」這件事是可以標準化的。聯想到我的亞斯伯格症診斷,我一直以來遇到的問題可能是「觀察工具」不好,有些社交訊號我無法正確讀取,例如表情、潛臺詞、語氣、肢體動作等等。如果一個系統要良好運作,感測器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冷氣沒有溫度感測器,就沒辦法好好地調整室溫;如果我沒辦法獲得足夠的社交資訊,我的社交系統將無法完善。

監督式機器學習

雖然有每天回顧當天社交對話的習慣,但資料量還是遠遠不足以支撐一個完全仰賴邏輯建立的社交系統。除了我的內向導致經驗不足外,如果我只記錄對話而沒有記錄當下的情境,沒有努力讀取我不擅長的「非語言訊息」,這個資料庫的完整度就遠遠不足。此外,就像AI在學習影像辨識的時候需要人類標註出每個物品的名稱,我也需要別人的協助來判斷這個社交情境的特徵以及正確應對的方法。

監督式機器學習,指的是藉由人類(監督者)標記出程式預計要有的輸入和輸出。例如:看到一張貓的圖片,要輸出「這是一隻貓」;看到狗的圖片,要輸出「這是一隻狗」等等。接著,我開始思考如何將這些知識運用在社交學習上。如果我把自己當成一臺電腦,那麼誰能夠擔任我的「監督者」呢?

我總是能很幸運地遇到友善的人們,我向一些朋友表達我被確診為亞斯伯格症,並且向他們說明我正在學習社交,希望能得到他們的幫助,大部分的人都很樂意協助。在我遇到一些讓我困惑的社交場景時,我朋友會向我解釋這個場景背後的隱藏含義或詳細解釋每個人可能的情緒和動機。

在遇到一些比較複雜的社交情境時,我朋友主動也會事先跟我解釋稍後會遇到的情境,或是在事後特別跟我解說剛才為何人們會有這樣的對話,有了這樣的幫助,我的資料庫品質大幅上升,為社交系統升級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冰山一角

除了提升資料庫的品質之外,我也探索許多心理學技巧,了解更多人類行為背後的邏輯。雖然我們往往覺得自己是仰賴「理性」做出決定的,但事實上「情緒」才是每個行為背後的原動力。其中我很喜歡的一個理論是「薩提爾的冰山模型」,大家也許都知道,冰山只有1/10浮在水面,其他部分都在水面下無法看見。冰山模型的理論是:我們只能看到人的「行為」但行為下面有好幾個層次。

  1. 行為
  2. 身體的感受、情緒的感受
  3. 感受的感受(例如:因為自己對小孩生氣而感到羞愧)
  4. 觀點(觀念、規條、過去經驗、成見)
  5. 期待(對自己的、對他人的、來自他人的)
  6. 渴望(人類共有的:被愛、被關注、被認同、被接納、自由、歸屬感、有價值、安全感和獨立)
  7. 自我、大我(生命力、精神、靈性、核心、本質)

而操作這個模型的時候最重要的就是用「好奇」的心態面對他人的冰山。對我來說這個模型規則明確,有好用的操作守則,還有許多別人使用時的案例,是我在分析社交情境時的一大助力。

(參考資料: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95915。關於冰山理論的詳細內容,推薦李崇建老師《薩提爾的對話練習》一書,這裡就不詳述。)


模仿遊戲

在電影《模仿遊戲》中,主角「計算機之父」艾倫圖靈在兒時密友向他介紹密碼學時表示:這和一般說話有什麼不同嗎?他們總是說的話和真正的內容不同,但似乎大家都有內建解碼系統。

也許我天生內建的解碼系統和大部分人不同,但經由學習、模仿、和許多人的幫助,我終於能夠和「地球人」建立溝通管道,模糊的世界也逐漸變得清晰。

有人會說:為什麼要學習社交去迎合所謂「一般人」?但對我來說,我渴望和其他人交流,能夠在愉快的情境下交流會讓我很快樂,所以我模仿、我學習。我並不是想要成為別人眼中的「正常人」,我只是想要有真摯而通暢的交流。

也許社交的學習是一輩子的事,中間也難免遇到挫折,但我喜歡所以我願意。我相信,通過不斷的學習和實踐,我終將能夠自信地在這個社交的世界中自在穿行,與他人建立真摯而深刻的聯繫。

21會員
19內容數
讓有亞斯伯格症的我,讓你看見我看見的亞斯樣貌,而不僅僅是由刻板印象認識亞斯。 我是鯨,我是成人亞斯伯格症者,希望自己的文章不論對所謂「一般人」或是亞斯都有所幫助。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